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四尊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四尊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四尊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四尊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四尊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四、尊生释文题“尊生”一词出自《庄子·让王》,就是要敬重生命。庄子在叙述了大王亶父为了保全邠地百姓的性命而主动拄着拐杖离开邠地,最终赢得民心的故事后,大发感慨:“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表达了自己对敬重生命的人的由衷仰慕与赞美之情。在常人眼中,“天下”是最尊贵的东西,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的眼中,生命的价值才是无与伦比的。世间万物中,人的生命无疑是最珍贵的。我们是否珍惜生命呢?假如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么是否会同样珍惜他人的生命呢?从一般意义上说,“尊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珍重自己的生命,二是要珍重他人的生命。这两篇故事,强调了要以生命为本,反对让世俗名利牵累和祸害生命。既要敬重自己的生命,又要敬重他人的生命,张扬了生命的价值与尊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庄子的“尊生”思想在一个把拥有天下视为最高价值、最高追求的时代里,无疑是对世俗观念的反叛。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从不同方面阐释了庄子的“尊生”思想。第1则阐释了“尊生”的一般意义,即既要敬重自己的生命,也要敬重他人的生命。庄子及其后学拿天下和生命相比,以一种极端的形式来彰显生命的价值,主要是反对世人以养伤身,以利累形。第2则阐释了“尊生”更深刻的意义,即尊生意味着不能使生命沦落为工具。人既不能将自己变成某种工具,也不能将他人工具化,期望他人能满意自己的要求。庄子的这种思想,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沉痛感悟,也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对人的极大关怀。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大王亶父居邠 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②见利轻亡其身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女将恶乎比予哉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 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⑥实熟则剥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小枝泄 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豳地名②忘遗忘③方将近、大约④汝你⑤楂山楂⑥扑击打⑦抴拖,用力拉(2)一词多义①适eq\b\lc\{\rc\(\a\vs4\al\co1(我适有幽忧之病:,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削足适履:))②作eq\b\lc\{\rc\(\a\vs4\al\co1(日出而作:,一鼓作气:,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③去eq\b\lc\{\rc\(\a\vs4\al\co1(于是去而入深山:,连峰去天不盈尺:,去伪存真:))④事eq\b\lc\{\rc\(\a\vs4\al\co1(事之以皮帛而不受:,工欲善其事:,有事则兵强:,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无所事事:))⑤惑eq\b\lc\{\rc\(\a\vs4\al\co1(岂不惑哉:,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⑥执eq\b\lc\{\rc\(\a\vs4\al\co1(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执其手而与之谋:,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能执大义,以身救民:))答案①碰巧/到……去/适合、适应②劳动/振作/起先③离开/距离/除去、去掉④供奉,敬赠/事情/战事/职务,工作/做⑤糊涂/疑难问题⑥拿/握着/驾驭,限制/坚持(3)古今异义①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②故天下大器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比方有很高的才能、能干大事业的人。③冬日衣皮毛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a.带毛的兽皮的总称。b.指事物的浅层或表面。c.借指表面的学问。④至于曲辕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a.表示达到某种程度。b.表示另提一事。⑤匠伯不顾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a.不照看。b.不考虑;不顾忌。⑥秋收敛,身足以休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⑦弟子厌观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a.因过多而不喜爱。b.憎恶。答案①虽然这样。②最珍贵的器物。③指用带毛兽皮做的衣服。④到达。⑤不转头看。⑥收获敛藏。⑦满意。(4)虚词归纳①而eq\b\lc\{\rc\(\a\vs4\al\co1(日出而作:,民相连而从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而几死之散人:))②之eq\b\lc\{\rc\(\a\vs4\al\co1(匠石之齐:,勿言之矣:,是不材之木也:))③以eq\b\lc\{\rc\(\a\vs4\al\co1(事之以皮帛而不受:,虽贵富不以养伤身:))答案①表顺承/表修饰/表转折,却/你②到/它/结构助词,的③拿,用/因为2.词类活用(1)冬日衣皮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事之以珠玉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因杖策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是不材之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虽贫贱不以利累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作动词,穿(2)名词作动词,敬赠,供奉(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被杀(4)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杖(5)名词作动词,成材(6)名词作动词,追逐利益3.特别句式(1)是不材之木也。(2)夫天下至重也。(3)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4)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5)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6)自掊击于世俗者也。(7)逍遥于天地之间。(8)事之以皮帛而不受。(9)事之以犬马而不受。(10)事之以珠玉而不受。(11)遂成国于岐山之下。(12)吾何以天下为哉!(13)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5)推断句,(6)推断句、被动句,(7)~(11)介宾短语后置句,(12)(13)宾语前置句。4.语句翻译(1)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事之以皮帛而不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熟则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以为舟则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虽然这样,我碰巧有很厉害很固执的病,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2)拿兽皮、丝织品来供奉他们,他们不接受。(3)能够珍视生命的人,即使地位高财物多也不会因用来养生的物品损害身体,即使贫贱同样不会因追逐利益而拖累、祸害身体。(4)果子成熟了就遭遇击打。(5)拿它做船,这船就会沉没。文本名句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愿自得。2.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3.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文外名句1.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2.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3.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1.eq\f(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又让给子州支父,子州)eq\f(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支父说:“让我做天子,那还是可以的。虽然这样,我碰巧有很)eq\f(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厉害很固执的病,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天下是最)eq\f(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珍贵的,却也不能因为它而损害了自己的生命,更何况其他事物)eq\f(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呢!只有那些不把天下当回事、忘怀天下的人指子州支父一)eq\f(天下也。,类珍重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eq\f(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舜让天下给子州支伯。子州支伯说:“我碰巧有很厉害很)eq\f(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固执的病,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所以天下是最)eq\f(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珍贵的器物,却不拿它来交换生命。这就是有道的人跟一般人)eq\f(者也。,不同的地方。)eq\f(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舜又把天下让给善卷。善卷说:“我站在宇宙之中,冬天穿)eq\f(皮毛,夏日衣葛。春耕种,形,着带毛兽皮做的衣服,夏天穿着葛布衣服。春天耕种,身体)eq\f(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足以劳动;秋天收获敛藏,身子骨足能得到休息安养。太阳出)eq\f(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来的时候起来劳动,太阳落山以后就休息,在天地间逍遥自由,)eq\f(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而自觉得意、快乐。我凭借什么去统治天下呢!可悲啊,你不)eq\f(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了解我!”最终没有接受。于是善卷离开了家而隐入深山,)eq\f(莫知其处。,没有谁知道他的居所。)…………eq\f(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太王亶父居住在豳地,狄族人常来攻打他。拿兽皮、丝织)eq\f(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品来供奉他们,他们不接受;敬献猎犬和宝马,狄族人也不情愿)eq\f(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接受;敬献珠宝和玉器,狄族人仍不情愿接受。狄族人所希望)eq\f(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得到的,是邠地的土地。太王亶父说:“跟人的哥哥住在一起却)eq\f(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让他的弟弟被杀害,跟人的父亲住在一起却让他的儿子被杀害,)eq\f(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我不忍心这样。你们都尽力住在这儿吧!做我的臣民和做)eq\f(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狄人的臣民有什么不同呢!而且我听说:不要因为用来养活百)eq\f(害所养。”因杖策而去之。民,姓的土地害所养活的百姓。”于是拄着拐杖离开了豳地。人民)eq\f(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川流不息地跟着他,于是在岐山脚下建立起一个新的都城。)eq\f(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太王亶父可以说是最看重生命的了。能够珍视生命的人,即)eq\f(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使地位高财物多也不会因用来养生的物品损害身体,即使贫贱)eq\f(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同样不会因追逐利益而拖累、祸害身体。现在世上做高官有尊贵爵)eq\f(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位的人,都严峻违反了这一点,见到利禄就轻易遗忘了自己的身家性命,)eq\f(岂不惑哉!,莫非不是很糊涂吗!)(《庄子·让王》)2.eq\f(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匠人石去齐国,到达曲辕这个地方,望见一棵被世人当作)eq\f(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土神祭祀的栎树。这棵栎树树冠大到可以遮挡数千头牛,用绳)eq\f(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子围着量一量树干足有百围;它的高度足以俯视大山,树干七八)eq\f(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十尺以后才有枝条,树枝当中可以做独木舟的将近十几个。观)eq\f(者如市,匠伯不顾,,赏的人群像赶集似的涌来涌去,而木匠师傅连瞧也不瞧这树一眼,)eq\f(遂行不辍。,竟然不停步地往前走。)eq\f(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他的徒弟站在树旁饱览一番,跑着赶上了匠人石,说:“自)eq\f(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我拿起刀斧跟随先生,从不曾见过如此美丽的木材。可是先生)eq\f(不愿视,行不辍,何邪?”,却不愿看一眼,不住脚地往前走,为什么呢?”)eq\f(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匠人石回答说:“算了,不要再说它了!这是一棵不长进)eq\f(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的树木,拿它做船,这船就会沉没,用它做棺椁就会很快腐烂,)eq\f(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用它做器皿就会很快毁坏,用它做屋门就会流汁而不合缝,)eq\f(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它做屋柱定会被蛀虫咬坏。这是不能当材料的树,没有什么)eq\f(用,故能若是之寿。”,用处,所以它才能如此长寿。”)eq\f(匠石归,栎社见梦,匠人石回到家里,那棵被人当作土神祭祀的栎树托梦给他)eq\f(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说:“你要拿什么和我相比呢?你将把我跟有用的树木相比吗?)eq\f(夫

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楂、梨、橘、柚这类果树,果子成熟了就遭遇击打,打落果子以后)eq\f(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枝干也就会挫伤;大的枝干被折断,小的枝丫被用力拉来拉)eq\f(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去。这些是因为自己的才能而害苦了自己生命的例子,所以)eq\f(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经常不能终享天年而半途夭折,它们是自己使自己被世俗打击的。)eq\f(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世上万物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况且我追求无所可用)eq\f(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很久了,险些死掉,现在才得到它,它对我来说是大用。假)eq\f(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如我果真有用,怎么可能长得这么大呢?况且你跟我都是物,)eq\f(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怎么肯定要对方成为自己的物呢?你这个将要死的‘散人’,又)eq\f(恶知散木!”,哪里理解‘散木’!”)(《庄子·人间世》)1.简述《庄子·让王》节选部分的主旨及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让王,即禅让王位。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尊生,不因外物阻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行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第一部分写许由、子州支父等不愿接受禅让的故事,阐明重视生命的思想,天下当然“至重”,但不能以此害生。本部分在阐明题旨上处于重要地位,其余部分皆由此绽开。其次部分写大王亶父迁邠的故事,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重视生命的思想,提出了“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的显明观点,引人深思。2.庄子借“舜让天下”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庄子借此告知世人,有道的人跟一般人不同,他们把生命看得很重,即使拿世人看得最重的天下来,他们也不会为此损害生命。主见自己劳动、自给自足、逍遥自由的生活,敬重生命,不为世俗所累。3.叙议结合、寓理于事、形神兼备,是第1则选文的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1则选文选自《庄子·让王》,提出了“尊生”的主旨,成为后文的总纲。前三段分别叙述了许由、子州支伯、善卷不受王位的故事。叙述虽有雷同但简洁明白,突出了三人的共同选择和尊生思想。在前两段叙后跟议,画龙点睛,一语破的,更加突出了尊生重于得天下的道理。最终一段也是先叙事再说理,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同时善卷“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大王“杖策而去”等细微环节描述,充分展示了人物的特性情态及志向追求,可谓妙笔。在生动活泼、富于改变的文字背后,到处透射着“尊生”的主旨,体现了文笔的娴熟、思想的博大,确为文之上品。4.第2则选文是如何体现浪漫主义色调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栎社树“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旁十数”,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逼真,极具浪漫主义情调。尤其是栎社见梦,更是构思奇妙、情节离奇,将深刻的道理形象地寄寓在虚妄的故事中,在一种超现实的艺术氛围里奇妙地表现思想,充溢深厚的浪漫主义色调。怎样相识庄子的“尊生”思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庄子重视生命,认为天下当然“至重”,但不能以此害生。庄子说:“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此句表现了庄子“贵生”的哲学思想,强调生命重于一切。那些名利富贵,乃至天下,与生命相比,都是微乎其微的,表现了庄子追求超脱世俗的精神自由。庄子列举了周朝先王亶父敬重生命的事迹。亶父,周文王的祖父,居于邠地,在位期间为四周戎狄所侵扰,为了不使为争夺养生的土地而损害人民的性命,亶父离开邠地,百姓成群结队地跟着他,来到岐山脚下,定立新都。由此看来,亶父不仅敬重自己的生命,更敬重百姓的生命。在强权争霸的时代,统治者在珍视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能珍视百姓的利益的做法是很珍贵的。神圣的尊严①海卡尔说:“人的尊严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在美国纽约中心车站,人们向流浪汉或流浪艺人施舍时,肯定得同等待之。他们在表演时,身旁放着收钱的金色盘子或帽子,假如你没有观赏他们的表演便投钱,会被拒绝;假如你观赏完后没有鼓掌或者发表评论,他们照样不会接受你的钱。因为他们认为:您的施舍,我的尊严,我们是同等的。所以人活着,要顶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严。(1)②尊严,是一个人的颜面,是一个人得到他人认可的某种东西。这种颜面不是虚荣的面子,不是用来炫耀的某些东西。③尊严,是一种操守、一种价值观、一种独立自强的精神;是一种通过自尊自爱,从而得到他尊他爱的美妙感受。(2)④尊严是神圣的,不行侵扰、不行亵渎,我们应当捍卫尊严。一个人假如连尊严都没有,那他的生命必定是黯淡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人都应带着尊严活着。有了尊严,你才会看得起自己,从而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逾矩;有了尊严,别人才会敬重你,你的所作所为才有意义。一个人、一个民族,如何获得尊严?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靠自身的修养,靠骨子里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的精神。自敬者人恒敬之,自贱者人必蔑之,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有尊严地活着才有意义,决不行放弃做人的尊严;卑微的生命因尊严而名贵。⑤在大是大非面前,历史上很多仁人志士视尊严为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很多美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苏武宁牧羊塞外也不倒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他们有浩然正气,他们活得有尊严,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也要捍卫尊严。⑥然而也有很多人为了生存,为了追名逐利,为了向上攀爬……出卖尊严。现实生活中有为息事宁人屈辱下跪的,有为金钱触及道德底线的,更有为一时利益出卖人格的……尊严,好像与我们渐行渐远。奴颜媚骨、阿谀奉承,丢失尊严、丢失人格。就算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欢乐,只会为世人所不齿。文强、许迈永、曾锦春之流为了一己私利,出卖人格、出卖尊严,全然忘却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李浩之流,为泄私欲,不惜随意限制、剥夺他人自由和生命,完全丢失做人的底线,丑恶至极。(3)⑦尊严,不是谁特有的,世间万物都有尊严。没有贫富差距、没有凹凸贵贱,尊严是同等的。上至伟人、下至一般百姓,都有尊严。⑧尊严,神圣不行侵扰。(4)思悟亮点(1)文章第①段是如何引出论点的?提示由海卡尔的一句名言和一个事例自然引入尊严话题,确立论点。(2)第②③段论述了什么问题?提示简要论述了“什么是尊严”,尊严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为下文绽开争论打下基础。(3)第⑤⑥段是从哪两个角度论证的?有什么作用?提示从正反两方面重点论证“人为什么要有尊严”,既有古代仁人志士的典型事例,又有当今社会的反面典型。恰当地运用作文素材,增加了论证的力度。(4)最终一段有何特点?作用是什么?提示一句话单独成段,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地印证和呼应了论点。一、基础学问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其高临山 临:俯视B.弟子厌观之 厌:厌恶C.因杖策而去之 杖:拐杖D.实熟则剥 实:的确答案A解析B项应为“满意”。C项应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拐杖。D项应为名词,果实。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B.eq\b\lc\{\rc\(\a\vs4\al\co1(而不以害其生,不以所用养害所养))C.eq\b\lc\{\rc\(\a\vs4\al\co1(犹之可也,勿言之矣))D.eq\b\lc\{\rc\(\a\vs4\al\co1(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若将比予于文木邪))答案B解析B项均为介词,因为。A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C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代“栎社树”。D项介词,被/介词,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B.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C.虽贫贱不以利累形D.虽贵富不以养伤身答案A解析A项“尊”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得尊贵。而B、C、D三项“苦”“累”“伤”均为使动用法,“使……受苦”“使……劳累”“使……受伤”。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B.女将恶乎比予哉C.小枝泄D.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答案D解析A项“旁”通“方”,将近、大约。B项“女”通“汝”,你。C项“泄”通“抴”,拖,用力拉。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事之以犬马而不受B.遂成国于岐山之下C.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D.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答案C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孟之所以免也,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之由也。堪士不行以骄恣屈也。昔赵宣孟之绛,见骫[注]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宣孟与脯二,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处二年,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于房中以待之。因致酒于宣孟。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令房中之士疾追而杀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舆!吾请为君反死。”宣孟曰:“而名为谁?”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骫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宣孟遂活。此《书》之所谓“德几无小”者也。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故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博则无所遁矣。孟尝君于薛,荆人攻之。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谓淳于髡曰:“荆人攻薛,夫子弗为忧,吾无以复侍矣。”淳于髡曰:“敬闻命矣。”至于齐,毕报,王曰:“何见于荆?”对曰:“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王曰:“何谓也?”对曰:“薛不量其力,而为齐先王立清庙。荆固而攻薛,薛清庙必危,故曰薛不量其力,而荆亦甚固。”齐王知颜色,曰:“嘻!先君之庙在焉。”疾举兵救之,由是薛遂全。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见人之急也,若自由危厄之中,岂用强力哉?强力则鄙矣。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亦在说者。(选自《吕氏春秋·报更》,有删改)注骫(wěi):弯曲。6.对下列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 食:供给B.羞行乞而憎自取 羞:使……羞C.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宁:安静D.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 陈:陈述答案B解析羞:以……为羞。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B.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C.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D.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答案C解析“淳于髡为齐使于荆”意思是“淳于髡为齐国出访到楚国去”,中间不能断开,故解除A、B两项。“还反过于薛”中“还反”意思是“返回的时候”,应当断开,故解除D项。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即使小,只要用钱财对待天下的贤士,国家就会安定,百姓也会免除灾祸。B.在去绛的路上,赵宣孟遇到一个饿倒的人,赵宣孟不仅给了他食物充饥,还给了他肉干和钱财。C.孟尝君对淳于髡以礼相待,后来在淳于髡的劝告下,齐国出兵保全了薛国。D.齐国出兵的缘由,不仅是为了救薛国,更是为了爱护在薛国的齐先王宗庙。答案A解析“钱财”之说不全面,文中无“百姓也会免除灾祸”之说。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何以名为?臣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宣孟遂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亦在说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为什么问名字呢?我是弯曲的桑树下饿倒的那个人。”他返回身去与兵士搏斗而死。赵宣孟于是得以活命。(2)劝告而不被听从,责任不单单在被劝告的人,也在劝告者自己。参考译文国家即使小,它的粮食也足以供给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也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也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的缘由。现在虽然不能称王,用它来安定国家,不也简单做到吗!与贤士为伍,这是赵宣孟免于被杀、孟尝君使楚军退却的根本缘由。古代建立功名和安定国家、免除自身灾难的人,没有别的途径,必定是遵循这个准则。贤士不行以用傲岸的姿态使他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