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微点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赢在微点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赢在微点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赢在微点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高效作业(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24·汕头高三模拟)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下图是西汉时期关于地方制度的封泥,从中不能获得的历史结论是()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河间王刘辟疆“河间王玺”A.西汉地方上继承秦朝制度B.中心和地方冲突激化C.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D.西汉初年分封同姓王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反映的是实行郡县制的史实;河间王刘辟疆“河间王玺”则体现的是分封制的状况,故二者结合,说明汉初既实行郡县制,也推行封国制,故C项正确;A、D两项是对两幅图片分别解析,正确,但都与设问不符,解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心与地方的关系,无法推断出中心和地方冲突激化,B项错误。故选C。答案C2.(2024·南昌高三诊断)秦汉时期,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一身二任,既为监察长官,又为丞相助手,从属于丞相。魏晋时期,统治者则使御史台超然于行政之外,构成新的监察体制。这一改变()A.实现专制下的权力转移B.有效地制约了丞相的专权C.旨在强化君主专制权威D.体现以小制大的治理模式解析材料表明魏晋时期的监察机构更具有独立性和体系性,由于监察体制是君主专制的附庸,监察体制的完善本质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C;权力转移只是表象,解除A项;只有分化事权才能有效制约相权,解除B项;材料体现了独立、制衡的分权理念,解除D项。答案C3.(2024·安徽省合肥市高三质检)《汉书》《后汉书》及主要汉碑中现在所能找到的西汉“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184人,其中出身于官员贵族之家的128人,出身于地方豪强大地主之家的11人。这一状况说明当时()A.察举制不能有效选拔人才B.官位基本被上层社会垄断C.贵族政治进一步得到加强D.中心与地方冲突日趋尖锐解析结合所学,汉朝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依据“孝廉”“能确定出身的一共184人,其中出身于官员贵族之家的128人,出身于地方豪强大地主之家的11人”,可知举荐人才,总是以名门大族为先,七成以上官员是高门大户人家,官位基本被上层社会垄断,故B项正确;察举制打破了血缘关系的限制,有利于选拔人才,A项表述太肯定,错误;材料反映官位基本被上层社会垄断,并非依据血缘世袭的贵族政治,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才的选拔问题,与中心与地方的关系没有干脆联系,解除D项。答案B4.(2024·佛山高三调研)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据此()A.三代至唐皆为封建贵族社会B.平民社会推动民主思想发展C.唐宋间社会形态发生了改变D.其推断依据为选官制度改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改变,旨在考查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实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主要的缘由是隋唐以后科举制的实行,使有实力的庶族地主也能进入到社会的高层,中国社会由贵族社会转变为平民社会,D项符合题意;唐朝时期科举制已经推行,A项错误;B项材料无法体现,解除;唐宋时期中国始终是封建社会,社会形态没有改变,C项错误。故选D。答案D5.(2024·抚顺高三统测)唐代诏敕用黄、白麻纸书写。一般诏敕由中书门下省用黄麻纸书写,称为“外命”。而“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则不经中书门下省,由皇帝干脆向下传达,称为“内命”。据此推断,“内命”的运行体制()A.提高了决策的合理性 B.凸显了皇权至高无上C.使宰相相互制约平衡 D.规避了官吏擅权现象解析材料可知“内命”没有“经中书门下省”,说明没有经过三省程序集思广益,无法保证决策的合理性,解除A项;“内命”“由皇帝干脆向下传达”,体现了皇帝独断专行,皇权至高无上,故选B;既然“内命”不经中书门下省,说明“内命”与宰相无关,不行能实现宰相相互制约平衡,解除C项;在专制皇权之下,不行能规避官吏擅权现象,解除D项。答案B6.(2024·青岛高三评估)南宋哲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当,处理军国大事,位高于宰相。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君主决策的失误 B.使宰相制度渐趋完善C.进一步确立君主专制 D.对宰相权利进行约束解析“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处理军国大事,位高于宰相,这说明统治者目的是为了制约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的设立和防止君主决策的失误无关,故A项错误;宰相制度在秦朝已经完善,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确立于秦朝,故C项错误。答案D7.(2024·临沂高三联考)《元史》载:“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材料中所说的制度()A.为后世历朝历代接着实行B.造成了分裂割据局面C.利于中心集权和地方发展D.自此取代了郡的设置解析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也是中心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有效形式,有利于中心集权和地方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太肯定,明朝废行省,设三司,解除;行省制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解除B项;郡的设置早就取消,解除D项。答案C8.(2024·徐州高三摸底)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A.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B.是中心派出的监察机构C.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D.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解析依据“分天下之治”“分行省以治外”“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等信息分析可知,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且是朝廷派出机构,由中心委派官员管理,即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全面,解除。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8分)9.(2024·三亚高三诊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代的弹劾机构是御史台,共有23名官员。长官是御史大夫一人(从三品),御史中丞二人(正五品)。他们既是御史台的行政长官,也是纠察百官的详细执行者。其下属有三院:一,台院侍御史四人(从六品下),负责与上诉弹奏、审理案件相关的各类事项。二,殿院殿中侍御史六人(从七品上),负责监察朝廷礼仪制度方面的违规行为。三,察院监察御史十人(正八品上)。比较台院和殿院,察院的职权范围最为广泛,上至中心宰相,下至地方州县长官,均在其监察范围内。——摘编自《唐史论丛》材料二明朝将中心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主纠察内外百官之司”。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和佥都御史。下设13道监察御史,共10人,负责详细监察工作。监察御史虽为都御史下属,但干脆受命于皇帝,有独立进行纠举弹劾之权。明代还建立御史出访巡按地方的制度。出巡之官受皇帝之命,可兼管地方其他事务。担当总督和巡抚的官员,其权力比一般巡按御史要大,有“便宜从事”之权。都察院除执行监察权外,还握有对重大案件的司法审判权。——摘编自《明史·职官志》(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唐代监察机构设置上的主要特点。(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与唐代相比明代监察机构的主要调整,并分析这些调整的主要效果。(18分)解析第(1)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信息“他们既是御史台的行政长官,也是纠察百官的详细执行者。其下属有三院:一,台院侍御史四人(从六品下),负责与上诉弹奏、审理案件相关的各类事项。二,殿院殿中侍御史六人(从七品上),负责监察朝廷礼仪制度方面的违规行为。三,察院监察御史十人(正八品上)。比较台院和殿院,察院的职权范围最为广泛,上至中心宰相,下至地方州县长官,均在其监察范围内”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得出:御史台详细负责纠察百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察院以小御大,全面监察等。第(2)问,“调整”,依据材料二信息“明朝将中心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主纠察内外百官之司’……监察御史虽为都御史下属……有独立进行纠举弹劾之权。明代还建立御史出访巡按地方的制度……都察院除执行监察权外,还握有对重大案件的司法审判权”并结合所学学问得出:在监察机构名称、人数、职责上进行调整;监察御史有独立纠举弹劾之权;建立御史出访巡按地方的制度;都察院兼有重大案件司法审判权等。“效果”,依据所学学问从强化皇权、加强监督等角度分析即可。答案(1)特点:御史台详细负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