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人生思考
单元主题
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们许多启迪。其中编排了三篇教读课文《井冈翠竹》《紫藤萝瀑布》《古代诗歌五首》,一篇自读课文《外国诗二首》。
单元目标
1.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3.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作品间的异同点,拓宽视野,加深理解。
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感受语文之美,在朗读中品味作者的感情。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类比联想。3.引导学生学习比较的阅读方法,采用课下搜集资料,课上讨论、交流、质疑等方法。
课时安排
《井冈翠竹》:建议2课时。《紫藤萝瀑布》:建议2课时。《外国诗二首》:建议2课时。《古代诗歌五首》:建议3课时。18井冈翠竹袁鹰
教材分析
《井冈翠竹》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井冈翠竹的描写与歌颂,表达了对英雄井冈山人民的崇敬之情。全文围绕“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一主线,写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时期与井冈山军民的关系,以及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出的革命精神,继而讴歌井冈山人民所表现出的革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3.感受井冈翠竹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传统精神。4.学习井冈山人民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理解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2)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3)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2.难点:(1)体会本文的语言,领悟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2)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与对中国人民的赞美之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井冈山的风景视频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山吗?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井冈山的文章——《井冈翠竹》。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了解人物与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袁鹰,原名田锺洛,江苏淮安人,当代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感染力的风格著称。出版散文集有《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风帆》《悲欢》《天涯》《运行》《京华小品》以及《袁鹰散文选》等。(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60年,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者通过对井冈翠竹的描写,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信心。2.检测生字词。(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深坳(ào)梭镖(biāo)摇撼(hàn)殷切(yīn) 功勋(xūn) 郁郁苍苍(cāng)重重叠叠(dié)魂飞魄散(pò)绞尽脑汁(jiǎo)3.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深坳:山间的平地。梭镖:装有长柄的两边开刃的尖刀。摇撼:摇动(树木、建筑物等)。殷切:深厚而急切。功勋:重大的贡献,特殊的功劳。郁郁苍苍: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重重叠叠:形容一层又一层地摞在一起的样子。魂飞魄散:形容非常惊恐。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悬岩绝壁:形容山势险峻。幽谷荒滩:幽静的山谷和荒凉的河滩。三、学习新课步骤一:整体感知,梳理文章脉络1.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全文共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明确: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描写井冈翠竹的形态,表达对井冈翠竹的喜爱之情。第二部分(3~9段):回忆井冈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作用。第三部分(10~12段):描写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贡献。第四部分(13段):赞美井冈翠竹的革命精神,表达对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赞美之情。2.默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及写作顺序。明确:全文结构: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全文顺序: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步骤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质疑。(一)研读第1、2段。1.第1段有什么作用?明确:先写井冈山林海之广,再点明主题,明确“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这句话饱含真挚的情感,突显毛竹形象的高大,表达了作者对毛竹由衷的喜爱之情,从而引出下文。2.从远处和近处看井冈翠竹分别有什么特点?明确:从远处看,井冈翠竹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从近处看,修直挺拔,密密麻麻,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3.第2段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明确: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在“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这句话中,将修直挺拔的竹子比喻成山头的岗哨,把密密麻麻的竹子比作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把生长不久的竹子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井冈翠竹的独特风貌,同时通过三个“有的……”的句式构成排比,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恰如其分地凸显了井冈翠竹的革命风采。(二)研读第3~9段。1.“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强调了井冈山翠竹的革命意义。2.井冈山竹子的革命战争功绩表现在什么方面?明确:搭过帐篷,做过梭镖,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嗥。3.第5~9段作者三写革命战争年代的竹子,作者由竹分别联想到了什么?明确:一写竹,联想到当年用竹子为革命斗争作出的各种具体贡献,如搭帐篷、做梭镖等,展现了竹子在井冈山斗争中的重要性,强调了竹子对革命的功绩。二写竹,联想到两位老表提着的竹筒,让人想起红军的硝盐罐和老表们冒着生命危险送上山的粮食,以及山上缺粮时红军以南瓜充饥仍意气风发的场景,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无私奉献精神。三写竹,从竹叶、竹枝、竹鞭、竹根角度展开联想,赞扬了竹子尤其井冈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井冈山人民在革命斗争中面对残暴的敌人不屈不挠的精神。4.作者描写了井冈山人民用毛竹做扁担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什么象征意义?明确:井冈山人民用毛竹做扁担,把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挑到北京城。这个故事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肩负起了民族解放的重任。5.作者在这一部分写了三类人,他们各有什么特点?明确:(1)战士,不怕困难,忠于革命;(2)老乡,视红军战士为亲人;(3)革命家,身先士卒,高瞻远瞩。6.“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明确:井冈翠竹象征着井冈山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信念。毛竹年年长,象征着井冈山人民的革命精神永不磨灭;毛竹年年绿,象征着井冈山人民对红军的思念和等待,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7.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等待亲人、解放军的是竹子吗?明确:不是竹子,是井冈山人民。井冈山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面对残暴的敌人,始终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就如同井冈翠竹一般。他们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等待着解放军的到来,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8.“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感叹句用在段落结尾,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结尾感叹句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井冈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鲜明对比,强调了时间带来的深刻变化,激发了读者对革命历史的缅怀、对先辈奋斗的敬意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待;在结构上起到了总结上文的作用,对前文所描述的井冈山的种种变化和发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同时,它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步骤三:探究语言,赏析句子作者在描写井冈翠竹时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找出相应的句子。〔学生自由找出句子并分析〕1.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嗥。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重要作用。2.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的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明确:运用象征的手法,井冈翠竹在恶劣的环境下顽强生长,表现出毛竹的坚韧和顽强,象征着井冈山人民不畏残暴的铮铮铁骨。(3)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明确: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和音乐性,突出了毛竹生命力的顽强,表达了作者对毛竹坚贞不屈品格的赞美和敬佩之情。(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明确:引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此来赞美井冈翠竹的顽强生命力。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到井冈翠竹的特点及其品质赏析了文本语句,感受到作者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信心。下节课,我们将继续领略井冈翠竹的风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井冈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哪些作用?〔学生回答〕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贡献。二、学习新课步骤一:精读文章,探究文本阅读课文第三、四部分,回答下列问题。(一)研读第三部分(第10~12段)1.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井冈翠竹都有哪些贡献?明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井冈翠竹为井冈山的开发建设作出了贡献。两千好儿女依靠青青毛竹盖房落脚,用竹筒盛水蒸饭。他们用竹滑道、水滑道送出了一百多万根毛竹,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物资。2.第11段中,作者是如何描写井冈山人民开发建设的场景的?这一场景体现了井冈山人民的哪些精神品质?明确:作者运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如“翻越”“找寻”“踏遍”“冒着”“砍”“堆”“修”等,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同时,“一天比一天”反复出现,如“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竹桥,也在一天比一天往上长”,描摹出井冈山人民开发建设的热情和进度,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这一场景体现了井冈山人民的勤劳勇敢、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二)研读第四部分(第13段)1.第13段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这段话总结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井冈翠竹的革命精神是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和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的歌颂。2.作者在第3段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在结尾处写道:“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是否重复?为什么?明确:不重复。这句话强调了井冈山竹子与革命紧密相连,井冈山的竹子不仅是自然之物,更是革命历史的见证和象征。反复强调“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井冈山革命的艰难与伟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处的再次强调,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主题更加突出。3.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明确:因为井冈山的竹子在中国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借竹子对革命的贡献,赞美井冈山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步骤二:探究语言,理解内涵从第10~13段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学生圈点勾画,找出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讨论解决。教师找出下列句子让学生讨论,揣摩并体会其含意。1.一阵风过,毛竹呼啦啦地响,好像也在焦急地叫喊:“快些送我们下山去吧,莫要让我们等老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多么需要我们啊!”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美了翠竹的奉献精神,也从侧面表现了井冈山人民急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心情。2.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他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明确: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及一系列动词,写出了井冈翠竹争先恐后地投身祖国建设的场景,表现出井冈翠竹的奉献精神。3.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期待。步骤三:品读课文,探究写作手法1.《井冈翠竹》大量使用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这些句子是如何在文章中渲染出高昂的情绪的?(1)疑问句:引发思考与好奇,调动情绪。文中如“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样的疑问句,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想象和思考与井冈山革命历史相关的场景,去猜测那些与毛竹相关物件背后的故事,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调动起读者对那段革命历史的关注情绪,使其情绪随着对问题的思索而逐渐升温。(2)感叹句:直接抒发强烈情感。感叹句是作者直接抒发内心强烈情感的有力手段。例如“‘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这句感叹句,直白而强烈地表达了井冈山人对井冈翠竹的自豪之情,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井冈翠竹所承载的特殊意义以及井冈山人与之紧密相连的深厚情感,从而使文章的情绪氛围瞬间变得高昂起来。(3)祈使句:唤起行动意识,激发热情。祈使句如“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快快地去吧,带去井冈山人民的心愿,带去井冈山人民的干劲,也带去井冈山人民的风格吧!”通过赋予井冈翠竹一种使命般的“行动”指令,唤起了读者内心深处的一种行动意识。仿佛读者也参与了将井冈翠竹所代表的精神和力量传递出去的行动,这种意识能够激发读者的热情,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情绪。综上所述,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大量使用,使《井冈翠竹》这篇文章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和互动性,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井冈山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魅力,更有力地传达了作者对井冈翠竹以及其所象征的井冈山精神的赞美之情。2.作者在描写井冈翠竹时,除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井冈翠竹象征着什么。明确:井冈翠竹象征着井冈山人民乃至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井冈翠竹为红军提供了物资,摆过竹钉阵,打击了敌人,象征着井冈山人民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革命斗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井冈翠竹为建设提供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棉制品项目投资与风险评估考核试卷
- 砼结构施工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那一幕初二语文作文
- 家居纺织品的品牌形象塑造与市场竞争力考核试卷
- 电动机制造中的智能物流系统应用考核试卷
- 精卫填海初二语文作文
- 糖批发市场竞争力分析考核试卷
- 毛皮制品加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考核试卷
- 上海高三语文秋天作文
- 管道连接技术考核试卷
- 建筑电工培训课件
- 中班语言课件《章鱼先生卖雨伞》
- 2023年成都市锦江区九年级二诊语文试题(含答案)
- 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规范2021版
- 2023年承德县小升初英语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DL-T 748.8-2021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第8部分:空气预热器检修
- 2023年中石油职称英语考试通用选读
- GB/T 7705-2008平版装潢印刷品
- GB/T 22864-2009毛巾
- GB/T 15923-2010镍矿石化学分析方法镍量测定
- 广西玉林市容县十里中学九年级化学 酸碱盐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