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平凡人物
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也可能有缺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耀着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本单元编排了三篇教读课文《阿长与<山海经>》《山地回忆》《卖油翁》,一篇自读课文《台阶》。
单元目标
1.了解不同叙事文体的基本特征,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的能力。2.关注细节描写以及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格。3.结合文体特点和作者的叙事风格,对文章进行熟读与精思,加深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对文本意蕴的体悟。
教学策略
1.从不同文体的特点出发,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精读,为深入理解文本打下扎实的基础。2.引导学生依托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整体思路,深入作品细节,从不同角度体会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内涵,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3.让学生自主品味各具风格的课文语言,指导学生赏析课文的写作手法。4.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思考,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批判性阅读,使学生多思、善思。
课时安排
《阿长与<山海经>》:建议2课时。《山地回忆》:建议2课时。《台阶》:建议1课时。《卖油翁》:建议2课时。10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教材分析
鲁迅先生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追忆的保姆阿长,出身低下、粗俗、迷信,没文化,好事,并不善于照顾孩子;然而她质朴、善良、热心,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淳朴向往和对“我”的真诚关爱。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怀念。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阿长的形象。2.体会语句的深层含意,把握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3.学习本文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2)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2.难点:领悟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鲁迅在作品中也多次提到了她。那么,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一起从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中寻找答案。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1)鲁迅(1881—1936),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之后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2)背景介绍: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因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在那种境况下,作者写出了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10篇文章),先后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2.检测生字词。(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骇(hài)懿(yì)掷(zhì)疮疤(chuāng) 掳去(lǔ) 诘问(jié)孤孀(shuāng) 惧惮(dàn) 憎恶(zēngwù)霹雳(pīlì) 震悚(sǒng) 守寡(guǎ)(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烦琐:繁杂琐碎。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出来。形容非常深远,难以测知。诘问:追问,责问。惧惮:害怕,畏难,畏惧。渴慕:非常思慕。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粗拙:粗疏拙劣,不精美。三、了解文体知识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四、学习新课步骤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感知人物:请你为阿长写一份《职业推荐表》。〔学生合作交流,归纳要点〕职业推荐表姓名不详外貌黄胖而矮文化程度低婚姻状况青年守寡优点懂规矩步骤二:研读分析,梳理思路列出提纲,复述故事,划分段落层次。〔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梳理故事情节,列出复述故事的提纲。在组内交流完成,选派代表在班内展示,师生评议〕明确:全文可以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简介阿长的身份、长相和称呼的由来。第二部分(第3~18段):回忆阿长的几件事。第一层(第3~5段):写阿长种种不好的习惯和“我”的反感。第二层(第6~12段):写阿长懂得许多烦琐的规矩。第三层(第13~18段):写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第三部分(第19~29段):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第四部分(第30~31段):补写阿长其他情况,抒发悼念之情。步骤三:再读课文,质疑探究本文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距离现在近百年。如果在阅读时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标出来,提交到组内、班内,让大家帮助你共同解决。1.“伟大的神力”是什么意思?明确:神力,神奇之力。课文两处说到“伟大的神力”,都是儿时的感觉,鲁迅现在这样写,前一处有调侃的意味,后一处则有称颂的意味。2.“仁厚黑暗的地母”是什么?明确:地母就是地神。中国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说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长埋在地下,鲁迅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五、课堂小结从整体来说,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前后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中的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二、学习新课步骤一:熟读课文,探究人物请大家熟读课文,给课文做批注,自主探究下面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派代表向全班展示〕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明确: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吃福橘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规矩,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写了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其中详写了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其他事情都是略写。2.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明确: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粗鲁、迷信,没文化,好事,并不善于照顾孩子;然而质朴、善良、热心,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淳朴向往和对“我”的真诚关爱的人。①“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说明她出身之低下,身世不幸;②“有画儿的‘三哼经’”,说明她享受不到受教育的权利,不识字,没文化;③“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说明她好事;④“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表现了她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淳朴向往;⑤“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表现了她的粗俗和不善于照顾孩子;⑥“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表现了她心地善良,对“我”真诚关爱。步骤二:品读感悟,探究情感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同学们在通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明确:关于“写作时的回忆”:如“长妈妈……就是我的保姆”,这里“已经说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再如“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现在”也鲜明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关于“童年的感受”:如“一到夏天……叫她呢,也不闻”,这里就是作者站在“童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二者的不同:儿时的感受使文章富有童趣,成年的视角则使文章充满了温情和深沉的怀念,并揭示出阿长对“我”成长的重要意义。2.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可以读出来?明确:“我的保姆……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这段温情的叙述既满含思念与感激,又深怀同情与愧疚。“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深情地祈祷,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之情。3.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试填写下表简要说明。明确:阿长的事件童年感受作者的态度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不佩服睡相难看“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非常讨厌元旦吃福橘的古怪仪式“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不耐烦一肚子烦琐的规矩“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讨厌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空前的敬意谋害了“我”的隐鼠“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完全消失……我惧惮她什么呢!”憎恶怨恨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新的敬意步骤三:字斟句酌,体会关键词句文中许多关键词句具有深刻的含意,请大家结合写作背景,回答下面的问题。1.“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明确:用成人的眼光看,这两处用词都很夸张,但是作者是用自己儿时的心理描写的,儿时的作者喜爱隐鼠,所以当阿长无意害死隐鼠后,作者当时非常“憎恶”阿长。同时,与后面自己感情的转变形成对比。2.“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这里的“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你什么感觉?你怎么理解“敬意”在文中的含意?明确:这里用“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人一种调侃的意味。因为阿长讲的话“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这是儿童的一种盲目崇拜。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心理,也包含着成年的“我”在写作时流露出的对阿长迷信的调侃。3.“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作者是否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你的理由是什么?明确:不是。因为这其实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的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用一种苦笑进行讽刺。4.如何理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明确: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听到《山海经》被阿长买来时,异常震惊、异常感动的心情。步骤四:分析写作特点作者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塑造阿长这个人物形象?阿长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怎样的感受?明确:本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选择典型事件,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人物特点,同时文章将作者童年的感受和现时的眼光穿插表现。我们从阿长的愚鲁中看到了真率,从她的粗犷里看到了细心,而这种真率和细心所体现的实质,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鲁迅笔下的阿长让我们在平凡的人身上看到了闪耀的光辉。步骤五:拓展延伸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明确:因为鲁迅先生从普通的长妈妈身上看到了人类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真率。它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对悲苦的下层劳动者的歌颂。用人性美来“改变”国民的“灵魂”,使中国强盛!这正是作者苦心孤诣创作的最终意图!三、课堂小结这样一个纯朴善良的人,怎不让人产生敬意和怀念呢!这篇文章凝聚着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了鲁迅先生对善良人的衷心祝福。四、布置作业1.在你的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普速列车设施设备课件
- 隧道衬砌裂损及其防治高速铁路隧道工程习淑娟石家庄铁路课
- 铁路班组管理企业文化的含义和要素课件
- 铁路工程安全技术石家庄铁路32课件
- 中国书法结体概述课件
-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课件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城乡规划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餐饮项目合作经营合同书
- 江苏省淮安市四校2025年下学期高三语文试题第三次统一练习试题含解析
- 沈阳工业大学《笔译实训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人工智能(北理 )》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 T-SDHIA 11-2024 4-72 离心风机标准
- 2025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考试(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讲义
- 轻烃燃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海外劳务派遣与劳务派遣人员福利保障合同4篇
- GB/T 16895.3-2024低压电气装置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和保护导体
- 《小型水电站无人值守技术规范》
- 2025山西焦煤集团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宠物买卖合同模板2025年
- 2025年铸造工艺师职业技能鉴定模拟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