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学批注-诗歌意境题(基础)(含答案)_第1页
中考语文文学批注-诗歌意境题(基础)(含答案)_第2页
中考语文文学批注-诗歌意境题(基础)(含答案)_第3页
中考语文文学批注-诗歌意境题(基础)(含答案)_第4页
中考语文文学批注-诗歌意境题(基础)(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文学批注

诗歌意境题(基础)

谈方法:诗歌鉴赏四步走

诗歌是一种通过意象营造意竟,并运用典型的艺术手法来表达诗人情感的文学

体裁。

2.副竞

官方解释: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

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

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诗歌由意象构成画面,画面包含某种意境,意境背后有某种情感。

解释:就是你看完一句/一首诗,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的那副“画面感”给你的

感觉。

3.情感

4.艺术手法

例:闭上眼睛,感受画线句子的画面,找找感觉,概括意境特点。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意】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氛围特点。例如:孤

寂冷清、恬静优美、清幽空灵、雄浑壮阔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

调。

常见意象用词举例:

孤寂冷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雄浑壮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瑟凄;京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恬淡静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恬淡温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辽阔艳丽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辽阔凄;京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昏暗凄;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

窗。

清幽明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优美闲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喈黄鹏

生机勃勃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频

给你们的补充,积累一下赏析诗歌意境常用语:

•L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阔、雄伟壮阔、高旷壮阔、苍凉、雄浑、苍茫、辽阔、

高远、深远

•2.幽清明净、和谐静谧、恬静自然、虚幻飘渺、安谧闲静、幽静深寂、恬静优美、

宁谧、朦胧、空寂、寂静

•3.凄清暗淡、萧条惨淡、孤独凄凉、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寒、荒凉、

冷寂、肃穆、沉郁忧愁

•4.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清新明丽、清远含

蓄。

•5.繁华、热闹、高亢、雄奇瑰丽、富丽堂皇、华美壮丽

基本设题形式:填空与选择

就是直接问你本句话/本首诗的意境或者画面。批

注任务1: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批注任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元曲通过对羁旅途中所见景色的描写,营造了的氛围。

2.与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I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C.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3.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讲完中等设

题形式再回来做)

批注任务2:阅读《观沧海》,完成批注任务。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曹操的这首诗以“"字统领全诗,在描写沧海景象时,有动有静,

如"水何澹澹"是动景,""则是静景(任选一句)。描绘了大海―

的特点,诗人还通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想象

,抒发了的伟大抱负。

2.用自己的话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诗人眼中大海和山岛的特点。

批注任务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批注任务。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

知何处吹芦管①,一夜征人②尽望乡。

注:①[芦管]笛子。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L(甲)诗首句以"杨花"和"子规”点明事件发生的时令,营造出暮春时节

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之情。

(乙)诗写作者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夜风送来了幽怨的芦笛声,营造出了

的氛围,唤起了边塞将士的之情。

2.“我寄愁心与明月"与“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都写到了月,请分别说说两位

诗人各是如何借“月”来抒发情感的。

中等设题形式:画面描述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画面。

2.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水面初平云脚低”句的画面。(60字以

内)

3.“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

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4.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甲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优美画

面。

题干要素:描述、发挥想象、画面、自己的话

解题思路:找意象+描图画

①找意象:从诗句中找出意象;

②描图画:确定诗句中的主要景、物;确定诗句中修饰词语的对象;发挥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画面描述心法:翻译诗句+加入诗人+添加修饰+组合成句

意象翻译心法:什么样的+意象+怎么了

批注任务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批注任务。(2020•四川遂宁)

晚次乐乡县

唐・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嗷嗷夜猿呜。

[注释]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师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电②1于戍:指野外驻

防之处。③断:断绝,消散。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⑤嗷嗷(ji*。):号叫声,

这里指猿啼声。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颈联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批注任务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批注任务。

怀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诗歌第一、二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送别画面?

批注任务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批注任务。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的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2.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批注巩固1:[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赏析《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何游澹,山岛竦峙”的画面。

批注巩固2:【2022・江苏淮安•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

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水面初平云脚低”句的画面。(60字以内)

批注巩固3:【2022・四川达州•真题】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甲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优美画面。

批注巩固4:【2022・江苏扬州•中】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长相思•雨①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

难成,恨难平。不道②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注】①长相思,词牌名。②道,知。

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

批注巩固5: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赠少年

(唐)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注释】淮阴市:是商业交换场所,古称“市”,碑立于淮安老城府市口。

(1)这首诗写出了洞庭湖秋天景物的特点。

(2)从这首诗的第一、二句来看,诗人是如何表现“客恨”的?

诗歌意境题(基础)

批注任务1:

【答案】1萧瑟凄凉;2.B;C.答案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

乡愁的我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解析】L此题考查的是对曲的理解。《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

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

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渲染了悲凉凄清的氛围,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

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2.此题考查的是对曲的感情的理解。这首曲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

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A.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B.表现了作者

的思乡之情;C.表现了作者渴望冲决罗网的少年意气;D.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

同情,关心和思念;故选Bo

3.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对于此类试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在此基础

上加上恰当的形容词加以修饰描绘即可。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

,饱尝乡愁的我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

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

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批注睡2

1.观山岛竦峙(或树木丛生)雄浑壮阔(或辽阔威严);统一天下(

或建功立业)

2.大海:汹涌澎湃山岛:高耸挺拔。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

山时所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

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

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

浑的特点。在描写沧海景象时,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是动景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则是静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作者运用想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

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

(2)本题考查概括内容的能力。要结合语境分析概括。诗中描写沧海景象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句意:海

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

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从中可以看出大海汹涌澎湃,山岛高

耸挺拔。

批注任务3

1.凄凉萧瑟(“悲伤”等)思念(“牵挂”等)苦寒凄清(愁苦凄凉等

)思乡(“盼归”等)

2.示例:“我寄愁心与明月”中,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把月当成了使者,(或“运用

想象将月亮想象成知己”)能够寄送愁心,以此抒发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受降城外月

如霜”中,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光比成霜,营造出清冷的意境,以此抒

发愁苦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

甲诗中“杨花”即柳絮,有漂泊、离别之意;“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鸣声异常

凄切动人。诗首句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

一种凄凉的气氛。联系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对

友人的牵挂。

乙诗中写“幽怨的芦笛声”,联系下句诗“一夜征人尽望乡”分析。这句诗的意思

是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因此,笛声唤起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

2.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

,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手法,把月亮拟人化,月亮成为了知心人,带着自己对友人

的关心、牵挂,一直陪伴着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

《夜上受降城闻笛》:结合“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可知,运用比喻

的修辞方法,把“月光”比喻成“霜”,渲染凄清悲凉的氛围,突出边塞的苦寒。

结合“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抒发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故

整首诗描写“月”,营造出清冷的意境,表现边塞的苦寒,以此抒发戍边将士的愁

苦之情。

批注任务4:

【小题1】诗人放眼四周:入城前见到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

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

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

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诗人放眼四围,

“野戍荒烟断”写出入城前见到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

山古木平”写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诗人以“烟断”“木平

”写夜色的浓重,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描写

画面时要突出景物全部被夜色所吞没的特点。

批注任务5:

⑴扬子江边的岸边杨柳依依,春意正浓,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能力。前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

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

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难去。淡淡几笔

,像一幅清新秀丽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依依惜别

的深情,唤起一种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据此

回答即可。

批注任务6:

1.C

2.示例: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

望天空、云起簇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

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

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

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

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考生应抓住句中的主要景物

准确概括,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文,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

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1.C“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

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

,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故

C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故答案为:C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

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这一句是长江近景的描写。“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据此分析描述即可

o故答案为:示例: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

耀眼;仰望天空、云晚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批注巩固1:

【答案】

示例: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解答此题,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的

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描述,使之呈现“

画面感”。此句意为: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抓住“水、山岛”等景物,描绘出浩荡壮观的景象。

示例:在这水波摇动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

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批注巩固2:

示例:水面刚与湖岸齐平,波光荡漾。层层白云同水波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O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

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湖水涨湖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

上的波阅连成一片“,抓住早春景物的特点,再加上自己恰当、合理的想象进行描

绘即可。

批注巩固3:

示例:举目四望,山林间到处是一片秋色,远处的山野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

瑟。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画面描述,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

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

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

境。此题一定要把夕阳斜照、秋景萧瑟的景象描绘出来。

批注巩固4:

诗人客居异乡,在雨夜,独坐室内,点一盏孤灯,隔窗听雨打芭蕉的声音,孤灯照

着离人难入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