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强度红光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_第1页
低强度红光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_第2页
低强度红光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_第3页
低强度红光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_第4页
低强度红光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儿眼轴长度、屈光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儿童青少年近视患儿,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例,单焦框架眼镜矫正治疗)和研究组(30例,单焦框架眼镜矫正+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的眼轴长度、屈光度、裸眼视力、泪膜破裂时间,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1、3、6个月后对照组患儿眼轴呈逐渐延长趋势,研究组患儿眼轴长度趋于稳定,但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且治疗1、3个月后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眼轴长度短于对照组(Plt;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对照组患儿屈光度逐渐增大(Plt;0.05),而研究组患儿屈光度保持稳定,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3、6个月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lt;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LogMAR值均降低,且治疗3、6个月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lt;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泪膜破裂时间均保持稳定,且治疗1、3、6个月后研究组均长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儿童青少年近视患儿应用低强度红光与单焦框架眼镜联合治疗,可调节眼轴长度,改善屈光度和裸眼视力,且不会影响患儿的泪膜稳定性,且安全性良好。【关键词】近视;青少年;单焦框架眼镜;低强度红光;眼轴长度;裸眼视力;屈光度;不良反应国内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在70%~80%,位居全球首位,若近视度数得不到有效控制,可逐步发展为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引起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等多种严重并发症[1]。因此,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预防及控制至关重要。以往临床对近视患儿展开治疗时,使用率较高的方法为配戴眼镜,该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儿视物效果,但是在控制近视进展方面效果不甚理想,难以抑制近视度数的升高[2]。在医学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近视患儿的治疗也获得更多可能,重复低强度红光是一种非接触性的辅助治疗方法,采用低强度红光对双眼进行反复照射,该疗法既往多用于儿童弱视治疗,现也被应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可通过增加脉络膜血流及厚度,改善眼底供氧,抑制眼轴过快增长,从而控制近视进展[3]。但关于重复低强度红光对患儿屈光度、泪膜破裂时间等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儿眼轴长度、屈光度及安全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儿童青少年近视患儿,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3例;年龄7~15岁,平均(9.14±0.95)岁;病程7~15个月,平均(11.27±1.26)个月。研究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7~14岁,平均(8.96±0.93)岁;病程6~14个月,平均(11.38±1.18)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⑴符合《眼科学(第8版)》[4]中关于近视的诊断标准;⑵双眼屈光参差低于1.5D;⑶双眼睫状肌麻痹后验光可得-6.00Dlt;等效球镜度≤-0.75D;⑷初次确诊近视。排除标准:⑴伴精神系统性疾病;⑵伴其他眼部疾病;⑶对本研究所涉及治疗方法存在不适反应;⑷机体重要脏器功能存在严重异常。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相关伦理要求,患儿法定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配戴单焦框架眼镜法进行治疗:为患儿配戴单焦框架眼镜,镜片为依视路1.56非球面钻晶膜洁(F)(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嘱咐患儿每日眼镜配戴时间需达到8~10h,为患儿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单焦框架眼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告知眼镜日常保养方法及要点。嘱咐患儿在镜片出现明显划痕或是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应当立即到院接受复查,并且及时将镜片更换。研究组患儿采用单焦框架眼镜治疗联合重复低强度红光进行治疗: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采用近视弱视综合治疗仪[光朗(海南)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型号:BBL2020-01],对患儿应用650nm的红光照射,医护人员需将治疗仪的使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儿及家属,同时为其演示正确操作方法,3min/次,2次/d,治疗间隔时间需超过4h,每周不超过5d。在非治疗时段,要求患儿应当按照医嘱要求配戴单焦框架眼镜,每日佩戴时间和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每周配戴天数不可低于5d。两组患儿均治疗6个月。1.3观察指标⑴眼轴长度。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采用眼科光学生物测量仪[卡尔蔡司医疗技术(德国)股份有限公司,型号:IOLMaster500]测量眼轴长度,测量3次取平均值。⑵屈光度。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长春迪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27,规格:5mL∶托吡卡胺25mg、盐酸去氧肾上腺素25mg)对患儿实施睫状肌麻痹处理,后以电脑验光仪(日本多美公司株式会社,型号:RC-800)对患儿验光处理,测量3次取平均值,用等效球镜度表示,等效球镜度=(1/2柱镜度数+球镜度数)[5]。⑶裸眼视力。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采取LogMAR视力表[6]评估裸眼视力,嘱咐患儿站在距离视力表5m位置进行测量,LogMAR值越小代表视力改善程度越好。⑷泪膜破裂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借助荧光素试纸对患儿实施眼表染色处理,完成后嘱咐患儿眨眼,对患儿出现首次泪膜破裂现象的时间进行记录。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儿眼轴长度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1、3、6个月后对照组患儿眼轴呈逐渐延长趋势,研究组患儿眼轴长度趋于稳定,但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且治疗1、3个月后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眼轴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2.2两组患儿屈光度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对照组患儿屈光度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而研究组患儿屈光度保持稳定,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3、6个月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2。2.3两组患儿裸眼视力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LogMAR值均降低,且治疗3、6个月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3。2.4两组患儿泪膜破裂时间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泪膜破裂时间均保持稳定,且治疗1、3、6个月后研究组均长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见表4。3讨论儿童青少年近视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理复杂且多维,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眼球的过度发育或眼轴的不适当延长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均可能促进近视的进展。在青少年视力治疗中,单纯配戴框架眼镜是一种常见的非手术矫正方法,为近视、远视或散光等视力问题的青少年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调整光线的聚焦位置,使视网膜能够接收到清晰的图像,框架眼镜具有配戴方便、价格适中、适应性强等优点。然而单纯配戴框架眼镜并不能根治视力问题,只能起到矫正与缓解作用,同时还需要注意用眼卫生和习惯的培养[7-8]。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疗法,其作用机理主要基于光生物调节作用,特定波长的红光能够穿透眼组织,促进视网膜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增加能量供应,从而可能减缓眼轴增长,改善视网膜微循环,达到控制近视进展的目的;且能够促进视网膜的迁移,还有效抑制了眼轴的增长,从而对患儿近视症状的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9]。红光治疗通过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促进了脉络膜小动脉的扩张,进而提升了脉络膜的供氧量和循环血量,最终实现了屈光度的降低,改善患儿裸眼视力,为疾病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其还被认为能调节眼睛的生物节律,减轻视疲劳,为眼睛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视觉环境[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眼轴长度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对照组患儿屈光度逐渐增大,研究组患者屈光度保持稳定,且治疗3、6个月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LogMAR值均降低,且治疗3、6个月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这提示儿童青少年近视患儿应用低强度红光与单焦框架眼镜联合治疗可调节眼轴长度,改善屈光度和裸眼视力。在评估近视患儿泪膜功能和稳定性的过程中,泪膜破裂时间是关键的指标,泪膜脂质层不仅控制着泪膜表面的张力,还防止了水液层的过度蒸发,当脂质层完整时,能有效减缓泪液蒸发速度,即泪膜破裂时间延长。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泪膜破裂时间均保持稳定,且治疗1、3、6个月后研究组均长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这提示儿童青少年近视患儿应用低强度红光与单焦框架眼镜联合治疗不会影响患儿泪膜的稳定性,且安全性良好。其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