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文言实词一、文言实词高考四大命题角度命题角度一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假”就是“借”的意思)。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的分类如下:类别释义举例通假字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晨的“早”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分,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课本为了便利起见,对于通假字和古今字,都用“通”表示训练1.(链接教材)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1)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悟”通“晤”,面对面。(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倍”通“背”,违反。(3)举酒属客(《赤壁赋》)“属”通“嘱”,劝人喝酒。(4)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共”通“供”,供应。(5)御六气之辩(《逍遥游》)“辩”通“变”,改变。(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受”通“授”,传授。(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生”通“性”,资质,禀赋。(8)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还”通“环”,绕。训练2.(课外延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龚)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①“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②“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节选自《汉书·循吏传第五十九》,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B)A.二千石不能禽制 禽:通“擒”,捉拿B.时遂年七十馀,召见 召:通“诏”,皇帝的吩咐C.不副所闻 副:相称D.上闻遂对,甚说 说:通“悦”,兴奋解析A.“二千石不能禽制”中“二千石”是官职名称,“禽制”是对前文所言“盗贼并起”的处理方法,“禽”按本义讲不通,可考虑其为通假字,“禽”通“擒”,意为“捉拿、擒获”。B.“召见”是文言文常见的词语,“召”就是“召”,不通“诏”。C.由成语“名副其实”可推知“副”应译为“相称”。D.依据语境可知“甚说”应是皇上听到龚遂的回答后的愉悦心理,“说”通“悦”,意为“兴奋”。(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①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译文:渤海郡一片荒乱,我特别担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平静那里的盗贼,来使我称心满足呢?②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译文:渤海郡地处偏远之地,没有沾沐圣上的恩德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迫,地方官吏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边耍弄罢了。解析①采分关键词:废、何以、息、称;句式:宾语前置句。②采分关键词:遐、沾、恤、故;句式:被动句式、状语后置句。[参考译文]汉宣帝即位后,过了很长时间,渤海郡及其相邻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不能捉拿制服他们。宣帝要选一个能管理(这个地区)的人,丞相和御史举荐了龚遂,认为他可以胜任,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当时龚遂已七十多岁,被召见时,由于他身材矮小,宣帝见到后,(认为龚遂)并非像人们说的那样,心中不免(对他)有轻视之感,(宣帝)对龚遂说:“渤海郡一片荒乱,我特别担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平静那里的盗贼,来使我称心满足呢?”龚遂回答:“渤海郡地处偏远之地,没有沾沐圣上的恩德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迫,地方官吏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边耍弄罢了。现在您准备让我去剿灭他们,还是去安抚他们?”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兴奋,说:“选贤良之臣前去,原来就是想对他们进行安抚。”命题角度二一词多义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一词多义,要留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方义和假借义,应依据详细的语境细致辨别。类型示例词的本义就是词的原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道”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原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如“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像引申为“关卡”。词的比方义就是词建立在比方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方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方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词的假借义古文中经常出现通假字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某字,运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训练3.(链接教材)说明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利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变得锋利,变得锋利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使……快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有利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有利的形势⑤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利润、利益(2)谢①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并序》)推辞,谢绝②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辞谢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致歉,认错④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道谢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并序》)告知,劝说训练4.(课外延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板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①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②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D)A.郭林宗闻而让蕃曰 让:责怪B.尚书责滂所劾猥多 责:责怪C.复为太尉黄琼所辟 辟:举荐D.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参:参考解析D项“参”此处的意思是“检查,审查”,可结合前句“未审”的意思理解。(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①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译文:像范滂这样的人才,莫非应当用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岂不是自己选择了没有用优礼相待人才的非议吗?②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译文:我举奏的人,都是贪污苛刻残暴的奸贼,是害人之人,莫非我会为了自己的私利玷污国事吗?解析①采分关键词:若、格、岂、就;句式:得无……邪。②采分关键词:举、非、为;句式:岂……哉。命题角度三古今异义古代文言文中有许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但由于词义的演化,我们不能简洁地照搬照读,而应当驾驭这种词义的演化规律。类型示例词义扩大即原来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像的事物,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等。词义缩小即一个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由较宽泛变为较狭窄了。有的表示范围缩小了,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现在专指“女子的配偶”。词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慢”,古代是“怠慢”之义,今义与“快”相对。感情色调改变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今日是贬义词,指品德恶劣,“卑鄙无耻”。这就是感情色调发生了改变。训练5.(教材链接)还记得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吗?练一练。(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子。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子。(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肯定成就的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古义:出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袱、箱子等。(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荆轲刺秦王》)古义: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古义:爪子和牙齿,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今义:比方坏人的党羽,贬义词。(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荆轲刺秦王》)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7)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古义:宽容,宽恕。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8)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鸿门宴》)古义:意外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参考译文]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升迁为光禄勋主事。这时陈蕃担当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探望陈蕃,陈蕃没有阻挡他,范滂心中觉得很缺憾,扔下笏板准备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怪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莫非应当用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岂不是自己选择了没有用优礼相待人才的非议吗?”陈蕃于是向范滂致歉。范滂不久又被太尉黄琼举荐,这时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有关部门举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二千石的权贵。尚书责怪范滂弹劾的人太多,就疑心他公报私仇。范滂回答说:“我举奏的人,都是贪污苛刻残暴的奸贼,是害人之人,莫非我会为了自己的私利玷污国事吗?因为碰上规定的时间太急促了,所以我先举奏最紧要的,那些来不及调查清晰的,以后再渐渐审清吧。我听说农夫除掉杂草后,好的禾苗才会茂密;忠臣除掉奸贼后,皇上的四周才会变得干净。假如我的话有二心,甘愿接受死刑。”审问的官吏无话可说了。训练6.(课外延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成化中,历侍读、中允,侍孝宗于东宫。①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②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一》,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D)A.改庶吉士,授检讨检讨:官名,掌管国史修订编纂的官员B.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交通:勾结C.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奔竞:争逐D.以为奔竞无耻之戒以为:认为解析以为:把……作为。(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①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译文:周经刚毅耿直,喜爱极力诤谏,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胆怯 他并且憎恨他。②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译文:假如没有关涉,也请皇上替我洗脱耻辱,或许能让我施展才能,终生侍奉圣明的主上,假如让我带着羞辱忍受诟骂,即使我死了埋在沟壑,我的眼睛也不能闭上。解析①采分关键词:方正、谏、忤、恤、疾。②采分关键词:干涉、为、庶、终事、即。[参考译文]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天顺四年考中进士。(他)改任庶吉士,被授予检讨职务。成化年间,先后做过侍读、中允,在东宫侍奉孝宗。周经刚毅耿直,喜爱极力诤谏,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胆怯 他并且憎恨他。太监李广死了,皇帝得到朝中大臣参加赠送李广财物的账簿,特别生气。科道官员趁机弹劾大臣勾结李广的情状,有人提到了周经。周经上疏辩解说:“昨天科道官员弹劾朝廷大臣争着投靠李广,擅自写上了我的名字。虽然蒙受皇上恩德没有被审问,我实在是(感到无比冤枉,)含伤忍痛,没有方法来自己说明状况。人们争相投靠李广,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宠幸眷顾啊。陛下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的时候,曾经谈到我没有。况且交结李广赠送他物品的账簿就在您的跟前,恳求检查有没有我的姓名。还应当严厉审问李广的家人,我只要有寸金、尺帛(财物进献李广),就惩治我交结李广的罪过,在集市上斩首,作为对争着投靠李广等无耻行为的警诫。假如没有关涉,也请皇上替我洗脱耻辱,或许能让我施展才能,终生侍奉圣明的主上,假如让我带着羞辱忍受诟骂,即使我死了埋在沟壑,我的眼睛也不能闭上。”皇帝劝慰并答复了他。命题角度四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就是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为陪衬。类型示例语素意义相对“契阔谈,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畅谈宴饮语素意义相近“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是偏义复词,此处只取“国”之意训练7.(教材链接)还记得课文中的偏义复词吗?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说明。(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偏义复词:异同 释义:不一样、不相同(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偏义复词:作息 释义:劳作(3)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鸿门宴》)偏义复词:出入 释义:进入(4)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偏义复词:远近 释义:距离远(5)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偏义复词:父兄 释义:兄长(6)便可白公姥,刚好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偏义复词:公姥 释义:婆婆(7)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偏义复词:去来 释义:离开(8)此诚紧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偏义复词:存亡 释义:生存解析(1)“异同”,义在“异”,“同”是衬字。(2)“作息”,义在“作”,“息”是衬字。(3)“出入”,义在“入”,“出”是衬字。(4)“远近”,义在“远”,“近”是衬字。(5)“父兄”,义在“兄”,“父”是衬字。(6)“公姥”,义在“姥”,“公”是衬字。(7)“去来”,义在“去”,“来”是衬字。(8)“存亡”,义在“亡”,“存”是衬字。训练8.(课外延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宪宗即位,转膳部员外、兼侍御史知杂,出为唐州刺史。节度使于素闻其名,既谒见,群危言激切,甚悦。奏留充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皆爱重之,召入为吏部郎中。元衡辅政,举群代己为中丞。群奏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吉甫以羊、吕险躁,持之数日不下,群等怒怨吉甫。群性狠戾,颇复恩雠,临事不顾生死。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安。(选自《旧唐书·窦群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C)A.吉甫以羊、吕险躁险躁:轻薄浮躁B.群等怒怨吉甫怒怨:怨恨C.群性狠戾,颇复恩雠恩雠:恩泽和仇恨D.临事不顾生死生死:死的危急解析A项,是同义复词,从上下文看,应当是形容两人性格方面的不足,“躁”是“浮躁”的意思,“险”有“冒险,犯险”之意,都指性格不稳重,即“轻薄浮躁”。该项说明正确。B项,是同义复词,从上下文看,任命被李吉甫压下,窦群等人心里当然不兴奋。“怒”是“发怒”的意思,而“怨”有“怨恨”的意思,二者意思相近。该项说明正确。C项,是偏义复词,“颇复恩雠”中的“复”是“报复”的意思,因此“恩雠”一词,更偏向“雠”,即“仇恨”的意思。该项说明不正确。D项,是偏义复词,“生死”更偏向“死”,就是不顾及自己会遭遇“死的危急”。所以此处的说明正确。(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①节度使于素闻其名,既谒见,群危言激切,甚悦。译文:节度使于素来闻知他的名声,谒见时,窦群言语率直激切,于很喜爱。②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安。译文:当时召他入朝,说要重用,朝中人人惊骇,听说他死了方才心安。解析①关键词:素、闻、谒、危。②关键词:是、征、骇、卒、方。[参考译文]宪宗即位,窦群调任膳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出任唐州刺史。节度使于素来闻知他的名声,谒见时,窦群言语率直激切,于很喜爱。奏请朝廷授窦群留任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服金鱼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都喜爱和器重窦群,召他入朝任吏部郎中。后武元衡任辅政大臣,举荐窦群顶替自己做御史中丞。窦群奏请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李吉甫认为羊、吕二人阴险浮躁,接到奏表数日不予批复,窦群等人因此愤恨李吉甫。窦群性情凶恶暴戾,刻意报仇,临事不顾生死。当时召他入朝,说要重用,朝中人人惊骇,听说他死了方才心安。二、推断文言实词意义五大技法技法一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依据详细的上下文语境来推断某个实词的详细义项。2024年山东高考中“下之疾其上甚矣”一句,“疾”有多个义项:“疾病”“生病”“毛病、缺点”“苦痛”“痛恨”“快速”等。依据上下文晏子所述状况来看:景公“好治宫室”“好游玩”“好兴师”,已经让百姓疲困,财物用完,身临死境(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了,这种状况下百姓对统治者会特别痛恨,由此可知此处的“疾”为“痛恨”的意思。训练9.(2024·全国卷Ⅰ,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其次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①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②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说明加点词的意义。①无后,以弘微为嗣 嗣:继子②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 异:认为……奇异的③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 丰泰:丰盈④唯受书数千卷 受:继承,接受解析①结合语境看,谢峻自己无子,就把谢弘微作为“继子”。②语境中上文“他嗣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这里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③从语境看,文中说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用“而”表转折,这里的“丰泰”,应为财物多的意思,故译为“丰盈”。④从上文看,谢弘微是谢峻的继子,所以谢弘微继承谢峻的财产,“受”应为“继承”之意。(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①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译文:这个孩子深厚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的人,有这样的儿子就足够了。②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译文:谢瞻等人富有才华、能言善辩,谢弘微经常用简要的话使他们信服,谢混特殊敬重和珍视他,称他为微子。解析①关键词:中、夙敏、方、足。②关键词:辞、每、服、敬贵。[参考译文]谢弘微,陈郡阳夏人。父亲谢思,是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其次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嗣子。谢弘微本名为密,因为触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来代替名字。谢弘微孩童时代,风采充溢、端庄谨慎,遇到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嗣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厚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的人,有这样的儿子就足够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困俭约,但嗣父产业很丰盈,他只接受了嗣父的数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和同族兄弟的儿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为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起宴饮相处,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富有才华、能言善辩,谢弘微经常用简要的话使他们信服,谢混特殊敬重和珍视他,称他为微子。技法二联想印证法方法示例课本联想法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我们要擅长联系课内所学过的实词,举一反三,找出对应文句,进行相应迁移。2024年天津卷中“杨君缄书赍图”一句,若推断“赍”的意思,可联系课文《木兰辞》中“又间令吴赍钱三百万”一句中的“赍”,意为“赠送”。2024年江苏卷中“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一句,若推断“奋”,可以联系课文《过秦论》中“奋六世之余烈”一句,意为“奋勉”。双音联想法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节词,可以联想双音节词来推断。2024年全国卷Ⅱ“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严猛于涣”一句,若要推断“狱”的含义,可以联想到双音节词“案件”。2024年天津卷中“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一句,若要推断“罹”的含义,可以联想到双音节词“罹难”(遇灾、遇险而死),说明为“遭遇、遭遇”。成语联想法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语中保留了许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常比较熟识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词含义,也不失为一种方法。2024年北京卷中“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一句中的“戚”,可以联想到成语“休戚相关”的“悲伤”,结合语境应当活用为“为……哀痛”。2015年福建卷中“会合不行以期”一句中的“期”,可以联想到成语“不期而遇”,说明为“约定”。训练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①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交,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②元宗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节选自《南唐书卷七》,有删改)(1)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①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 属:缀辑,撰写②尚法律,任俗交 任:任用③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 宜:应当④及即位,首召见慰勉 勉:勉励,激励(1)解析①可联想到课文《张衡传》中的“衡少善属文”的“属”,意为“连缀”引申为写作。②“任”可用双音联想法推断,“任”可联想到“任用”,“任俗交”可译为“任用庸俗官吏”。③可联想成语“事不宜迟”中的“宜”,意为“应当”。此句意为“应当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④可联想到成语“不屈不挠”中的“屈、挠”,说明为“让步、屈服”。“无所挠”应译为“一点也不让步”。[参考译文]常梦锡,字孟图,陕西扶风人,也有的说他是西安万年县人。岐王李茂贞不推重读书人,所以当地的风俗是把擅长狩猎、骑射、博弈的人当作豪杰。唯独常梦锡自幼特殊爱好读书,擅长写文章,多次变动官职后官至秦陇诸州从事一职。常梦锡持重敦厚,品德方正,了解许多旧事,历数朝廷沿袭杨氏独霸朝政的旧习:凌驾法律之上,任用庸俗官吏,国主亲自处置琐细的事务,政务繁杂琐碎,贻误国家大事。应当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留给后人看。烈祖接受了他的主见。元宗在东宫出现过失时,梦锡就苦心规劝他改正,一点也不让步,元宗起初虽然不兴奋,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赞扬他。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并抚慰勉励他,想任用他做翰林学士,好让他在自己身边。(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①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译文:常梦锡持重敦厚,品德方正,了解许多旧事,历数朝廷沿袭杨氏独霸朝政的旧习。②元宗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译文:元宗在东宫出现过失时,梦锡就苦心规劝他改正,一点也不让步,元宗起初虽然不兴奋,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赞扬他。解析①关键词:“厚”“雅”“故事”“数”“因”。②关键词:“过失”“规正”“挠”“以”“多”。技法三句式推断法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词的词性、词义推想未知词的词性、词义。如:2024年天津卷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中“面广池”和“目列岫”两句为相同句式,句中的“目”和“面”处于同一位置,在词性上相同,可推知“面:名词作动词,面对;”“目:名词作动词,看到”。训练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尉佗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①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②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节选自《说苑·奉使》)(1)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①讨暴秦,诛强楚 暴:暴虐的②为天下兴利除害 利:有利的事情③人众车舆,万物殷富 舆:众多④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 地方:土地方圆解析①②③中“暴”“利”“舆”皆可依据文言中句式整齐的方法,依前面或后面相同或相反的意义来推断。④“地方”古今异义词。(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译文:而现在您的人口不过几十万,都是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又处在这地势不平的荒远偏僻之处,只不过犹如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能同汉王相比!②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译文: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解析①关键词:“数”“踦”“何”“乃”。②关键词:“中国”“故”“居”“遽”。[参考译文]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人们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他伴随在高祖的身边,经常出访各个诸侯国。等到高祖时期,高祖刚把中原平定,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独立为王。高祖让陆贾为使者赐给尉佗大印,任命尉佗为南越王。(尉佗)接着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贤能呢?”陆贾说:“您好像比他们贤能。”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贾说:“皇帝从丰、沛之地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天下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雄伟业绩,统辖治理整个中原,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裕的地域,人多车多,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口不过几十万,都是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又处在这地势不平的荒远偏僻之处,只不过犹如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能同汉王相比!”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尉佗特别喜爱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技法四语法推断法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划分句子成分和找寻搭配关系的方式,考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如:2015年重庆卷中“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一句中的“容”,说明为“容纳”,分析语句“以为容”即“以(之)为容”,“把它作为……”,据此推断“容”为名词,作宾语。若说明为“容纳”,文句不通顺,结合上下文,“容”在此处应说明为“表象”。训练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①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行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②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节选自《明史·花云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C)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B.太祖将取滁州 取:攻取C.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翅膀D.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 略:攻掠(1)解析本题可接受“位置定性推断法”。四个选项中加点的词的后面明显都是名词,这些名词都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宾语的前面应是谓语或定语,细读选项可知,加点词应为谓语。所以四个选项中加点的词应都是动词,C项说明为名词,是不正确的,应当是“爱护”的意思。(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行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译文:敌人大惊说:“这个黑脸的将军特别威猛,(我们)难以抵抗他的锋芒。”后援军到达,于是(太祖)攻下了滁州。②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译文:太祖在太平建立行枢密院,提拔花云做了枢密院的院判。吩咐他去宁国,军队陷入山中长达八天,盗贼们相互勾结阻挡道路。解析①关键词:“当”“锋”“兵”“克”。②关键词:“行”“擢”“趋”“梗道”。[参考译文]花云,是怀远人。(花云)身体魁伟,肤色很黑,其威猛无人能敌。至正十三年,(花云)手持宝剑到临濠拜见太祖。(太祖)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异,让他带兵与敌人争夺土地,(花云)所向无敌。太祖要攻取滁州,率领几个骑兵向前行军,花云(在其中)跟从。半路突遇几千贼人,花云爱护太祖,拔出宝剑策马飞奔,冲进敌阵向前攻击。敌人大惊说:“这个黑脸的将军特别威猛,(我们)难以抵抗他的锋芒。”后援军到达,于是(太祖)攻下了滁州。太祖渡长江,花云最先渡过去。攻克了太平以后,花云凭借着忠诚和威猛在太祖身边担当护卫。升任禁军总管,攻打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等地,都攻占了。在经过马驮沙的时候,几百大盗拦路挑战。花云一边前行一边迎战,连着战斗了三天三夜,把大盗们全部杀死。太祖在太平建立行枢密院,提拔花云做了枢密院的院判。吩咐他去宁国,军队陷入山中长达八天,盗贼们相互勾结阻挡道路。花云拿起长矛喊叫着刺杀,杀了成百上千的贼人,身上却没有中一箭。技法五通假代入法文言实词中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依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如:2014年全国卷Ⅱ中“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一句,“振”若依据“振动”“振作”等意思说明,明显文意不通,联系上下文,只有把“振”看作通假字“赈”才能讲得通,说明为“救济”正确。训练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①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②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1)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①死灰独不复然乎 然:通“燃”,燃烧②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倍:通“背”,背弃、违反③则人马罢 罢:通“疲”,疲惫④虏以全制其敝 敝:通“弊”,害处、缺点(1)解析①据上文“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用“死灰会复然”的道理来回应狱吏的羞辱,“然”不能说明为“这样”,但本身没有“燃烧”之意,只能看作通假字“燃”,说明为“燃烧”;②据上文“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语句,可知大行王恢争论匈奴和亲的做法,最终会背弃、违反盟约,此处若将“倍”理解为“更加”,放在句中说明,明显文意不通,联系下文“今匈奴负戎马之足……难得而制也”,可推知此处的“倍”应作通假说明,通“背”,意为“背弃、违反”;③依据前句“汉数千里争利”,那么人马就会乏累,而“罢”本身没有“乏累”之意,只能从通假来说明,通“疲”;④从上文两句“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来分析,此句应为敌人会全力以赴地来应付我们的弱点,而“敝”没有此意,若把它看作通假,通“弊”,说明为“弊端、缺点”,则文意就能讲得通。(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译文: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足够,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犹如群鸟翱翔,很难限制他们。②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译文: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解析①关键词:负、怀、举、制。②关键词:且、极、便、如。[参考译文]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事奉梁孝王,担当中大夫。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羞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莫非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由囚徒(干脆)担当二千石级的官员。田甲弃官逃跑了。建元六年,韩安国担当御史大夫。匈奴派人前来恳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探讨。大行王恢争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韩安国说:“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足够,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犹如群鸟翱翔,很难限制他们。我们得到他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乏累,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应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武帝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恺进谏曰:“昔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委托审计服务合同协议书
- 驾校合同解除协议
- 报名协议合同
- 全款购车协议合同
- 卡车租车协议合同
- 耗材合同空档期补充协议
- 补充协议增加合同当事人
- 违反合同赔偿协议
- 油漆合同协议范本
- 包过协议合同
- 2025年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便携式超声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习作:我的“自画像”》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001
- 2025无人驾驶视觉识别技术
-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 含解析
- 企业职务犯罪法制讲座
- 【农学课件】瓜类蔬菜栽培
- IATF16949体系推行计划(任务清晰版)
- 2024年军事理论知识全册复习题库及答案
- 2023年江苏皋开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任务 混合动力汽车空调系统典型构造与检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