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备考策略与试题集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备考策略与试题集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备考策略与试题集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备考策略与试题集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备考策略与试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备考策略与试题集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古诗文阅读要求:阅读下面各诗,完成1~5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8题。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了登高所见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视野。B.颔联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和悲凉。C.颈联写出了诗人历经磨难,头发已经斑白。D.尾联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通过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渲染了秋天的萧瑟。B.颔联以“万里悲秋”和“百年多病”互文,强调了诗人漂泊的孤独。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D.尾联通过“浊酒杯”象征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8.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B.诗歌结构严谨,首联为起兴,颔联为承,颈联为转,尾联为合。C.首联以“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为意象,寓意了人生无常。D.尾联通过“潦倒新停浊酒杯”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二、现代文阅读要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背影》朱自清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像是刚从床上起来。他有一副圆脸,笑起来的时候,眼角皱出深深的纹路,像是一个老朋友。父亲是做小生意的,他有一辆自行车。每次我从学校回来,他总是先骑车到车站接我。那时候,车站很破旧,只有一排土黄色的房子,车站里只有一个小小的票房,票房旁边有一棵大柳树。父亲每次接到我,总是笑眯眯地问我:“儿子,饿了吗?要不要吃点东西?”然后,他带着我回家。父亲在家里的日子,总是忙忙碌碌的。他每天要起得很早,赶去进货。我经常看到他骑着自行车,从市场上回来,满载而归。他的自行车后面,总是挂着一个大竹篓,篓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货物。我问他:“爸爸,你今天买了什么?”他总是笑着回答:“买了点菜,买了点肉,回家做给你吃。”父亲很爱我,他知道我爱吃什么,也知道我不喜欢吃什么。他总是尽量让我吃得饱饱的。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一起去玩,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我肚子饿了,可是家里没有东西吃。我想起父亲,心里一阵难过。我回到家,看到父亲还在厨房里忙碌着,我问他:“爸爸,你怎么还不吃饭?”父亲笑着说:“我在给你做饭呢。”父亲去世后,我常常想起他。我知道,他已经不在了,我再也看不到他那圆圆的脸,听不到他那慈祥的笑容。可是,我仍然感激他,感激他对我无私的爱。9.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B.文章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简洁地勾勒出了父亲的形象。C.文章通过父亲的言行举止,展现了父亲对作者的关爱。D.文章通过对比父亲在世时和去世后的情景,突出了父亲对作者的影响。10.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背影”为题,寓意了父亲对作者的关爱。B.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日常生活,展现了父亲平凡而又伟大的一面。C.文章以“自行车”为线索,串联起父亲与作者之间的亲情。D.文章通过回忆父亲的点点滴滴,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11.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朱自清的视角,讲述了他与父亲之间的故事。B.文章通过对父亲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父亲的形象。C.文章以“背影”为题,寓意了父亲对作者的关爱。D.文章通过对父亲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12.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主题,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B.文章通过父亲的言行举止,展现了父亲对作者的关爱。C.文章通过回忆父亲的点点滴滴,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D.文章以“背影”为题,寓意了父亲对作者的关爱,但并未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四、古诗词鉴赏要求: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通过描绘出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情怀。B.颔联“左牵黄,右擎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出猎时的英姿。C.颈联“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反映了诗人英勇的形象。D.尾联“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寓意了诗人对抗外敌的决心。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黄”、“苍”、“虎”、“狼”等,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B.诗歌通过对比手法,将诗人的少年狂与老夫的沉稳形成鲜明对比。C.诗歌通过描绘出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D.诗歌以“西北望,射天狼”为结尾,寓意了诗人对国家边疆的守护。1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以出猎为背景,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B.诗歌通过对出猎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C.诗歌以“老夫聊发少年狂”为开头,寓意了诗人不甘老去,仍怀壮志。D.这首诗通过描绘出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五、文言文阅读要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孟子·离娄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民皆曰:‘非我也,我后不仁。’孰兴是?征于己也。征于己,不仁莫大焉。”16.下列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阐述了仁义的重要性。B.文章指出,国家危亡的原因在于上下交征利。C.文章强调,君王应以仁义为本,关注民生。D.文章认为,国家兴亡的关键在于君王的仁德。17.下列对文言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君王、大夫、士庶人的利益追求进行对比。B.文章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揭示了仁义与利益的关系。C.文章以“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为警示,告诫君王应以仁义为本。D.文章通过对国家兴亡的分析,强调了仁德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18.下列关于文言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阐述了仁义的重要性。B.文章指出,国家危亡的原因在于君王的仁德。C.文章强调,君王应以仁义为本,关注民生。D.文章通过对国家兴亡的分析,强调了仁德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19.下列关于文言文的主题,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阐述了仁义的重要性。B.文章指出,国家危亡的原因在于上下交征利。C.文章强调,君王应以仁义为本,关注民生。D.文章通过对国家兴亡的分析,强调了仁德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20.下列关于文言文的启示,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王应以仁义为本,关注民生。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C.仁义是国家治理的根本。D.利益的追求是导致国家危亡的主要原因。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古诗文阅读6.D解析思路:首联通过描绘落木和长江的景象,营造了一种秋天的萧瑟氛围。颔联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和悲凉。颈联写出了诗人历经磨难,头发已经斑白。尾联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因此,选项D不正确,因为这首诗并没有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7.C解析思路:首联通过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渲染了秋天的萧瑟。颔联以“万里悲秋”和“百年多病”互文,强调了诗人漂泊的孤独。颈联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而尾联“潦倒新停浊酒杯”并没有象征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而是表达了诗人因为病痛而无法饮酒的无奈。因此,选项C不恰当。8.B解析思路: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歌结构严谨,首联为起兴,颔联为承,颈联为转,尾联为合。首联以“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为意象,寓意了人生无常。而选项B中的“首联为起兴,颔联为承,颈联为转,尾联为合”是正确的,因此选项B不正确。二、现代文阅读9.A解析思路: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文章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简洁地勾勒出了父亲的形象。文章通过父亲的言行举止,展现了父亲对作者的关爱。而选项A中的“文章通过描绘父亲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是正确的,因此选项A不正确。10.D解析思路:文章以“背影”为题,寓意了父亲对作者的关爱。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日常生活,展现了父亲平凡而又伟大的一面。文章以“自行车”为线索,串联起父亲与作者之间的亲情。而选项D中的“文章通过回忆父亲的点点滴滴,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是不恰当的,因为文章并没有通过回忆父亲的点点滴滴来表达感激之情,而是通过父亲的日常生活来表达关爱。因此,选项D不正确。11.D解析思路:文章以朱自清的视角,讲述了他与父亲之间的故事。文章通过对父亲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父亲的形象。文章以“背影”为题,寓意了父亲对作者的关爱。而选项D中的“文章通过对父亲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是不正确的,因为文章并没有通过回忆父亲的点点滴滴来表达怀念之情,而是通过父亲的日常生活来表达关爱。因此,选项D不正确。12.D解析思路: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文章通过父亲的言行举止,展现了父亲对作者的关爱。文章通过回忆父亲的点点滴滴,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而选项D中的“文章以‘背影’为题,寓意了父亲对作者的关爱,但并未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是不正确的,因为文章确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因此,选项D不正确。四、古诗词鉴赏13.D解析思路:诗歌通过描绘出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情怀。颔联“左牵黄,右擎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出猎时的英姿。颈联“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反映了诗人英勇的形象。而尾联“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寓意了诗人对抗外敌的决心。因此,选项D不正确,因为这首诗并没有表达对抗外敌的决心。14.C解析思路: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黄”、“苍”、“虎”、“狼”等,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诗歌通过对比手法,将诗人的少年狂与老夫的沉稳形成鲜明对比。诗歌通过描绘出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而选项C中的“诗歌以‘西北望,射天狼’为结尾,寓意了诗人对国家边疆的守护”是不恰当的,因为尾联寓意的是诗人对抗外敌的决心,而非对国家边疆的守护。因此,选项C不正确。15.D解析思路:这首诗以出猎为背景,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通过对出猎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诗歌以“老夫聊发少年狂”为开头,寓意了诗人不甘老去,仍怀壮志。而选项D中的“这首诗通过描绘出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是不正确的,因为诗歌并没有表达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选项D不正确。五、文言文阅读16.D解析思路:文章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阐述了仁义的重要性。文章指出,国家危亡的原因在于上下交征利。文章强调,君王应以仁义为本,关注民生。而选项D中的“文章认为,国家兴亡的关键在于君王的仁德”是不正确的,因为文章并没有认为国家兴亡的关键在于君王的仁德,而是强调君王应以仁义为本。因此,选项D不正确。17.C解析思路: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君王、大夫、士庶人的利益追求进行对比。文章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揭示了仁义与利益的关系。文章以“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为警示,告诫君王应以仁义为本。而选项C中的“文章以‘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为警示,告诫君王应以仁义为本”是不恰当的,因为这是文章的表述,而非赏析。因此,选项C不正确。18.B解析思路:文章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阐述了仁义的重要性。文章指出,国家危亡的原因在于上下交征利。文章强调,君王应以仁义为本,关注民生。而选项B中的“文章指出,国家危亡的原因在于君王的仁德”是不正确的,因为文章并没有指出国家危亡的原因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