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服务手册_第1页
汽车维修服务手册_第2页
汽车维修服务手册_第3页
汽车维修服务手册_第4页
汽车维修服务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维修服务手册The"AutomotiveRepairServiceManual"isacomprehensiveguidedesignedformechanicsandtechniciansworkinginautomotiverepairshops.Itprovidesdetailedinstructionsonhowtodiagnoseandfixvariousissuesthatmayariseinvehicles.Whetherit'sasimpleoilchangeoracomplexenginerepair,thismanualservesasareliableresourceforprofessionalstoensureaccurateandefficientservice.Thismanualisparticularlyusefulinautomotiverepairshops,wheretechniciansneedquickaccesstoinformationfortroubleshootingandrepairs.Itcoversawiderangeofvehiclemakesandmodels,makingitavaluabletoolformechanicsworkingondifferenttypesofcars.Thestep-by-stepproceduresandclearillustrationshelptechniciansunderstandtherepairprocessandavoidcommonmistakes.Inordertoeffectivelyusethe"AutomotiveRepairServiceManual,"mechanicsarerequiredtohaveasolidunderstandingofautomotivesystemsandbefamiliarwiththetoolsandequipmentusedintherepairprocess.Themanualshouldbekeptwithineasyreachintheworkshop,allowingtechnicianstorefertoitwheneverneeded.Regularupdatestothemanualareessentialtokeepupwiththelatestadvancementsinautomotivetechnologyandrepairtechniques.汽车维修服务手册详细内容如下:第一章汽车维修基础知识1.1汽车维修概述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维修服务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汽车维修是指对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进行诊断、修复、更换零部件等一系列技术性服务。汽车维修的目的在于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提高汽车的使用寿命。1.2维修工具与设备汽车维修工具与设备是维修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它们对维修质量、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以下对常用维修工具与设备进行简要介绍:2.1维修工具维修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手动工具:如扳手、螺丝刀、钳子、锤子等,用于拆卸和安装汽车零部件。(2)电动工具:如电钻、电磨、电焊机等,用于提高维修效率。(3)专用工具:如轮胎拆装工具、刹车片更换工具、发动机维修工具等,用于特定零部件的维修。2.2维修设备维修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举升设备:如汽车举升机、千斤顶等,用于汽车维修时的举升和支撑。(2)检测设备:如汽车故障诊断仪、尾气分析仪、四轮定位仪等,用于检测汽车故障和功能。(3)维修设备:如发动机维修设备、刹车系统维修设备、空调维修设备等,用于汽车各系统的维修。(4)辅助设备:如照明设备、防护设备、清洁设备等,用于提高维修环境和工作效率。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维修工具与设备,维修人员可以更好地进行汽车维修工作,保证维修质量和服务水平。第二章发动机维修2.1发动机结构与原理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其结构与原理的了解对于维修工作。2.1.1发动机结构发动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气缸体:气缸体是发动机的主体,内部设有气缸,是燃烧室和气门室的基础。(2)活塞: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将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3)连杆:连接活塞和曲轴,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4)曲轴:曲轴将连杆传递的力矩转化为旋转力矩,驱动汽车行驶。(5)配气机构:包括气门、凸轮轴等,负责控制气缸的进气和排气过程。(6)燃油系统:包括燃油泵、燃油喷射器等,负责将燃油输送到燃烧室。(7)点火系统:包括火花塞、点火线圈等,负责产生火花点燃燃料。2.1.2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分为四个过程:进气、压缩、燃烧、排气。(1)进气过程:活塞从上止点向下运动,气缸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气门打开,空气和燃油混合物进入气缸。(2)压缩过程:活塞从下止点向上运动,气缸内的混合物被压缩,温度和压力升高。(3)燃烧过程:火花塞产生火花,点燃混合物,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4)排气过程:活塞从下止点向上运动,气缸内的废气被排出。2.2发动机拆卸与安装发动机拆卸与安装是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操作,以下为拆卸与安装的步骤。2.2.1发动机拆卸(1)断开电源和燃油供应。(2)拆卸发动机附件,如发电机、空调压缩机等。(3)拆卸发动机支架,将发动机降至工作台。(4)拆卸气缸盖、气门室盖等。(5)拆卸活塞、连杆、曲轴等。(6)拆卸油底壳、油道等。2.2.2发动机安装(1)按照拆卸的逆序安装发动机零部件。(2)保证各部件安装到位,连接牢固。(3)检查发动机附件,如发电机、空调压缩机等,保证正常工作。(4)启动发动机,检查油压、水温等指标,保证发动机运行正常。2.3发动机故障诊断发动机故障诊断是维修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常见的诊断方法。2.3.1望闻问切(1)望:观察发动机外观,如漏油、漏气、漏电等。(2)闻:闻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气味,如焦糊味、汽油味等。(3)问:询问驾驶员故障现象,了解故障发生的时间、频率等。(4)切:用手触摸发动机部件,检查温度、振动等。2.3.2仪器检测(1)使用示波器检测发动机信号,如点火信号、传感器信号等。(2)使用尾气分析仪检测排放物浓度,判断发动机燃烧状况。(3)使用电脑诊断仪读取故障码,分析故障原因。2.4发动机保养与维护发动机保养与维护是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的关键,以下为保养与维护的要点。2.4.1定期更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机油是发动机的润滑剂,对发动机的运行。定期更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保证发动机内部清洁,减少磨损。2.4.2清洁燃油系统定期清洁燃油系统,包括燃油泵、燃油喷射器等,保证燃油供应正常,避免燃油泄漏。2.4.3检查点火系统检查点火系统,包括火花塞、点火线圈等,保证点火正常,避免发动机失火。2.4.4检查气门间隙检查气门间隙,调整气门间隙,保证气门正常工作,减少发动机噪音。2.4.5检查排放系统检查排放系统,保证排放物浓度符合国家标准,减少环境污染。第三章变速器维修3.1变速器结构与原理3.1.1变速器结构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改变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和转速,以适应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同的行驶条件。变速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变速箱体:用于安装和固定变速器内部各部件,承受变速器工作时产生的各种力和力矩。(2)变速器齿轮:包括一组主动齿轮和一组从动齿轮,用于实现不同挡位的切换。(3)同步器:用于实现齿轮的无级切换,降低换挡冲击。(4)操作机构:包括换挡拨叉、换挡轴等,用于控制变速器齿轮的切换。(5)传动轴:连接变速器和驱动轮,传递发动机输出的扭矩。3.1.2变速器原理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齿轮啮合原理。发动机输出的扭矩通过离合器传递到变速器输入轴,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通过改变从动齿轮的转速来实现不同挡位。具体原理如下:(1)低挡位:主动齿轮与较小直径的从动齿轮啮合,实现大扭矩输出。(2)高挡位:主动齿轮与较大直径的从动齿轮啮合,实现高转速输出。(3)空挡: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分离,发动机输出扭矩不传递到驱动轮。(4)倒挡:主动齿轮与倒挡齿轮啮合,实现车辆倒行。3.2变速器故障诊断与排除3.2.1故障诊断(1)检查变速器油质和油量,判断是否存在漏油、油液变质等问题。(2)检查变速器操作机构是否灵活,排除卡滞、变形等原因。(3)检查同步器工作是否正常,排除同步器磨损、损坏等原因。(4)检查变速器齿轮啮合情况,排除齿轮磨损、损坏等原因。3.2.2故障排除(1)更换变速器油液,清理变速器内部油道。(2)修复或更换损坏的操作机构部件。(3)更换同步器,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齿轮。(4)检查并调整变速器齿轮间隙,保证齿轮正常啮合。3.3变速器更换与维修3.3.1变速器更换(1)准备工具和配件:根据车型和变速器型号,准备相应的工具和配件。(2)拆卸变速器:按照拆卸顺序,拆卸变速器与发动机连接的部件,取出变速器。(3)安装新变速器:将新变速器与发动机连接,安装相关部件。(4)试车检验:启动发动机,检查变速器工作是否正常。3.3.2变速器维修(1)拆解变速器:将变速器拆解,取出内部齿轮、同步器等部件。(2)检查并修复损坏部件:对损坏的齿轮、同步器等部件进行修复或更换。(3)组装变速器:按照拆卸顺序的反向,将变速器组装好。(4)试车检验:启动发动机,检查变速器工作是否正常。第四章悬挂系统维修4.1悬挂系统概述悬挂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支撑车身、吸收路面冲击、保持车轮与地面的接触,从而保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悬挂系统可分为两大类: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独立悬挂主要包括麦弗逊式、双叉臂式、多连杆式等;非独立悬挂主要包括扭力梁式、叶片弹簧式等。悬挂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弹性元件:包括弹簧、减振器、稳定杆等,用于吸收和缓冲路面冲击。(2)连接元件:包括悬挂臂、悬挂衬套、悬挂轴承等,用于连接车身和车轮。(3)转向系连接件:包括转向拉杆、转向机等,用于实现车辆的转向功能。4.2悬挂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悬挂系统的常见故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弹性元件损坏:如弹簧断裂、减振器失效等,会导致车辆行驶不稳定,舒适性降低。(2)连接元件磨损:如悬挂臂、悬挂衬套磨损,会影响车辆的操控功能。(3)转向系连接件故障:如转向拉杆断裂、转向机失效等,会导致转向失灵。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如下:(1)目测检查:观察悬挂系统各部件是否有明显的损坏、磨损或变形。(2)检查减振器:通过按压悬挂,观察减振器的反弹情况,判断其是否工作正常。(3)检查悬挂连接件:使用专业工具检查悬挂臂、悬挂衬套等连接件的磨损情况。(4)检查转向系连接件:检查转向拉杆、转向机等部件是否损坏,以及转向功能是否正常。4.3悬挂系统保养与维护为保证悬挂系统的正常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以下保养与维护措施应当遵循:(1)定期检查:按照车辆保养周期,定期检查悬挂系统各部件的磨损情况,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更换减振器:减振器是悬挂系统的关键部件,当发觉减振器失效时,应及时更换。(3)更换悬挂臂、悬挂衬套:当悬挂臂、悬挂衬套等连接件磨损严重时,应及时更换,以避免影响车辆操控功能。(4)检查转向系连接件:定期检查转向拉杆、转向机等部件,保证其正常工作。(5)保持清洁:保持悬挂系统各部件的清洁,避免污垢和砂石对悬挂系统造成磨损。(6)避免激烈驾驶:激烈驾驶会增加悬挂系统的负担,缩短其使用寿命。在日常行驶中,尽量避免高速过弯、急刹车等激烈驾驶行为。第五章制动系统维修5.1制动系统结构与原理5.1.1制动系统结构制动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制动器、制动盘、制动鼓、制动蹄、制动片、制动油管、制动泵、制动踏板等部件组成。制动系统通过摩擦产生阻力,使车辆减速或停止。(1)制动器:制动器是制动系统的执行部件,包括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两种类型。盘式制动器主要由制动盘、制动片和制动卡钳组成;鼓式制动器主要由制动鼓、制动蹄和制动轮缸组成。(2)制动盘:制动盘是盘式制动器的主要部件,其表面光滑,与制动片接触产生摩擦力。(3)制动鼓:制动鼓是鼓式制动器的主要部件,其内部有制动蹄和制动轮缸。(4)制动蹄:制动蹄是鼓式制动器的摩擦部件,与制动鼓接触产生摩擦力。(5)制动片:制动片是盘式制动器的摩擦部件,与制动盘接触产生摩擦力。(6)制动油管:制动油管用于输送制动液,连接制动泵和制动器。(7)制动泵:制动泵是制动系统的动力源,将驾驶员的踏板力转换为制动液的压力。(8)制动踏板:制动踏板是驾驶员操作制动系统的部件,通过踏板力驱动制动泵工作。5.1.2制动系统原理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摩擦产生阻力,使车辆减速或停止。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泵将制动液的压力传递到制动器,使制动片或制动蹄与制动盘或制动鼓接触,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制动片或制动蹄的摩擦系数、制动盘或制动鼓的直径以及制动液的压力有关。5.2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5.2.1故障诊断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故障现象调查:了解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频率以及故障现象,如制动效果下降、制动踏板行程异常等。(2)故障原因分析: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的故障原因,如制动液泄漏、制动器磨损、制动泵故障等。(3)故障部位检查: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后,对相关部位进行检查,如制动液、制动器、制动泵等。(4)故障判断: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故障部位和故障原因。5.2.2故障排除制动系统故障排除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更换故障部件:根据故障判断结果,更换故障部件,如制动片、制动泵等。(2)调整制动系统:对制动系统进行调整,保证制动效果恢复正常。(3)试车验证:修复故障后,进行试车验证,保证制动系统工作正常。(4)故障记录:记录故障原因、排除过程和维修时间,便于后续维护和保养。5.3制动系统保养与维护5.3.1保养周期制动系统的保养周期应根据车辆使用情况和制造商的建议进行。一般情况下,制动系统的保养周期为每行驶1万公里或每半年进行一次。5.3.2保养内容制动系统保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制动液:检查制动液的颜色、粘度和气味,保证制动液的品质符合要求。(2)更换制动液:定期更换制动液,避免制动液变质。(3)检查制动器:检查制动器的磨损情况,保证制动器的工作功能。(4)更换制动片:当制动片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及时更换制动片。(5)检查制动盘:检查制动盘的磨损情况,保证制动盘的平整度和厚度。(6)检查制动鼓:检查制动鼓的磨损情况,保证制动鼓的平整度和厚度。(7)检查制动油管:检查制动油管是否有泄漏、老化等现象,及时更换损坏的制动油管。(8)检查制动泵:检查制动泵的工作功能,保证制动泵的正常工作。(9)检查制动踏板:检查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和硬度,保证制动踏板的正常工作。(10)检查制动系统连接件:检查制动系统连接件是否有松动、损坏等现象,及时紧固或更换损坏的连接件。通过以上保养内容,保证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提高行车安全性。第六章轮胎与轮毂维修6.1轮胎与轮毂概述轮胎与轮毂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撑车身、吸收路面冲击、传递动力等关键功能。轮胎作为汽车与地面接触的媒介,直接影响行车安全、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轮毂则是轮胎的支撑结构,对汽车的行驶功能和操控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6.2轮胎更换与修补6.2.1轮胎更换轮胎更换是汽车维修保养中的常规操作,以下为轮胎更换的步骤:(1)准备工具:千斤顶、轮胎扳手、备胎等。(2)将汽车停放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拉紧手刹,保证安全。(3)使用千斤顶将汽车顶起,使轮胎离地。(4)松开轮胎螺母,取出损坏轮胎。(5)安装新轮胎,保证轮胎与轮毂吻合。(6)拧紧轮胎螺母,放下汽车,调整轮胎充气压力。6.2.2轮胎修补轮胎修补适用于轮胎破损较小、未伤及内部结构的情况。以下为轮胎修补的步骤:(1)清洁轮胎破损部位,去除异物。(2)使用专用工具扩大破损孔,以便修补。(3)涂抹轮胎修补胶,使其均匀覆盖破损部位。(4)将修补片粘贴在破损处,保证贴合紧密。(5)剪掉多余修补片,恢复轮胎外观。6.3轮毂维修与保养6.3.1轮毂维修轮毂维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清洁轮毂:使用专用清洁剂清除轮毂表面的污垢和油渍。(2)检查轮毂损伤:观察轮毂是否有裂缝、变形等损伤,必要时进行修复或更换。(3)轮毂轴承保养:定期检查轴承间隙,调整或更换轴承,保证轮毂旋转顺畅。(4)轮毂螺栓紧固:检查轮毂螺栓紧固程度,如有松动,及时拧紧。6.3.2轮毂保养轮毂保养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定期清洁轮毂,保持轮毂表面干净整洁。(2)避免轮毂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潮湿环境中,以防轮毂腐蚀。(3)检查轮毂轴承润滑情况,定期加注润滑脂。(4)定期检查轮胎充气压力,避免因轮胎气压异常导致轮毂损伤。通过以上对轮胎与轮毂的维修和保养,可以保证汽车行驶安全、提高舒适性和延长零部件使用寿命。第七章电子系统维修7.1电子系统结构与原理7.1.1电子系统的组成电子系统在现代汽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电子控制单元(ECU)以及相关线路组成。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车辆的各种状态,执行器负责执行ECU发出的指令,ECU则是整个电子系统的核心,负责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7.1.2电子系统的工作原理电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传感器采集信号:传感器将车辆的各种状态转换为电信号,如温度、压力、速度等。(2)信号传输:电信号通过线路传输至ECU。(3)信号处理:ECU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处理,如滤波、放大、转换等。(4)控制指令输出:ECU根据处理后的信号,相应的控制指令。(5)执行器执行指令:执行器根据ECU发出的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如驱动电机、调整喷油量等。7.2电子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7.2.1故障诊断方法电子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外观检查:检查线路、插件、传感器等部件是否有损坏、松动、短路等情况。(2)信号检测:使用示波器、万用表等工具,检测传感器、执行器等部件的信号是否正常。(3)数据诊断:通过诊断仪器读取ECU内的故障代码,分析故障原因。(4)模拟测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模拟故障现象,以确定故障部位。7.2.2故障排除步骤(1)根据故障现象,初步判断可能的故障部位。(2)采用故障诊断方法,确定故障部位。(3)针对故障部位,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如更换部件、修复线路等。(4)对修复后的电子系统进行测试,保证故障已经排除。7.3电子系统维修方法7.3.1传感器维修传感器维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清洁传感器:用干净的布或纸巾擦拭传感器表面,去除污垢、油污等。(2)更换传感器:当传感器损坏或功能下降时,需要更换新的传感器。(3)调整传感器:对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角度进行调整,保证其工作在最佳状态。7.3.2执行器维修执行器维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检查执行器连接线路:检查线路是否有损坏、松动、短路等情况。(2)更换执行器:当执行器损坏或功能下降时,需要更换新的执行器。(3)调整执行器:对执行器的安装位置、角度进行调整,保证其工作在最佳状态。7.3.3ECU维修ECU维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检查ECU连接线路:检查线路是否有损坏、松动、短路等情况。(2)更换ECU:当ECU损坏或功能下降时,需要更换新的ECU。(3)重新编程ECU: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对ECU进行重新编程,优化其控制策略。(4)维修ECU内部元件:对ECU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检查,更换损坏的元件。第八章空调系统维修8.1空调系统结构与原理8.1.1空调系统的组成空调系统主要由压缩机、膨胀阀、冷凝器、蒸发器、储液罐、干燥器、传感器、控制器等部件组成。这些部件协同工作,以实现车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的有效控制。8.1.2空调系统工作原理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压缩机:将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吸入,进行压缩,使其变为高压、高温的气体。(2)冷凝器:高压、高温的制冷剂在冷凝器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释放热量,使制冷剂变为液态。(3)膨胀阀:液态制冷剂经过膨胀阀,压力降低,变为低压、低温的液态。(4)蒸发器: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使车内空气冷却,同时制冷剂蒸发变为气态。(5)储液罐:存储制冷剂,保证系统内制冷剂的稳定供应。8.2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8.2.1故障现象与原因空调系统故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现象:(1)空调制冷效果不佳:可能原因有制冷剂泄漏、膨胀阀故障、冷凝器堵塞等。(2)空调吹风异常:可能原因有鼓风机故障、风道堵塞等。(3)空调异味:可能原因有蒸发器发霉、空调滤芯堵塞等。8.2.2故障诊断与排除(1)制冷效果不佳:检查制冷剂压力,判断是否存在泄漏。检查膨胀阀工作是否正常。检查冷凝器是否堵塞。(2)吹风异常:检查鼓风机是否正常工作。检查风道是否堵塞。(3)异味:清洗蒸发器,消除异味。更换空调滤芯。8.3空调系统保养与维护8.3.1日常保养(1)定期检查制冷剂压力,保证系统正常运行。(2)清洁冷凝器,保证散热效果。(3)更换空调滤芯,保证空气质量。8.3.2定期维护(1)检查压缩机、膨胀阀等部件的工作状态,发觉异常及时更换。(2)检查系统管路,排除泄漏、堵塞等问题。(3)检查传感器、控制器等电子元件,保证其正常工作。通过以上保养与维护措施,可以有效延长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保证其稳定可靠地工作。第九章车身维修9.1车身结构概述车身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承载乘客、货物以及保护乘员安全的功能。车身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车架:车架是车身的骨架,承受着整车的载荷。按照结构形式,车架可分为梯形车架、X形车架和管梁式车架等。(2)车身本体:车身本体包括车身面板、内饰件和车身附件等。车身面板包括前翼子板、发动机盖、行李箱盖、车门等;内饰件包括仪表盘、座椅、方向盘等;车身附件包括灯具、后视镜等。(3)车身附件:车身附件包括车身电气设备、空调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4)车身涂装:车身涂装分为底漆、中间漆和面漆,起到保护车身、美化外观的作用。9.2车身故障诊断与排除车身故障主要包括车身结构故障、车身电气设备故障和车身涂装故障等。(1)车身结构故障诊断与排除:(1)检查车身是否出现变形、开裂等现象,如有,需进行修复或更换。(2)检查车身焊接部位是否牢固,如有焊接缺陷,需进行补焊。(3)检查车身附件是否损坏或老化,如有,需进行更换。(2)车身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1)检查电气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灯光、喇叭、雨刮器等。(2)检查电气线路是否短路、断路或接触不良,如有,需进行修复。(3)检查电气设备保险丝是否熔断,如有,需更换保险丝。(3)车身涂装故障诊断与排除:(1)检查车身涂装是否出现划痕、褪色、起泡等现象,如有,需进行打磨、喷漆等修复。(2)检查涂装材料是否合格,如有质量问题,需更换合格材料。9.3车身保养与维护车身保养与维护是保证汽车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以下为车身保养与维护的主要内容:(1)清洁车身:定期清洗车身,保持车身表面清洁,避免污垢、泥土等对车身造成损害。(2)检查车身结构:定期检查车身结构,保证车身骨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