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滨海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
盐城市滨海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
盐城市滨海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
盐城市滨海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
盐城市滨海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21盐城市滨海县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5分)1.名句默写。(1)青林翠竹,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3)八方各异气,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4)____________,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5)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6)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7)王维在《使至塞上》中表现边塞将士们紧张的战斗生活,暗示战事频繁的诗句是“_______,____”。(8)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表达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四时俱备②.烈士暮年③.千里殊风雨④.风声一何盛⑤.云生结海楼⑥.晴川历历汉阳树⑦.萧关逢候骑⑧.都护在燕然⑨.最爱湖东行不足⑩.绿杨阴里白沙堤【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俱、暮、殊、历历、萧、阴。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①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躁热得像温室。(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②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③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朱德《回忆我的母亲》)④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xùn,爱国青年也愤然。(鲁迅《藤野先生》)⑤历史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lài而消失。(钟声《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1)给句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颔首______不辍_______不xùn_____抵lài___(2)句①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3)写一个与“诚惶诚恐”类型相同的短语:____________。【答案】(1)①.hàn②.chuò③.逊④.赖(2)“躁”改为“燥”(3)示例:报纸杂志、销声匿迹、重重叠叠、烟消云散【小问1详解】考查字音字形。颔首,hànshǒu,点头,表示答应。不辍,bùchuò,意思是不停止,继续不断。不逊,bùxùn,没有礼貌;骄傲,蛮横。抵赖,dǐlài,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过失或罪行。【小问2详解】考查字形。躁热——燥热:炎热。【小问3详解】考查短语类型。“诚惶诚恐”是一个并列短语。类型相同的短语示例:龙飞凤舞、兴高采烈。3.综合性学习。学校开展主题为“诚信——立身之本”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有关任务。(1)请你说说左图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什么不良影响?(2)小海同学在“诚信——立身之本”的主题演进中引用了下面的名句,你认为_________句引用不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A.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C.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答案】(1)示例:这幅图反映出当前存在虚假广告的现象。其不良影响是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2)①.B②.刘备的这句话讲的是善恶问题,目的在于劝人向善,与“诚信”主题不切合。【小问1详解】考查赏析漫画。看图可知,图中一对母子,母亲教育孩子:“你天天说谎,将来能干什么?”儿子回答:“做广告!”言下之意,广告中存在“说谎”的成分。由此可知,这幅漫画讽刺了当前普遍存在的虚假广告的现象。虚假广告本质上是一种不诚信的商业行为,虚假广告大肆泛滥,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缺少必要的诚信。导致社会上诚信的缺失。【小问2详解】考查语句赏析。A.句意:说话不诚信的人,做事就不会有好结果。强调了诚信的重要;B.句意: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与诚信无关;C.句意:一个人(如果)违反了承诺,(那么)他的名声就得不到传扬。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故选B。二、阅读理解(65分)(一)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乙】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性简傲⑤,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节选自《唐才子传》)【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③凫:野鸭。④莳:移植。⑤傲:放纵。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遂相近结庐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东皋薄暮望薄:(2)以疾罢归以:(3)日与对酌日:(4)好饮酒好: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2)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7.品味《野望》颔联中“皆”的精妙之处。8.结合材料和注释,探寻“采薇”的内涵。为表达不同情感,“采薇”这一典故可能有三种使用角度:①伯夷、叔齐扣马而谏。②伯夷、叔齐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③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野望》侧重从()(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9.结合【乙】文,分析【甲】诗中王绩“徙倚欲何依”的原因。【答案】4.遂/相近/结庐。5.(1)接近(2)因,因为(3)每天,天天(4)喜欢,喜好6.(1)即使有刺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2)嗜好饮酒,能一次喝尽五斗酒,为自己写的自传命名为《五斗先生传》。7.“皆”的意思是“全,都”。写出了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没有例外,表现出秋色的广阔、萧瑟。8.①.③②.对隐居不仕的向往。9.①因患疾病而免职,仕途不顺;②薄暮时分,满腹心事,无处诉说;③性情简易放纵,喜好饮酒,“无他用心”。【4题详解】考查断句。句意:所以在相近的地方建了座茅屋。“遂”是句首连词,其后应断开。“相近”为状语,其后应断开。故断句为:遂/相近/结庐。【5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黄昏的时候伫立在房舍东边的高地怅望。薄,接近。(2)句意:以疾病的理由辞官回乡。以,因,因为。(3)句意:每日与他相对饮酒。日,每天,天天。(4)句意:喜好饮。好,喜欢,爱好。【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虽,即使。谒见,拜见。皆,都。(2)好,爱好。尽,喝完。7题详解】考查字词赏析。树树皆秋色: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皆,都。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无一例外。“皆”字表现了秋色的广阔与浓郁,给人无尽的凄凉萧瑟之感。【8题详解】考查赏析诗歌的用典。“伯夷、叔齐扣马而谏”表达的是忠于国家之义。“伯夷、叔齐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表达了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表达的是忠贞不屈之义。本诗尾联用典,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9题详解】考查比较阅读。根据乙文中的“贞观初,以疾罢归”可得:因患疾病而免职,仕途不顺。根据甲诗中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可知,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根据乙文中“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可得:性情简易放纵,喜好饮酒,“无他用心”。【点睛】参考译文:王绩,字无功,是绛州龙门人。贞观初年,以疾病的理由辞官回乡。河渚附近有个仲长子名叫光的,也是一个隐士,没有家室子女。王绩喜欢他的真挚真纯,所以在相近的地方建了座茅屋,每日与他相对饮酒。王绩有几个奴婢,大多种黄米,春秋两季酿黄米酒。养凫雁、种莳药草自用。把《周易》《庄子》《老子》放在自己的床头,没有特别的目的。自己取了名号,叫“东皋子”。即使有刺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他的性格简单而高傲,喜好饮酒,一次可以喝尽五斗,自己写了《五斗先生传》。弹琴、写诗、作文,性情高傲,在当时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二)信息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甲】①“最热夏天”这类标题,在过去10年里几乎每年都能看见。热浪给城市带来了危险,而且城市“热岛效应”放大了影响,世界各地许多城市纷纷采取措施应对极端高温:建造屋顶花园、种植树木、将街道刷成白色等。“热岛效应”加剧城市热浪②研究报告指出,人类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将在大气中留存数十年,因此气候变暖暂时不会消退。热浪给城市带来了更大的危险。与植被较多的农村地区相比,城市居民“特别容易受到影响,因为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放大了热浪的影响”。③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为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增加、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研究人员在近日发表于《地球的未来》杂志的一份报告中说,不断恶化的极端炎热天气已是世界最大的健康威胁之一。由于现在世界超过半数人口生活在城市,而到2050年,预计会有超过6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极端炎热天气增加可能让数十亿人面临风险。屋顶和楼顶成突破口④世界各地许多城市已采取措施应对极端高温,专家们开始关注建筑物的屋顶和楼顶。⑤西班牙建筑师协会高级委员会专家安赫拉·巴尔代卢说:“西班牙80%的住宅区都有平屋顶,并作为公共区域,没有特定用途。在建筑物的露台或屋顶上打造花园非常有益,一方面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可以缓解阳光照射,保持水分并降低温度。”⑥西班牙皇家植物园的桑切斯指出:“为此,可以使用几乎不需要水的肉质植物。”也有科学家提出,为给城市降温,可以将屋顶漆成白色(洛杉矶市政府就要求居民将自家屋顶也涂上白色的漆)或用反光的板材、瓦片覆盖屋顶,这样就可以反射更多阳光,吸收更少的热量。据40城市气候领导组织(C40)称,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降低建筑物内的温度,还能将其能耗降低20%。地面涂白+多种树⑦地面也成为给城市“花式”降温的重要目标。C40研究称,大约40%的城市表面被沥青等传统路面覆盖,“城市夏季最高温度可达65℃,地面会加热其上方的空气,是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⑧一些专家提出了解决措施:使用较浅颜色的涂料来创建更多反射表面。2017年,洛杉矶市进行了一项试点测试:将街道多个路段的沥青路面涂成白色,借白色的反射性来反射阳光的照射,降低地面温度。⑨此外,多种树也是一种适应并降低城市高温热浪的方法。如美国迈阿密戴德县的树冠覆盖率目前略低于20%,该县已计划到2030年将这一数字提高到30%。迈阿密海滩上的标志性棕榈树正慢慢被遮阳性树木所取代。⑩桑切斯说:“树木必须尽可能大一些,以提供遮阴效果,但如果种得太密集也会带来麻烦,不得不频繁修剪它们,总会有一年或两年时间无法提供遮阴效果。因此,应该间距10-12米种植大型树种,并在其间种植较小的灌木。”(选自《科技日报》)【乙】①6月以来,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多天。河北、天津、云南、四川、浙江等地共有238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月极值,7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②今年夏天为何那么热?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约0.4摄氏度,为1979年以来最高。国家气候中心负责人7月22日指出,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则是6月以来全球多地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国家气候中心汛期值班首席袁媛介绍,今年6月以来,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形成了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在暖高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加之在大范围高压带的作用下,空气较为干燥,不易形成云,也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导致高温频发,且强度较强,进而造成北半球多地出现持续高温热浪事件。具体到我国,目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为今年6月以来南方高温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条件。此外,由于副热带高压携带的水汽使我国中东部地区湿度较大,体感温度也会更高。(选自《人民日报》)10.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城市极端炎热天气增加可能让数十亿人死亡。B.为给城市降温,可以将屋顶漆成白色,就能解决城市高温问题。C.多种树是降低城市高温热浪的唯一方法。D.因为城市热岛效应放大了热浪的影响,所以城市居民特别容易受到影响。11.“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2.把【乙】文改写成一句话新闻。13.根据【甲】【乙】两文,概括夏天高温持续的主要原因。【答案】10.D11.①城市中大量的人为发热(或温室气体排放);②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增加;③绿地减少。12.示例:7月22日,国家气候中心负责人解释了高温事件持续的原因13.①城市热岛效应;②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流异常,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形成了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③副热带高压携带的水汽使得我国中东部地区湿度较大,体感温度更高。【10题详解】考查筛选并辨析信息。A.根据甲文第③段中的“城市极端炎热天气增加可能让数十亿人面临风险”可知,本项“死亡”有误;B.根据甲文第⑥段中的“也有科学家提出,为给城市降温,可以将屋顶漆成白色”可知,将屋顶漆成白色只能给城市降温,但并不一定能解决城市高温问题;C.根据甲文第⑨段中的“多种树也是一种适应并降低城市高温热浪的方法”可知,多种树只是一种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故选D。【11题详解】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甲文第③段中的“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为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增加、绿地减少等因素”提炼可得。【12题详解】考查概括新闻内容。乙文第一段列举事实,介绍了当前持续多天的高温事件。第二段是主要内容,根据其中的“今年夏天为何那么热?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约0.4摄氏度,为1979年以来最高。国家气候中心负责人7月22日指出”可知,本段是国家气候中心负责人对高温事件持续多日做出的解释。故可概括为:7月22日,国家气候中心负责人解释了高温事件持续的原因。【13题详解】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甲文首段中的“热浪给城市带来了危险,而且城市“热岛效应”放大了影响”可得:城市热岛效应。根据乙文第②段中的“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则是6月以来全球多地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可得: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流异常。根据“今年6月以来,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形成了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可得: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形成了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根据“此外,由于副热带高压携带的水汽使我国中东部地区湿度较大,体感温度也会更”可得:副热带高压携带的水汽使得我国中东部地区湿度较大,体感温度更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月照一天雪米丽宏①风花雪月四物中,我最喜雪。雪从寒冷里生出,像叶子从叶芽萌发,有来处有归处;设若雪霁明月升,朗朗月,莹莹雪,便塑出了一个剔透的琉璃世界。②雪的酝酿,总爱从彤云密布开始。几阵风过,树枝呼天抢地地挑破黑云,像羽绒服裂了口,天空开始“噗噗噗”往外飞白毛儿。小时候,这样的鹅毛雪,一冬能下好几场。村子和四周的山被冰雪包裹着,像鸡蛋壳里沉睡的雏鸡,永远不醒。③雪夜,灯火摇曳,心间昏黄,夜便显得更长。而窗外,还是那千军万马衔枚疾走的风雪。这样的夜,爹常常掩了老黑袄,头上裹着毛巾,去姑家跟姑父下棋。娘在炕边做针线,偶尔翻一下炉圈边的红薯。她给我们哼唱“北风吹,大雪飘……”给我们解释“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以及“冬风赶大雪,风不来雪不歇”之类的老白话。我们其实都在等着爹回来:有时,他带回一把爆米花;有时,是姑姑烙的芝麻饼;有次,竟是一只金黄的橘子。爹回来了!娘赶紧下炕,拿笤帚扫他肩背上的雪,嗔怪说:“大雪天的也不安生在家待着。”爹说:“啊,这雪天儿,一轮大月亮,有看头。”我们不错眼珠地把焦点对准他的手,期望从那儿再变出好吃物儿来。爹会意地伸出右手——手掌上,一颗圆润、莹洁的大雪球!弟弟“嗷”的一声,抢过去,拿舌头舔着一点点啃。娘伸手就去阻止那顽皮小儿,弟弟一缩缩进被窝。雪球碎了,化成点点团团湿印子。④闹腾够了,爹那句“有看头”的话,让我生了好奇。那被雪光和月光映得寒素微凉的窗户纸外,究竟是何等模样呢?⑤是的,有看头,一点不差。碧蓝、雪白的腊月,成为揿在心里的一枚乡愁印章。⑥我小时候,家里还是穷的,但饱暖已不成问题,然而我们喜欢吃雪球,上学路上可没少偷偷吃。我娘有次发现了,贡怪我爹说,都是你引导的坏毛病。⑦吃雪,就当吃冰棍儿,是乡村孩子补偿性的喜好。越往高处雪越甜美,树杈上、篱笆上、山墙的墙垛上,用手拂去表面的一层,抓一把,团成球儿,咬一口,沁凉,甘甜,直入肺腑。多年以后,雪球的味道,还会使我幸福得微微叹息。⑧如今的冬天,雪少了。下雪的日子,几乎成了节日。生了小孩儿以后,雪总能把为人母的我变回去,变成跟女儿一般高的位置。我们瞳孔里那六角花瓣的雪,总是剔透又多芒。⑨温暖的室内,怎么能满足与雪的亲近?玻璃窗上挤扁了小鼻子。我在心里笑。那是雪的感召,也是童话的模样。⑩我给女儿包裹严实,去门外空地上堆雪人。朵儿大、质地酥的雪,没有黏结性,团不成形儿,只好慢慢团。寒意浸透两手,傻傻麻麻,像两只胡萝卜嫁接在手臂上。一个潦草的雪人,立起来了。小人儿被拖回屋。雪地里,就剩了雪人,它孤零零的,被飘着的雪花簇拥住,像守候大雪的神。⑪孩子一路回头,回屋继续贴着玻璃窗看。也许,她的眼神里衍生的,是第一次对孤独者的悲悯之意。她看到了雪人的寂寞,这是人与雪的相知。它们鸣和的起点,是一颗赤子之心。⑫我多么希望她也能一睹“明月雪时”的奇景,在记忆里拥有一个大雪铺底、明月朗照的壮美奇观,以壮人生行色。⑬那是一种永恒之美,诗寻四时月,月照一天雪。(选自《意林》2022年6期)1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划横线的句子。几阵风过,树枝呼天抢地地挑破黑云,像羽绒服裂了口,天空开始“噗噗噗”往外飞白毛儿。15.你会用哪种语气朗读下面这句话?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越往高处雪越甜美,树杈上、篱笆上、山墙的墙垛上,用手拂去表面的一层,抓一把,团成球儿,咬一口,沁凉,甘甜,直入肺腑。A.满怀豪迈B.饱含伤感C.充满温情我选(),理由是:___________16.阅读下面句子,说说加点词语表达效果,并阐述答题思路。爹会意地伸出右手——手掌上,一颗圆润、莹洁的大雪球!17.文章以“月照一天雪”为题,却用大量笔墨写父母,有何用意?18.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理解。【答案】14.示例: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雪”比作“羽绒服裂了口”的“白毛儿”,生动形象地写出雪纷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雪的惊喜与赞美。15.①.C②.因为这句话写的是“我”吃雪的幸福温馨的场景。16.示例:“会意”是会心、领悟的意思。爹在看到我们的眼珠盯着他时,他立刻领会到我们的期待,这是家人之间的心意相通,反映出爹对我们的了解、关心、疼爱。17.①父母的活动是引出月照夜雪美景的关键因素;②父母在下雪天的活动是文章的重要内容;③文章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亲情的留恋离不开对父母的描写。18.本题分层赋分。第1层次:仅写出“我”对雪的赞美之情,思维单一肤浅。示例:文章的结尾写出了“我”对雪的赞美之情。第2层次:结合文章内容,对“我””赞美雪的原因进行分析,思维相对全面,理解有一定深度。示例:结尾写出了“我”对月照夜雪的赞美,因为对雪景的描写中,有童年的温馨和美好的回忆,表达了“我”对雪的喜爱,对童年和故乡的深切怀念。第3层次:能理解“我”对雪的赞美背后的丰富情感,思维全面深入。示例:结尾写出了“我”对月照夜雪的赞美,因为对雪景的描写中,有童年的温馨和美好的回忆;儿时的雪景里有大雪、亲人,有美好的月景,生活的经历,表达了“我”对月照夜雪美景的喜爱,对童年和亲情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纯净美好、闲适诗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14题详解】考查语句赏析。将“雪”比作“羽绒服裂了口”的“白毛儿”,这是比喻。“呼天抢地”把树枝人格化,这是拟人。比喻与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雪纷飞的情景。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看到下雪时的惊喜与赞美之情。【15题详解】考查语句赏析。“用手拂去表面的一层,抓一把,团成球儿,咬一口”是对作者吃雪的动作描写。“沁凉,甘甜,直入肺腑”是作者吃雪后的感觉,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儿时吃雪时的幸福与甜蜜。这句话是作者对儿时吃雪场景的回忆,包含着作者对儿时幸福温馨生活的感念与留恋。故应用“充满温情”的语气。故选C。【16题详解】考查词句赏析。会意:领会了意思。联系第③段中的“我们不错眼珠地把焦点对准他的手,期望从那儿再变出好吃物儿来”可知,父亲领会了我们眼神中的意思,知道我们是想从他的手里发现好吃物儿来,于是就拿出一颗雪球。“会意”表现了家人之间的心意相通,也可以看出父亲对我们的了解与关爱。【17题详解】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联系第③段中的“娘赶紧下炕,拿笤帚扫他肩背上的雪,嗔怪说:‘大雪天的也不安生在家待着。’爹说:‘啊,这雪天儿,一轮大月亮,有看头。’”和第④段中的“让我生了好奇。那被雪光和月光映得寒素微凉的窗户纸外,究竟是何等模样”可知,正是因为父母的对话与活动才引起了我对月照夜雪美景的关注。文中的重点部分是第③段,记叙了父亲在下雪的夜晚去姑父家下棋,母亲在家里做针线,给我们解释一些老白话。而且父亲回来,给我们带回了一个雪球,我们争着吃。又从父母的对话里,我对月照夜雪的美景产生了兴趣。所以父母在下雪天的活动是文章的重要内容。联系第⑫段中的“在记忆里拥有一个大雪铺底、明月朗照的壮美奇观,以壮人生行色”可知,本文主要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父母亲情的留恋,而这些都离不开对父母的描写。所以文中会用大量的笔墨写父母。18题详解】考查分析语段。末段“那是一种永恒之美”,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月照夜雪的赞美之情。联系文本内容可知,作者主要回忆了父亲在下雪的夜晚去姑父家下棋,母亲在家里做针线,给我们解释一些老白话。而且父亲回来,给我们带回了一个雪球,我们争着吃。又从父母的对话里,我对月照夜雪的美景产生了兴趣。所以在对雪景的描写当中,有作者对童年温馨美好生活的回忆。作者还回忆了小时候吃雪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和亲情怀念。联系第⑪段中的“它们鸣和的起点,是一颗赤子之心”和第⑫段中的“在记忆里拥有一个大雪铺底、明月朗照的壮美奇观,以壮人生行色”可知,末段还表现了作者对纯净诗意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四)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的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沿途又损失了许多牲口和人员。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阴,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至少比追逐他们的白军强,白军迷路折回,只有少数的人生还。(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乙】一支红军部队在山里发现一群牦牛没有人定看管,官兵们把牛牵了回来,尽管无米下炊,但依旧不敢杀牛,而且还得割草喂需养。几天之后,牛的主人小心地来到红军驻地,官兵们把牛全还给了他。这支部队还发现过一片玉米地,玉米已经接近成熟,官兵们喜出望外,但是得到的命令是:不准吃地里的玉米。经过再次请示,被允许摘一点玉米叶子,饿急了的官兵们便在地边支上锅开始煮玉米叶。正煮着,在玉米地里藏了很久的主人来了,是一位藏族老阿妈。她揭开红军的锅,看见锅里煮的玉米叶子后,回家端来了一大盆煮熟的玉米送给红军。连队司务长给了老人三块大洋,官兵们才开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看得老阿妈在一旁直抹眼泪。(节选自《长征》)【丙】今天,中国与美国,西方与东方,第一次成功地在25亿亚洲人头顶的上空,架起了一座空间文明的桥梁。相信在世界的明天,全人类也将一起携手并肩,踏着阳光的阶梯,向着宇宙隆隆挺进!(节选自《飞向太空港》)19.下面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作品,没有体现作者的倾向性。B.斯诺跟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并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C.通过面对面地交谈,贺龙的好口才给斯诺留下了深刻印象。D.作者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20.阅读选文【甲】【乙】两段,具体谈谈你对毛主席诗句“红军不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