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8五四爱国运动含解析岳麓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8五四爱国运动含解析岳麓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8五四爱国运动含解析岳麓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8五四爱国运动含解析岳麓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8五四爱国运动含解析岳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课时作业8五四爱国运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本溪高三评估]电影《我的1919》中,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的精彩发言,不断被传诵复制。目前学者们遍查资料档案,并未发觉该精彩发言的记录。对此,我们应持的正确看法是()A.探讨顾氏如何从法理上证明中国要求的合法性B.宁可信其有,不解除以后会找到相关资料证据C.文艺影视作品中的演绎、渲染是正常合理的D.该发言反映了国人的心声,也具有史料价值解析:电影不是真正的音像史料,从历史探讨的角度看,探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依据法理、据理力争比“精彩发言”更重要,故A项正确;不能把电影作为真实史料,故解除B项;文艺影视作品中的演绎、渲染是正常的,但不肯定是真实的,故C项错误;“发言”与“史料价值”没有必定的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A2.[2024·张家口高三质检]吴佩孚联合一帮将领致电大总统徐世昌:“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捕者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育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这反映出()A.北洋军阀内部出现了分裂B.中华民族意识起先觉醒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五四运动具有群众基础解析:材料“沪商全体罢市,一面释放学生”可以看出民众支持五四运动,体现出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D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北洋军阀的分裂,故A项错误。中华民族意识起先觉醒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都是甲午中日斗争后,故B项和C项错误。答案:D3.[2024·淄博高三质检]《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相识和阐明白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这里“下层群众”指()A.农夫阶级B.工人阶级C.大中学生D.学问分子解析:依据“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可知,新的宇宙观、人生观是指马克思主义,“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指无产阶级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故“下层群众”主要是指无产阶级,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应解除。答案:B4.[2024·德州高三统测]有学者称,20世纪初期,中国的青年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将“一战”“巴黎和会”“山东问题”给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是()A.维护政局稳定B.进行革命动员C.建立统一战线D.培育国家认同解析:巴黎和会无理确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引起了国内人民的抗拒,说明是民族情结的激发,D项正确;当时国人思想并不是维护政局稳定,A项错误;革命动员和统一战线是国民大革命时期,B项和C项错误。答案:D5.[2024·珠海高三评估]五四运动中火烧曹汝霖住宅发生后,梁漱溟说:“我情愿学生事务交付法庭办理……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扰他,加暴行于他……在事实上讲,试问这几年来那一件不是借着国民意思四个大字不受法律的制裁才闹到今日这个地步?”梁漱溟认为()A.学生是爱国的行为,不应当制裁他们B.审判完学生后,应当将他们全部释放C.非理性的行为,应当以法律加以规范D.借着国民意思的行为都应受法律制裁解析:梁漱溟认为即使是爱国的行为,假如运用暴力侵扰他人,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解除;D项不符合材料原意,故解除。答案:C6.[2024·成都高三调研]陈独秀认为,在某历史事务中体现出“干脆行动”的精神,即“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干脆行动,加以制裁,不诉诸法律,不利用特别势力,不依靠代表”。据此推断,该事务()A.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B.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C.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D.标记中国共产党从无趣走向成熟解析:结合所学学问,从材料中“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干脆行动”“不诉诸法律”等,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认知,可知题干指的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B项正确;A项提及的是辛亥革命,没有广阔群众的参与,与题意不符,解除;C项涉及的是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与题意不符;D项提及的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解除。答案:B7.[2024·长沙高三调研]下表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务的历史叙述。新闻来源地报道的主要内容北京《晨报》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此罢课之其次理由也天津《大公报》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北京烧打起排日学生的暴动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火烧曹汝霖宅是事务的导火线B.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波及全国全部的大中型城市D.学生绽开盲目的排日行为解析:“同学应宜营救”“学界之大举动”“排日学生”的信息说明五四运动中学生发挥了重要作用,B项正确;五四运动导火线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A项错误;C项中波及全国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D项中“盲目”说法是日方观点。答案:B8.[2024·怀化高三联考]中国代表团最终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一大声说“不”的举动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非常罕见,它摆脱了以往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规律。中国政府没有签字的主要缘由是()A.政府实力强大,坚持反帝立场B.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C.国内人民反帝斗争的强大浪潮D.国际社会的怜悯支持解析:巴黎和会失败促使国内兴起五四运动,中国政府没有签字的主要缘由是国内人民反帝斗争的强大浪潮促使,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答案:C9.[2024·随州高三质监]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对此说明最恰当的是()A.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B.五四运动变更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C.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D.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解析:材料“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反映了胡适认为五四运动变更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唤醒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故D项错误。故选B项。答案:B10.[2024·开封高三评估]林毓生在《五四:多元的反思》中认为:“‘五四’特性解放思潮所憧憬的自由说究竟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艺家所标榜的‘人格自由’,而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即‘政治自由’。”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A.未能彻底地变革中国社会B.标榜民主却忽视民族危机C.激进有余而政治变革不足D.政治主见志向化而忽视实际解析:材料并未涉及五四运动是否彻底地变革中国社会,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五四运动标榜民主,故B项错误;“人格自由,而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即‘政治自由’”说明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激进有余而政治变革不足,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五四运动政治主见志向化,故D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C11.[2024·呼和浩特高三统测]1919年,参与巴黎和会的日本代表牧野伸显说:“此次中国委员既非激于意气,出于偏爱,而为代表全体国民之活动,则留意中日根本关系而欲图永久亲善者,有乌可漠然视之乎?我国或因中国问题而陷于意外之难境,未可知也。”日本代表担忧的是()A.中国民族主义日益觉醒B.中日关系因和会而恶化C.日本对华政策陷入逆境D.中国外交得到国际支持解析:依据材料文字“此次中国委员……而为代表全体国民之活动,则留意中日根本关系而欲图永久亲善者,有乌可漠然视之乎?”可知,日本代表担忧的是中国民族主义日益觉醒,日本侵略欲望难以实现,故A项正确;日本加紧侵略中国,造成中日关系恶化,并非因和会而恶化,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D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没有体现,解除。答案:A12.[2024·丹东高三调研]辛亥革命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五四运动所体现的“更新的时代烙印”是指()A.首次担当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无产阶级起先登上历史舞台C.由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领导D.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解析:“更新的时代烙印”是指五四运动之前的运动或革命所不具备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辛亥革命时期已担当,五四运动已不是首次,故A项错误;在运动中工人阶级给北洋军阀以强大压力,使五四运动取得初步成功,故B项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标记着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诞生,而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故C项错误;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2024·常德高三摸底]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全部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洪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摘编防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二1924~1927年国共合作事实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干脆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斗争即为这场革命最详细的实现手段。北伐斗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晰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盼和欢迎的看法。——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12分)(2)据材料二,“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这场革命”的作用。(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的信息从主动参与、广泛参与和斗争目标等角度回答;其次小问结合所学从十月革命和巴黎和会角度思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二“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信息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角度思索回答;其次小问结合北伐斗争成功意义回答即可。第(3)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民族民办法识觉醒以及民族凝合力增加角度思索回答。答案:(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峻损害。(2)实质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作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3)主要因素:民族民办法识觉醒;民族凝合力增加。14.[2024·枣庄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五四学生运动可分为以傅斯年、梁实秋为首的爱国者和以杨晦、匡互生为主的以情感宣泄为主的暴力爱国者。对于杨晦、匡互生这样的火烧赵家楼,并且痛打所谓“卖国贼”的学生,很多学者认为他们表现了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原委应当不应当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好像“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探讨的了。感情和理性,那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摘编自黄广明、杨潇《启蒙是最好的爱国——新文化运动健将的觉悟》等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有关“爱国”的观点加以探讨。(要求:提取材料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表述精确)(24分)解析:首先,结合材料,以五四运动的现象为例,分析爱国的方式,并通过陈独秀先生的著作提出观点“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