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垠《红灯笼的故事》阅读答案_第1页
姚雪垠《红灯笼的故事》阅读答案_第2页
姚雪垠《红灯笼的故事》阅读答案_第3页
姚雪垠《红灯笼的故事》阅读答案_第4页
姚雪垠《红灯笼的故事》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姚雪垠《红灯笼的故事》阅读答案红灯笼的故事姚雪垠这是最后的,也是最残酷的一次战争。两三个强盛的部落联合起来,向这个衰老的部落围攻。快要开仗的前一刻,老酋长已经看出来这一次作战的可怕结局。他把两个幼小的孩子叫到跟前,向孩子们叮嘱说:“要是你们被敌人俘虏去,长大成人后,千万不要忘了为你们的爸爸和部落复仇。只要我不死,一定逃出去,住在敌人不容易找到的深山里;每季中在最后一月末尾的漆黑之夜,我会在一株高树的最高枝上挂一盏血红的灯笼。只要能找到这盏红灯笼,就能够找到我。”一直苦战了三天三夜,这庞大的部落终于被联合的强敌毁灭了。大部分的青年人都英勇的倒在血泊里,剩下的人们全被俘虏去做了奴隶。他的两个小孩子也被俘虏了。老酋长带着满身伤逃到很远的荒山中。每逢没有月亮的昏黑之夜,他便蹒蹒跚跚的走出山洞,把一盏红灯笼挂到一株高树的最高枝上,一直等待到天明。两个小孩子随着百姓们被分开了,在战胜的部落里做着奴隶。这两个部落因分赃时发生冲突,很快就变成了互相袭击的新仇敌。一对不幸的小兄弟,他们永远没有见面的机会。日子久了,谁也不记得谁的面貌。他们在劳动与战斗中锻炼得像铁一般强壮,像爸爸一样的聪明与英武。那些被俘虏的百姓们,在暗中对他们表示着忠实的拥护,因为奴隶生活是那么悲惨,哪一个不愿意早一天获得解放?他们不止一次的在暗中集合起来,包围住他们的小领袖,从心的最深处发出来那简单而真诚的呼声:“或者我们立刻死,或者我们立刻去找那一盏红灯笼!”第十年了。在第十年的末尾,在午夜中,弟弟率领着忠实的同伴们,偷偷的洗去了奴隶的记号,带着锁链的就毁掉锁链,都用猩猩血在马头上和帽子上涂一颗红星星,逃出敌人的部落了。无限的热情和希望在鼓舞着这个奴隶群,他们要赶在十二月末尾的那个晚上,找到那盏飘荡在漆黑的天空中的红灯笼。他们在山中又遇到那一个十年来不断交战的强大部落,人家便立刻派出来一队人马挡住了去路。经过了一天苦战,才从重重的包围中打了出来。一阵神秘的、宏大的、稠密的牛皮鼓声,把老酋长从模糊的梦中惊醒。他睁大失去光彩的双眼,朝震响着鼓声的山口望去。他从肩上取下来血色大弓,手背上的青筋像跳动一般的痉起来。鼓声稀一阵、密一阵、一刻比一刻近起来。火把也一刻比一刻多起来,亮起来,从山口向两翼伸展,慢慢的摇晃着,试探着向红灯笼围扰上来……“呵,他们望着红灯笼来寻找我,我真糊涂!我该把它取下来,逃……不!不!多么怯懦的想头!”他的两个儿子带着各人的群众,寻找了许多日子,都赶在黄昏时走到这唯一的山口外,一碰头又厮杀起来。弟弟最先觉出那震天动地的牛皮鼓声一定是有另外的部落正向着爸爸围攻,但他无法冲进山口;好几次他在马上发出来和平的呼声,也没有得到同他交战的人们答复。战事在山口外继续着,山中的牛皮鼓声却越响越急,弟弟的心完全碎裂了。“唉唉,我们的红灯笼快要被敌人撕毁了!”弟弟悲哀的呼喊说。但老头子怎么能知道两个孩子自相残杀的事情呢?他已经看出来有无数人影在火把下晃动着,越晃动越逼近。于是老酋长试着去拉他的久已不用的血色大弓,准备用箭和矛来保护他自己和那盏红灯笼。他的较大的儿子刚把一只毒箭搭在弦上,正准备射杀那个曾经被他射伤了脚的小英雄,忽然他听见周围的大部分群众都在响应着敌人的停战号召:“他们是寻找红灯笼的,他们确是我们的兄弟呵!”这呼声愈来愈大,致使这位善射的英雄不由得打个寒噤,没有把毒箭射出手来。“再也不能迟延了!”满山满谷震响着群众的呼声,“我们的老头子快要给敌人杀死了!”老酋长咬紧牙关,瞪着眼睛,重新把弓弦猛力一拉。嘣的一声,老旧的弓弦断了。老酋长抛掉了他的血色大弓和青铜长矛,愤愤的长叹一声。他把自己悬挂在谷的边沿上,只要一松手,就会连骨头跌得粉碎,……在这最后的片刻,他是多么的舍不得那盏红灯笼呵!带着雨星的狂风陡起了,满山、满谷,像海潮一般的澎湃作声。雷,忽然像野兽沉闷的呻吟着,忽然像高山崩倒,天地都为它猛烈的打一个哆嗦。电光好似许多把抛出的青色宝剑,不住的劈开黑暗,用强烈的青光刹那的照透了黑暗的宇宙。成群的猿猴和狐狸、和虎狼,都惊骇得颤栗的哀鸣起来。在无边黑暗的天空里,在带着雨星的狂风里,老酋长又看见了他那盏红灯笼,比血还红,比珊瑚还红,比银朱还红,比五月的榴花还要红,比带雨的夕阳还要红,人世上从来没有一样东西比它更鲜艳、更美丽。电光一闪,他又从面前的地上看见了那条曾经战败过无数敌人的青铜长矛,在向他闪着骄傲的白光。于是他突然又转了念头,咬着牙齿说:“我要上去打仗,为着这盏红灯笼,为着孩子们!”他拼命的向谷岸上边爬,但等刚爬上来一点的时候,那些抓在手里的树根和荒草,就开始一根一根的断了起来……正在这时候,敌人的背后忽然响起来一片震天的杀声,满山遍野的火把立刻因这突起的杀声而紊乱了。暴雨开始像瓢泼一样的降下来。在狂风暴雨中,敌人的火把迅速熄灭,而红灯笼越发的显得红了。写于一九三九年(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酋长的两个小儿子因被分开在敌对的阵营中而成为敌人,他们彼此仇视痛恨对方,最终酿成了手足相残的悲剧。B.弓弦断了这一情节,说明老酋长虽有战斗的意志和决心,却因年迈而力不从心,为最后战斗失败的结局埋下伏笔。C.小说中的老酋长是充满矛盾性的人物形象。他抛弃部落逃往深山,是怯懦的;但在绝境中奋起战斗,又是勇敢的。D.小说中“部落”“酋长”等词给人以远古传说的联想,有质朴之美,也使故事更富象征意义,具有民族审美情趣。7.关于文中的“鼓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神秘”牛皮鼓声惊醒了老酋长,警示他敌人来犯,“红灯笼”面临巨大的威胁。B.小说中鼓声与火把逐渐逼近的场景,通过听觉与视觉两方面描写营造了紧张的氛围。C.牛皮鼓声在小说中是辨认敌我的依据,弟弟正是根据鼓声判断山口有别的部落进攻。D.小说用越响越急的牛皮鼓声来映衬弟弟越来越急迫的心情,同时凸显了局势的危急。8.小说结尾将老酋长“最后的片刻”置于狂风暴雨的背景中,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9.“红灯笼”这一物象寓意丰富,对小说中的不同人物有不同意义。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6.D

7.C8.①狂风暴雨的恶劣环境烘托出老酋长坚忍不拔的斗志,使人物形象更鲜活生动。②狂风暴雨熄灭了敌人的火把,象征着激烈的斗争,暗示情节的结局走向。③狂风暴雨使红灯笼更显鲜艳,激励了老酋长,凸显了小说的主题,使小说更富感染力。④营造了悲壮慷慨的氛围,使小说更震撼人心。9.①对于老酋长而言,“红灯笼”是他守护信仰和希望,是部落存续发展的精神标志。②对与兄弟二人来说,“红灯笼”是复仇使命指引,是他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也是兄弟之情的证明。③对于群众而言,“红灯笼”是获得解放的希望,是战斗的信念。④对于敌人而言,“红灯笼”是他们恐惧并企图消灭的对象。【解析】《红灯笼的故事》讲述了老酋长部落战败后,他以红灯笼为指引等待孩子复仇。两儿子成奴隶后分别率人寻灯,却因误会交战。老酋长在敌人围攻时,于狂风暴雨中坚守。红灯笼是希望、信仰与复仇象征,小说借部落战争展现勇气、信念,情节紧张,氛围悲壮,蕴含对自由解放的追求。【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他们彼此仇视痛恨对方”错误,从文中“这两个部落因分赃时发生冲突,很快就变成了互相袭击的新仇敌”可知,兄弟俩是敌对部落的俘虏,并非彼此仇视痛恨对方。B.“为最后战斗失败的结局埋下伏笔”错误,小说结尾并没有揭示战斗的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也并非伏笔。C.“是怯懦的”错误,老酋长带着满身伤逃到很远的荒山中,是为了日后复仇和给孩子们指引,才选择逃到深山,这是一种策略,并非怯懦。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含义作用的理解能力。C.“牛皮鼓声在小说中是辨认敌我的依据”错误,从文中“弟弟最先觉出那震天动地的牛皮鼓声一定是有另外的部落正向着爸爸围攻,但他无法冲进山口;好几次他在马上发出来和平的呼声,也没有得到同他交战的人们答复”可知,弟弟是根据鼓声判断出有别的部落进攻爸爸,而不是根据鼓声来辨认敌我。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①在狂风暴雨的恶劣环境中,“他拼命的向谷岸上边爬,但等刚爬上来一点的时候,那些抓在手里的树根和荒草,就开始一根一根的断了起来……”“他要上去打仗,为着这盏红灯笼,为着孩子们!”老酋长依然想要爬上去战斗,这种恶劣环境烘托出老酋长坚忍不拔的斗志,即使面临困难和危险,依然不放弃,使人物形象更鲜活生动。②“暴雨开始像瓢泼一样的降下来。在狂风暴雨中,敌人的火把迅速熄灭,而红灯笼越发的显得红了”,狂风暴雨熄灭了敌人的火把,这种自然环境的变化象征着激烈的斗争,暗示了情节的结局可能会发生变化,敌人的优势可能会因为环境而减弱,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③“在无边黑暗的天空里,在带着雨星的狂风里,……人世上从来没有一样东西比它更鲜艳、更美丽”,狂风暴雨使红灯笼更显鲜艳,而红灯笼对于老酋长来说意义重大,它激励了老酋长,让他有了继续战斗的决心,凸显了小说中关于希望、信仰、复仇等主题,使小说更富感染力。④狂风暴雨的描写营造了悲壮慷慨的氛围,“带着雨星的狂风陡起了,满山、满谷,……用强烈的青光刹那的照透了黑暗的宇宙”,这种氛围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老酋长所处的艰难处境和他的精神,使小说更震撼人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文学形象作用的能力。①老酋长在战败后逃到深山,“每逢没有月亮的昏黑之夜,他便蹒蹒跚跚的走出山洞,把一盏红灯笼挂到一株高树的最高枝上,一直等待到天明”,他把红灯笼挂在高树上,是为了给孩子们指引方向,让他们能找到自己。同时,红灯笼也是部落的一种象征,代表着部落曾经的存在和荣耀,是他守护的信仰和希望,是部落存续发展的精神标志。②老酋长叮嘱孩子们“要是你们被敌人俘虏去,长大成人后,……只要能找到这盏红灯笼,就能够找到我”,所以“红灯笼”是复仇使命的指引,他们要找到红灯笼,找到爸爸,然后为部落复仇,是他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而且兄弟二人虽然在不同的部落且长期分离,但他们都在寻找红灯笼,这也说明“红灯笼”是兄弟之情的证明,是他们之间的一种联系。同时,他们作为奴隶,想要通过找到红灯笼,找到爸爸,获得解放,所以“红灯笼”也是获得解放的希望,是战斗的信念。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