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模块导航------•学习目标•-----
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1.了解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和概况。
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2.认识遣隋使和遣唐使的历史意义,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模块三核心考点精准练3.理解鉴真东渡对中日佛教和文化交流的贡献。
4.掌握新罗与唐朝交往的主要形式及其对新罗文化的影响。
5.认识玄奘西行的重要性和对佛教文化发展的贡献。
6.了解隋唐时期中国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及其对世界
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
背景: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流频繁,日本为了学习唐朝的先进
文化,开始派遣使节团来华。
概况:日本先后派遣了“遣隋使"和"遣唐使”,使节团中包括
留学生和留学僧,他们在中国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知
识。
过程:唐朝时期,日本共派出了多次遣唐使,规模和次数都超过
了遣隋使,其中著名的有阿倍仲麻吕(晁衡),他在唐朝担任官
职,并与中国文人建立了深厚友谊。
结果:遣唐使回国后,日本仿效唐朝的律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
革,如大化改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作用影响:遣唐使的活动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日本社会的文明开化。
背景:佛教在唐朝与日本的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日本希望引进
正宗的佛教文化和戒律。
概况:唐朝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历经六次东渡,最终成功
到达日本。
过程:鉴真在日本传授佛法,建立了唐招提寺,并传播了唐朝的
二、鉴真东渡
医学、艺术、建筑等技术。
结果:鉴真的东渡极大地推动了日本佛教的发展,并对日本的文
化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用影响:鉴真的贡献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对日本的文化发
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背景:新罗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在隋唐时期与中国的交流十分
密切。
概况:新罗派遣使臣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同时进行贸易活动,
加强了两国之间的联系。
过程:新罗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字,引入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
三、百罗的交往
如印刷术、陶瓷工艺等。
结果:新罗的文化受到了唐朝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在文学、艺
术、宗教等方面。
作用影响:这些交流促进了新罗的政治制度改革、经济发展和文
化繁荣,加强了新罗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背景:唐朝与印度(天竺)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十分活跃,玄奘
为了求取真经,决心西行。
概况:玄奘历经艰险,穿越丝绸之路,最终到达印度,并在那烂
陀寺学习佛法。
过程:玄奘在印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参加了多次辩论大会,
四、玄奘西行
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结果: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翻译佛经,推动了佛教在中
国的传播和发展。
作用影响:玄奘的西行丰富了中国的佛教文化,对后世的佛教研
究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背景:隋唐时期,中国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
国(大食)之间的交流日益熠多。
概况:东罗马帝国和大食派遣使臣来华,带来了异国的文化和技
术,如玻璃器皿、香料等。
过程:东罗马帝国曾进贡珍稀动物,如狮子,而大食则成为中西
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传播了伊斯兰文化。
结果:这些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互鉴,中国的四大发明也通
过这些渠道传到了西方。
作用影响:这些交往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加强了东西方世界
的联系和理解。
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
第6课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敦煌榆林窟里有一幅唐僧取经图。图中身披袈裟、
双手合十的是唐僧。唐僧的原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
唐朝高僧玄奘。这幅壁画描述的就是唐僧师徒取经回
国的故事。你是否知道玄奘西行的路线?隋唐时期中
外交流中还有哪些代表人物呢?
敦煌榆林窟第3窟《玄奘取经》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背景: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流频繁,日本为了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开始派遣使节团来华。
概况:日本先后派遣了“遣隋使”和“遣唐使”,使节团中包括留学生和留学僧,他们在中国学习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知识。
过程:唐朝时期,日本共派出了多次遣唐使,规模和次数都超过了遣隋使,其中著名的有阿倍仲麻吕(晁
衡),他在唐朝担任官职,并与中国文人建立了深厚友谊。
结果:遣唐使回国后,日本仿效唐朝的律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大化改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作用影响:遣唐使的活动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日本社会的文明开
化。
相关史事
遣唐使将中国的很多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
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有些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相关史事
隋唐时期,设鸿胪寺专门主持接待周边地区各族首领和外国宾客。鸿胪寺须分辨来者和朝
贡使团的等级高低,统计参加招待宴会的人数。朝贡使奉献的贡物品,都先送到鸿胪寺估价,
再根据估价确定回赐的物品。鸿寺还负责臣属于唐的各族政权首领承袭爵位、册封等事务。
二、鉴真东渡
背景:傀教在唐朝与日本的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日本希望引进正宗的佛教文化和戒律。
概况:唐朝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历经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随行的有36人献出生命。鉴
真虽失明,但百折不挠,到日本时已是66岁高龄。他在日本
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763年,鉴真卒于唐招提寺。今天,
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定为一级国宝。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过程:鉴真在日本传授佛法,建立了唐招提寺,并传播了唐朝的医学、艺术、建筑等技术。
结果:鉴真的东渡极大地推动了日本佛教的发展,并对日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用影响:鉴真的贡献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对日本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宇
阿
伊
才
於
江
\王
声^
无和良也末;度本左加安-.
久
加.
樵
介
己
之
?
九力也W太IT力^
li直*
引
散.
痴
人,才〉6*衣$力、>x世yt
川比仁知之檄以^-
干
多
7天•
为川
千
卜
定到比《二止
1-V夕-
仁x.
奈.
祢
乃
<”
0?>LA1》二'y
攵十K
比
寸生.k.冰
留不奴部
由保
八
匕
子八7
4女
•毛
至
是
末
一A
不K)>K.心-t<-7I=3tl2L
金q典
由
忠礼部祢吝世衣v也i3
一
才不一
良
大标5利S
至必才a-e率
井
晶和
阵S气毛保乃止忠己乎
公尔
乃不、
军i-LC./
6ii士
三、与新罗的交往
背景:新罗是朝鲤半岛上的国家,在隋唐时期与中国的交流十分密切。
概况:新罗派遣使臣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同时进行贸易活动,加强了两国之间的联系。
居
l弘
a,
iFr
旧
,"?/
。2"唐朝诗文、典籍等大量传播到朝鲜。新罗人崔致远12岁入唐求学,
?"W«
上m2
+岁考中进士。后来他在唐朝做官,写下大量诗文。他的文集《桂
花18
傅T
««*
立
・
冲JS
__s_vJJ苑笔耕》,流传至今。
《桂苑笔耕》书影
过程:新罗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字,引入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如印刷术、陶瓷工艺等。
结果:新罗的文化受到了唐朝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在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
作用影响:这些交流促进了新罗的政治制度改革、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加强了新罗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文化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贸易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制度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科技新罗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
音乐
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四、玄奘西行
背景:唐朝与印度(天竺)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十分活跃,玄奘为了求取真经,决心西行。
知识拓展
在玄奘西行之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玄奘在求法
时发现这些称呼都不准确,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
今。
概况:玄奘历经艰险,穿越丝绸之路,最终到达印度,并在那烂陀寺学习佛法。
过程:玄奘在印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参加了多次辩论大会,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结果: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翻译佛经,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作用影响:玄奘的西行丰富了中国的佛教文化,对后世的佛教研究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玄奘的贡献
(1)取经、游学、译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
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
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问题思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
•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尽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五、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
背景:隋唐时期,中国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大食)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
概况:东罗马帝国和大食派遣使臣来华,带来了异国的文化和技术,如玻璃器皿、香料等。
过程:东罗马帝国曾进贡珍稀动物,如狮子,而大食则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传播了伊斯兰文化。
结果:这些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互鉴,中国的四大隽明也通过这些渠道传到了西方。
作用影响:这些交往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加强了东西方世界的联系和理解。
【问题思考】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政治政局安定
经济经济繁荣
政策实行较为开放、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交通陆路和海陆交通比较发达
文化文化先进,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启示:大力发展经济,坚持对外开放,多向先进文化学习等。
课后活动
1.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出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什么状况?
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黑人俑
说明唐朝与阿拉伯地区、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反映了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繁荣与多样性。
2.日本文字“平假名”“片假名”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请查找相关材料,加以说明。
最初,日本的书面语言依赖于从中国引进的汉字。然而,汉字的繁复和与日语语法的不一致性,使得
日本人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简化形式的文字。
平假名源自草书体的汉字,是对汉字进行高度简化和流畅书写的结果。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奈良时
代(8世纪)到平安时代(9~12世纪)。在平安时代,平假名被广泛用于女性的文学创作,因此也被称为
“女手”。平假名相比于当时的其他书写系统更为简洁易读,因此受到女性作家的青睐,尤其是像紫式部
和清少纳言这样的大作家,常用它来书写日常生活与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假名逐渐成为表音文
字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于书写日常用语、助词、词尾变化等。
片假名与平假名几乎同时期产生。与平假名不同,片假名源于汉字的一部分,通常是从汉字的偏旁或
部首中截取一部分,用作发音标记。片假名从僧侣在学习经典汉籍时的注音标记演变而来,最初的用途非
常狭窄,主要在宗教和学术领域中用于标注难以理解的汉字的读音。随着时间的推移,片假名的使用范围
扩大,特别是在外来语的书写、拟声拟态词、科学术语以及某些专有名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片假名的出
现,极大地丰富了日语的书写体系,使得日语能够更灵活地表达外来文化和概念。
日本文字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这两种假名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不
仅丰富了日语的书写体系,还促进了日本与汉字文化圈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一、单选题
1.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评价道:“在到过印度的许多中国人中,玄奘法师无疑是最伟大的一个,他是中印
文化合作的象征”。以下内容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玄奘敢于对前人的译作提出批判
B.玄奘历经艰险,百折不挠,前往印度求取佛经
C.玄奘在翻译佛经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D.玄奘在印度学佛的同时传播了中国文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玄奘西行的影响。根据题干的最后一句“中印文化合作的象征”,说明了玄奘在学习他国文
化的同时还传播了中国文化。
2.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西汉东汉唐代元代
A.班超出使西域B.文成公主入藏C.鉴真东渡日本D.戚继光抗倭
【答案】C
【解析】据示意图“张骞通西域”等信息可知,它们都是属于对外交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与
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754年,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先进文化,为中日
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C项正确;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排除A项;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
属于民族交往的内容,排除B项;戚继光抗倭发生在明朝,排除D项。故选C项。
3.小组合作是学习历史学科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某合作小组在探究我国古代一项政策时,搜集到下列资
料,该小组探究主题应该是()
♦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
♦鉴真东渡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资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料
♦玄奘西行天竺,回国后根据其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
贵文献
A.对外关系B.社会风貌C.经济繁荣D.民族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关系。材料信息“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以及“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
唐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反映的是外国和唐朝交往的情况,鉴真东渡日本以及玄奘西行天竺是唐朝与外国交往
的情形,这反映了唐朝的对外关系。故选A。
4.七年级(1)班负责学校本月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
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中B、C、D三项都属于唐代中外交往的史实,只有A选项“文成公
主与松赞干布成亲”属于唐代民族交往的史实。
5.如表列出了部分外国人在唐朝任官情况,这一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唐朝()
国家日本新罗印度波斯
姓名晁衡崔致远瞿昙罗骆元光
官职秘书监翰林学士太史节度使
A.发达的商业贸易B.兼容并包的风气C.和睦的民族关系D.等级森严的社会
【答案】B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有部分外国人在唐朝任官,如日本人、新罗人、印度人、
波斯人等,说明了外国人受到比较平等的对待,外国文化受到尊重与接纳等。由此可知,这体现了唐朝实
行开放政策或兼容并包的对外政策,所以这一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唐朝兼容并包的风气,B项符合题意;而
ACD三项在表格中未体现,排除。故选:Bo
6.唐朝时,陆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东起长安,经中亚,可以通往今天印度等许多国家。海路可到达今天
日本、波斯湾等地。唐朝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使节、商人。这些反映
出唐朝()
A.开明的民族政策B.中外交往的繁盛C.多彩的文学艺术D.政治制度的完备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唐朝时,陆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唐朝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长安、洛阳聚
集了各国使节、商人”,这些反映出唐朝中外交往的繁盛,B项正确;题干强调对外政策,没涉及唐朝民族
政策、多彩的文学艺术,政治制度的完备,排除ACD项。故选B项。
7.“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袈裟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中央电视
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请你判断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
A.玄奘西行天竺B.鉴真东渡日本C.张骞出使西域D.甘英出使大秦
【答案】B
【解析】题干给出的“东瀛”是日本,据此可知这个高僧是鉴真,电视剧主题应该是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宗时
高僧鉴真历经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
8.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
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原因是唐朝富强、繁荣、
先进,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对外交通发达,所以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故选D。
9.如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玄奘的特种邮票。若为此图填写介绍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游天竺,译介佛经B.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D.平定叛乱,开疆拓土
【答案】A
【解析】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
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从贞观十九年开始,约二
十年间,主要从事译经事业,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
《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他还曾把《老
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将入印路途见闻口述并由其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记》十二
卷。由此可见,若为此图填写介绍文字,正确的是西游天竺,译介佛经,故A项正确。BCD错误。B与武
则天有关;C与鉴真东渡日本有关,D不符合题目。故选:Ao
10.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正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说到唐朝外交,我们不自觉地就会
跳出一个词:开放。对于开放,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文化的输人,可是对唐代而言却是凭着开放,在不知不
觉中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唐文化圈。下列与唐文化圈形成无关的是()
A.册封少数民族首领B.玄奘西行
C.遣唐使、鉴真东渡D.新罗留学生来到长安
【答案】A
【解析】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属于民族内部关系,与对外开放无关,故A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玄奘西
行、遣唐使、鉴真东渡、新罗留学生来到长安,都属于唐朝的对外开放,都与唐文化圈的形成有关,故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答案】B
【解析】唐朝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玄奘西游,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鉴真东渡日
本,宣扬佛法,对日本的经济、文化影响很大。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相互影响,对外开放,双向交流。故
选:Bo
12.下侧是7-8世纪两位历史人物的活动路线图。图中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洋阳?,’会:
庐陵g
A.文明交流互鉴B.民族关系和睦C.海外贸易繁荣D.边疆管理加强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反映的事件是玄奘西行和日本向中国派“遣唐使”,玄奘口述,
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
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
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件事共同反映了文明交流互鉴这一主题,A
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民族关系,无关海外贸易,也没有体现边疆管理,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等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
A.《唐本草》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齐民要术》
【答案】B
【解析】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
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
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
要典籍。
14.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苜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
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A.农业生产发达B.对外交流繁荣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关系融洽
【答案】B
【解析】唐朝时,经济发达,对外开放,同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
的发展,有很多农作物品种传入中国,如题目中的原产于地中海的葛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
的菠菜等。
15.唐朝时,承担着沟通中外往来,传播文化使命的有()
①张骞②玄奘③鉴真④郑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唐朝”“中外往来”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天竺和唐朝的文化
往来,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把唐朝文化带到日本,促进了中日的文化交流,②③符合题意;张骞是西汉时
期的人物,①不符合题意;郑和是明朝时期的人物,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④的ACD。故选:B。
16.下列关于唐与新罗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
C.唐朝时,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
D.唐朝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新罗学习其文化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朝时,中国国力强盛,文化发达,远远胜于
新罗,因此唐朝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新罗学习其文化不符合史实,说法错误。
17.唐代中上层人士的墓葬中,陪葬骆驼俑的现象蔚然成风。许多陶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
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异常。由此可见,唐代()
A.社会贫富差距悬殊B.对外交流影响社会习俗
C.民间手工业很发达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许多陶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异常”可以看出唐代
陪葬的骆驼俑体现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特点,说明唐代的丝绸、陶瓷业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故D
项正确。
18.唐朝盛世之际,是当时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面对许多国家派遣使臣前往的情景,唐朝政府
的态度是()
A.对外来文明兼收并蓄,同时也输出自己的先进文化
B.一律迎接到长安城,封官受爵
C.在甄别的基础上,欢迎周边的国家
D.强化管辖,设立专门的居住区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态度。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明采取宽容态度,也输出自己的
文化。A项符合题意。
19.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唐朝经济文化
世界领先。故选择B项。其他三项都不是唐朝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局面的根本原因,均可排除。
二、材料解析题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佛教的传
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唐朝时期,为
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
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
河南洛阳Fl马寺H本的和同开球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和其他地区文明交流的特点。
(2)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请举一例说明古代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答案】【小题1】以和平交流为主,交流范围广,交流内容丰富,体现出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特点。
【小题2】唐代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为中国的佛教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鉴真东
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中国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了大批使者来中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判断,这些使者来中国的目的是
什么?
材料二1300多年前,天竺的戒日王举行了盛大的佛学辩论会,担任主讲的是一位来自唐朝的佛学大师。
(2)材料二中提到的佛学大师是谁?他何时西行天竺?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材料三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与亚洲、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
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3)从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2)玄奘;贞观初年(唐太宗统治时期);坚持不懈,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方开挖劳务合同协议
- 土石方居间合同协议
- 商铺托管经营合同协议
- 塑料跑道维修协议合同
- 培训服务场地合同协议
- 土改项目监理合同协议
- 图书销售返利合同协议
- 开业门头租赁合同协议
- 5干股合同协议书范本
- 工程资质使用合同协议
- DB13-T 5821-2023 预拌流态固化土回填技术规程
- 诉前调解申请书
- DB33T 809-2010 农村水电站运行管理技术规程
- 民航贵州监管局制员工招聘笔试真题2023
- 2022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附课标解读)
- 天津市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规程
- 《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CJT 526-2018 软土固化剂 标准
- 品质提升计划改善报告课件
- NB-T10208-2019陆上风电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 《跟上兔子》绘本五年级第1季A-Magic-Card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