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单元环境保护教案鲁教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单元环境保护教案鲁教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单元环境保护教案鲁教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单元环境保护教案鲁教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单元环境保护教案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15单元环境爱护(对应学生用书第293页)课程标准考法指南核心素养1.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缘由及危害。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缘由。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实行的相应措施。依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实行的环境爱护措施。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爱护、合理利用的胜利阅历。3.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缘由。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诞生态环境爱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依据有关材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以某些环境污染事务为例,说明其形成的缘由、过程及危害。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5.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理解个人在环境爱护中应具备的看法、责任和行为准则。1.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热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2.以闻名污染事务或典型污染问题为载体,考查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3.以贴近现实生活的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各种资源问题,生态破坏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措施。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某种环境问题的产生缘由、危害及防治措施。2.地理实践力: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运用所学学问对该问题的防治出谋献策。3.人地协调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留意环境爱护,树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eq\a\vs4\al(环境污染问题)1.水污染及其防治(1)水污染类型及成因类型水体富养分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污染过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养分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生物链渐渐积累造成人、畜损害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污染来源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养分物质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表现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海洋上漂移大量油膜和油块(2)水污染的危害①水体富养分化导致水体中植物、鱼类等死亡;湖泊演化为沼泽。②重金属污染会使重金属通过食物链积累、传播,最终危害人体健康。③海洋石油污染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阻碍海藻光合作用,影响海洋底栖生物;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3)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防止石油泄漏。2.大气污染及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类型成因危害酸雨燃烧煤、石油、自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温室效应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大气汲取地面辐射的实力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变更和自然灾难加剧等可吸入颗粒物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燃煤产生烟尘,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人体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3.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危害(2)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①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处理方法优势缺点填埋法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低,可处理全部种类的垃圾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堆肥法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无法处理不行降解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焚烧法(热处理)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歼灭各种病原菌体耗资巨大,设备投资大;焚烧后所剩10%的灰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大气污染严峻目前,世界上应用较普遍的是填埋法。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垃圾填埋和焚烧两种方法。②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原则a.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b.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c.自然地理条件不会造成污染物飘浮、扩散;d.填埋场必需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③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实力却特别有限。因此,在一些国家,累积的废弃物数量已失去限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4.土壤污染及防治(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①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②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③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探讨和推广;④加强宣扬和教化,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eq\a\vs4\al([例1])(2024·全国卷Ⅰ)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干脆排污,严峻影响了水质❶。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输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❷。下图示意运输河及水系位置关系。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解题流程]信息提取❶19世纪中期,芝加哥干脆排污,污染了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❷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输河和清淤工程,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❸图中示意运输河及水系的位置关系解答目标抓住“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的变更,以及水利工程建设对注入密歇根湖的伊利诺伊河以及五大湖水系的水生环境的影响作答综合推断由信息❶、❷、❸可知,修建的人工运输河和清淤工程,使城市污水流向了伊利诺伊河,因而会削减流入密歇根湖的污水;但流入伊利诺伊河的污水在增加河流水量的同时,也加大了河流的污染;河流在流淌过程中的渗漏会导致周边地区及下游的污染;同时密西西比河与密歇根湖的连通,会引起河流与湖泊中生物的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尝试解答]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归纳提升]1.环境污染缘由的分析方法(1)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农业、生活污染;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的形成缘由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例如,产生赤潮的缘由: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养分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相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疆更简单发生赤潮。(2)同一类型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酸雨对长江南北的危害程度不同为例进行比较:地区危害形成缘由长江以南大①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酸性,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长江以北水①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地形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酸性气体2.环境污染整治类试题的思维建模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都是因为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出了环境承载力而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削减污染物的数量两方面分析,还须要政府、公众的参加。命题视角一分析污染景观图,考查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阅读下面四幅景观图,完成(1)~(3)题。(1)四种大气污染现象中,污染源是自然污染源的是()A.① B.②C.③ D.④(2)为削减图片eq\a\vs4\al(④)所示现象的发生,可实行的措施是()①改进能源消费结构②广泛利用煤炭资源③采纳消烟除尘技术④家庭尽量运用小蜂窝煤炉具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3)为减轻图片eq\a\vs4\al(①)所示硫氧化物的排放量,脱硫效率较低的方法是()A.吸附法 B.碱液汲取法C.氨汲取法 D.石灰汲取法(1)B(2)C(3)A[第(1)题,图片①~④描述的景观依次是工厂废气、火山喷发、汽车尾气和酸雨;火山喷发是自然现象,是大气的自然污染源。第(2)题,酸雨的污染物主要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广泛利用煤炭资源将增加硫氧化物的排放量;小蜂窝煤炉具的燃烧率很低,没有尾气回收,硫氧化物的排放量更大。第(3)题,碱液汲取法、氨汲取法和石灰汲取法等湿法脱硫的效率较高;吸附法属于干法脱硫,效率较低。]命题视角二分析城市垃圾积累现象,考查城市垃圾的危害与治理2.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通常称为垃圾。垃圾泛滥成为一种环境污染源,是近代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的结果。据此完成(1)~(3)题。(1)导致城市垃圾排放量不断增长的缘由有()①商品种类增多②商品消费量的增加③不良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的发生④发达国家的转移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城市垃圾已演化为社会公害,其缘由是()①造成生态破坏②占地塞河、污染水质③破坏生物多样性④污染大气,污染土壤⑤传染疾病,损害健康A.②③④ B.②④⑤C.①③⑤ D.③④⑤(3)从源头入手,解决城市垃圾问题,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不运用不行分解的饭盒B.运用清洁能源,用自然气代替煤炭C.实行净菜进城D.购买包装探究的商品(1)A(2)B(3)D[第(1)题,发达国家的垃圾转移与城市垃圾的增量排放无关。第(2)题,城市垃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上,对生态破坏的影响相对较小,①③属于生态破坏。“社会公害”也主要指环境污染。第(3)题,包装探究的商品,既奢侈资源,又会产生大量垃圾,故不利于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命题视角三分析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特点,考查环境污染的成因3.(2024·海南高考)近年来,随着攀登珠穆朗玛峰人数增多,产生的废弃物增多,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人关注。我国登山管理部门相继提出限制登山人数、成立高山环保基金会、制定登山管理方法等措施,以削减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环境的不利影响。分析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增多易引发环境问题的缘由。[解析]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增多易引发废弃物污染及生态退化等环境问题,这和该地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在其他地方可以分解的废弃物,在这里却难以分解,废弃物增多在这里更简单引发环境污染问题;这里生态环境特别脆弱,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在这里破坏了生态之后,生态环境就不能复原到原来的样子了。[答案]珠穆朗玛峰地区海拔高,废弃物难以分解,清理废弃物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易退化,难复原。eq\a\vs4\al(生态环境问题)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毁林的危害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供应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特殊提示]不同区域森林的生态功能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但不同区域其生态功能的表现不同,森林破坏引起的危害也存在肯定的差异,如我国西北地区森林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森林破坏易造成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环境问题;长江中上游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整径流,森林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调整径流的作用减弱,河流径流量变更大,易加剧中下游的洪涝灾难等。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1)草地退化的缘由①自然缘由:气候变暖、降水削减和干旱灾难频繁发生等。②人为缘由:最主要缘由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缘由。(2)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3)爱护草地:①主要措施:限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强经济发展。②我国爱护牧场的措施:3.湿地干枯及其复原(1)湿地的功能:调整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爱护生物多样性等。(2)湿地削减的缘由:湿地的削减既有自然缘由,也有人为缘由,其中人为缘由是主要缘由,详细如下图所示:(3)爱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复原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4.物种灭亡及爱护(1)灭亡的缘由①自然缘由: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②人为缘由: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亡。(2)爱护措施①建立自然爱护区,爱护生态环境。②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爱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障遗传资源。④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eq\a\vs4\al([例2])(2024·全国卷Ⅱ)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闻名的河流。20世纪五六十年头,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快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❶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复原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❷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解题流程]信息提取❶20世纪五六十年头,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快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说明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突出。❷“清溪川复原工程”,复原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解答目标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只要分析“清溪川复原工程”的每项工程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作用即可综合推断信息❷是针对信息❶当地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的“清溪川复原工程”。复原自然河道,可以复原当地水生态环境;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拆除高架道路,能削减汽车尾气的排放[尝试答案]复原自然河道,复原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复原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整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削减汽车尾气的排放。[归纳提升]1.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方法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生态环境变迁的因果链→总结与之相关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其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详细可从以下思路绽开:(1)自然缘由分析①地形缘由(海拔、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封闭状况等)。②气候缘由(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③土壤缘由(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④植被缘由(疏密状况、季节变更等)。⑤河流缘由(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缘由分析①人口增长。②农业结构与生产方式。③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生产方式。④生产技术与政策导向。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详细如下表所示: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区自然缘由人为缘由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森林火灾等乱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实力封山育林、安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变更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削减过度放牧、过度垦殖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沉积物充溢湖沼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浇灌、河流改道建立湿地自然爱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疆物种都有肯定的寿命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扩大自然爱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降水季节变更大且多暴雨人口稠密,过度开垦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降水少、气候干旱过度放牧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命题视角一分析人类生产活动,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爱护1.下图为某网络嬉戏中的一个画面,请结合所学学问,完成(1)~(2)题。(1)画面中的情景假如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当地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降水增加 B.草场退化C.水土流失 D.沙尘暴(2)该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有()①林副产品短缺②珍稀动物削减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难加剧④造成土地沙漠化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1)C(2)D[第(1)题,画面中大量树木被砍伐,土地袒露,易引发水土流失。第(2)题,“江南地区”是题眼,土地沙漠化主要是西北内陆地区草场退化的结果。]2.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89种,全国处于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就有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据此回答(1)~(2)题。(1)下列不属于造成生物多样性削减的缘由是()A.草地过度放牧 B.高强度捕猎C.外来物种入侵 D.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肥(2)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国家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野生水稻基因的胜利利用,反映了()A.要爱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B.爱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D.地球养活人类的实力是无限的(1)D(2)B[第(1)题,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肥会增加土壤肥力,不会对土壤造成破坏,所以不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削减。第(2)题,从题干中可以看出,野生水稻基因的存在使我们在利用资源时的可选择性增加,相当于多储存了一种资源。]3.(2024·全国卷Ⅱ)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主动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肯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爱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爱护,主动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主动性。(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2)说明当地居民主动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爱护的意义。[解析]第(1)题,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主要是分析芦苇对白洋淀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如汲取养分物质,减缓水体富养分化进程;汲取污染物,净化水体;为鸟类供应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第(2)题,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爱护的意义,主要结合上一问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从管护和收割两个角度作答。[答案](1)汲取水体和淤泥中的养分物质,减缓水体富养分化进程;汲取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实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供应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收割芦苇,能削减芦苇倒伏、腐烂数量。命题视角二评价人类治理措施,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及爱护4.(2024·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峻,出现“红色荒漠”(下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头,当地采纳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复原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分析自然复原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缘由。[解析]自然复原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缘由可从植被结构、植被丰富程度、地下根系和植被多样性等方面回答。[答案]植被结构更困难,截留浇灌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实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eq\a\vs4\al(区域资源开发问题)1.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1)短缺缘由自然缘由①水资源总量丰富,可利用量有限;②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人为缘由①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②水资源利用率低、奢侈严峻;③水污染严峻导致水质型缺水(2)解决措施开源①跨流域调水;②修水库蓄水;③人工增雨;④淡化海水;⑤合理利用地下水节流①改进浇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净化污水,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实行污水资源化;③加强宣扬教化,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2.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爱护(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治理措施现状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人口增加,加剧了耕地资源的短缺非农业用地面积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削减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削减或耕地质量下降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措施实行耕地总量不削减措施依照《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削减提高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建设必需节约用地可以利用荒地,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不得占用好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激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提高耕地质量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止土地退化(2)土地资源退化的表现、缘由及防治措施土地退化的概念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表现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峻的土地退化现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壤荒漠化不合理浇灌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主要缘由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防治措施生物措施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复原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工程措施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农牧业措施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纳各种爱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3.能源资源的利用与爱护(1)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危害对土地造成的干脆破坏露天采矿,干脆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地下开采形成地下采空区,会导致岩层断裂、塌陷、下沉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占用大面积的土地,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煤炭:发生自燃或扬尘,污染大气环境,会由于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源。石油:污染海洋,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使整个海洋环境退化加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排出大量洗煤水,产生大量的灰尘、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烃类、氨气和废渣;石油加工会排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利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全球变暖;酸雨的形成;水体富养分化(2)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3)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①适度开发,均衡生产。②节约运用,提高效率。③加强勘探,挖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④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eq\a\vs4\al([例3])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❶。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峻衰竭❷。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缘由并提出爱护措施。信息提取信息❶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进入长江干流、支流及通江湖泊繁殖信息❷长江刀鱼是美味佳肴,但现在严峻衰竭解答目标分析衰竭缘由,应回答三个要点——过度捕捞,水体污染,湿地削减分析爱护措施,应综合缘由进行针对性归纳,合理即可,应至少答出四个要点综合推断由信息❶可知长江刀鱼的繁殖须要湖泊湿地,湿地缩小、水体污染均会影响其繁殖,结合信息❷可知作为一种美味佳肴,过度捕捞会导致资源枯竭[尝试解答]缘由: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削减;水体污染。(其他答案合理均可)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爱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其他答案合理均可)[归纳提升]1.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表现产生的环境问题土地资源滥垦草地、沼泽地,非农业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等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等生物资源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森林面积不断削减,很多野生动植物已灭亡或面临灭亡,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水资源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浇灌等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碱化矿产资源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矿产资源奢侈以至枯竭,污染环境2.分析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措施的方法命题视角一聚焦能源资源开发,考查我国能源问题及其对策1.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特别规自然气,俗称“瓦斯”。我国埋深2000米的浅层煤层气资源量为36.81万亿立方米,位列世界前三。2024年全国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576.12亿立方米,利用率仅42%。据此回答(1)~(3)题。煤层气及其他油气示意图(1)图中煤层气与常规自然气相比()A.其燃烧值更高 B.开采难度更大C.储存于向斜部位 D.不行用常规管道运输(2)大规模开采,提高煤层气利用率将带来的影响是()A.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B.导致地面沉降C.使地下水受到严峻污染D.减轻大气温室效应强度(3)煤层气作为我国“十三五”特别规自然气勘探、开发重点,这将会()A.使能源消费重心向西北转移B.增加我国能源储备与平安C.使能源生产重心向东南转移D.削减我国自然气进口量(1)B(2)D(3)B[第(1)题,煤层气埋藏深,会加大开采的难度,B项正确;图中无断裂构造,煤层气集聚在背斜部位,可用常规管道运输。第(2)题,大规模开采,提高煤层气利用率,可以变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对石油的依靠,相比较石油的运用来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要少,所以D正确。大规模开采,提高煤层气利用率主要是在地表以下的生产活动,不会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A错误;煤层气分布分散,开采不会造成地面沉降,B错误;只要合理开发煤层气,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C错误。第(3)题,煤层气主要存在于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所以能源生产重心不会向东南转移而是在北方,同样能源消费中心还是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A、C错误;煤层气作为我国“十三五”特别规自然气勘探、开发重点,这将会增加我国能源储备与平安,所以B正确;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并不会削减我国自然气的进口量,D错误。]2.下图是近年来我国石油生产和消费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字母M表示()A.净出口量 B.净进口量C.净储备量 D.净增产量(2)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实行的措施有()A.限制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C.降低油价以刺激石油消费 D.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1)B(2)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为消费量与生产量之差,因而为净进口量。第(2)题,要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要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中D项为节流措施,其他三项均不合理。]命题视角二聚焦某类资源问题,考查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3.(2024·全国卷Ⅲ)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运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缘由主要有:浇灌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解析]由材料可知,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缘由是浇灌水含盐量高以及化肥的过量运用。浇灌水含盐量高引起的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措施是利用淡水浇灌淋溶(洗)或者利用雨水淋溶(洗);过度运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措施是削减化肥的运用量,增加有机肥的运用量。将大棚内的土壤用其他的土壤置换——客土置换也是解决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之一。[答案]削减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浇灌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4.(2024·珠海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稀土是一种不行再生资源,它的有效元素含量很低,有“工业维生素”之称。下图为江西赣州稀土开采和利用状况。分析稀土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为稀土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措施。[解析]稀土开采的利用率仅为10%,说明其开采利用率较低,应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每开采1吨稀土金属会排出大量有毒气体,说明污染严峻,应对毒气回收利用;稀土开采时山林面积被破坏,应复原植被;开矿时产生的大量废渣会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应加大治理。[答案]问题:开采利用率低,奢侈严峻;破坏地表植被;采空,使地面塌陷下沉;大量矿渣占用土地,污染水土。措施: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持合理的开采规模;爱护矿区生态环境;加大废弃矿山的复垦,复原植被。(答对3点即可)大题规范解答(十一)|环境问题类题目(对应学生用书第303页)命题视角设问特点分析某地某环境问题的成因、表现与危害常用“分析”“推断”“指出”“说明”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图文材料推断环境问题的类型,指明设问方向及内容分析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eq\a\vs4\al([典例])(2024·全国卷Ⅲ)“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接连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起先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接连迁离。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主动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解图流程][尝试解答]主动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削减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改进建议:采纳分批次轮番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爱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赐予适当补偿。角度一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表现及危害的思维流程如下:eq\x(\a\al(定位区域,地理位置))→eq\x(\a\al(分析区域,地理环境))→eq\x(\a\al(推断区域环,境问题表现))→eq\x(\a\al(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分析,成因、危害))角度二分析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的思维流程如下:eq\x(\a\al(定位区域,地理位置))→eq\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