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学期开学统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学期开学统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学期开学统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学期开学统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学期开学统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学期开学统练历史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说明了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C.欧洲出现“商业革命”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2014年7月14日数字中国网:“第一次从半统制经济转为计划经济,第二次从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次经济体制转型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这两次经济体制转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改变了计划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B.改变了各种所有制成份及其比例结构C.“一五”计划完成与中国入世成功可分别视为转型标志D.转型前后社会主义性质发生变化3.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在于A.打破了罗马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B.使个人获得了与教皇同等的宗教地位C.打击了宗教权和专制王权D.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救赎的自主权4.陈独秀指出,阶级战争的观念确是中国人应该发达的了,再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有产阶级的政治家政客的腐败而且无能和代议制度的信用,民主政治及议会政策在中国比在欧美更格外破产了。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A.革命方向出现了转变趋向 B.民主宪政出现危机C.资产阶级丧失革命领导权 D.国共矛盾日益加剧5.布达拉宫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汉藏人民团结协作的有力佐证。颐和园有中国古典园林博物馆之称,其中与布达拉宫有相似风格的建筑是A.智慧海 B.乐寿堂 C.佛香阁 D.四大部洲6.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7.据统计,“八七”会议后的三个月内,各地爆发的武装起义多达22次,但唯独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这一胜利代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这主要是因为湘赣边秋收起义A.提出了土地革命策略方针B.首创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C.打破了苏联革命道路束缚D.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8.清朝初年,经过康、雍、乾三代的努力,最终通过设立军机处而消除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的掣肘,达到了机构精简、迅捷高效、机密严谨、运转和谐的境界。如图是军机处的运作流程,由此可见军机处最初的只能充其量不过是A.执行皇帝决策的行政机构 B.皇帝独揽军政大权的工具C.皇帝旨意的草拟传达机器 D.皇帝意志的领受传递班底9.1913年,美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独占企业之一福特公司原来每生产一辆汽车所需劳动时间为12小时8分钟。当引进T型车装配线后,时间缩短至2小时35分。后来继续扩大T型车装配线后,平均每辆车所需时间降低为一个半小时。这说明A.垄断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B.行业垄断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C.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D.商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10.1964年1月27日。中国《人民日报》和法国《世界报》同时在头版刊登中法两国建交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这则简短的建交公报被西方媒体称作“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这一外交核爆A.得益于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B.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发展C.体现中法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D.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11.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下列议论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B.“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C.“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D.“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2.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各大洋行中任职买办的广东人远超半数。之后,经营丝业的外国商行雇佣了更多浙江人代替广东人;几乎所有外商银行的中国买办都来自江苏。这种变化反映了A.江浙已取代广东的经济地位 B.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动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平衡 D.江浙的文化底蕴超过广东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明清时期从事茶业者人数众多,造成一个结果是茶树的普追种植,“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宣茶。”尤其是南方宣茶山区,几乎都栽种茶树,成为供应茶叶市场的重要来源,…茶树的普適种植,从业人员的增多,使茶叶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地位日益重要,茶叶生产的比重增加,作用突出。由于植茶的经济效益远优于种稻,使原先田都改种了茶树,扩大了茶国的面积,减少了稻米的生产,其根食的需求要依賴外省,需要从市场上购买。——摘编自孙洪升《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发展的原因探析》材料二虽然16世纪中期欧洲的书籍中就提到了中国的茶叶,但是直到17世纪初,茶叶才进入欧洲。茶叶最初在欧洲一些国家是作为一种奢修的药品替代生美,后来才遂渐变成大众消费品。中国是早期近代世界茶叶出口国,而欧洲主要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入中国茶叶。1719—1755年,这两个公司从中国输入欧洲的茶叶为46179千克。17211760年,仅英国就从中国进口茶叶36305千克。——摘编自施诚《从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主要商品看世界财富的流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茶叶种植发展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以后欧洲茶叶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与欧洲进行茶叶贸易的主要意义。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驿站相当于现代的车站,和近代西方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火车站一样,都发挥了重要的社会职能。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驿站相当于现代的交通服务区。隋唐时期邮驿事业发达,驿站既负责国家公文书信传递,又传达紧急军事情报,还兼管接送官员、物品运输等。宋代实行“驿”“递”分立,邮件文书传递和接待过往官员的职能完全分开。明太祖对官员的转驿特权有严格限制,严格规定接送范围,不符合条件者不得“拉自乘驿传船马”。清代驿站制度完备,管理严密,严禁驰驿人员骚扰驿站,提高通信效率,扩展内地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邮驿。——摘编自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材料二1830年铁路工业开始启动之后,一批称得上“蒸汽殿堂”的火车站拔地而起。全世界范围内兴建了上千座火车站。美国的火车站普遍建于城市中心,位于社区中心的车站挤满了“退休绅士、各类闲人、高谈阔论的演说家和哲学家”。在欧洲,虽然在城市中心修建火车站的计划遭到反对,但古老的约克镇也不得不自破城墙迎接“铁马”。科隆火车站也与历史悠久的大教堂毗邻,即便有的火车站没能建在中心城区,在它周围也会很快形成一片崭新的重要城市区块。——摘编自沃尔玛尔《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材料三在中国,一个从根本上改善铁路服务和国家基础设施的全新铁路网计划蓄势待发。为了实现这一愿景,中国开始建设时速超过200公里的全球最大高铁网络。在政府颁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中国将建设四横四纵的国家级高速铁路网络。——摘编自沃尔玛尔《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到明清时期驿站的变化并分析其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古代邮驿制度相比,指出近代西方火车站在职能上具有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致力于构建高铁网络的目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根据“东西方贸易逆差”“欧洲货币短缺”“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可知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故A项正确;“价格革命”“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B、C错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工业革命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2、D【解析】

题干中的两次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型的根本目的都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ABC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D。3、D【解析】

马丁•路德认为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否认了教皇和教士是通往天堂钥匙的掌管者,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马丁路德的主张是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故答案为D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通过宗教改革,个人并没有取得与教皇的同等宗教地位,排除B项;宗教改革没有打击王权,排除C项。宗教改革宣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反对罗马教皇、天主教会的特权,提倡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信仰自由,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4、A【解析】

材料信息显示了陈独秀对当时中国政治不满,主张以阶级斗争反对资产阶级民主,说明陈独秀当时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方向出现了转变。A正确;陈独秀是对当时国家政治状况不满,继续探索新的出路以实现中国的民主政治,B排除;材料不能看出资产阶级失去革命领导权,C排除;材料未体现国共矛盾的加剧,D排除。故选A。5、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颐和园的四大部洲象征着佛教世界,是典型的藏式寺庙建筑风格,符合题意。D正确;智慧海,是颐和园最高处的一座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不符合题意,A错误;乐寿堂是慈禧太后的寝宫,不符合题意,B错误;佛香阁是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不符合题意,C错误。故选D。6、D【解析】本题考查了殖民扩张的客观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注意充分获取题干材料中的信息,“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说明英国对外殖民活动;“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说明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A、C与题意无关;B表述错误,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主要影响是破坏性的。D正确。故本题选D。7、C【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湘赣边秋收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开始了把革命力量引向农村的伟大实践,打破了苏联“城市中心论”,产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革命思想,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B选项错误,首创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是古田会议;D选项错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秋收起义后建立起来的。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B【解析】

军机处职能是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跪奏笔录,所以军机处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强化皇权,时皇帝独揽军政大权的工具,故选B;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不是行政机构,A错误;CD两项是B想皇帝独揽大权的工具的具体表现,排除。9、A【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垄断的出现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它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汽车成本下降,从而价格降低、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行业垄断”信息,排除;C项,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的说法材料没体现,排除;D项,商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0、C【解析】

1964年处于美苏两极格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冲破了美苏大国的限制,体现了中法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故C正确;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无关,排除B;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排除D。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联系所学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史实分析解答。11、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涉及到得是“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可知是指晚清政府在经济改革中取得一定成就,政治改革却徘徊不前,这和洋务运动时期经济上采用大机器生产,但是政治上坚持“中体西用”观点相似,正确的答案是D项,A项侧重优先发展政治改革,排除,BC项中没有涉及到政治改革,排除。12、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中江浙商人买办在近代对外通商中占主要地位,反映了鸦片战后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广东的传统对外通商地位下降,推动了江浙地区经济地位的上升,B项正确;“取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题干并未强调文化底蕴问题,排除D项。故选B。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改变了种茶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推动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发展;加速了不同农业生产区域的经济互补;带动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2)特点:茶叶消费日益大众化;茶叶进口量不断增长。原因:新航路开辟便利了中国与欧洲的贸易;饮茶之风在欧洲日益盛行。(3)促进了中国与欧洲经济文化的交流;带动了中国茶叶种植规模的扩大;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解析】

(1)据材料中的“使原先稻田都改种了茶树”、“粮食的需求要依赖外省”、“茶叶市场”等信息概括指出主要影响。(2)第一小问,据材料中“变成大众消费品”及茶叶进口量的变化等信息概括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促进中西方贸易扩大和欧洲饮茶之风盛行等方面分析原因。(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促进中国与欧洲经济文化交流、带动中国茶叶种植的扩大和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等方面说明意义。14、(1)变化:①由不完备到完备;②由驿递不分到驿递分立;③由管理庞杂到严格管理,并形成制度。作用:促进了古代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信息传递;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2)职能特点:①成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枢;②成为交通枢纽;③服务于普通民众。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工业革命的推动;③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3)改善铁路基础设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密切东中西部经济联系,促进西部经济开发。【解析】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