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烟草基础知识
第一节烟草发展概况
第二节烟草的用途
第三节烟叶分级概述
第四节烟叶理化特性
学习要点:
1.烟草的起源与发展情况。
2.烟草的用途、烟草制品的类型。
3.烟叶分级知识
4.烟草的物理、化学特性。
第一节烟草发展概况
一、烟草的起源与传播
烟草属于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中南美洲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美洲印第
安人已经开始培植和吸用烟草。1482年11月6日,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把烟
草带回欧洲,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各地。烟草传人亚洲大约在16世纪,传播之初是作
为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
1558年航海水手们将烟草种子带回葡萄牙,随后传遍欧洲。1612年,英国殖民
官员约翰・罗尔夫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镇大面积种植烟草并开始做烟草贸易,然后逐
渐扩大到世界各地。目前烟草的生产已遍及全世界,从北纬60。到南纬45。范围内
各大洲均有种植。据不完全统计一,目前全世界有120多个国家种植烟草,从事烟叶
种植的烟农已超过3300万人,烟草在许多国家已成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16世纪中叶烟草传人中国。开始传入的是晒晾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
1900年在台湾试种烤烟,自1910年后相继在山东、、河南、安徽、辽宁等地试种烤
烟成功,1937〜1940年开始在四川、贵州和云南试种,发展成为我国主产优质烟区。
20世纪50年代引进香料烟,20世纪60年代引进自肋烟,分别在浙江新昌、湖北建
始试种成功。黄花烟约在200年前由俄罗斯传人我国北部地区种植。
二、世界烟草发展概况
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烟草行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烟
草行业的税收是各国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烟草行业已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
产业:生产烟叶的国家超过了120个;生产卷烟的国家达134个;所有国家都销售卷
烟。2008年,世界烟草产业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在控烟压力口趋加大的严峻形势下,
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卷烟产量达6.3万亿支。全世界有1.75亿人的生活费收人直
接来源于烟草。许多国家烟草行业上缴的税收占政府财政收人的3%以上(全世界平
均约为3%),某些国家则高达6%以上。一些国家烟叶和烟草制品的出口创汇也占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少数国家的烟叶出口额占到这些国家创汇总额的50%以上。
尽管烟草产业发展环境日趋严峻,但作为一种合法商品,近年来世界烟草市场供
给和需求仍在继续增长,这也反映出控烟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
内立竿见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当前世界吸烟人口约为13亿人,比20世纪
90年代初期增加了近2亿人,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16亿人。
吸烟人口的增加和各国居民收人水平的提高,为世界烟草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
拉动力量。在烟草消费量的稳定态势下,过去十几年,全球烟叶生产量总体上是处在
一个波动的稳定之中。由于受供求关系、政府管制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烟叶
生产每隔3〜4年一个周期性地波动,但总的走势是平稳而且略有下降。2008年,世
界烟叶产量为601.4万吨,比上年增长9.2%;其他类型烟叶82.6万吨,比上年增长
6.4%。中国烟叶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烟叶类型比较单一,基本都是烤烟。2008年
中国共种植烤烟1729.7万亩,收购烤烟237.9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2.7%和
22.9%。除中国外,巴西、印度、美国、阿根廷和津巴布韦是世界前五大烤烟生产国,
2008年烤烟产量分别为60.8万吨、27万吨、23.1万吨、8.2万吨和5.6万吨,与
上年相比,巴西下降9.4%,印度增长4.1%,美国增长5.1%,阿根廷下降3.1%,
津巴布韦下降23.2%,印度和美国均连续三年保持增长。在白肋烟生产方面,2008年,
马拉维的白肋烟产量为17万吨,比上年增长96.3%,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白肋烟
生产国;美国以10o2万吨居于第二位,其他几个主要白肋烟生产国依次是巴西、莫
桑比克、阿根廷和泰国,2008年产量分别是10万吨、4.4万吨、4.2万吨和3.6万
吨。
全球烟草及其制品产销的市场总规模在20世纪80年代以较快速度增长,90年
代增速逐渐减慢,近些年基本处在一个小幅波动的稳定之中。其中卷烟产销总量1991
--19%年间以年平均1%--1.5%的速度小幅上升,1997—2000年间以1.0%的
速度小幅下降,2000年生产总量为55704亿支,2001年为56431亿支(11256万
箱),增长了1.3%o2002年为55543亿支(11109万箱),比2001年增长0.9%。
在2003年卷烟产量略有增加后,2004年全球卷烟产量下降了2.3%为5.5万亿支。
2005年全球卷烟产量为59108亿支,比上年增长了1.3%,2006年,国际卷烟市场
总体上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卷烟消费量约为5.7万亿支,比上年增长2%左右。2007
年,全球卷烟产量为6.2万亿支,比上年增长2.1%,为历史最高水平。
2008年世界卷烟产量约6.3万亿支,销量约6.1万亿支,均为历史最高水平,比
上年分别增长2%和3%。中国卷烟产量为22199亿支,比上年增长3.7%,占世
界卷烟产量的比重为35%。从各国卷烟销量来看,总体上仍然保持发展中国家趋于上
升、发达国家趋于下降态势。2008年中国国内市场卷烟销量为21908亿支,比上年
增长3.1%。在几个规模较大的卷烟消费国中,俄罗斯卷烟销量约为3800亿支,比
上年增长2%左右;美国3510亿支,比上年下降4.3%;日本2585亿支,比上年
下降4.2%;西班牙900亿支,与上年持平;德国880亿支,比上年下降3.3%。
从全球范围看,美、英、日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南美地区的一些人均国民收人较高
的国家,卷烟消费市场已经过了充分发展、现已处于总量稳定或趋势性下降的状态;
以中国、东欧为主的一些中等偏下收人的国家和地区,经过较快发展,也已基本进人
了数量饱和状态,但卷烟消费的档次、质量仍在不断提高;在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
以及非洲的大部分国家,由于居民收人水平低以及消费习惯等原因,卷烟消费市场还
处在一个数量型的发展和上升阶段。
烟草产业是世界集中度最高的产业之一。目前在中国以外的国际市场上,卷烟类跨
国烟草公司主要有菲莫国际公司、英美烟草公司、日本烟草公司和帝国烟草公司。2011
年四大跨国烟草公司卷烟销量为24565亿支,比上年增长1.2%;占中国以外国际
卷烟市场的份额为69.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烟叶类跨国烟草公司主要有环
球公司和联一国际公司。总体来看,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许多大公司经营业绩
迅速下滑的背景下,上述跨国烟草公司在2011年仍然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
为全球经济一道十分亮丽的风景线。
2011年,中国烟草总公司与四大烟草公司卷烟销售情况见表8-1-1。
表8-1-12011年中国烟草总公司与世界四大烟草公司才卷烟销售情况(亿支)
指标中国烟草总公司菲莫国际公司英美烟草公司日本烟草公司帝国烟草公司
全年销售卷烟
241259153202553413021
(亿支)
全年销售收入
约763.5714.1712.6329.5
(亿美元)1565.5
国际烟草跨国公司把卷烟产品外销的同时,也加快了烟草产业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
的步伐。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戒烟呼声不断加强,法律规定、司法诉讼对烟草厂
商日趋不利。面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巨大挑战,烟草巨头们把目标转向了第三世界国家,
它们纷纷在这些国家兼并、收购、合资、新建当地烟草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
几大跨国公司在中欧、东欧的8个国家就收购、合资或兼并了31个企业,新建了12个
卷烟厂,东南亚诸国近些年也成了跨国公司“吞食”的对象。目前,在中国已有中外
合资烟草公司生产国外品牌,如:“骆驼”“乐富门”等,图谋已久的跨国烟草公司
正摩拳擦掌准备瓜分中国市场这块大“肥肉”了。随着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烟草市场的
对外开放,外烟的冲击会愈加明显。
经济全球化使原有的烟草专卖模式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公司制。近30年来,
亚洲的日本、韩国以及欧美、非洲的许多国家都对本国烟草业的公司结构进行了大刀
阔斧的改革,公司制改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为了适应开放的市场,提高烟草公
司的竞争力,这些国家将原有的专卖公司改组成新的股份有限公司,扩大公司的经营
权,重塑公司的企业制度,依法规范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公司制这种更加规范
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当今迅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和竞争激烈的市场需
求,为烟草业快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烟草发展概况
烟草传到中国,最初也是用于防止疫病和寒疾。据历史资料记载,烟草是16世
纪中叶传人我国的。明代名医张介宾所著《景岳全书》中说:“此物自古未闻也,
近自我明万历(1573-1619年)时始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间皆种植之矣。”明
末科学家方以智著《物理小识》载有“万历末,有携谈把姑至漳泉者,马氏造之日
谈肉果,渐传至九边,皆街长管而火点吞吐之,有醉仆者”烟草传人我国途径有三条,
一由航海水手将种子从菲律宾带到中国台湾,从中国台湾传到福建,再由福建传到其
他地区;二由南洋或越南传到广东,再传到其他各省;三由日本传人朝鲜再传到辽东
及东北各地。
由于烟草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很快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开始流行的吸烟方式为烟
斗,为水烟、鼻烟、嚼烟。这样自18世纪以后,我国烟制品逐渐增多,制烟业趋向手
工作坊生产,至于吸用卷烟,即香烟或纸烟,这在19世纪中叶广东沿海一带就出现了
用小纸片卷烟丝吸用的形式。真正机制卷烟的消费始于19世纪90年代美商老晋降洋
行在中国推销的“品海”牌卷烟接着1893年美商商务烟草公司正式在沪设立第一家卷
烟厂;1902年,世界卷烟托拉斯英美烟公司来华设厂,就地产销卷烟,发展迅速。《英
美烟公司有限公司在华事迹纪略》中载:“夫以机器制造纸烟,同完善矣,而制造纸
烟机器之画华,英美烟公司实为先河(当公元1890年,有美商老晋隆者,首输人纸
烟人中国,中国人士酷嗜吸之。该公司以嗜吸者众,谓宜在华自设器,以广制造,遂
于翌年运入机器,就华创制,中国之有纸烟机器,盖导源于此。”直至20世纪初,在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之下,许多有识之士,深感在抵制美货的同时,还必须
大兴国货,挽回利权,因此一些民族资本家在“不用美国货,不吸美国烟”的口号下,
兴起了办厂热潮,与外资抗衡当时,上海的中国纸烟公司发起人苏绮尚等在给上海“抵
货”运动领导人、商务总会会长曾涛的信中说:“美设荷例,虐我同胞,公首创以不
用美货为抵制,特上尊国体,下拯华侨,且可为我国民塞一大漏危。”于是我国民族
卷烟工业开始崛起。规樟转大的北有天津北洋烟草公司,南有香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其他民族卷烟公司也纷纷成立,从而揭开了中国卷烟工业的历史篇章。
由于民族卷烟工业长期受到帝国主义的垄断,再加上自身的经济实力比较微薄,
管理落后,设备陈旧,而且又具有分散性、依赖性和投机性,始终难以获得独立、持
久、充实的发展。即使较大的企业一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全国各地的烟厂也因原料不
足和销售受阻而开工困难。抗战胜利后,民族卷烟工业曾经有过短期的恢复和发展,
但因英美烟草公司在华大肆进行经济侵略,致使民族卷烟工业再度陷人困境,直至全
国解放,民族卷烟工业始获新生。
解放以后,我国政府接收了英美烟草公司,对民族烟厂进行了所有制改造,并对
小烟厂进行合并、整顿。为开展烟草科研工作,1958年成立了轻工业部烟草工业科学
研究所;1959年在山东青州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卷烟工业迅速得到发
展,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配方、发酵工艺体等。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20世纪
60年代初的自然灾害以及十年“文革”时期的干扰,卷烟工业发展速度非常缓慢,设
备陈旧,劳动率极低,五六十年代卷烟产量均在400多万箱徘徊。直到1978年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实行了改革开放
政策,重新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生产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卷烟工业才开始有了
生机。1979年全国评选出优质产品21个牌号,花色品种大量增加,新增各类香型卷
烟40多万箱,全国卷烟产量达1303万箱,工业税利45亿元。1980年卷烟产量上
升到1520万箱,甲级烟为50.86万辆,滤嘴烟为36.82万箱,税利为57.37亿
元,但宏观经济效益仍不理想。
1982年1月成立了中国烟草总公司,对烟草行业实行了产供销、人财物、内外
贸集中统一管理。1983年国务院颁布了《烟草专卖条例》,1984年设立国家烟草
专卖局,对烟草行业实行专卖制度,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成立了烟草公
司和烟草专卖局,实行总公司、省公司和企业的三级管理体制。与此同时,总公司对
全国卷烟工业进行了整顿,逐步调整为目前的30家卷烟工业企业,64家烟叶复烤厂
和烟机、印刷、滤嘴材料厂、南通醋纤厂以及我国试制成功的聚丙烯丝束在卷烟上的
推广应用,这对解决今后丝束供应,扩大了我国卷烟工业原辅材料的资源,目前有很
多厂家正在积极进行生产。上述企业在总公司的宏观调控下,按照国家要求和市场需
求进行有计划地生产和供应。
对烟草生产着重于提高质量,大力发展烤烟生产和名晒晾烟生产,利用烟叶收购
调拨一条线,机构下伸到乡镇的有利条件,狠抓“区域化、良种化、规范化”,贯彻
中国烟草总公司提出的“计划种植、优质适产,主攻质量,坚持改革,提高效益”的
生产指导方针,烟叶产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最近几年的收购量平均达200万吨优
质原料。这对卷烟数量的增长,产品质量和档次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对一些大中型卷烟厂进行了较大
规模的技术改造。从1982年开始,通过“技贸结合”的方式,发挥烟草行业集中管理
的优势,将中央与地方外汇引进烟机的订单集中起来作为筹码,对方无偿转让比较先
进的设备制造技术,到现在为止,已引进打叶、真空回潮、切丝、气流干燥、卷烟、
接嘴、包装等多种烟机制造技术。同时,并积极进行消化、吸收,目前,有的已批量
投产,有的正在实施。
由于实行了一系列集中统一管理措施,卷烟生产,特别是甲级烟生产,以年10%
的速度递增。1986年,卷烟产量已达2593万箱,占世界第一位1989年卷烟产量增
为3148万箱,为50年代、80年代的6〜7倍。卷烟产品中,甲级烟、滤嘴烟,近
几年也有人大幅度的增长。1986年滤嘴烟为470万箱,甲级烟为280万箱;1989年
滤嘴烟为1300万箱,甲级烟为700万箱,均为1986年的两倍。平均卷烟焦油含量
从60年代初30毫克/支降到15〜20毫克/支。
现在我国卷烟生产主要在于质量的提高,其具体措施,逐步采用国际通用的办法,
增加油嘴、改进卷纸、膨胀烟丝、烟草薄片、通风稀释等,以此降低卷烟焦油含量。
再有利用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宝库,探索在卷烟中加人适量的中药及其制剂,研制成
不影响卷烟气味,无副作用,而能减轻烟气物质中的有害成分,或对某些疾病有一定
缓解作用的新混合型卷烟,受到了部分消费者的欢迎。这种新混合型卷烟的研制工作,
还刚刚开始,今后将从各个方面继续进行研讨,以期达到更科学、更理想的效果。由
于烟草制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但它又是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品,同时也是为国
家出口创汇、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就烟草行业来说,众所周知,每年税利已成
为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首,1989年,烟草行业实现税利240亿元;1990年实现税利270
亿元;从1980—1990年,H^一年间共创税利1500多亿元。
我国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中国烟草学会
以19%年中国烟草行业的有关统计数字为基础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烟草行业为
300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有接近1亿人的生活来源与烟草业有关。1997年我国卷
烟工业的总产值(按现行价、新规定计算)已达1194.9亿元,其中卷烟产值达1156.1
亿元,烟草行业1997年共实现税利900亿元以上,约占政府财政收入的8%〜9%。
为了严格控制烟草制品这种高税利产品,防止税金流失,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
对烟草业实行了专卖管理。我国国务院于1983年9月23日发布《烟草专卖条例》,
1992年1月1日起实施《烟草专卖法》,使我国对烟草行业的管理走上了法制化
轨道。
中国是世界上烟草产销大国,过去10年我国卷烟的产销量占全球的比例基本上一
直在30%左右;烟叶产量由于波动较大,占全球比例的变化也大,在近三年我国烟叶
生产正常年景中,烟叶产量约占全球的34%左右。
我国烟草工业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了。一百年来,烟草工业和其他民族工业一样,
走过了极其艰难曲折的道路,从它的产生、倒闭到发展、壮大,反映了我国烟草工业
的概况。从这个漫长的历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新旧社会的对比以及我国实行改革开
放以后带来的巨大变化。
2008年全行业累计实现工商税利4499.41亿元,同比增加6n.61亿元,增长
15.73%。卷烟工业企业已减少到30家。卷烟牌号数量2008年已减少到155个,前
10个牌号集中度达到39.5%o全年有20个品牌的375.4万箱产量实施定向整合,
同比增加89.8万箱。排名前20位的全国性卷烟重点骨干品牌产量占卷烟总产量的
44.05%;销售收人占卷烟工业销售收人的61.22%;实现税利占工业税利总额的
66.61%o全国卷烟平均焦油量12.8毫克/支,比上年降低0.4毫克/支。
2009年我国烤烟种植1658万亩,收购226.95万吨。卷烟生产销售计划安排22
500亿支(4500万箱),其中低档卷烟产销计划安排5350亿支(1070万箱)。
全行业实现工商税利保持10%以上速度增长。
2011年,全国烟草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工信部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
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
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时期的
良好开局。全行业实现利税7529.56亿元,同比增加1382.89亿元,增长22.5%。
其中实现税金5352.74亿元,同比增长22.27%;实现利润2176.81亿元,同比增长
23.05%。上缴国家财政6001.18亿元,同比增长22.82%。
2011年,全国烤烟种植面积1858万亩,收购烟叶4777.72万担。烟叶收购均
价17.47元/公斤,同比增长3.24元,增长22.8%;烟农总收人512.31亿元,同
比增加130.32亿元,增长34.12%;户均烟农收人3.69万元,同比增加8000元,
增长27.68%。
全年卷烟生产4849万箱、销售4825万箱,同比增长2.99%和2.97%,产
销协调平衡,价格保持稳定。
第二节烟草的用途
一、烟草的类型
目前被植物学家确认的烟草品种已有66个。但被人们栽培食用的只有两个品种:
一个是普通烟草又叫红花烟草,是一年生或两三年生草本植物,这种烟草宜种植于较
温暖地带;一个是黄花烟草,黄花烟草又称堇烟草,是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这
种烟草耐寒能力较强,适宜在低温地区栽培。此外还有一种由智利人培育出的白花烟
草,绿叶白花,十分美艳,在国外只作为观赏花卉,一般都不把它列在烟草的范围之
内。我国所栽培的烟草除了北方有少量黄花烟草之外大部分是普通烟草。在绝大多数
地方人们所食用的都是烟草的叶片,所以作为商品,也把烟草称为烟叶。
烟草可分成很多品种,我国根据从古至今所栽培的各种烟草的品种特性、栽培条件、
调制方法、主要用途,主要分以下6类:
烤烟:烤烟亦称火管烤烟,源于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因而也
被称为弗吉尼亚型。烤烟的主要特征是植株高大,叶片分布较疏而均匀。一般株高
120〜150cm,单株着叶20〜30片,叶片厚薄适中,中部的质量最佳。栽培上不宜
施用过多的氮素肥料。叶片自下而上成熟,分次采收。最初的调制方法也是晾晒,后
来(1869年)改用火管烘烤,目前是在烤房内调制,烤后呈金黄色。其化学成分的特
点是含糖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烟碱含量中等。烟叶经烘烤后,叶片色泽金黄,
光泽鲜明,香味醇和,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烟草类型,是卷烟工业的主要原料,
也被用作斗烟,其产量约占全球烟草总产量的40%以上。烤烟型卷烟的主要原料为烤
烟,其他类型的烟制品在生产中也需使用烤烟。烤烟的主要生产国家有:中国、美国、
加拿大、印度、津巴布韦等国。中国烤烟产量约占烟叶总产量的80%以上,烤烟生产
主要集中在云南、河南、贵州、山东等省。
晒烟:晒烟的烟叶是利用太阳光照产生的热能进行调制的,主要有晒红烟与晒黄烟。
晒黄烟按叶色深浅分为淡色晒黄烟和深色晒黄烟。调制方法有半晒半烤、折晒和架晒
三种。晒黄烟与烤烟比较接近,尤其是淡色晒黄烟.无论在外形、化学成分以及烟气、
吃味等均与烤烟近似。深色晒黄烟是介于淡色晒黄烟与晒红烟之间的类型,与淡色晒
黄烟比较,叶色较深,含氮化合物较多、含糖量较低,这些差异除品种因素外,主要
是因栽培条件和调制方法不同而产生的。而晒红烟则同烤烟差别较大。晒红烟的叶片
一般较少、叶肉较厚、分次采收或一次采收,晒制后多呈红褐色或深褐色,以上部叶
片质量最好。烟叶一般含糖量较低、蛋自质和烟碱含量较高、烟味浓、劲头大。晒烟
主要用于斗烟、水烟和卷烟,也作为雪茄芯叶、束叶和鼻烟、嚼烟的原料。此外有些
晒烟还可以加工成杀虫剂。
晾烟:晾烟有浅色晾烟(自肋烟、马里兰烟)和深色晾烟之别,都是在阴凉通风
场所晾制而成。而其中的白肋烟、马里兰烟和雪茄包叶烟因别具一格,均已自成一类。
但在我国除将白肋烟单独作为一个烟草类型外,其余所有的晾制烟草包括雪茄包叶烟、
马里兰烟和其他传统晾烟均归属于晾烟类型。
雪茄烟:分为包叶烟、束叶烟和芯叶烟三种。其中要求最严的是包叶烟,包叶烟
一般都要专门种植,最好是遮阴栽培,采摘后在房中晾干,属于晾烟中的一种。我国
包叶烟的产地以四川为主,而以浙江桐乡所产质量最好。我国生产的很多晒红烟都可
以做雪茄束叶与芯叶的原料。雪茄包叶烟通常采用遮阴栽培、叶片宽、中下部烟叶晾
制后薄而轻、叶脉细、质地细致、弹性强、颜色为均匀一致的灰褐或褐色、颜色均匀
而有光泽、燃烧性好,可作为雪茄包叶的原料。
马里兰烟:是淡色晾烟,具有抗性强、适应性广以及叶片较大较薄等特点,并且
阴燃性好、气味芳香,因而使它与其他类型烟叶混合时能够改进卷烟的阴燃性又不扰
乱香气和吃味。马里兰烟的焦油、烟碱释放量均比烤烟和白肋烟低而且填充性能较强。
所以,在混合型卷烟中,由于它的加人,不但可以降低香料烟的比例,而且可以保持
烤烟与白肋烟的比例。
白肋烟:白肋烟是马里兰烟品种的一个突变品种。1864年美国俄亥俄州布朗县的
一个农场在马里兰阔叶烟苗床里初次发现了奶黄色的突变烟株,后经专门种植证明具
有特殊使用价值,因而发展成为烟草的一个新类型。现已成为混合型卷烟的重要原料。
白肋烟的茎和叶脉呈乳白色,这与其他烟草截然不同,其栽培方法近似烤烟,但要求
中下部叶片大而薄,适宜在较肥沃的土壤上种植,对氮素营养要求较高。白肋烟生长
较快、成熟集中、分次采收或整株采收。调制方法是挂在晾棚或晾房内晾干。白肋烟
的烟碱和总氮含量比烤烟高、含糖量较低、叶片较薄、弹性强、填充值高、阴燃保火
力强并有良好的吸料能力、容易吸收卷制时的料液、烟叶香气浓郁。种植白肋烟的国
家有美国、日本、巴西等国。我国于1956—1966年先后在山东、河南、安徽等省试
种。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先后在湖北、重庆等地种植白肋烟,烟叶品质有所
提高,已用于生产混合型卷烟。
香料烟:香料烟又称土耳其型烟或东方型烟。这一类型烟草的特点是株型和叶片小,
芳香、吃味好,容易燃烧及填充力强。它是晒烟香型和混合型卷烟的重要原料,斗丝
烟中也多掺用。香料烟的芳香主要来自它的腺毛分泌物或渗出物,其芳香与土壤、气
候及栽培措施关系十分密切,适宜在含有机质少、肥力不高、土层薄的山坡沙土地上
栽种。生产上要求香料烟的叶片小而厚,因此种植密度大,施肥量一般较小,特别要
控制氮肥,适当施用磷、钾肥,不打顶。烟叶品质以顶叶最好,自下而上分次采收。
调制方法是先晾至凋萎变黄而后进行暴晒。烟碱含量较低,其他化学成分介于烤烟与
晒红烟之间。
黄花烟:黄花烟与上述几种类型烟草的根本区别是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的种,
生物学性状差异很大。一般株高50—100cm,着叶10—巧片,叶片较小,卵圆形或
心脏形,有叶柄;花色绿黄,种子也很大;生育期较短,耐寒,多被种植在高纬度、
高海拔和无霜期短的地区。一般黄花烟的总烟碱、总氮及蛋白质含量均较高,而糖分
含量较低,烟味浓烈。
二、烟草的用途
烟草主要是作为卷烟、雪茄烟等燃吸类制品的原料,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用途。
比如,烟草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烟草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以卷烟作为药物的
载体;用烟草生产食品的研究已获得突破,提取蛋白质;用烟草提取化工原料,提取
烟碱;从烟叶中提取柠檬酸和苹果酸,在黄花烟草中柠檬酸含量为5苹果
酸含量为3%~4%;从烟籽中榨取油脂(一般含量为35%~40%);从烟花中提
取香精;烟苹压制纤维板或制成活性炭;等等,总之,烟草的综合利用大有可为。
三、烟草制品的分类
(一)卷烟
卷烟又称纸烟,是目前消费最大的烟制品。根据卷烟烟质和风格的不同,可把卷
烟粗分为五类:
烤烟型卷烟:具有明显的烤烟香味。其配方特点是全部或接近全部使用烤烟,烟
丝颜色橘黄,光泽鲜明。我国大多数卷烟属于这个类型。
混合型卷烟:具有烤烟、晒烟和晾烟混合均匀协调一致的香味。其配方特点是烤
烟、晒烟、晾烟中的白肋烟、香料烟等同时并用。烟丝色泽一般较深,在加工过程中,
烟叶加人较多的料液和香精。
晒烟型卷烟:以晒烟香味为主。其配方特点是全部或接近全部使用晒烟,烟丝色
泽较深,一般为棕褐色或黑褐色。
香料型卷烟:具有突出的香料烟香味。其配方是全部或绝大部分使用晾晒烟。色
泽虽然与晒烟型卷烟接近,但香味上则有较大区别。
外香型卷烟:其配方特点大部分近似混合型卷烟,少部分近似烤烟型卷烟,其烟
气具有独特的外加香的香味。
(二)斗烟
斗烟是用烟斗吸用的烟草制品,因为斗烟烟丝有的呈一片一片的薄板状,故又称
板烟。斗烟原料和混合型卷烟原料基本相似,选用烤烟、深色晾烟、晒红烟、白肋烟
和香料烟混合配制而成。斗烟香味浓烈,有较好的燃烧性。因此,需要大量地加人有
助于改善和提高品质的料液,使烟叶充分吸收,颜色转深。斗烟以墨西哥和阿根廷生
产较多。
(三)雪茄烟
雪茄烟类型繁多,有全叶卷雪茄,半叶卷雪茄和机制雪茄。高级雪茄烟有尖头圆
尾、尖头尖尾、尖头方尾、平头圆尾、平头平尾等多种形式,制造方法有手工和机制
两种,用三种不同的烟叶,即芯叶、内包皮叶和外包皮叶制成。中、低级雪茄烟用普
通卷烟纸作内包皮,机器卷制,外包皮则用手工制成也有不用外包皮和内包皮,直接
用卷烟纸制成的机制雪茄烟。雪茄烟有装过滤嘴的也有不装过滤嘴的。雪茄烟的规格
有多种,一般为100毫米X30毫米。
(四)水烟
水烟又称皮丝烟、条丝烟,是用水烟筒或烟袋抽吸的烟制品。主要原料是黄花烟
或晒晾烟,产于甘肃兰州的水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
(五)鼻烟
鼻烟又称闻烟,以晒烟为主要原料,是一种直接涂抹在鼻孔内嗅吸的烟草制品。
世界上以美国、巴基斯坦等国生产较多,我国内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有用鼻烟的习
惯。
(六)嚼烟
嚼烟是一种在口腔中咀嚼的烟草制品。嚼烟香气浓、味甘甜,大多用晾烟或烤烟
烟叶加香加料后压制成芯,外用麦面包裹,涂上橄榄油,制成饼状、卷状或条状,供
人们在不能以火点燃的场所使用。嚼烟以美国、阿根廷、巴基斯坦生产较多。
第三节烟叶分级概述
烟叶分级就是按烟叶类型、质量优劣划分成若干个等级,以便于按质论价,便于
卷烟工业配方使用。目前,世界上各产烟国的烟叶分级都是按分类一分型一分组一分
级的体系进行,这一体系称为烟叶分级的原理。首先按照烟叶的调制方法、性质和用
途分类;同类烟叶再按烟叶种植的生态类型区分型;同型的烟叶再按部位、颜色等分
组;同组的烟叶依据一定的分级因素分级,即在各个组内划分成若干个连续的级别,
最终分清烟叶质量。
一、分类
依据烟叶的调制方法、性质和用途对烟叶所进行的类型划分过程称为分类。
(-)分类的意义
1.分类是烟叶分型、分组、进而分级的基础
只有烟叶合理分类后,才能考察烟叶适宜的种植生态区,才能分清不同地区某一
大类烟叶的质量,最终合理地分组和分级。如果不对烟叶进行分类,同一型内的烟叶
会出现不同种类的烟叶,容易造成识别烟叶的困难,也不可能正确地区分烟叶的质量。
因此,分类是必要的,它对烟叶的分级起着决定性作用。
2.烟叶分类是卷烟工业的需要
不同的烟草制品需要不同类别的烟叶,如烤烟型卷烟主要原料为烤烟、混合型卷烟
以烤烟、香料烟和白肋烟等烟叶为原料。只有进行烟叶分类,才能满足卷烟工业需求。
(二)烟叶类别的划分
烟叶是烟草植物的叶片经干燥加工制成的产品。烟草在长期栽培过程中,由于使用
要求与调制方法、栽培措施和自然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类别。根据
烟叶的品质特点、生物学特征和栽培调制方法,结合我国品种资源和生产实际,一般
分为烤烟、晒烟、晾烟、白肋烟、香料烟和黄花烟六类。
二、分型
分型是对同一类烟叶的再区分,自然条件、品种条件、土壤条件、栽培条件的不
同都会导致烟叶内在质量的差异,分型就是要分清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对烟叶质量的
影响。
(一)分型意义
(1)烟叶生产的方向明确,各烟区应有可能相对稳定地生产某个“型”的烟叶,
其质量和使用价值以及它们的基本特征特性,基本相近或相同。
(2)栽培方法、措施相对稳定,有明确的生产方向,就能逐步研究总结制定出比
较完善的较为稳定的栽培方法和技术措施,使烟叶原料生产纳人有规律发展的轨道,
不断稳定地提高烟叶质量。
(3)为卷烟工业提供多类型、质量稳定的原料,卷烟工业利用不同类型的原料,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生产出不同风味的卷烟类型,满足市场需求。
(二)烟叶型的划分
美国把国内烟叶分32型。我国目前对烟叶型的划分比较笼统,还有待于进一步研
究和规范,以便切实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不同类型烟叶的质量档案,做到用有所依、
依有所据。目前国内把中国区化委员会所做的全国烟草栽培区化报告作为简单分型依
据。按照自然条件及某区烟叶发展的方向分为7个I级区,27个H级区。过去习惯
地把国内的烤烟分为浓香型、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目前,根据烟叶在卷烟配方中作用
不同,把烤烟分为主料型烟叶和填充型烟叶。香料烟按品种划分为B(Basma)型和
S(Samsun)型。
三、分组
(一)分组的概念
烤烟分组是指依据烟叶部位、颜色以及其他和总体质量相关的主要特征,将同一
类型内的烟叶进一步划分。烤烟分组是烤烟分级的基础,目前世界先进产烟国烤烟分
级标准中都把分组作为分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程序。只有分清组别,才能此基础上根
据等级质量规定将烟叶划分为若干个等级。分组的目的是为了把不同质,不同特征的
烟叶区分开,使每一组内的烟叶具有共同的主要特征,并具有较接近的内在质量。
(二)分组的意义
(1)便于进一步分级操作。同组的烟叶具有较为接近的外观特征,也具有相且分组
之后分级相对简单,易于操作和掌握。同时分清组别之后,烟叶的质量也大致分清了。
(2)便于工业加工。由于同组烟叶具有较为接近的物理性状,如吸湿性、弹性、含
梗率等,故在打叶、回潮、发酵等工业加工环节可针对其特点进行处理。因此,分组
有利于工业加工。
(3)有利于卷烟工艺配方。同组的烟叶具有较为接近的吸食质量和物理性状,如烟
气浓度、刺激性、余味、燃烧性和填充性等,卷烟工艺可根据其特点设计配方,以满
足各种风格卷烟的需求。
(三)分组因素及其原则
分组有其特定的意义,所以有必要分组。但选择哪些因素作为分组因素,目前对
烟叶等级的划分是建立在感官基础上,要区分烟叶的内在质量,必须选择与之相关联
的,即能反映和表现内在质量的外观上的可分因素。这些能分清烟叶性质的外观因素
称为分组因素。一般来讲,确定分组因素要符合以下原则:
(1)分组因素要明显可见、容易识别、便于掌握。分组是分级工作的第一步,
在分级操作过程中,操作者的第一直觉是这些烟应归属哪一组。因此,分组因素一定
要明显、易识别,才便于区分。
(2)分组因素与烟叶的内在质量密切相连。分组因素是烟叶的外观特征,这些
外观特征必须具有相对应的内在质量特点,才能真正起到分组的作用。
(3)分组因素要具有相对的独特性。作为分组因素要能使每组的烟叶都具有这
一特点,而这一特点是其他组烟叶所不具备的,这样才可以使各个组之间易于区别,
不至于混组。
(4)力争与国际上先进的标准保持一致,以便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国际交流。
总之,选择明显可见、易于识别与内在质量密切相关的烟叶外观特征,将烟叶划分为
不同组别,使每一组的烟叶具有共同的主要特征,并具有较为接近的内在质量,是确
定分组因素的总体原则。
我国现行烤烟分级标准分组体系包括主组和副组两部分。主组是为那些生长发育
正常,调制适当的烟叶而设置的,包含了正常条件下生产的大部分烟叶。主组的分组
因素主要有部位和颜色,是依据烟叶着生部位和基本色(黄色)深浅划分的。副组则
主要是为区分那些因生长发育不良、采收不当、调制失误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低质量
烟叶而设置的。正常生产条件下,该类烟叶所占的比例是有限的。副组的分组因素是
影响烟叶质量的外观特征,如杂色、光滑、微带青、青黄等,是依据这些因素划分组
别的。
(四)主组划分
主组是指按烟叶部位和颜色及特殊用途而分成的几个组别,以部位和颜色为基本
分组因素,进行两次分组。
1.部位分组
烟叶在烟株上的着生位置叫部位。国内通常把烟叶分成五个部位或三个部位。五
个部位分为:脚叶(P)、下二棚(X)、腰叶(C)、上二棚(B)、顶叶(T);
三个部位分为:下部(脚叶和下二棚)、中部(腰叶)、上部(上二棚和顶叶)。
(1)部位分组的依据。烟叶是否应以部位分组,取决于不同部位的烟叶是否具有
不同的内在质量,或不同部位的烟叶是否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大量的资料和多年的
实践均表明:不同部位的烟叶有着不同的外观特征,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内在质量。而
且这些外观特征与内在质量有着较密切的关系,而且这种相关性还具有一定的规律,
这就是以部位分组的理论依据。
(2)部位分组的必要性。部位分组的必要性和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卷烟工
业的需要。不同部位的烟叶有着不同的吸食质量、不同的物理性状和经济价值。通过
部位分组吧这些质量各异的烟叶能够相对区别开来,因而卷烟工业可针对各部分烟叶
的加工特点加工、配方,生产出风格各异、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卷烟,从这一角度出发,
烟叶按部位分组十分必要。二是便于进一步分级操作,不同部位的卷烟具有明显不同
的外观特征,而且,烟叶是按部位采收调制的,部位分组较为容易。部位分组后,每
个组的烟叶等级相对减少。另外,确定等级的因素相应减少,因此,为进一步分级创
造了条件。
(3)不同部位烟叶的外观特征。一般情况下,不同部位的烟叶外观特征见表8-3-lo
表8-3-1不同部位烟叶的外观特征
部位脉相叶形叶面厚度颜色
下部较细较宽圆平坦薄至稍薄多柠檬黄色
适中,遮盖至
宽至较宽,叶
中部微露,叶尖处皱缩稍薄至中等多橘黄色
尖部较钝
稍弯曲
较粗到粗、较较宽至较窄,
上部稍皱至平坦中等至厚多橘黄至红棕
显露至突起叶尖部较锐
注・在特殊情况下一部位划分以麻相.叶形为依据一
不同部位烟叶外观特征的变化一般具有下述规律:
①部位由下至上,叶片厚度由薄趋厚;
②部位由下至上,叶片颜色由浅趋深;
③部位由下至上,叶片结构由疏松趋紧密;
④部位由下至上,叶脉由细趋粗;
⑤部位由下至上,叶形由宽圆趋窄;
⑥部位由下至上,叶尖由钝趋尖。
(4)部位组别的划分依据各部位烟叶的质量特点及工业需求,结合农业生产的可
行性,现行国标按烟叶在烟株上着生部位置的不同自下而上分为三个部位组。脚叶和
下二棚合并在一起称为下部叶组,用x表示;腰叶为中部叶组,以C表示;上二棚和
顶叶合并在一起称为上部叶组,以B表示。
2.颜色分组
颜色分组指按烟叶基本色(黄色)深浅把烟叶分成不同的组别。烟叶基本色是指鲜
烟调制后呈现的正常颜色,包括柠檬黄、橘黄、红棕三种。烟叶颜色是新鲜烟叶经调
制后呈现的色彩。不同颜色的烟叶外观特征比较明显,也比较容易区别。因此,多数
烤烟生产国家都把颜色作为烟叶第二分组因素。
影响烟叶颜色的因素很多,主要受部位、成熟度、栽培措施、调制方法、烤后处理
以及堆放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浅色烟多出自烟株的下部,深色的烟叶出自烟株的
上部。正常成熟的烟叶,烤后多呈现橘黄色;尚熟的烟叶,烤后颜色多浅淡;未成熟
的烟叶往往带青色。调制不当将会出现各种不同颜色的烟叶,如定色期排湿不畅或不
及时,颜色会加深,甚至成为褐色;干筋期温度过高则会出现烤红烟。调制后堆存不
当或分级回潮不当,也会使叶片颜色加深,以至出现潮红烟叶。总之影响烟叶颜色的
因素是多方面的。
依据烟叶颜色与质量的关系,结合生产实际的可分性,现行烟烤烟分级标准将烟叶
按基本色深浅划分为:柠檬黄色组、橘黄色组、红棕色组。
(1)柠檬黄色组烟叶表面呈现纯正的黄色,在习惯称呼的淡黄、正黄色域内。产生
于下部、中部和上部叶。用英文字母L表示。
(2)橘黄色组烟叶表面以黄色为主,并呈现较明显红色,在习惯称呼的深黄和金黄
色域内。产生于下部、中部和上部叶。用英文字母F表示。
(3)红棕色组烟叶表面呈现红黄色或浅棕黄色,在习惯称呼的红黄和棕黄色域内。
产生于上部叶。用英文字母R表示。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红棕色是基本色,指的是正
常生长、调制所形成的烟叶颜色。而那些因调制不当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红色、棕色,
如烤红、潮红等,是不能视为红棕色的。
3.完熟叶组
为了提高烟叶质量,促使烟农成熟采收烟叶,我国烤烟标准设置了完熟叶组。完熟
叶组产生在上二棚以上位置(包括上二棚),烟叶达到高度或充分成熟。这种烟叶油
分稍有,烟叶质地干燥,手摸有干燥感,叶面皱折,颗粒多,有成熟的斑点,叶色深。
这种烟叶闻起来有明显的香甜味,手摇可听到干燥的“喳喳”声。这种烟叶一般数量
不多,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每年产量仅为总产量的0.3%—3%。在我国目前烟叶生
产水平条件下,通过近年来中外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烟叶采收成熟度有
了显著的提高,真正的完熟叶尚不多见。但是为了促使烟农成熟采收,不至于烟农生
产出的这部分烟叶出现高质低价,也不至于浪费烟叶资源,国家标准设置了完熟叶组,
用英文字母H表示。
4.主组烟叶组别的设置
依据部位分组因素划分为下部(X)、中部(c)和上部(B)三个部位组;依据
烟叶基本色的深浅划分为柠檬黄(L)、橘黄(F)和红棕(R)三个颜色组。经部
位和颜色二次分组,主组内共划分出下部柠檬黄色组(XL)、下部橘黄色组(XF);
中部柠檬黄色组(CL)、中部橘黄色组(CF);上部柠檬黄色组(BL)、上部橘黄
色组(BF)、上部红棕色组(BR)七个组,另分一个完熟叶组,共八个组。
(四)副组划分
副组是指因生长发育不良或采收、烘烤不当以及其他原因所造成的低质量烟叶,依
据其外观影响质量的主要特征而划分的组别。烟叶在田间生长发育不良,采收与烘烤
失误或烤后处理、保管不当等因素造成烟叶表面出现光滑、杂色、含青等不良现象,
导致烟叶质量降低。依据这些特征和数量指标划分为:杂色叶组、光滑叶组、青黄烟
组和微带青叶组。
1.杂色叶组
杂色叶组是按烟叶杂色面积指标划分的一个副组,用K表示。
(1)杂色杂色指烟叶表面存在的非基本色的颜色斑块(不包括青黄色)。如轻度
泅筋、局部挂灰、蒸片、严重烤红、严重潮红、全叶受污染、青痕较多、受蛆虫损害
叶等。造成杂色的因素比较复杂,烤烘不当、回潮不当、病虫伤害均会造成杂色。
(2)杂色叶定义烟叶表面任何杂色面积占全叶片20%以上(含20%)的叶片
均称为杂色叶。
(3)杂色叶组划分杂色叶按部位分为中下部杂色组和上部杂色组两个组,分别以
CXK、BK表示。
2.光滑叶组
光滑叶组是按烟叶光滑面积指标划分的一个副组,用S表示。
(1)光滑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光滑指烟叶组织平滑或僵硬。光滑产生的原因主要
是由于光照不足,叶片生长不良,成熟度较差,叶细胞未能发育正常,导致叶细胞小,
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无孔度,内含淀粉多,品质差。
(2)光滑叶定义及其外观特征凡光滑面积占全叶20%以上(含20%)的烟叶均
称为光滑叶。其外观特征是烟叶表面平滑或僵硬,无颗粒,手摸似塑料或硬质纸的感
觉,喷水后不易吸收。这类烟叶多产生于中下部烟叶,而上部叶若营养不良或成熟度
不够也会产生光滑叶。
3.青黄烟组
青黄烟组是指按烟叶含青度和含青面积指标划分的一个副组,用GY表示。青黄色
指黄色烟叶上含有任何可见的青色且不超过二成。该定义规定了青黄色的界限:下限
为任何可见的青色,不论其含青程度多么微弱;上限为不超过三成(含三成)。也就
是说,含青面积或者是含青程度不超过三成即视为青黄烟,超过三成者则视为不列级。
青黄烟在世界各地烤烟生产国均属被淘汰或严格控制的,因其吸食质量差而不受消费
者欢迎。但从我国烤烟生产实际情况出发,生产技术和调制技术尚存在一定问题,目
前生产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少量的青黄色或青筋黄片的烟叶,为照顾烟农的利益,对
含青度较小的青黄烟仍列为标准中正式等级,对其单独分组,以利工业有选择地利用,
并充分体现以质论价的原则。
4.微带青叶组
微带青叶组是从青黄烟组中进一步划分而来的一个副组,用V表示。青黄烟组中有
部分烟叶其含青程度和面积均极微,而其他品质因素又尚好,这类烟叶的质量和使用
价值与青黄烟组中含青较高的烟叶相比差异较大。为体现以质论价、合理利用资源的
原则,将该类烟叶从青黄烟组中划分出来,单列一组,即为微带青叶组。微带青叶组
指黄色烟叶上叶脉带青或叶片含微浮青面积在10%以内的烟叶。该定义规定了微带青
叶的允许范围:或者叶脉带青;或者叶片含微浮青面积在10%以内,二者不得同时并
存,若叶脉带青和叶片含微浮青并存,则不属于微带青范畴。对叶片含微浮青10%以
内应理解为:含青程度为微浮青(比浮青程度更弱);面积不超过10%。
微带青叶定级时应注意,并非所有的微带青叶均可列人微带青组定级。只有既符
合微带青定义,又符合微带青组相应等级品质规定的烟叶,才能在微带青组内定级。
而那些含青状态符合微带青定义,但不具备相应等级品质的烟叶,则仍归人青黄烟组
定级。
综上所述,依据副组的分组因素,副组划分出中下部杂色叶组(CXK)、上部杂
色叶组(BK)、光滑叶组(S)、微带青叶组(V)和青黄烟组(GY),共五个组。
综合主组和副组组别划分,烤烟分组共划分卜二个组别,其中主组八个,副组五个。
四、分级
分级是指将同一组内的烟叶按其质量优劣划分等级。用以衡量烟叶等级质量和内
在质量的外观特征称为分级因素,又称为品级因素。分级因素包括品质因素和控制因
素两个方面。
品质因素品质因素是指反映烟叶内在质量的外观因素。如成熟度、油分、叶片
结构、身份等,这些因素是烟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是衡量烟叶质量优劣的依据。按
烟叶等级的高低规定不同的品质因素指标,要求该级别烟叶必须达到相应规定。
控制因素控制因素指影响烟叶内在质量的外观因素,如残伤等。控制因素不是烟
叶本身固有的特征,而是因受某些外因影响而产生的。虽然控制因素不是衡量烟叶等
级的决定因素,由于其存在直接影响到烟叶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导致烟叶质量下降。
所以,标准中对不同等级的烟叶,予以不同比例的限制,这个限制是允许度,允许某
等级存在某种比例的控制因素,但绝非必须存在一定比例。控制因素使烟叶等级质量
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的质量水平。
我国现行烤烟分级标准中运用的分级因素如表8-3-2。
表8-3-2分级因素及程度档次
程度档次
分级因素
12345
成熟度完熟成熟尚熟欠熟假熟
叶片结构疏松尚疏松稍密紧密一
身份中等稍薄、稍厚薄、厚一一
□□质因素
油分多有稍有少一
色度浓强中弱淡
长度以厘米/cm表示
控制因素残伤以百分比%控制
五、烤烟等级质量规定
根据烤烟各等级质量的高低,对每个等级的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
色度、长度和残伤七个外观品级因素作了具体规定,见表8-3-3
表8-3-3烤烟等级品质规定
成熟叶片结长度残伤
组别级别代号身份油分色度
度构/cm%
柠1X1L成熟疏松稍薄有强4015
檬2X2L成熟疏松薄稍有中35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管理证书考试备考及时性试题及答案
- 母猪饲养经济评估的方法与经验试题及答案
- 卫生管理临床实务试题及答案
- 满月钓鱼测试题及答案
- 药剂学实际操作知识测试试题及答案
- 利用文化产业管理证书考试的试题及答案提升自信
- 月嫂试题及答案
- 电气一次招聘试题及答案
- 药师职业道德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5版高考英语一轮复习Unit4Sharing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7
- 设备出厂检验报告
- EXCEL公式进行经纬度与XY坐标的相互转换
- 紫铜材质证明
- 妊娠期甲状腺疾病课件
- 导线的连接精品课件
- 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开题报告
- 059.商业计划书和可行性报告精制食油厂年产万吨精制山茶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米度盾构导向系统
- [说明]心血管内科(心内科)_见习教案_6_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Q∕GDW 11257.3-2020 熔断器技术规范 第3部分:跌落式熔断器
- 汽车焊接夹具设计外文文献翻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