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碳环保建筑设计与施工方案TOC\o"1-2"\h\u14872第一章:低碳环保建筑概述 367671.1低碳环保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3164381.1.1定义 3148921.1.2意义 329031.2低碳环保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61111.2.1发展现状 3313911.2.2发展趋势 324577第二章:低碳环保建筑设计原则 4212212.1节能设计原则 4279812.2节材设计原则 4287452.3环境保护设计原则 511881第三章:建筑形态与布局设计 596593.1建筑形态设计 5219863.2建筑布局设计 5167733.3建筑朝向与通风设计 63840第四章: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6100684.1外墙设计 615944.2屋面设计 7131404.3门窗设计 719029第五章:可再生能源利用 7305515.1太阳能利用 7295545.1.1概述 7107935.1.2太阳能热水系统 7101395.1.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888225.1.4太阳能照明系统 842275.2风能利用 8168805.2.1概述 8134735.2.2风力发电系统 868065.3地热能利用 9301585.3.1概述 9100625.3.2地热能供暖系统 9189485.3.3地热能制冷系统 9312805.3.4地热能热水供应系统 99976第六章:室内环境质量控制 1056756.1采光与照明设计 1080996.1.1设计原则 1058796.1.2设计方法 10273836.1.3设计要点 1085586.2室内空气质量控制 1013636.2.1设计原则 10101716.2.2设计方法 11272456.2.3设计要点 11102476.3声环境控制 1150766.3.1设计原则 113976.3.2设计方法 1121016.3.3设计要点 116963第七章:绿色建材应用 12271407.1绿色建材的选用原则 12123247.1.1生态环保原则 12103007.1.2节能减排原则 12312277.1.3可持续发展原则 12190277.1.4安全健康原则 12280317.2绿色建材的应用范围 12226757.2.1结构材料 1297267.2.2装饰材料 12113837.2.3功能材料 12155647.2.4园林景观材料 1242907.3绿色建材的施工技术 13300657.3.1施工前的准备 1359857.3.2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13114017.3.3施工后的验收与维护 1331582第八章:施工过程管理 1398288.1施工现场管理 13223838.2施工进度管理 1410018.3施工质量管理 1432222第九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459599.1建筑废弃物处理方法 14258279.1.1分类收集 15244419.1.2物理处理 15293549.1.3化学处理 15267969.1.4生物处理 1537329.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152599.2.1再生骨料 15188059.2.2废钢铁、废塑料等回收利用 15277279.2.3废木材、废纤维等资源化利用 15155879.2.4废水处理及回用 16221949.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政策法规 164619.3.1政策法规体系 16248179.3.2政策措施 1632120第十章:低碳环保建筑案例分析与启示 161329610.1低碳环保建筑案例分析 162401410.1.1项目背景 162561510.1.2设计理念 161706910.1.3施工方案 17713810.2低碳环保建筑启示与建议 17551210.2.1政策支持 171112610.2.2技术创新 172687310.2.3宣传推广 172322810.3低碳环保建筑发展前景展望 17第一章:低碳环保建筑概述1.1低碳环保建筑的定义与意义1.1.1定义低碳环保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的建筑形式。1.1.2意义低碳环保建筑具有以下意义:(1)降低能源消耗:通过采用高效节能技术,降低建筑物的能源需求,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2)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减少建筑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以及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压力。(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4)提升居住环境:低碳环保建筑关注室内外环境质量,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1.2低碳环保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2.1发展现状我国低碳环保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低碳环保建筑的发展。(2)技术进步: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涌现出一批低碳环保技术。(3)市场认可:环保意识的提高,低碳环保建筑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4)产业规模:低碳环保建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关产业链逐渐形成。1.2.2发展趋势低碳环保建筑的发展趋势如下:(1)技术创新:未来低碳环保建筑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提高建筑功能。(2)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引导建筑行业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3)智慧建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建筑物的运行效率。(4)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低碳环保建筑的发展。第二章:低碳环保建筑设计原则2.1节能设计原则在低碳环保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原则是的。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周围环境,以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以下是节能设计原则的具体内容:(1)建筑形态与布局: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布局,使其具有较好的自然通风效果,降低空调等设备的能耗。(2)建筑外围护结构:选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建筑物能耗。(3)可再生能源利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物对传统能源的依赖。(4)智能化控制系统: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并调节建筑物的能耗,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2.2节材设计原则节材设计原则旨在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以下是节材设计原则的具体内容:(1)材料选用:优先选用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担。(2)结构优化:通过优化建筑结构,降低材料用量,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3)施工工艺: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4)废弃物处理: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2.3环境保护设计原则环境保护设计原则要求建筑物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下是环境保护设计原则的具体内容:(1)生态景观设计:结合地形地貌,打造生态景观,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2)水资源利用: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采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降低水资源的浪费。(3)空气质量保障:选用环保型建筑材料,降低室内外空气污染,保障人体健康。(4)噪音控制:采取隔音措施,降低建筑物对周边环境的噪音影响。通过以上原则的贯彻实施,低碳环保建筑设计将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构建美丽中国作出贡献。第三章:建筑形态与布局设计3.1建筑形态设计建筑形态设计是低碳环保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态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建筑自身的节能功能。具体措施如下:(1)遵循简约、实用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装饰,降低建筑能耗。(2)采用流线型设计,提高建筑表面积与体积比,增加自然通风和采光效果。(3)运用绿色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4)考虑建筑物的立体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降低热岛效应。3.2建筑布局设计建筑布局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功能分区明确,提高空间利用率。(2)合理布局建筑群体,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3)充分考虑日照、通风、采光等因素,提高室内舒适度。(4)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施工和后期维护。具体措施如下:(1)根据地形地貌,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减少建筑占地面积。(2)采用紧凑型布局,降低建筑间距,提高土地利用率。(3)设置合理的交通流线,提高交通效率,减少能耗。(4)利用地形高差,实现自然通风和采光。3.3建筑朝向与通风设计建筑朝向与通风设计对于低碳环保建筑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具体措施:(1)合理选择建筑朝向,充分利用太阳辐射和自然通风。(2)采用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增加自然通风效果。(3)设置合理的门窗比例,提高采光和通风效果。(4)利用绿化和景观设计,改善室外环境,降低热岛效应。(5)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室内外环境,调整建筑朝向和通风策略。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建筑朝向与通风设计的优化,为室内外环境提供舒适、健康的条件。第四章:建筑围护结构设计4.1外墙设计外墙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兼顾保温隔热功能、防火安全性、耐久性以及美观性。外墙设计要点如下:(1)保温隔热功能:外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提高建筑物的热工功能,降低能耗。选用外墙保温系统时,应考虑其导热系数、蓄热系数、抗裂功能等因素。(2)防火安全性:外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降低火灾风险。同时应设置防火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3)耐久性:外墙应选用耐候性好的材料,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应考虑外墙的防水、防潮、防腐蚀等措施。(4)美观性:外墙设计应注重美观与实用性相结合,体现建筑物的个性与特色。4.2屋面设计屋面设计应考虑屋面的保温隔热功能、防水防潮功能、耐久性以及绿化功能。(1)保温隔热功能:屋面应选用高效保温材料,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屋面保温层的设计厚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建筑物的热工要求确定。(2)防水防潮功能:屋面防水层应选用高弹性、高粘结强度的防水材料,保证屋面防水效果。同时应设置排水系统,防止屋面积水。(3)耐久性:屋面材料应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耐腐蚀性,提高屋面的使用寿命。(4)绿化功能:屋面绿化有助于降低建筑物能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屋面绿化设计应考虑绿化植物的选用、种植方式、给排水系统等因素。4.3门窗设计门窗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考虑保温隔热功能、隔音功能、防火安全性、耐久性以及美观性。(1)保温隔热功能:门窗应选用断桥铝、塑钢等节能型材,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功能。(2)隔音功能:门窗应选用隔音效果好的玻璃和密封材料,降低室内外噪声干扰。(3)防火安全性:门窗应选用防火玻璃和防火密封材料,提高防火安全性。(4)耐久性:门窗应选用耐候性好的材料,提高使用寿命。(5)美观性:门窗设计应注重美观与实用性相结合,体现建筑物的个性与特色。同时应考虑门窗的色彩、形状、尺寸等因素,与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第五章:可再生能源利用5.1太阳能利用5.1.1概述在低碳环保建筑设计中,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章主要介绍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以及太阳能照明系统的设计与应用。5.1.2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热水箱、管道及控制系统。在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太阳能集热器的选择与布局:根据建筑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建筑朝向及屋顶面积,选择合适的太阳能集热器类型及安装方式;(2)储热水箱的容量与保温功能:保证水箱容量满足建筑热水需求,同时提高保温功能,降低热损失;(3)管道设计:合理布局管道,降低热损失,保证热水供应的稳定性。5.1.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在设计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光伏组件的选型与布局: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光照条件、建筑朝向及屋顶面积,选择合适的光伏组件类型及安装方式;(2)逆变器选型:选择具有高效转换率的逆变器,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3)系统监控与保护:实时监测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状态,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5.1.4太阳能照明系统太阳能照明系统主要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为照明设备提供电力。在设计太阳能照明系统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太阳能电池板选型与布局:根据照明设备功耗、建筑所在地的光照条件及建筑外观,选择合适的太阳能电池板类型及安装方式;(2)蓄电池选型:选择容量适中、寿命较长的蓄电池,保证照明设备在阴雨天气下的正常运行;(3)控制系统设计:实现照明设备的自动开关、亮度调节等功能,提高照明系统的智能化程度。5.2风能利用5.2.1概述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适用于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本章主要介绍风力发电系统的设计与应用。5.2.2风力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机、塔架、控制系统等。在设计风力发电系统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风力发电机的选型与布局:根据建筑所在地的风力资源、建筑高度及建筑外观,选择合适的风力发电机类型及安装方式;(2)塔架设计:保证塔架结构稳定,满足风力发电机的安装与维护需求;(3)控制系统设计:实现风力发电机的自动启停、故障检测等功能,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5.3地热能利用5.3.1概述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本章主要介绍地热能供暖、制冷及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与应用。5.3.2地热能供暖系统地热能供暖系统主要包括地热井、热泵、管道及控制系统。在设计地热能供暖系统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地热井的选型与布局: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地热资源、建筑规模及供暖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热井类型及布置方式;(2)热泵选型:选择具有高效转换率的热泵,提高地热能供暖系统的供暖效率;(3)管道设计:合理布局管道,降低热损失,保证供暖系统的稳定性。5.3.3地热能制冷系统地热能制冷系统利用地热能作为冷源,为建筑提供制冷服务。在设计地热能制冷系统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地热井的选型与布局: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地热资源、建筑规模及制冷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热井类型及布置方式;(2)制冷机组选型:选择具有高效制冷功能的制冷机组,提高地热能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3)管道设计:合理布局管道,降低热损失,保证制冷系统的稳定性。5.3.4地热能热水供应系统地热能热水供应系统利用地热能为建筑提供热水。在设计地热能热水供应系统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地热井的选型与布局: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地热资源、建筑规模及热水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热井类型及布置方式;(2)热泵选型:选择具有高效转换率的热泵,提高地热能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效率;(3)管道设计:合理布局管道,降低热损失,保证热水供应的稳定性。第六章:室内环境质量控制6.1采光与照明设计6.1.1设计原则在低碳环保建筑中,室内采光与照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利用自然光,降低照明能耗;(2)保证室内照度均匀,避免产生眩光;(3)考虑室内外景观的相互影响,提高室内环境质量;(4)符合人体工程学,满足不同使用功能的需求。6.1.2设计方法(1)采用光环境模拟软件,对室内采光效果进行预测和分析;(2)合理设置窗户大小、位置和朝向,提高自然采光效果;(3)选用节能型照明设备,提高照明效率;(4)采用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实现照明的自动调节。6.1.3设计要点(1)保证室内采光系数达到国家标准要求;(2)根据室内功能分区,合理布置照明灯具;(3)选用高品质照明设备,提高照明舒适度;(4)考虑照明设备的维护和更换方便。6.2室内空气质量控制6.2.1设计原则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2)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3)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室内污染物释放;(4)提高室内通风换气效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6.2.2设计方法(1)选用低污染物释放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2)合理布局室内通风系统,提高通风换气效果;(3)采用空气净化设备,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4)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室内环境状况。6.2.3设计要点(1)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入住;(2)定期检测室内污染物浓度,保证空气质量达标;(3)采用环保型家具和装饰材料,降低室内污染物释放;(4)加强室内绿化,提高室内空气质量。6.3声环境控制6.3.1设计原则声环境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室内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2)降低室内噪声水平,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3)选用隔音功能良好的建筑材料和结构;(4)合理布局室内声学元素,提高室内声环境质量。6.3.2设计方法(1)采用隔音材料和技术,降低室内噪声传播;(2)合理布置室内声学元素,改善室内声环境;(3)设置室内噪声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室内声环境状况;(4)选用低噪声设备,降低室内噪声源。6.3.3设计要点(1)保证室内声环境质量检测合格;(2)选用隔音效果良好的门窗和墙体材料;(3)合理布局室内家具和装饰,减少室内噪声干扰;(4)定期检测室内噪声水平,保证室内声环境质量。第七章:绿色建材应用7.1绿色建材的选用原则7.1.1生态环保原则绿色建材的选用应遵循生态环保原则,即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消耗。所选用的材料应具备低污染、低能耗、可循环利用等特性。7.1.2节能减排原则绿色建材的选用应注重节能减排,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在材料生产、运输、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7.1.3可持续发展原则绿色建材的选用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即选用材料应具备可再生、可降解、环保等特点,以满足人类当前和未来对资源的需求。7.1.4安全健康原则绿色建材的选用应保证人体健康和安全。所选材料应无毒、无害,不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7.2绿色建材的应用范围7.2.1结构材料绿色建材在结构材料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钢材、混凝土、木结构等。其中,高强度、高功能的钢材和混凝土,以及经过环保处理的木结构,都是绿色建材的代表。7.2.2装饰材料绿色建材在装饰材料方面的应用包括:涂料、壁纸、瓷砖、地板等。这些材料应具备环保、无毒、无害、低挥发性有机物等特点。7.2.3功能材料绿色建材在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包括:隔热材料、防水材料、防火材料等。这些材料应具有优异的功能,同时符合环保、节能、安全等要求。7.2.4园林景观材料绿色建材在园林景观材料方面的应用包括:园林建筑、绿化种植、景观小品等。这些材料应具备生态、环保、美观等特点。7.3绿色建材的施工技术7.3.1施工前的准备在施工前,应充分了解绿色建材的功能和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绿色建材知识的培训,提高施工质量。7.3.2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操作。对绿色建材的施工技术进行严格把关,保证施工质量。1)对绿色建材的运输、储存和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材料受损和污染。2)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能源消耗。3)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7.3.3施工后的验收与维护施工结束后,应对绿色建材的使用效果进行验收,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定期对绿色建材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功能稳定。第八章:施工过程管理8.1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是低碳环保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环保和高效。以下为施工现场管理的具体措施:(1)安全文明施工施工前,需制定详细的安全文明施工方案,明确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环保要求和施工纪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与文明。(2)环境保护施工现场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如:对施工垃圾进行分类存放、及时清运;对噪声、扬尘等污染源进行控制;采用绿色施工工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现场布局施工现场应合理规划,明确各功能区划分,保证施工材料、设备、人员的有序流动。同时要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卫生,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8.2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是保证工程按期完成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施工进度管理的具体措施:(1)制定施工计划在施工前,要根据工程特点、施工资源等因素,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各阶段的施工任务、施工周期和施工目标。(2)施工进度监控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对施工进度进行监控,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对于进度滞后的环节,要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保证工程按计划推进。(3)沟通与协调加强项目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保证各施工环节的顺利衔接。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沟通解决,避免影响整体施工进度。8.3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1)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各环节的质量要求、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质量控制体系执行,保证工程质量。(2)材料管理加强材料管理,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对进场的材料进行严格验收,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同时要定期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抽检,保证材料质量稳定。(3)施工工艺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理的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监督与指导,保证施工人员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4)质量检查与验收施工过程中,要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进行重点监控。工程完成后,要进行严格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第九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9.1建筑废弃物处理方法9.1.1分类收集建筑废弃物处理首先需进行分类收集,将废弃物按照性质、用途和回收价值进行分类,以便于后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具体措施包括:设置专门的废弃物收集区域;使用分类收集容器,明确标识各类废弃物;定期对废弃物进行清运和整理。9.1.2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包括破碎、筛分、分选等工艺,目的是减小废弃物体积、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具体方法如下:破碎:将废弃物破碎成小块,便于运输和储存;筛分:将废弃物按粒度大小进行分级,便于后续处理;分选:将废弃物中的可回收物、有害物等进行分离。9.1.3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稳定化:通过添加稳定剂,使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转化为无害成分;固化:将废弃物与固化剂混合,使其转化为固态物质;燃烧:将废弃物进行高温燃烧,使其转化为灰烬。9.1.4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废弃物的有机成分,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主要包括:堆肥化:将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消化:利用微生物将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沼气、水等无害物质。9.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9.2.1再生骨料将废弃混凝土、砖块等破碎、筛分、清洗后,制成再生骨料,用于制备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9.2.2废钢铁、废塑料等回收利用对废弃物中的废钢铁、废塑料等进行回收、加工,重新投入生产。9.2.3废木材、废纤维等资源化利用将废木材、废纤维等进行加工,制成生物质能源、生物质炭等。9.2.4废水处理及回用对建筑工地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用于绿化、清洗等。9.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政策法规9.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课件
- 大型资产清查管理办法
- 夜间非法捕鱼管理办法
- 外事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 同城生活仓储管理办法
- 夫妻理财分配管理办法
- 大连户外牌匾管理办法
- 外部律师选聘管理办法
- 天津生鲜流通管理办法
- 后勤综合采购管理办法
- 《配电线路分册培训》课件
- 精细化体检中心运营管理方案
- 工会经审知识竞赛试题
- 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
- 物业保洁员劳动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河南中考英语词汇表
- DL∕T 741-2019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 (正式版)SH∕T 3541-2024 石油化工泵组施工及验收规范
- 安徽省劳动合同(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
- 平台建设运营考核方案
- FANUC机器人控制柜结构及原理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