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一、设计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历史现场,让学生在历史场景中感知历史、思考历史。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合乎学生特点,有利于教学开展的教学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的能力。二、课程标准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三、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指导学生观察课本的有关图片。视频来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基本过程、国民政府、东北民众及共产党对待事件的态度与做法,理解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2、通过观看视频,解读材料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清楚简洁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四、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五、教学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六、教学方法历史场景——问题——合作探究讨论法七、教学准备Flash课件八、教学过程利用一组国人关注九一八的新闻报道导入新课。教师利用此情景,注意调动学生的感情,突出“勿忘国耻”的气氛。1、课文探究。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剪辑下来的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视频组织教学。每一段视频剪辑构成一个历史场景,教师利用历史场景和设计的问题与学生开展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投影显示]场景1

勿忘九一八探究主题1

中华民族的危机播放视频:《九一八事变》的经过。教师提问:Q1视频中描述的事件发生在

日,日军首先炸毁南满铁路

段,以此为借口炮轰

城,进攻东北军驻地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事变。[投影显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多媒体投影显示]场景2

九一八事变示意图探究主题2

面临抉择的中国播放Flash动画:九一八事变示意图。教师提问:Q2你能说一说,蒋介石面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什么政策?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这时中国面临着重大的抉择。中国究竟选择了那条道路?[多媒体投影显示]场景3

苦难中国的一线希望探究主题3

局部抗战之路播放Flash动画MTV:《松花江上》和抗日义勇军等图片。教师依次提问:Q3当时,东北人民是怎样抗击日本侵略的?中国共产党采取哪些措施?Q4你能讲一讲你所了解的东北抗联的英雄及其事迹?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九一八事变是本课的重点之一。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的相应内容了解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影响以及中国局部抗战情况。学生分组完成后,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温故知新一:[多媒体投影显示]“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1)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它发生在何时?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多媒体投影显示]场景4

西安事变探究主题4

一次改变中国历史的事变播放视频:西安事变。教师分别提问:Q5提问:西安事变成功的捉住蒋介石,假如你是当事人,你会怎样处置蒋介石?[多媒体投影显示]感悟历史:假如——学生讨论并回答。Q6提问:从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到1936年,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Q7提问:你能知道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外复杂的局势吗?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西安事变发生后,对当时的日本、英美、国内亲日派和亲英美派的利弊。Q8提问:你认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小结后,教师要利用张学良、杨虎城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温故知新二:[多媒体投影显示]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和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请回答:(1)材料中的“军事政变”指的是什么事什?(2)这一事件是由谁发动的?他们的“动机”是什么?(3)该事件的解决有何历史意义?[多媒体投影显示]拓展视野,出示参考网站:/918siban.htm;:8090/xuezhu/tuqiang/content.jsp?n_id=590(血铸中华)/[多媒体投影显示]2、心得与疑问。学生分成小组交流本课的疑点问题或者学习感悟。鼓励学生课后在学校历史教研组与的相应任课教师的QQ、微信上继续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多媒体投影显示]3、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北大营两侧,暴虐的中国军队破坏我南满铁路,同我守备队发生冲突。”以电报中这一伪造的情节为借口,日本发动了: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2.“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长春

B.沈阳

C.北平

D.上海3.(经典漫画题)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D.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4.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的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蒋介石命令张学良率东北军将士予以坚决抵抗B.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统一行动共同抗日C.中国共产党派党员与东北人民、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D.南京国民政府迅速制定了军事抵抗为辅、外交为主的方针5.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北平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国共产党提出什么主张:A.逼蒋抗日

B.联共抗日

C.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联蒋抗日6.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市民王大妈出门买菜,听到报童沿街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此“兵变”指: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7.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8.(归纳提升题)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材料二:“不能冲动,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绝对不抵抗主义’的电告不能不听,忍辱方能负重,小退以图大进,不可不慎!”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命令:“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材料三: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材料四: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他表示深切的哀悼。请回答:(1)材料一这份电文是谁下达的?材料二是谁下达的命令?(2)材料一这份电令说明对日什么态度?“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这份电令的后果是什么?(3)材料三中“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4)与材料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