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再别康桥教案_第1页
公开课再别康桥教案_第2页
公开课再别康桥教案_第3页
公开课再别康桥教案_第4页
公开课再别康桥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开课再别康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再别康桥》。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掌握诗歌的形式美和音乐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诗歌仿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康桥的爱恋与离愁别绪,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友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把握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形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中意象所蕴含的复杂情感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独特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意象含义、艺术特色等,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歌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同学们,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美丽的风景和难忘的地方。有些地方,一旦去过,便一眼万年;有些记忆,一旦开始,便覆水难收。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徐志摩的脚步,一同走进他心中那座魂牵梦绕的康桥,去感受那份别样的情怀。(板书:再别康桥徐志摩)(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他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这三者也构成了他诗歌的核心内涵。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徐志摩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他在康桥接受了西方教育的熏陶,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11月6日,是他第三次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1.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其朗读的优点与不足。4.全班齐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四)文本研读,分析意象(20分钟)1.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如"云彩""金柳""青荇""柔波""水草""星辉"等。2.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每个意象的特点及所蕴含的情感。云彩特点:"轻轻的",给人一种飘逸、灵动的感觉。情感:诗人将自己比作云彩,暗示了他的洒脱和对康桥的依恋,他如同云彩一般,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不舍得惊扰康桥的宁静。金柳特点:"是夕阳中的新娘",形象地描绘出了柳树在夕阳照耀下的柔美姿态,宛如娇羞的新娘。情感:诗人把金柳比作新娘,表达了他对康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康桥在他眼中是如此美丽动人。青荇特点:"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写出了青荇在水中自由自在摇曳的样子,充满生机。情感:诗人对青荇的描写,体现了他对康桥自然之美的欣赏,他仿佛与这些水草融为一体,享受着康桥的宁静与自由。柔波特点:"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柔波给人一种温柔、舒缓的感觉。情感:诗人甘愿做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表现出他对康桥深深的眷恋,希望能永远沉浸在康桥的温柔怀抱中。水草特点:同青荇的描写,强调其在水中的自在状态。情感:进一步强化了诗人与康桥亲密无间的情感,他愿意与康桥的一切融为一体,永不分离。星辉特点:"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描绘出了夜晚康河上星光闪烁的美妙景象。情感:诗人想象自己在星辉下放歌,展现了他在康桥时的欢快心情,以及对美好回忆的珍视。3.教师总结: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康桥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康桥深深的爱恋和离愁别绪。(五)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和形式美(1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音乐美。押韵:诗歌采用了双行押韵的方式,如"来"与"彩"、"娘"与"漾"、"摇"与"草"等,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节奏:诗歌的节奏舒缓,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种舒缓的节奏与诗人的离愁别绪相契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复沓:诗中多次出现"轻轻的""悄悄的"等词语,形成了复沓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2.分析诗歌的形式美。诗歌每节四行,每行字数基本整齐,呈现出一种对称美。每节诗的结构相似,如首节和末节都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开头和结尾,形成了回环往复的结构美。(六)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0分钟)1.提问:从诗歌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2.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诗歌既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深眷恋和热爱,如对康桥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往昔生活的怀念等;同时也流露出了他离开康桥时的离愁别绪,那种淡淡的忧伤弥漫在整首诗中。3.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徐志摩在康桥度过了他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这里的一切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再次来到康桥,却又不得不离开时,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无奈。这种复杂的情感通过诗歌细腻地表达了出来。(七)课堂小结(5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了诗歌中那美丽的意象、独特的音乐美和形式美,体会到了诗人对康桥深深的爱恋与离愁别绪。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多读优秀的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八)课堂练习(10分钟)1.背诵并默写《再别康桥》。2.仿照诗歌的形式和意象,写一首短诗,表达自己对某个地方的情感。(九)布置作业(课后完成)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徐志摩的诗歌,进行赏析,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2.阅读徐志摩的其他作品,如《翡冷翠的一夜》《偶然》等,加深对他诗歌风格的理解。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公开课,学生对《再别康桥》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诵读诗歌,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这一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小组合作探究意象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于诗歌中一些较为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