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教学设计_第1页
训俭示康教学设计_第2页
训俭示康教学设计_第3页
训俭示康教学设计_第4页
训俭示康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俭示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如"以""为""之"等虚词的用法,"侈""陋""顾"等实词的含义,以及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能够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法,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使其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采用问题引导法,启发学生思考文中所阐述的"俭"与"侈"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节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培养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作者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掌握文中的文言句式。梳理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其论证方法。2.教学难点领会文中所阐述的"俭"与"侈"的深刻道理,思考其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正确看待节俭与消费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理解文意,培养语感。2.讲授法:讲解重点文言字词、句式和文章的内容结构,帮助学生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旨。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文章的论证方法、写作特色以及所蕴含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4.问题引导法: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同学们,在当今社会,消费观念日益多元化。有些人追求奢华的生活,购买各种昂贵的物品;而有些人则秉持节俭的原则,注重生活的实际需求。那么,节俭和奢侈到底哪个更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宋文学家司马光的《训俭示康》,看看他对这个问题有着怎样的见解。(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1.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2.背景介绍司马光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社会风气逐渐奢靡。司马光担心这种风气会影响到自己的儿子司马康的品德修养,于是写下了这篇家训,教导司马康要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华。(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初步感受文章的韵律。2.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知文章内容。3.指名朗读请几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情况,重点纠正字音和节奏方面的错误。4.全班齐读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读得通顺、流利、有感情。(四)疏通文意,积累字词(20分钟)1.学生自主翻译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2.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自主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3.重点字词讲解实词侈:奢侈。例:"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陋:浅陋。例:"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顾:只是,不过。例:"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虚词以介词,"把"。例:"以约失之者鲜矣。"介词,"凭借"。例:"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为动词,"作为"。例:"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动词,"做"。例:"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之助词,"的"。例:"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4.特殊句式讲解宾语前置"何患不能",应为"患何不能",意思是"还担心不能(做到)吗"。状语后置"酒酤于市",应为"酒于市酤",意思是"酒在集市上买"。(五)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论证思路(12分钟)1.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文章开篇提出论点:"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然后通过列举自己的亲身经历、长辈的事例以及当时士大夫家的不同风气,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告诫子孙要崇尚节俭。2.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论证来阐述"俭"与"侈"的?文章中列举的事例有什么作用?3.小组代表发言作者将自己小时候长辈给自己穿金银华美之服时的态度与众人以奢靡为荣的态度进行对比,突出了自己对节俭的崇尚。又将天圣中士大夫家与近日士大夫家的风气进行对比,如酒、果、肴、器皿等方面的差异,鲜明地表现出当时社会风气由俭到奢的变化,从而强调了节俭的重要性。文章中列举的事例,如司马光自己的经历、李文靖公、张文节公、参政鲁公等人的事例,使文章更具说服力,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节俭与奢侈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六)深入探究,体会文章主旨(8分钟)1.思考问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节俭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在现代消费观念下,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节俭?2.学生思考后发言节俭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良好品德,让我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同时,节俭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保护环境。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节俭的品质不能丢。我们不能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消费。在现代消费观念下,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消费。不盲目跟风购买不必要的物品,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水电、粮食等资源,从点滴做起,养成节俭的好习惯。(七)课堂小结(3分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通过疏通文意,积累了文言字词和句式,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思路,体会到了节俭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崇尚节俭,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八)布置作业(2分钟)1.背诵课文。2.以"节俭从我做起"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对节俭的认识和在生活中如何践行节俭。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言文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