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教案_第1页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_第2页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_第3页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_第4页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体会作者情感。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作用,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学习作者勤奋刻苦、专心求学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求学的艰难与坚定信念,培养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勤奋进取的品质。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对学习的重视和对后生的殷切期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刻苦的精神。掌握对比手法及其作用。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用法。体会作者在艰苦条件下求学的坚定信念和对学习的热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体会作者情感。2.讲授法:讲解重点字词、句式和文章大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作者求学的艰难,增强学习兴趣。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展示古代学子刻苦求学的图片或视频,如"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引导学生谈谈对古人求学精神的认识。2.提问:在现代社会,我们的学习条件比古代优越很多,但是否还需要学习古人那种刻苦求学的精神呢?引出课题《送东阳马生序》。(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1.作者简介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他自幼好学,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著作有《宋学士文集》。2.写作背景本文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一篇赠序。明初,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学校教育也逐渐兴盛。马生是当时太学里的学生,他勤奋好学,但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宋濂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特写此文相赠,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让马生更好地珍惜学习机会,勤奋进取。(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重点字音:嗜学(shì)、逾约(yú)、俟其欣悦(sì)、衾(qīn)、烨然(yè)、缊袍敝衣(yùn)、廪稍(lǐn)、贽(zhì)等。节奏示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读音、节奏等方面的问题。4.全班齐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初步感受文章内容。(四)疏通文意(20分钟)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尝试共同解决。3.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重点实词:"余幼时即嗜学":嗜,爱好、喜欢。"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借。"弗之怠":怠,懈怠,放松。"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假,借。"尝趋百里外":趋,快步走。"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从,跟从;叩问,请教。"援疑质理":援,引、提出;质,询问。"或遇其叱咄":叱咄,训斥,呵责。"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负箧曳屣":负,背着;曳,拖着;屣,鞋子。"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沃灌,浇洗。"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衾,被子;和,暖。"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寓,寄居;逆旅,旅店;日,每天;再食,提供两顿饭。"腰白玉之环":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右备容臭":臭,气味,这里指香气。"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大概。重点虚词:"以":以衾拥覆(用)以中有足乐者(因为)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表修饰)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前一个"以"是"因为",后一个"以"是"把")"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助词,的)弗之怠(代词,指代抄书这件事)走送之(代词,指代书)益慕圣贤之道(助词,的)当余之从师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鲜肥滋味之享(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其":俟其欣悦(代词,他,指老师)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代词,指代那些学生)"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表转折,却)久而乃和(表顺承,才)重点句子翻译: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译文: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自己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译文:天气特别寒冷,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译文: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文: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译文:大概我的勤奋和艰苦就像这样。4.教师强调翻译文言文的要点:保留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补充省略的成分,使句子意思完整。调整特殊句式的语序,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五)研读课文,分析内容(15分钟)1.提问:文章围绕"劝学"写了作者哪几方面的求学经历?明确:作者从借书抄录、从师求教、旅途艰难、生活艰苦四个方面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2.小组讨论: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借书抄录:困难:家贫无书。解决办法: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体现品质:勤奋刻苦、诚实守信。从师求教:困难:无名师指导;求师路途遥远、艰难;老师严厉。解决办法: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体现品质:谦虚恭敬、持之以恒、求知若渴。旅途艰难:困难:路途遥远,天气寒冷。解决办法: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体现品质:不畏艰难、意志坚定。生活艰苦:困难:生活条件艰苦,与同舍生对比。解决办法: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体现品质:安贫乐道、不慕虚荣。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对比的语句,分析其作用。对比语句:作者自身:"家贫"与"嗜学"对比;"无书"与"手自笔录"对比;"弗之怠"体现的坚持与借书时的困难对比。求学途中:"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的艰难与"先达德隆望尊"对比。生活方面:"缊袍敝衣"与"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对比。作用分析:通过这些对比,突出了作者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刻苦的精神。强调了学业能否有成,关键在于自身是否勤奋努力,而不在于学习条件的优劣。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学习的执着和坚定信念,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自身学习态度的思考。(六)体会情感,拓展延伸(10分钟)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送给马生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勉马生要珍惜良好的学习条件,勤奋刻苦,专心求学,以期有所成就。2.引导学生思考:宋濂的求学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学习要勤奋刻苦,不怕困难,持之以恒。要珍惜学习机会,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学为乐。尊师重道,虚心求教。不慕虚荣,安贫乐道。3.拓展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进一步体会宋濂求学精神的可贵。展示一些现代社会中人们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求学精神的传承和意义。(七)课堂小结(5分钟)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文言字词、文章大意、作者求学经历及对比手法等。2.教师总结:本文通过宋濂自述求学的艰难历程,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他勤奋刻苦、专心致志的求学精神。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到古人的优秀品质,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八)布置作业(5分钟)1.背诵并默写课文。2.以"学习的苦与乐"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和体会。3.推荐阅读宋濂的其他作品,如《秦士录》《王冕传》等,加深对作者及其文学风格的了解。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