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养殖技术手册_第1页
种植养殖技术手册_第2页
种植养殖技术手册_第3页
种植养殖技术手册_第4页
种植养殖技术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植养殖技术手册The"PlantingandBreedingTechnologyManual"isacomprehensiveguidethatcoversawiderangeoftechniquesandpracticesforbothagricultureandanimalhusbandry.Itisanessentialresourceforfarmers,agriculturalprofessionals,andstudentsseekingtoimprovetheirskillsandknowledgeinthesefields.Themanualisparticularlyusefulinregionswheretraditionalfarmingpracticesarebeingmodernized,andnewtechnologiesarebeingintroducedtoenhancecropyieldsandanimalhealth.Themanualcanbeappliedinvariousagriculturalsettings,fromsmall-scalefamilyfarmstolarge-scalecommercialoperations.Whetheryouaregrowingvegetables,fruits,grains,orraisinglivestock,thisguideprovidespracticaladviceonsoilmanagement,croprotation,irrigation,pestcontrol,andanimalcare.Itisalsobeneficialforthoseinvolvedinsustainableagriculture,organicfarming,andagroforestry,asitofferseco-friendlytechniquesthatpromotebiodiversityandenvironmentalstewardship.Toeffectivelyutilizethe"PlantingandBreedingTechnologyManual,"readersarerequiredtohaveabasicunderstandingofagriculturalprinciplesandbewillingtolearnnewtechniques.Themanualisstructuredtobeuser-friendly,withclearinstructionsanddetailedillustrations.Itisrecommendedthatusersfollowtheguidelinesstepbystep,andseekprofessionaladvicewhennecessary.Bydoingso,theycanachievebettercropyields,improvedanimalwelfare,andcontributetotheoverallsustainabilityoftheirfarmingoperations.种植养殖技术手册详细内容如下:第一章种植基础知识1.1土壤管理与改良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良好的土壤条件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土壤管理与改良的几个关键点:(1)土壤调查与评估: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详细的调查与评估,了解土壤的类型、结构、肥力、酸碱度等特性,为种植提供科学依据。(2)土壤改良:针对土壤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例如,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或草木灰等碱性物质进行中和;盐碱土壤可采取淋洗、客土等方法降低盐分;贫瘠土壤可增施有机肥料、化肥等提高肥力。(3)土壤耕作:适时进行土壤耕作,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4)土壤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壤侵蚀、沙化、盐碱化等灾害,保护土壤生态环境。1.2种子选择与处理种子是植物生长的基础,选择和处理种子是保证种植成功的关键环节。(1)种子选择: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应选择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种子。(2)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以下处理:a.清洁处理:清除种子表面的杂质和病原体。b.浸种处理:将种子浸泡在一定浓度的药剂中,以杀死病原体,提高发芽率。c.催芽处理:对部分种子进行催芽,使其提前发芽,提高播种效果。1.3栽培技术概述栽培技术是保证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对栽培技术的概述:(1)播种技术:根据种子发芽特性、土壤条件和气候状况,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方式和深度。(2)施肥技术:合理施用化肥、有机肥料,满足作物生长所需养分。(3)灌溉技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4)病虫害防治技术:采用生物、化学、物理等手段,预防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5)修剪技术:根据作物生长特性,适时进行修剪,调整植物生长状态。(6)收获技术:掌握作物成熟度,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方式和工具,保证产量和品质。第二章蔬菜种植技术2.1叶菜类种植要点2.1.1选址与土壤叶菜类蔬菜对土壤要求较高,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同时要保证地块远离污染源,以保证蔬菜的品质和安全。在选择种植地时,还应考虑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因素。2.1.2种子处理与播种种子处理是提高叶菜类蔬菜种子发芽率和生长速度的关键。播种前,应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播种时,要根据不同蔬菜种子的特点进行适量播种,避免过密或过稀。2.1.3施肥与灌溉叶菜类蔬菜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施肥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以保证蔬菜生长的均衡营养。灌溉方面,要保证水分充足,但不宜过多,以免造成根部病害。2.1.4病虫害防治叶菜类蔬菜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检查、清除病残叶、合理轮作等。在发觉病虫害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如喷洒生物农药、调整灌溉等方法。2.2根菜类种植要点2.2.1选址与土壤根菜类蔬菜对土壤要求较为宽松,但最好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要保证地块远离污染源,以保证蔬菜的品质和安全。2.2.2种子处理与播种根菜类蔬菜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播种时,应根据不同蔬菜种子的特点进行适量播种,避免过密或过稀。2.2.3施肥与灌溉根菜类蔬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施肥时,应注重氮、磷、钾的平衡,以满足蔬菜生长的需求。灌溉方面,要保证水分充足,但不宜过多,以免造成根部病害。2.2.4病虫害防治根菜类蔬菜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检查、清除病残叶、合理轮作等。在发觉病虫害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如喷洒生物农药、调整灌溉等方法。2.3花果类种植要点2.3.1选址与土壤花果类蔬菜对土壤要求较高,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要保证地块远离污染源,以保证蔬菜的品质和安全。2.3.2种子处理与播种花果类蔬菜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播种时,应根据不同蔬菜种子的特点进行适量播种,避免过密或过稀。2.3.3施肥与灌溉花果类蔬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施肥时,应注重氮、磷、钾的平衡,以满足蔬菜生长的需求。灌溉方面,要保证水分充足,但不宜过多,以免造成根部病害。2.3.4病虫害防治花果类蔬菜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检查、清除病残叶、合理轮作等。在发觉病虫害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如喷洒生物农药、调整灌溉等方法。2.3.5授粉与修剪花果类蔬菜在开花结果期间,需要进行人工授粉或利用昆虫授粉,以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修剪方面,应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习性,进行适度修剪,以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第三章水果种植技术3.1果树修剪与整形果树修剪与整形是水果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调整树体结构,促进光合作用,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果树修剪主要包括疏枝、短截、疏果和摘心等技术措施。疏枝是指剪除过密、交叉、病虫害枝及内向枝,以利于树体通风透光;短截是指剪除枝条的一部分,促使枝条生长充实、果实品质提高;疏果是指疏除过多的果实,保证留下的果实充分吸收养分,提高品质;摘心是指摘除新梢生长点,促进侧枝生长,增加树冠面积。果树整形主要包括自然开心形、杯状形、主干形等。整形应根据树种、品种、生长势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树形。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果树整形方法:(1)自然开心形:适用于生长势较强的树种,如苹果、梨等。树冠中心留一主干,主干周围分布35个主枝,呈放射状排列。(2)杯状形:适用于生长势中等的树种,如桃、李等。树冠中心不留主干,主枝分布在树冠四周,呈杯状。(3)主干形:适用于生长势较弱的树种,如葡萄、核桃等。树冠中心留一主干,主干两侧分布若干侧枝。3.2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水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防治病虫害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1)农业防治:加强果园管理,保持树体健康;合理轮作,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滋生;清除果园内的病残枝、落叶和烂果,减少病原菌的传播。(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如引入捕食性昆虫、病原线虫等。(3)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3.3果园管理要点果园管理是保证水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以下列举几个果园管理要点:(1)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排水良好,有利于根系生长。适时进行土壤施肥,满足树体对养分的需求。(2)水分管理:根据气候条件和树体生长需求,合理灌溉。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积水和烂根。(3)光照管理:保持果园通风透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适时进行修剪,调整树体结构。(4)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觉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5)采摘与储存:适时采摘成熟果实,避免过熟或未熟。采摘后进行适当的储存和保鲜处理,延长果实的货架期。第四章粮食作物种植技术4.1水稻种植技术4.1.1选地与整地水稻种植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在种植前进行深翻、细耙,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4.1.2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4.1.3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然后用清水浸泡种子,待种子吸水膨胀后进行催芽。4.1.4播种播种时采用条播或穴播的方式,行距为30cm,株距为15cm。播种后及时覆土,保持土壤湿润。4.1.5田间管理水稻生长期间,要注意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施用追肥,促进水稻生长。同时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4.2小麦种植技术4.2.1选地与整地小麦种植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在种植前进行深翻、细耙,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4.2.2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wheat品种。4.2.3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然后用清水浸泡种子,待种子吸水膨胀后进行催芽。4.2.4播种播种时采用条播或穴播的方式,行距为20cm,株距为10cm。播种后及时覆土,保持土壤湿润。4.2.5田间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要注意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施用追肥,促进小麦生长。同时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4.3玉米种植技术4.3.1选地与整地玉米种植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在种植前进行深翻、细耙,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4.3.2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4.3.3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然后用清水浸泡种子,待种子吸水膨胀后进行催芽。4.3.4播种播种时采用条播或穴播的方式,行距为40cm,株距为25cm。播种后及时覆土,保持土壤湿润。4.3.5田间管理玉米生长期间,要注意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施用追肥,促进玉米生长。同时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玉米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等关键时期,要加强水肥管理,保证玉米生长所需养分。第五章养殖基础知识5.1养殖场地选择养殖场地的选择是养殖过程中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高低。在选择养殖场地时,需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地理位置:养殖场地应选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环境优美、无污染源的地区。(2)气候条件: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理特性,选择适宜的气候环境,以保证养殖对象的生长需求。(3)土壤条件:养殖场地的土壤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排水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养殖对象的生长。(4)水源条件:水源要清洁卫生,无污染,水质符合养殖对象的生长需求。(5)生态环境:养殖场地周边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养殖对象的生长和繁殖。5.2饲料种类与喂养饲料种类与喂养是影响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以下为饲料种类与喂养的相关内容:(1)饲料种类:根据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包括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维生素饲料等。(2)饲料配比:根据养殖对象的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3)喂养方法:根据养殖对象的习性和生长需求,采用合适的喂养方法,如定时、定量、定质等。(4)饲料管理:加强饲料的储存和管理,防止饲料变质、污染和浪费。5.3疾病预防与治疗疾病预防与治疗是保障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以下为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相关内容:(1)预防措施:加强养殖场地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提高养殖对象的免疫力。(2)疫苗接种:根据养殖对象的疫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降低疫病风险。(3)病情监测:定期对养殖对象进行健康检查,发觉病情及时处理。(4)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疾病,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5)病情分析: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高养殖管理水平。第六章家畜养殖技术6.1猪养殖技术6.1.1猪种选择猪种选择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应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繁殖能力强的品种。目前国内常见的猪种有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等。6.1.2猪舍建设猪舍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通风向阳的地方。猪舍内部要保温、隔热、防潮,并根据猪的生长阶段设置相应的猪床、食槽、饮水器等设施。6.1.3饲养管理(1)哺乳仔猪:出生后1小时内进行初乳喂养,保证仔猪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注意观察仔猪的生长情况,适时补料。(2)育肥猪: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加强运动,提高猪的抗病能力。(3)繁殖母猪:加强孕期和哺乳期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猪和仔猪的健康。6.1.4疾病防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猪瘟、口蹄疫等传染病。发觉病猪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情蔓延。6.2牛养殖技术6.2.1牛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繁殖能力强的牛种。国内常见的牛种有黄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等。6.2.2牛舍建设牛舍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通风向阳的地方。牛舍内部要保持干燥、清洁,设置牛床、食槽、饮水器等设施。6.2.3饲养管理(1)哺乳犊牛:出生后及时喂养初乳,保证犊牛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适时补料,促进犊牛生长。(2)育肥牛:根据牛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加强运动,提高牛的抗病能力。(3)繁殖母牛:加强孕期和哺乳期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牛和犊牛的健康。6.2.4疾病防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口蹄疫、牛痘等传染病。发觉病牛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情蔓延。6.3羊养殖技术6.3.1羊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繁殖能力强的羊种。国内常见的羊种有绵羊、山羊等。6.3.2羊舍建设羊舍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通风向阳的地方。羊舍内部要保持干燥、清洁,设置羊床、食槽、饮水器等设施。6.3.3饲养管理(1)哺乳羔羊:出生后及时喂养初乳,保证羔羊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适时补料,促进羔羊生长。(2)育肥羊:根据羊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加强运动,提高羊的抗病能力。(3)繁殖母羊:加强孕期和哺乳期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羊和羔羊的健康。6.3.4疾病防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羊痘、口蹄疫等传染病。发觉病羊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情蔓延。第七章家禽养殖技术7.1鸡养殖技术7.1.1鸡舍建设鸡舍建设应选择地势较高、通风良好、排水方便的地方。鸡舍内应保持干燥、清洁,温度适中,光线充足。鸡舍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具体可根据养殖规模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7.1.2饲料与饲养管理(1)饲料:鸡的饲料主要包括谷物、蛋白质饲料、矿物质和维生素。应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2)饲养管理:雏鸡阶段,注意保温和湿度控制,适时接种疫苗;育成鸡阶段,注意调整饲养密度,避免拥挤;产蛋鸡阶段,关注光照时间和强度,提高产蛋率。7.1.3疾病防治鸡常见疾病有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等。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疾病发生。一旦发觉病情,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7.2鸭养殖技术7.2.1鸭舍建设鸭舍建设应选择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鸭舍内要保持干燥、清洁,温度适中,光线充足。鸭舍可分为陆地鸭舍和水上鸭舍两种,根据养殖规模和当地条件选择。7.2.2饲料与饲养管理(1)饲料:鸭的饲料主要包括谷物、蛋白质饲料、矿物质和维生素。根据鸭的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2)饲养管理:雏鸭阶段,注意保温和湿度控制,适时接种疫苗;育成鸭阶段,注意调整饲养密度,避免拥挤;产蛋鸭阶段,关注光照时间和强度,提高产蛋率。7.2.3疾病防治鸭常见疾病有鸭瘟、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等。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疾病发生。一旦发觉病情,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7.3鹅养殖技术7.3.1鹅舍建设鹅舍建设应选择地势较高、通风良好、排水方便的地方。鹅舍内要保持干燥、清洁,温度适中,光线充足。鹅舍可分为陆地鹅舍和水上鹅舍两种,根据养殖规模和当地条件选择。7.3.2饲料与饲养管理(1)饲料:鹅的饲料主要包括谷物、蛋白质饲料、矿物质和维生素。根据鹅的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2)饲养管理:雏鹅阶段,注意保温和湿度控制,适时接种疫苗;育成鹅阶段,注意调整饲养密度,避免拥挤;产蛋鹅阶段,关注光照时间和强度,提高产蛋率。7.3.3疾病防治鹅常见疾病有鹅瘟、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等。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疾病发生。一旦发觉病情,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第八章水产养殖技术8.1鱼类养殖技术8.1.1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处理鱼类养殖场地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生态环境适宜。在选址后,需要对养殖场地进行平整、清淤、消毒处理,保证养殖环境的安全。8.1.2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鱼类养殖的关键环节。应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保证水质稳定。同时要定期更换部分水体,以保持水质的清新。8.1.3饲料与投喂选用高质量的饲料,根据鱼类的生长需求和季节变化调整投喂量。投喂时,应遵循“定时、定量、定点、定质”的原则,避免过量投喂。8.1.4疾病防控鱼类养殖过程中,应重视疾病防控。发觉病鱼及时隔离治疗,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疾病的发生。8.2虾类养殖技术8.2.1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处理虾类养殖场地的选择应注重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生态环境适宜。在选址后,需要对养殖场地进行清淤、消毒、曝晒等处理,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8.2.2水质管理虾类养殖水质管理。应保持水质的稳定,定期检测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同时要定期更换部分水体,保持水质的清新。8.2.3饲料与投喂虾类养殖应选用高质量的配合饲料,根据虾的生长需求和季节变化调整投喂量。投喂时,遵循“定时、定量、定点”的原则,保证虾类充分摄食。8.2.4疾病防控虾类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控。发觉病虾及时隔离治疗,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疾病的发生。8.3贝类养殖技术8.3.1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处理贝类养殖场地的选择应注重水质良好、生态环境适宜。在选址后,需要对养殖场地进行清淤、消毒等处理,保证养殖环境的安全。8.3.2水质管理贝类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应保持水质的稳定,定期检测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同时要定期更换部分水体,保持水质的清新。8.3.3饲料与投喂贝类养殖过程中,饲料投喂应根据贝类的生长需求和季节变化进行调整。选用高质量的配合饲料,遵循“定时、定量、定点”的原则进行投喂。8.3.4疾病防控贝类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控。发觉病贝及时隔离治疗,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加强养殖管理,提高贝类的免疫力。第九章特种养殖技术9.1蜂养殖技术9.1.1养殖场地的选择蜂养殖场地应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蜜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区域。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光照充足,通风良好;避免农药、化肥等污染;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附近有水源,便于蜂群采水。9.1.2蜂箱与蜂种的选择蜂箱应选择坚固、耐用、便于管理的类型。常见的蜂箱有活框蜂箱、固定框蜂箱等。蜂种选择应根据养殖目的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9.1.3蜂群管理蜂群饲养密度要适中,避免过度拥挤;定期检查蜂箱,保持蜂箱清洁、干燥;防止病虫害,如蜂螨、蜂病等;合理调整蜂群结构,保持蜂群活力;适时进行蜂群繁殖,扩大养殖规模。9.1.4采集与加工采集蜂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择晴天进行采集;采集前应先检查蜂箱,保证蜂群状态良好;采集后的蜂蜜要及时过滤、加工,保证产品质量。9.2虫类养殖技术9.2.1虫类品种的选择虫类养殖品种应根据市场需求、养殖成本和养殖技术等因素进行选择。常见的虫类养殖品种有蚯蚓、蚕、蜈蚣等。9.2.2养殖设施与饲料养殖设施应具备以下条件:通风良好,湿度适中;饲料充足,新鲜;避免阳光直射,保持环境稳定。9.2.3虫类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干燥;定期检查虫类生长情况,调整饲料;防治病虫害,如病毒、细菌等;适时收获,保证产品质量。9.3药材种植技术9.3.1药材品种的选择药材种植品种应根据市场需求、药材特性、地理气候等因素进行选择。常见的药材种植品种有黄芪、人参、枸杞等。9.3.2种植地的选择种植地应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区域。种植地应符合以下条件:土壤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通风良好;避免农药、化肥等污染。9.3.3种植技术选择优质种子或种苗,进行繁殖;采用科学施肥、浇水、除草等技术,保证药材生长;防治病虫害,如病毒、细菌、真菌等;适时采收,保证药材质量。9.3.4药材加工与储存药材加工与储存应注意以下几点:采收后的药材要及时进行清洗、晾晒、干燥;采用科学的加工方法,保证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储存环境要干燥、通风,防止霉变、虫蛀。第十章养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0.1养殖废弃物处理养殖废弃物的处理是保障养殖环境质量的关键环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