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等级提升]11.下图是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缘由的描述,对此概括正确的是()A.阶级冲突激化的产物B.鸦片斗争炮声的回响C.自然灾难严峻的结果D.土地兼并加剧的影响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与西方列强的侵略有关,阶级斗争属于国内冲突,故A项错误;鸦片斗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上海开埠”“《南京条约》签订”“英国海军限制广东一带海疆”“基督教在广东流行”的缘由,故B项正确;自然灾难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土地兼并加剧只是其中一个缘由,不是对材料反映内容的总体表述,故D项错误。12.“太平军的基督教是专为战斗行动而创建出来的一种东西方特异的混合体,除了100年后中国借来并加以汉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外,那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A.具有落后性、局限性B.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了中国化诠释C.是农夫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D.是西方思想中国化的产物答案B解析材料中没有指责太平天国运动移植西方思想的落后性,故A项错误;材料“太平军的基督教是专为战斗行动而创建出来的一种东西方特异的混合体”说明是从中国化的角度对基督教进行说明,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故C项错误;西方思想中国化的产物是材料中提及的“汉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故D项错误。13.潘旭澜在《太平杂说》中写道:洪秀全考不上秀才,便产生了逆反心理。造反之初就砸孔子牌位,将中国文化一律称之为“妖”。占据南京后,毁夫子庙,烧寺院古迹,废除私塾院,严禁古书流传。洪秀全曾下诏书说:“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其自身的阶级局限B.心理因素是导致其肯定否定传统文化的根本缘由C.反对孔孟诸子百家学说是为了传播资本主义文化D.实现了太平天国运动思想上的统一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洪秀全考不上秀才后产生逆反心理,对孔子彻底否定,占据南京后还不罢休,说明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夫阶级没有摆脱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故A项正确。导致其肯定否定传统文化的根本缘由是其阶级属性,不是心理因素,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农夫阶级斗争,不行能传播资产阶级文化,故C项错误;反对孔子及其学说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应当是“拜上帝教”,故D项错误。14.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好玩。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写作“囯”,“囗”中是个“王”字。对这一修改所表达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B.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C.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宝D.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示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答案B解析太平天国时期的“国”字囗中是个“王”字,说明白其农夫阶级的局限性,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故选B项。15.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由农夫阶级领导的“准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这一观点提出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A.发生在鸦片斗争之后的近代时期B.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C.客观上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D.最早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答案C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反对列强侵略,客观上担当起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故选C项。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洪秀全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扬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为了宣扬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夫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的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这样,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夫要求同等自由的志向,通过理论表达出来了。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1)依据材料一、三、四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时代给予太平天国的新特点。(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反映出什么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缘由是什么?(3)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答案(1)向西方学习,如创立拜上帝教,提出《资政新篇》;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2)问题:《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行。缘由:制度本身具有空想性,违反了社会发展规律,不行能实现;斗争环境不允许实现。(3)《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但《资政新篇》不是农夫运动的产物,没有反映农夫的迫切要求,加之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因此《资政新篇》在当时的中国不行能实现。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借助‘上帝’的权威”,材料三《资政新篇》都体现西方的影响,材料四“华尔洋枪队”也是以往农夫运动不曾遇到的,这些都是时代给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