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色及计算机配色(第一二节)_第1页
测色及计算机配色(第一二节)_第2页
测色及计算机配色(第一二节)_第3页
测色及计算机配色(第一二节)_第4页
测色及计算机配色(第一二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

4

4日

i

认对

识外

的客界

开观现

端象

世和

界事

知物

识产

的生

源认

泉识

口视觉是感觉中重要的一种

口眼睛是一种高级的光学系统,能够反映外界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口人的眼睛仅对380〜780nm的光波敏感

口颜色视觉决定于光源(illuminant)>

物体(object)、观测者(observer)

y

现象

每个人对色彩的感受不样

错觉现象

被观察物体的背景、物体的大小和形

状等常常引起人们对颜色的错觉

I

口眼前的色环颜色相同吗?

口眼前的色环颜色相同吗?

色彩视觉测试

色彩视觉测试

世界上超过2亿人在判别颜色时有视

觉上的障碍

□超过8%的男性有这方面的障碍

□仅有0.5%的女性有这方面的障碍

□不同的测试过程会有不同的结果

西

9.31%

本6.15%

洲4.50%

6.00%

在生产和贸易过程中,如何避免

视觉上的错误呢?

我们需要一种可靠评定颜色的方式,

请看“NEXT”是如何运作的?

颜色的数字信息

〜NEXT颜色标准

4^------31组反射率值1

11

[/一

织物样品

//▲

/1j

NEXT

反射率数据

波谱曲线

反射率数据

根据

CMC色差公式

AE=O完美匹配

NE=0.3刚可察觉以色差值

判断颜色的视觉差异

AE<0.8可接受

卜EN12拒绝

NEXT

>

(colorimetry)

研究人的颜色视觉规律、颜色测量)

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物理光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

心理物理学现

代工业技术

•以统一的标准,对颜色做定量的描述

和控制。|

可见光与电磁波波长的关系

?可见光波长范围

物理学意义:380~78011nl

人的颜色视觉意义:400~700nm

口比视感度

不同人的比视感度曲线

1

o8

o6

—偏色人A•

一正常视力o4

-偏色人B

O2

o

红色480~560nm400500600700

波K/nm

:、光的色散

可见光谱

物理学概念:

❖复色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在一起的光。

。单色光:单一波长的光,如激光。

颜色测量中光的概念与物理学概念的区别:

较窄波长范围内的光(物理学中仍然认为是不

同波长的光组成的复色光)在颜色测量中通常被看

成是单色光。

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口物体的色泽决定于吸收光的波长,如吸收400〜420nm的光,显)

示黄色;吸收560nm左右的绿光,则显示紫色。|

口颜色的纯度决定于反射率曲线的形状。|

口物体颜色的深浅决定于反射率的高低,这与物体中的有色物|

质浓度和有色物质的状态、物体的表面积大小、表面性质、照

明光源以及入射角大小等物理因素有关。

光照射至物体会产生:

□镜面光反射

□散射光反射

□固定式的穿透

□散射式的穿透

)

散射光反射

略平滑光泽面

低光泽表面物体或略粗糙的物体表面

时光反射

织物纹路表面

光照射至透明物体后,光波会穿透

此物体而透射出光线。

正常的穿透

透射一吸收

一般的传送方式

射——半透明物体

光照射至半透明物体后,某些波

长会穿透此物体,有些色光会散射出

而无法经此半透明物体透射出。

散射式的穿透

O

四、人的视觉系统

上直肌

视网膜

前房角・状臾J

上眼酚后房视网膜中央静脉

0玻

8

状视神经乳头(

体1视神经

88状体悬韧带视网膜中央动脉

毛一

金状体

Schlemm管

脉络膜

下限检

睑结膜下直肌

球结展

眼角膜

透视膜

的视觉特性:

1.视角

视角为被观察对象的大小对人眼睛形成的

张角。其大小决定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

CIE观测者

-----------------------------------o2°视角

旦尸^--------------J91931

10°视角

1964

视角二的特征:

A

/tan——a=A:物体面积的大小;

22D

D:物体与眼睛之间的距离。)

因此,视角的大小决定于:(1)物体面积的大小;I

(2)物体与眼睛的距离I

距离一定,物体大,则视角大;

同一物体,距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

视角与颜色视觉有关系吗?

有!!

因为感受颜色的视觉细胞在

视网膜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2.明视觉、暗视觉

明亮条件下,人们可以分辨物体的细节

和颜色。

黑暗条件下,人们只能分辨物体的大致

轮廓,分辨不出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原因:人眼的视网膜中,有两种不同的

感光细胞分别在不同条件下执行不同的视觉

功能,运是视觉的二重性,或称明视觉、暗

视觉特性。

界于明视觉和暗视觉之间,此时人的视觉功能最

差,两种细胞均只有微弱的视觉功能。

F

解剖学和神经生出嬴明,视网膜中存在杆体细胞

(黑暗中分辨轮廓)和锥体细胞(明亮条件下分辨颜色和细

-H-\P

下)o觉也称微明视觉。

杆体细胞锥体细胞

的中央窝/\!

■II丽视网丽膜确■■

体细胞和杆体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

口锥体细胞(约650万个):

■布满在视网膜中心处(14万〜16万/mm?)。

当视角为2。时,物体像落在该处。

■是判断色彩变化的感应细胞。

■在日光下感应非常敏锐。

口杆体细胞(约1亿个):.

■布满在视网膜周围。.

■判断明与暗变化的感应细胞。

■在昏暗光源下特别敏锐。

3.光谱光视效率函数1/(4)

明视觉与暗视觉的光谱光视效率曲线

明视觉

A:或A

光Y1日儿Y

视效率

V(70

暗视觉

无诏儿

视效率

V(2)

波长/nm

4.颜色视觉

(1)颜色辨认

V视网膜的颜色区(见右

*颜色辨认(视力正常的人

可以辨认400〜700nm的各种颜色)

红700nm640〜750nm

橙620nm600〜640nm

黄580nm550〜600nm

绿510nm480〜550nm

蓝470nm450〜480nm1—中央窝

紫420nm400〜450nm

2—中间区或红绿盲区

3—全色盲区

♦贝措德•吕克效应(Bezold-Briickeeffect)

人的视觉对不

同波长光的颜

色辨认精度

不同,除了

黄(572nm)、

绿(503nm)、

蓝(478nm)

外,其他波长

的颜色随光的

强度而变化。675650625600575550525500475450

A/nm

下寸颜色对比

>视场中,相邻区域的两个不同颜色的

相互影响叫做颜色对比。

每种颜色都可以在其周围诱导出其补色,I

如红—绿、黄—蓝等。因此,在一种颜色的背I

景上,观察另一种颜色,由于颜色对比,两颜色3

相互影响,色调会向另外一种颜色的补色方向变

化。如果两种颜色互为补色,则彼此加强饱和度⑥

观察纺织品颜色时,应避免对比效应的干扰。

K3)颜色适应

I

人眼在颜色的刺激作用下,所造成的颜色视觉变

化称为颜色适应。

对某一颜色的光适应后,再观察另外一种颜色,

后者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颜色适应规律:

口对某一颜色光适应后,再观察其他颜色,明度会降低)

口饱和度变化与两颜色的色相有关。两颜色互为补色时,

饱和度会提高,否则饱和度降低。

口研究颜色适应规律在实际中的意义

①先后在两种不同的光源下观察颜色,必须考虑

前一光源对视觉颜色适应的影响。

②在同一光源下观察颜色,周围还有其他颜色的

光时,要考虑周围光颜色适应的影响。

口颜色匹配的恒定性

如果两种颜色用眼睛看来是一样的,

即两种颜色相匹配。

如果两种相匹配的颜色,即使在不同

的颜色适应下观察,两种颜色仍然始终一

样,这种现象叫做颜色匹配的恒定性。

颜色的分类和特征

,、颜色的分类

自然界的颜色可以简单地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

类。(

1.无彩色I

口无彩色(消色):只有明度,无色相和彩度的颜色,I

包括白(最高)、灰、黑(最低)三种颜色。I

口测色学中,将理想的“白”和绝对的“黑”也归入无

彩色之列。I

口无彩色对可见光各个波长的吸收都没有明显的选择性;

(图1T2所示)o

口白色:各波长的反

)

射率均大于80%。

纯白——理想的完全

反射物体,反射

%

率为1。会

口黑色:各波长的

反射率均小于4%。

纯黑—理想的完全

无反射物体,反

A/nm

射率为0。

21有彩色

无彩色以外的各种颜色,

都称为有彩色

口有彩色都对可见光内某一%

/

<

部分波长有比较明显的吸找

收(如右图)。

口可以用反射率曲线表示有

彩色吸收和反射的特征。Z/nm

»tew率是指在可见光谱内光照射于物体

上后所反射出的光量与标准白板反射光量的比率。

■实际测试的反射率值是根据分光光度仪测量色样I

与积分球壁的反射光量后,比较并计算出的一种)

数据。II

■色样的反射率值就如同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无)

法仿冒。I

色样经分光测色仪器解析后,可得到不同波长

下的反射率值(以%表示)。

力nmRI%力rnnRI%

4006.255603.26

4203.35SSU7.34

反射率值可视4401.9616.25

为色样的身份4601.4062。30.50

证明文件4801.2264(47.47

5001.2166063.72

5201.3468076.26

L7870082.48

反射率曲线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4oo4oo55o6oo6o7

5o55oo

nm

曲线

1009O.0O0O

8O■OO黄色杵由纭

7O■OO

6O■OO

5O■OO

4O■OO

3O■OO

2OOO

1OOO

OaOO

o

4045500550600650700

长/nm

反射率曲线

9OOO

8O■OO

7O■OO

6O■OO

5O■OO

4OOO

3OOO

2OOO

1OOO

O■OO

o

40450500550600650700

长/nm

反射率曲线

100.00

90.00

80.00

乐70.00

/

爵60.00

50.00

"双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400450500550600650700

的特征

客观地研究颜色的特征,首先要排除干扰

因素(物体形状、大小、性质、用途、背景)

等)的影响_非相关色(例如测色仪对颜色i

的测量,更客观)。I.

孟塞尔卡集是在特定背景下,以人眼的视I

觉观察结果为依据制定的,更接近人的感觉

但是容易受到人种、个体、情感、习惯等的影I

响,更主观些。

常人们对色彩的描述

□饱满(Fuller)或稀薄(Thinner)

□较深(Darker)或较浅(Lighter)

□较明亮(Brighter)或较平淡(Flatter)|

□较鲜艳(Brighter)或较暗淡(Duller)

□饱和度高(MoreSaturate)或饱和度底|

(LessSaturate)

口色相(Hue)I

1

d一色彩的描述

标准样

太深

太浅

标准样

标准样

偏绿偏红

'十论是主观的观察,还是客观的

测试,共同的研究结果是:自然界的所有颜色可以

用:,

明度(lightness)

色相(hue)

饱和度(saturation)

三个属性来描述。

颜色的三维空间描述

色相

红或黄

明度

明亮或暗淡

浓或淡

L*

颜空网

i.明度

表示物体明亮程度的一种属性。

彩色光的亮度越高,人眼就越感觉明

亮。在物理上表现为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率

越高,明度就越高。

颜色的第一维度一明度s

2.色相

色彩的描述

口色布(Hue)

■红:偏蓝(bluer)或偏黄(yellower)

■黄:偏红(redder)或偏绿(greener)

■绿:偏黄(yellower)或偏蓝(bluer)

■蓝:编绿(greener)或偏红(redder)

色相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在物理学中表现为可见光的光谱波长不同。在

视觉上表现为红、橙、、绿、蓝、紫等各种色调。

在人的视觉中,物体表面色的色相决定于三方面:

♦:♦照明体光源的光谱组成;

♦:♦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特性;.

不同观察者的差异。

反射率/%

‘颜色的第二维度

色相

h饱和度

饱和度是指彩色的纯度(纯洁度)。

□可见光中的单色光是最饱和的彩色,饱和度为1。)

□单色光中掺入白光成分越多,饱和度就越低。|

□物体色的饱和度决定于该物体表面反射光谱的选I

择程度。对光谱某一较窄波段的反射率越高,而对I

A

其他波长无反射或反射率很低,表明有很高的光谱(

选择性,这一颜色的饱和度就越高。I

反射率/%

事度T和度

f色相、饱和度三者之间

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例如明度决定颜色的浓淡;而饱和度和颜色

的鲜艳度有关。但是鲜艳度不能代表饱和度,因

为饱和度是色度学概念,是客观的;而鲜艳度则

是主观的,受精神和心理因素影响较大。

3颜色的混合

两束不同波长的光叠加在一起,与两

种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在一起,混合的规

律一样吗?I

光的直接混合一加法混色一用于颜)

色测量。I

颜料「油漆了染料「滤光片的飞经过选“!

'择性吸收后的反射光或透射光)混合或叠加:;

工工减法混色7—可以用于染色"印.花配X:

色。1

一、加法混色

加法混色即各种不同颜色光的加和。三

个原色光为红、绿、蓝。I

■红、绿、蓝三种色光混色后会形成加和反应,愈混愈I

白,且使用这三种色光的不同能量混合会产生出各种j

不同的色彩。I

■红、绿、蓝三种色光的能量相同时产生白色。I

1854年由格拉斯曼(H.Grassmann)将颜色混合现|

象总结成颜色混合定律。

加法混色

红色光与绿色光

加法混色

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

加法混色

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

I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

1.人的视觉只能分辨颜色的三种变化,即明

度、色相、饱和度。

2.在由两个成分组成的混合色中,如果一个成分连

续地变化,混合色的外貌也连续地变化。并据此J

V

■,

导出两个定律。I

f

□补色定律:每种颜色都有一种相应的外貌。如果

某一颜色与其补色以适当比例混合,便产生白色

或灰色;如纯度高+补色=纯度低E近似比(

重大的颜色成分的品枭I色。

□中间色定律:任何两个非补色相混合,便产

生中间色,其色相决定于两颜色的相对数量,

其饱和度决定于两者在色相顺序上的远近。

存在同色异谱现象

3.颜色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其光谱组成足否一样,在颜色

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并由此定律导出颜色的代替

律:相似色混合后仍然相似。

即若在6;C=D则N+C二分〃

或A+8=C#仁£则/+木•六C

[4.亮度相加定律: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组成

混合色的各颜色光亮度的总和。

加法混色方式:)

□光的直接混合。(

□观察距离很小的两个颜色时,由于人眼不能分辨I

而产生的混色。|

□两个颜色频繁交替作用于人眼,如转盘式混色装I

置、彩电等。I

♦:♦纺织印染实例:荧光增白=蓝紫光(吸收

紫外线转化而来)+黄光

(c)荧Q

(a)化学漂白(b)上篮

-£>姿40

\\\///20

00

80入射光为白光,织物对蓝紫光

60

40

%有弱选择吸收,因而反射光显

/20

船黄色,而且强度因吸收而减弱

公O

电•♦.♦WWW

KIIIIIIV

■\

20的+

原布荧

40吸紫

色染料二吸剂

60收外

■收线

吸收白光中的黄光,而出现

蓝色,因对入射光有吸收而)500700300500700

损失强度,故亮度下降L/nm

二、减法混色

使入射光减弱的混色过程称减法混色。

口光照射在物体上,通常会吸收部分色光,因此

某些色光将不会反射或透射。

口透明物体在色彩减法混色中会包含穿透性与吸

收性,但不包含散射性,如滤光片。

口非透明物体在色彩减法混色中有吸收性与散射性,

如纺织品染色。

通过蓝色滤光片Oo

的蓝色+通过I9O

色滤光片的黄

色=什么效果?

蓝色滤光片

根据加法规律:

4o

应该是白色。3O

2o

实际呢?1o

绿色。因此此时O

4OO

混色规律是减法

性。

减法混色三原色:

减法混色

减法混色

品红色与黄色

减法混色

品红色、黄色、青色

减法混色特点:

□混合后样品的亮度与加法混色相反,

是降低的。

□减法混色的结果不容易预测(不直

观)。

减法混色的应用:

滤光片叠加——摄影

染料混合—染色

第二节CIEXYZ表色系统

CIE

口Q正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其最主要的工作是

研究颜色的科学表达以及彼此之间的色差比<

色方法,也从事照明体的研究工作。I

口CIE的全名为CommissionInternationale

de1'Eclairage.又称之为国际照明体委员

会。

2.1引B

如何科学表达描述颜色?

人在大脑中产生的视知觉可以分为明暗知觉和颜色

知觉。

一般把引起颜色知觉的光称为色刺激(color

stimulus)o

表示由于色刺激而产生的色知觉的体系称作表色系

统(colorspecificationsystem)。

色度学是从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主要以颜色的表示、测量、计算为主要研究内容。

色度学可以把颜色用一组特定的参数定量地表示出来。而依

据这些相关参数,又可以反过来把相应的颜色复制出来。从

此使颜色的评价实现了定量化。这样在对颜色的准确评价、I

人与人之间在颜色方面的交流、颜色的远程传递等诸多方面J

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CIEXYZ表色系统,正是适应这样的要求而建立的,它

是色度学中颜色的表示以及颜色相关参数计算的基础。

色度学是研究颜色测量的一门涉及面很广的新兴科学,

它是包括物理学、视觉生理学、视觉心理学、心理物

理学在内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jTTCIE1931—RGB表色系统

现代色度学采用的是CIE所规定的一套颜色测量原理、

数据和计算方法,统称为CIE标准色度学系统。1

这一系统以两组基本视觉实验数据为基础。|

.:♦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适用1。〜4。视场的颜色测|

量。j

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学观察者,适用大于4。视场的颜J

色测量。j

'十;(色匹配实验

颜色的匹配即把两个颜色调节到视觉上相同或

相等的方法。I

根据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相互代替的颜色(

可以通过颜色匹配实验找到。I

颜色匹配实验方法:

□颜色光的匹配实验。

□颜色转盘实验—传统方法。

颜色转盘实验传统方法

A—调节明度

B一蓝

R—红]

G—绿

C—被匹配颜色

颜色光的匹配实验

光谱

单色光镜

(实验结果表明:

□红、绿、蓝不是唯一的三原色,只要三个颜色

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由其余两个颜色相加混合得到,

三个颜色就可以是三原色。

□红、绿、蓝组成的三原色产生的颜色范围最

广,是最优的三原色。

□三原色组成颜色的光谱组成与匹配颜色的光谱

组成可能不一致——同色异谱的颜色匹配。

蓝敏感的三种视觉细胞

对红、黄、

视觉化的三原色原理

感觉器官

白色物体蓝

视觉化的三原色原理

感觉器官

视觉化的三原色原理

感觉器官大脑

绿

黄色物体蓝

眼睛——色彩在大脑中之处理过程

锥体细胞

L

观测者(人眼)

口眼睛无法描述出颜色的波长范围。

口人眼对光的感受基本上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合I

而成的。I

口人眼会将Y-B、R-G与明暗编码后,再由视觉神经j

将此讯号传送至大脑。上)

口大约有8%的男性与0.5%的女性对判色有困难,无

法正确判定颜色。

色系统的提出

根据颜色匹配实验,三原色不是唯一的,这为

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带来了混乱,为了统一色度数)

据,CIE根据大量的实验材料,选定了三色系统的I

三原色。(

□红:波长700nm,位于可见光谱长波末端。I

□绿:波长546.Inm,水银光谱。)

□蓝:波长435.8nni,水银光谱。

上述三种单色光都容易精确产生。

波长/nm

&能白光E:

一种连续光谱的标准白色,并且其辐射功率对

于各波长均相等(E光源,色温5500K)。I

将等能白光E作为标准,用上述三原色混合,)

按照下列条件调整其光通量(亮度比率),P@G、I

也得到与等能白光E相匹配的白光。.I

@R@G◎B=14.5907Q.0601

w

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组成混合色的各颜色光亮度的总

和,则混合白光的亮度为:

1+4.5907+0.0601-5.6508(Im)

Im:光通量单位

1向的频率为540X1012Hz、辐通量为1/673W的单色辐

射的光通量。

分别把(冷=1Im;

(G)=4.5907Im;QB)=0.0601Im作为单位量'T

来看。则:

白光的光通量。

E=1(7?)+1(G)+1(8)

对于任一待匹配的颜色亮度a

eR(A)+G(G)+BQB)

其中:R、久8为混色比例,表示匹配。](R)、(G)、")

单位。完《尽管这时三原色的亮度值并不等,但CIE却把|、G、夕称三刺

每一原色的亮度值作为一个单位看待।所以红、

激值。即-绿、蓝三原色光等比例混合结果为白光

公式:C=R(R)+G(G)+B(B)称为

颜色方程式。

其中R(R)、G(G)、B(B)称

为颜色分量。R、G、8称为三原色亮度系

数。

g、色度坐标

在颜色匹配实验中,为了表示R、G、B三原色

各自在〃+G+夕总量中的相对比例,我们引入色度

坐标八g、bo

r-R/Kg-G/Kb-B/K

由于K=R+G+B

故r+0■乐1

这样将原来的三维空间直角坐标,变成了二

维平面直角坐标。知道其中两个,第三个就可以

知道。将不值对g作图,得T-抱度图。

:四、CIE1931一RGB表色系统

物体颜色决定于什么?

□首先是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特性,即决定

于反射光在可见范围内的分布(客观的)。

□还要决定于人眼的视觉特性(主观的)。

研究色度学是为了科学表达颜色,且要符合

人眼观察结果,而不同人的视觉特性又有差异,

我们应当如何办?

;标准色度观察者

标准色度观察者是一组数据,主要用于描述人眼

对于色彩感知变化情况,它是根据w.D.Wright在

1928年与J.Guild在1931年人眼对颜色的实验发展

出来的理论。I

此实验是将各种波段的目标测色光源投射在白幕I

上,找约100个判色能力正常的人做实验,再依照每个

人的判色能力让判色者自己调整R、G、B三种色光,

得到观测者认为目标测色光与自己所调出的光最吻合

的色光,最后收集这些人所判定出的各种不同光源的

能量值而定义出人眼的三刺激值〔爪为、g(X)、|

’测试实验

调整R、G、B光源,¥

到与左图的蓝光色对色

为止

一口莱特的实验条件:

三原色波长650nli1、530nm>460nm;10名观

察者;2°视场

□吉尔德实验条件:)

滤光片产生三原色波长630nm、542nm>460nm;7名观察

者;2°视场。|

口CIE将两人实验中的三原色转换成波长700nm、546.Inm

435.8nm作为标准,选若干视力正常人对等能光谱逐一!

进行颜色匹配,得出了现在正式公布的"CIE1931—RGBJ

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教材中表2-1)|

□“CIE1931—RGB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代表)

了人眼睛的平均视觉特性,作为标准,可以用于色度

计算。1

波长400nm

的紫色三刺

激值为

r(A)

厂=0.00030灰④

^=-0.00014

Z?=0.01214

波长500nm

的蓝色三

刺激值为

E

E

厂=-0.07173.

4

g=0.08536ES

500600700

b=0.04776A/nm

光谱三刺激值与光谱色色度坐标的关系:

r(A)=r(^)/[r(A)++b(2)]

四)=团)心(力+孑⑶+&)]

b(X)=5(A)/[r(A)+i(A)+B(A)]

例如:波长660nm红色在「二"g色度图上的色度坐标:

因为尸=0.05932g=0.00037^^0.00000所以b=0

r=0.05932/(0.05932+0.00037+0.00000)=0.99380

g-0.00037/(0.05932+0.00037+0.00000)=0.00620

2.3CIE1931—XYZ表色系统

CIE1931—RGB表色系统的特点:

□尸([)\方(1)、万(|八W的估nlS由i立o哈X狙iS至hMH市ttDHI吉W坟

用于颜色计算。值(_0.08901),实验时需要

将红光加在被匹配光上。

□计算过程出现负值,计算复杂,不容易理解。

因此,CIE通过了新的用于色度学计算的系

统——CIE1931—XYZ表色系统。

E1931—XYZ表色系统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将CIE—RGB系统中的光谱三刺激值r(2)、_g(4)、/(4)和色度坐标

八g、6均变为正值。

♦充分发扬g色度图中540~700nm段的直线关系,使计算

变简单;另外,要将光谱轨迹内的真实颜色都落在假想的三刺激值

所包围的三角形内,并减少三角形内假想色的数量。

。用一个值直接表示亮度,计算时更方便。

]、CIE—RGB表色系统与CIE—XYZ表色系统的转换关

要建立满足上述条件的CIE1931—XYZ系统,就需1

要在RGB系统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选用三个理想)

的原色来代替实际的三原色,从而将CIE—RGB表J

色系统中的光谱三刺激值7(/1)、9(/0、万(/)和色度I

坐标八g、5均变为正值。

选择的三个理想的原色(三刺激值)乂KZ,I

X代表红原色,Y代表绿原色,Z代表蓝原色,这三个原

I

色不是物理上的真实色『而是虚构的假想色

—g色度图中540~700nin段的直线关系。

其在Lg坐标体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