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入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5.草船借箭
授课
课题草船借箭课型讲读课文2课时
时间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
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教学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目
标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
的兴趣。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教学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重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
的兴趣。
教学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
难点法。
第一课时
.认识“瑜、忌”等个生字,会写“妒、忌”等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
教学1911
目标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具
准备课件: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及作者简介、词语解释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1)【出示课件1】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以《三国演义》主
导入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题歌导入交流,激发学
(8)(2)播放完毕后出示歌词:【出示课件2】习参与课堂活动的兴
分钟
(3)学生阅读歌词,说说对这首歌的了解。(这是电视趣。
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4)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教师评
议并梳理词意: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
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
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江上白
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
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世人下酒闲
谈的材料。
(5)问题交流:歌词里说“浪花淘尽英雄”,你最崇
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学生自由发言。)【出示
课件3】老师相机呈现三国人物形象。
(6)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三国
演义》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板书:草船借箭)学生
齐读课题。
2.简介《三国演义》。【出示课件4】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
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
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简介《三国演义》,
义》中人物的了解。同时了解作者及写作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5】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
罗贯中(约1330年一约1400年),名本,号湖海散于学生理解课文,激发
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
太原人。趣。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整体感知
(一)理清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此环节的设计是
按照什么顺序将故事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
深刻的印象?理文章结构的方法,帮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课文内容。
新课
教学4.全班交流,教师订正。
(32(二)了解起因、经过、结果。
)分
1.快速浏览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钟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出示课件6】
(1)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
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2)故事的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
只箭。
(3)故事的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四、细读课文,了解起因
1.教师简介“草船借箭”的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曹操、
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
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
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
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
发生的。
2.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从这部分课文采用读、思、议等
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
3.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
4.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解故事情节。
交流自己的感受。
5.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
葛亮。)
(2)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为什么还
要害诸葛亮?【出示课件7】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学生齐读)。
从这句话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嫉贤妒能。)
(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
的?(他们的对话。)【出示课件8】
①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
用什么兵器好吗?(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②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
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
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
(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
己的目的的?【出示课件9】
①“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推却'
又是什么意思?(借理由推托、拒绝。)为什么不能推却?
(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
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具
有险恶用心的人。)
③同桌一起交流,想象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出示课件9]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描写人物说话
时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④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⑤再读加入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
题:【出示课件10、11]
A.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
B.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
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
万枝箭呢?从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
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
走了。
⑥指名读这段话。
⑦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
心里为什么很高兴?(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
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
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⑧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
天造好十万枝箭呢?(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
计个人得失。)
⑨从学习中你了解到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胸有成竹,
顾全大局。)
⑩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2】
(4)教师小结: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
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
诈。
(5)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读
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如读出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
杀机;读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
容镇定,胸有成竹。
6.谈话过渡: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
至U: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
置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
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板书:起因一一周瑜妒忌诸葛亮,
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1.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
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
教
学
目
标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2.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
作品的兴趣。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导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
(4)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了
分钟
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
一下:此环节的设计为
①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
②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什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么?
③这部分课文的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
的原因?
2.谈话过渡: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了解到
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周瑜是怎么“叹”的?快速浏
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来。【出示课件2】(诸葛亮神
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
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
略。)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
默读课文,圈画批注出来。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
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
二、了解“借箭准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L诸葛亮请谁帮忙做借箭前的准备?(鲁肃)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3.从哪里可以看出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请默读
课文3〜5自然段,把书上有关句子标出来。
新课
4.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引导学生借助人
教学
(33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物对话感悟人物特点。
)分钟来报告周瑜,果券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
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启发学生自由读这段话,从“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感受鲁肃十分诚信、顾全大局、对诸葛亮赞赏与默默
支持。从“果然”一词也能够看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
为人。
5.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哪些准备?【出示课件5】
(1)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好哪些准备?(二十条
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
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2)诸葛亮为什么对鲁肃说“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诸葛亮知道
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
(3)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
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三、精读“借箭经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指名读课文6〜9自然段,标出能表现诸葛亮“神
机妙算”的有关语句。
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
的“神机妙算”?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6】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
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1)读一读,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诸葛
亮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他在等雾。)
(2)诸葛亮那个时代有没有天气预报啊?(没有)
这又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了诸葛亮懂天文,识气
象。)
(3)除了这儿,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
算?【出示课件8】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从“大雾漫天”你了解到什么?(了解到当时
的天气情况:到处都是大雾。)
(2)从天气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什么?(选择这样的
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3)从“诸葛亮笑着说“你感受到什么?(诸葛亮
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
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这
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
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
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4)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目
的是什么?(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
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5)军士为什么要“擂鼓呐喊”?(这样做既是为
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
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
方向。)
(6)从这段叙述中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了解?(诸
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
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
(7)指导朗读,读好鲁肃和诸葛亮说话时的语气。
【出示课件14】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安
排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
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的时
间。)
(2)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把船掉过
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显示了诸葛亮过人的智
慧。“逼近曹操受箭”,进一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生性
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此行“借箭”,轻
轻松松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诸葛亮谋划之周密,
安排之巧妙,不仅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
体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4.自由读课文3〜9自然段,总结“借箭的经过”。(板
书:经过一一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
箭。)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5】
①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
③算好鲁肃:忠实守信。
④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
四、了解“借箭结果”,感受人物形象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1)小组交流: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8】
①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
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②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
而诸葛亮宽厚待人,顾全大局。
③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
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3.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4.教师小结: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
亮神机妙算。“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
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
一句话。(板书:结果一一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
叹不如。)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
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
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
伸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
(3)
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
分钟
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
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2.作业: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
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
板书
内容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6.景阳冈
授课
课题景阳冈课型讲读课文2课时
时间
1.认识“倚、箸”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
筛酒”等词语。
2.指导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教学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能用自己的话
目标
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
畏的性格。
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
教学
重点解武松的性格和打虎的经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
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指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难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
第一课时
1.认识“倚、箸”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
筛酒”等词语。
教学
目标2.指导学生遇到不明白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了解武松打虎
的经过。
教具
准备课件:歌曲《好汉歌》、《水浒传》及作者简介、词语解释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1】教师播放《水浒传》电视剧主题歌曲,在歌声中激发学
导入请同学们欣赏。生的学习热情。
(8)2.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这
分钟
是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你们看过《水浒传》吗?
(学生自由发言)
3.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可以简
单介绍电视剧中的故事情节,可以说说电视剧中的人物形
象,可以说说自己观看电视剧的感受,可以说说自己搜集
的有关资料……教师评议并小结。
4.简介《水浒传》。【出示课件3】
《水浒传》是明代著名小说,又名《水浒全传》《忠
义水浒传》,约成书于元末明初。
成书以前,宋江等三十六人的起义事迹,就已经在民
间广泛传颂。施耐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加工和艺术
的再创造。
《水浒传》长于语言技巧和描写人物的笔法。它的语
言平实朴素、准确、简练而生动,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和
鲜明的个性。在描写人物上,粗笔浓墨,色彩绚烂,酣畅
淋漓,神情面貌如见其人。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水浒传》
中人物的了解。
5.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节选自《水浒传》简介《水浒传》,
第二十三回的课文《景阳冈》。(板书:景阳冈)学生齐读同时了解作者及写作
课题。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
6.简介作者。【出示课件5】于学生理解课文,激发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
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趣。
7.补充资料:【出示课件6】
景阳冈: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的张
秋镇境内,为《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据史书记
载,这一带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野兽出没,
有九岭十八洞堆之称。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7】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
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结合字面意思猜
一猜。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此环节的设计是
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
深刻的印象?理文章结构的方法,帮
新课
教学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
(32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课文内容,抓住文章重
)分
4.教师总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点内谷。
钟
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5〜7自然段: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打死打虎。
13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板书:喝酒一一上冈一一打虎一一下冈)
四、细读课文,了解喝酒引导学生通过语
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1〜4自然段,标注出人物对话,言描写,了解人物性
着重标注武松的语言,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什么。格。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
交流自己的感受。
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出示课件101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①武松进店饮
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②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
(2)课文是怎样表现武松豪放、倔强性格的?(通过语
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师生评议,
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1】: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及饮完
酒后与酒家说的一些话。表现其豪放、倔强的性格。后来,
当酒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
武松更是出语豪壮,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
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
行为做了铺垫。(板书:豪放倔强)
(4)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朗读。
5.谈话过渡: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
到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他真的遇到老虎
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1.能简要地说一说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
教学2
目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
作品的兴趣。。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3)
分钟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
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学
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
2.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什么?(武设计此环节的目
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的是做好与上节课的
3.从这部分课文我们了解到武松的什么特点?(豪衔接,为学习下文做好
放、倔强)准备。
4.谈话过渡【出示课件2】:酒家说冈上有虎,经常出
来伤人。真的有虎吗?武松遇到虎了吗?会不会发生
危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文。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
了什么?(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
但决定继续上冈。)
2.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又了解到武松的什么性格特
点?(板书:倔强、固执和无畏)
3.作者是怎样表现武松的性格特点的?(作者通过心
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找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深入体会。
【出示课件3】
新课
教学这部分课文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
(30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心里也有一点怕。但
)分钟
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
下冈。“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这里虽有
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充分体
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7.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性格
特点。
三、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5,6自然段,标出自己感受最
深的部分反复阅读。
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指导。
讲解5,6自然段【出示课件5】
(1)读一读,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说说你从
这段话知道了什么?(学生阅读。)
(2)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总学生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借助人
引导:物心理活动感悟人物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老虎抓人的?(一扑:把两只爪在特点。
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推将下来;
一掀: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一剪:把这铁
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②“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似半天里起了个霹
雳,振得那山冈也动。”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夸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从老虎的吼声巨大
感受到老虎的凶猛。)
③“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一句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虎尾”比作“铁棒”。)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从中感受到“虎尾”的有力,
老虎具有很强的攻击力。)
④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虎的凶猛。
【出示课件7】凶猛(突出显示)
略按一按望上一扑播将下来把前爪搭在
地下腰胯一掀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
剪一扑一掀一剪一兜兜将回来
⑤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怎么做的?(一闪,闪在
大虫背后。武松一躲,躲在一边。却又又闪在一边。)
⑥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否胆怯了?(不是,武松
在消耗老虎的体力,挫败老虎的锐气,等待时机进行
反击。)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原来大虫抓人,只
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
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梢棒,使尽平生气
力,从半空劈下来。)
⑦从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武松的
什么特点?(板书: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出示课件8】机智灵敏、有勇有谋(突出显示)
翻身下来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一闪,闪
在大虫背后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却又闪在一边
抡起梢棒从半空劈下来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老虎的凶猛,表现
出武松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5)教师小结: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引导学生通过动
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作描写,了解人物性格
掀、一剪。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特点。
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把这铁棒
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这
“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
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般”,
指种、样。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
灵敏、有勇有谋。
讲解5自然段【出示课件9】
(1)“武松将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
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这句话中的“势”是
指什么?(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就势”是什么意思?(借着老虎的姿势。)从这里
你又了解到什么?(了解到武松的有勇有谋。)
(2)《景阳冈》一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而“打”
则是“重中之重”。作者写武松打虎,生动又传神,
虎虎有生气。先是他的“闪、躲”,这是面临猛虎的
锋芒毕露而机智避让的“闪、躲”,说明他有勇有谋、
智勇双全。接着,武松“抡起梢棒,使尽平生力气,
从半空劈下来……”“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
气只顾打”。这里运用了哪些表示“打”的词语?你
能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语吗?从
中感受到什么?
【出示课件11】勇武过人(突出显示)
,,抡劈”“揪”“按”“踢”,,提”,,打二把武
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奕飞动,跃然纸上。
【出示课件12】英雄气势(突出显示)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梢棒,使尽平
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
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
顾打。
(3)指导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武。
(4)教师小结: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
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
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
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4.自由读课文,5,6自然段,了解武松打虎的过程。
四、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出示课件13】
(1)一场麋战,耗尽了武松的精力,所以在打死了
老虎后,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
步步挨下冈来”。这一段里,哪个字用得准确?(挨)
(2)为什么说“挨”字用得准确?(这个“挨”字,
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麻,筋疲引导学生潜入课
力尽的状态。这样描写非但无损英雄的形象,反而会文深处,对每个字、词、
使人物更加朴实丰满,更加逼真可信。这就是古典名句、段都要仔细地推
著语言的精妙。)敲,弄明白了作者良苦
(3)“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用心之后,再从课文里
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钻出来。
表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板书:机敏。)
3.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朗读中表现出武松
的筋疲力尽。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出示课件16】:
《景阳冈》出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
二十三回。全文叙事有头有尾,情节完整,引人入胜。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
课堂小结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
及拓展延
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伸
(7)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7】:
分钟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
多人物,并且这些人物都有表现自己特点的绰号,如
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浪里白条张
顺、行者武松等。请你选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了解
他的绰号,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
物形象的。
景阳冈
喝酒一一豪放、倔强
板书
内容上冈一一倔强、固执和无畏
打虎---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下冈----机敏
7.猴王出世
授课
课题猴王出世课型略读课文1课时
时间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造化、喜不自胜、天
造地设、抓耳挠腮”等词语。
教学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猜测大体
目标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4.感受石猴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
5.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
重点其形象,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
难点
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21课件播放大型连续剧《西游记》第一集以多媒体播放学
片段。(学生欣赏)生感兴趣的大型连续
2.学生交流自己对电视剧或剧中人物的了解,教师评议。居U《西游记》第一集片
3.教师小结:大家对《西游记》故事都不陌生,里面塑造段,创设轻松的学习情
了许许多多不同人物的形象。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导入喜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趣。
(8)吗?(学生自由发言。)
分钟
4.小结导题: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
空,那他最初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节选自
《西游记》第一回的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猴王
出世)学生齐读课题。
5.了解《西游记》。【出示课件4】简介《西游记》,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讲述了唐僧在同时了解作者,有助于
三个徒弟的帮助下,去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学生理解课文。
它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座丰碑,被尊为中国古典四
大名著之一。
6.简介作者。【出示课件5】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淮安
府山阳县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
字词障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
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结合字面意思猜
一猜。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二)再读,理清层次。以问题方式来引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导学生通过读文理清
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层次,整体把握课文内
深刻的印象?容。
新课
教学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29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分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7】: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
钟
叙述的,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2、3自然段)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
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
洞。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
为王。
三、再读课文,读懂文意
(一)学习“猴王出世”。(板书:猴王出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
为什么喜欢。
预设一:【出示课件8】
那座山正当顶上,……化作一个石猴。
(1)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这一段以极其精练的语言
写出了石猴的出生环境及经过。)
(2)仙石的形状是怎样的?(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
有二丈四尺围圆。)仙石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那座山正
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3)石头变猴的原因是什么?(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
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4)石猴是怎样出生的?(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
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5)【出示课件8】出示“仙石迸裂”的图片,学生体会学生读文了解了
石猴出世的神奇。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再
(6)结合视频,你从这段话感受到什么?(石猴与其他通过图片,让学生充分
众猴不一样,是一块饱受日月精华的顽石瞬间迸裂而生了解了石猴出世的过
的。)程,课件生动的演示,
(7)指导朗读,读出神奇的语气。帮助学生建立了直观
预设二:【出示课件9】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印象。
中。
(1)石猴的日常生活情形是怎样的?(食草木,饮
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
友,狒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2)教师小结:文章起笔就显得他神异出众,为后文甚
至全书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由此
也掀开了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
(3)读了这段话,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石猴?(自由自
在、快活逍遥、和善友爱、顽皮可爱……)
(4)指名读,互相交流,指导学生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教师小结: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跳跃的猴子,用的语
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
我们读到了一个活泼可爱、顽皮跳跃的猴子。像这样内容
与语言高度统一,这就是经典。
2.谈话过渡:课文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
次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学习“发现水帘洞”。(板书:发现水帘洞)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画出石猴的动作。
(1)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从石猴的这些动作中感受到什
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出
示课件10]
①“他眼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从“瞑'
“蹲”“纵”“跳”这些动作,感受到石猴机智勇敢、敏捷
灵巧、本领高强的特点和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②【出示课件11]从四“看”,感受到石猴动作的敏捷,
观察的细致,感受到他艺高胆大、聪明心细的性格特点。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
石猴发现水帘洞的经过。
(三)学习“石猴成王”。(板书:石猴成王)
1.鼓励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众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冷库拆装协议合同
- 施工合同续签协议
- 合同协议平台
- 门窗转包合同协议书
- 托育园劳动合同协议
- 工厂运输协议合同
- 口头合同协议
- 企业间借款合同展期协议
- 集体合作社协议合同范本
- 医院康复科承包协议合同
- 院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昏迷、跌倒事件应急预案及程序
- 北京联合大学2021年招聘辅导员试题及答案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寄情山水名胜 11 醉翁亭记教案 新人教版
- 2024年拍卖师资格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
- CJ/T 124-2016 给水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件
- 混凝土砂石供应合同范本
- 【正版授权】 ISO 21940-11:2016/Amd 1:2022 EN Mechanical vibration - Rotor balancing - Part 11: Procedures and tolerances for rotors with rigid behaviour - Amendment 1
- DL-T-1798-2018换流变压器交接及预防性试验规程
- 校园食品安全知识竞赛考试题库(200多题)
-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试题
- 第5课《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第1框《理解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中职专用】《职业道德与法治》同步课堂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