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_第1页
必修1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_第2页
必修1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_第3页
必修1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_第4页
必修1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课前抓双“霸,

[感性认知][理性归纳]

1.判断下列有关酶本质和作用叙述的正误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

质(X)1.巧记酶概念的1个“二”和3个“一”

(2)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

昔酸(X)蛋白质或RNA活细胞催化作用降低活化能

(3)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2.解读有关酶的“八个误区”

基酸(X)项目正确说法错误说法

(4)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X)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具有分泌功能的

产生场所

(5)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因此酶只能在细胞内的红细胞等除外)细胞才能产生

—)

发挥作用(X)有机物(大多为蛋白

酶的化学本质蛋白质

2.下图曲线表示在无催化剂和有酶催化条件质,少数为RNA)

本质

下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据图回答可在细胞内、细胞外、只在细胞内起催

作用场所

和作能量

C体外发挥作用化作用

D

D___/_\__低温只抑制酶的活性,低温和高温均使

A温度影响

不会使酶变性失活酶变性失活

O反应过琉

(I)没有催化剂的反应曲线是②。酶具有调节、催化

作用酶只起催化作用

(2)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①。等多种功能

(3)AC段的含义是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的可来源于食

来源生物体内合成

所需要的活化能。物等

(4)BC段的含义是酶降低的活化能。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甘酸只有氨基酸

(5)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等只有核糖体

B点在纵轴上将包上移动,即反应需要的活化

能要增大。

(-)3.回答下列与酶的特性有关的问题3.图解酶的三大特性

酶的(1)连接酶的特性和原理:酶的——性

特性特性|[原理]

|高效性|1专一性11温和性1

①高效性、^a.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高效

需要1适宜的

②专一性/南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ikal.H停牝一北岐一

性、专■■11

③作用条件温和一c.高温、过酸、过碱使陶失活|催化效率|1化学反应1|温度|----|pH|

终温国岁普普

一性(2)判断有关叙述的正误:是无机催化剂的类比推理

降低丧失Jf

倍|1锁钥’学说1匚|梅」性卜_

和温①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不会导致淀粉酶|107〜1013

和性活性发生变化(X)4.明辨酶在代谢中作用的四个易误点

②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J)(1)酶并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不能提供能量,只降低反应

③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的活化能,从而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性(X)(2)酶在反应后并不失活,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均

④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酶的保存(V)保持不变。

⑤人体在发热感冒时,常出现厌食恶心现象,(3)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产生酶,但是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

这与人体内酶的活性有关,说明酶活性的发挥产生激素。

离不开适宜的温度等(J)(4)酶是化合物,亦可以作为底物被其他酶催化分解。

课堂研考思.驾蕤

/J</\7^V/LJ/左

-----------------------------……[高频考点•讲练悟通I.....................——

酶的本质和作用

命题点1考查酶的概念和本质

1.(2015•海南高考)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服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

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解析:选D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腺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蛋白

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

需用肽聚糖酶降解。

2.(2015•海南高考)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

C.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

解析:选A一些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一些激素的化学成分不是蛋白质,如性

激素的成分是固醇;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与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

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激素通过与靶细胞结合传递信息,影响靶细胞的代谢活动。

拓展•归纳|酶与动物激素的“一同三不同”

相同: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也具有一定特异性

几乎所有活细胞都产生酶;而只有内分泌细胞才产生

产生部位

激素

不酶绝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为RNA;激素则为蛋白

化学本质

同质类、脂质类、氨基酸衍生物类

酶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激

作用机制

素作为信号分子在发挥完作用后被灭活

命题点2考查酶的作用及原理

3.如图为反应物A生成产物P的化学反应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

假设酶所处的环境条件最适,对于图中曲线分析正确的是()

A.ad段表示无酶催化时该反应的活化能

B.be段表示酶为底物提供的活化能

C.若把酶改成无机催化剂,则图中b点位置会下移

D.若将有酶催化的反应温度下降10℃,则ab段会缩短

解析:选D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

能,所以,在没有催化剂时ac段表示该反应的活化能;在有酶催化时be段表示该反应的

活化能,酶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其降低化学反

应的活化能更显著,所以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点将向上移动;题

中实验是在酶的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将有酶催化的反应温度下降10℃,酶活性降低,

be段会增大,ab段会缩短。

酶的三大特性

[关键点拨]

1.高效性

原理曲线模型

平加入陶

衡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

点加入无机催化剂

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活化效率更高

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未加睡也未加②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

《无就耀化剂_

O

时间所需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

应的平衡点

2.专一性

(1)原理模型——锁钥学说:

…的^0[C]

卜弓回一(Ag一卜4®回

①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A催化的底物,E、F表示B被分解后产生的物质,C、D表示

不能被A催化的物质

②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结构

(2)曲线模型:

副①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

O_加醉A

率5速率相同,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

及酶条件(加酶B)

②而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

01234

A反应物浓度大明显加快,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温和性——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高温、过酸或过碱都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失活

酶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

应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

和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过

曲线模型促

反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枚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

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后可恢复活性

[题点突破]

命题点1借助模型,考查酶的特性

1.如图表示某种酶催化某二糖的水解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底产物

作用位点

A.该过程可以表示麦芽糖的水解

B.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C.该酶也可以催化其他二糖的水解

D.该反应过程中的酶只能利用一次

解析:选B由图可知,该二糖由两种不同的单糖构成,可能是蔗糖或乳糖。反应前

后酶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该酶可以重复利用。酶具有专一性,该酶不能催化其他二

糖的水解。

2.酶抑制剂分为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其中竞争性抑

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非竞

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

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表示没有酶抑制剂存在时的作用效果

B.曲线c表示在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下酶的活性降低

C.曲线a、b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是因为酶处于饱和状态

D.竞争性抑制剂与该酶催化的底物化学结构相似

解析:选B图中曲线a反应速率最快,可表示没有酶抑制剂存在时的作用效果;竞

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活性位点,不改变酶的构型,因此当底物浓度高时,反应速率可

以升高,因此曲线b表示在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下酶的活性降低;曲线a、b酶促反应速率不

再增加是因为酶处于饱和状态;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因此应与酶催化

的底物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

命题点2结合实例,考查酶的专一性

3.酶作为一种生命活动的催化剂,在生物的新陈代谢、物质合成、能量转化以及降解

等各种反应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以下4种酶的作用对象或物质分别是()

①蛋白酶②RNA聚合酶③肽酶④解旋酶

A.脂肪酶、磷酸二酯键、肽键、氢键

B.淀粉酶、氢键、肽键、氢键

C.蛋白质、磷酸二酯键、氢键、氢键

D.蛋白质、磷酸二酯键、肽键、磷酸基团

解析:选A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分解。RNA聚合酶用于DNA转录生成RNA的过程

中,形成磷酸二酯键。肽酶催化多肽中肽键的断裂。解旋酶用于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氢键

的断裂。

拓展•归纳|高考常考的酶及其作用归纳

DNA聚合酶将单个的脱氧核昔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成链

DNA连接酶将两个DNA片断连接起来

RNA聚合酶将单个的核糖核昔酸连接成链,并能够在转录时打开DNA碱基对间的氢键

解旋酶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打开DNA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ATP水解酶能打开远离腺昔的高能磷酸键

蛋白酶将蛋白质的部分肽键切断,得到不同的肽链和氨基酸

纤维素薛、果

水解纤维素、果胶,破坏植物细胞壁

胶酶

g巧用三种方法破解酶实验难题

[关键点拨]

1.鉴定酶的本质——试剂检测法

标准蛋白质样液]|待测梅液||标准RNA样液

、,双绵豚试剂'叱罗红染液

I紫色I应II红色I

该酶是蛋白质I|该酶是RNA

2.验证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对比法

(1)验证酶的高效性:

[设计方案]

项目实验组对照组

材料等量的同一种底物

试剂与底物相对应的酶溶液等量的无机催化剂

现象反应速率很快;或反应用时短反应速率缓慢;或反应用时长

结论酶具有高效性

[操作示例]

H.,().)酶

——*2也()+()2

2H?()?—FeCl:<:比较().>产生的多少和快慢

—^2H2()+()Z

(2)验证酶的专一性:

[设计方案]

项方案一方案二

目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

材与酶相对另外一

底物相同(等量)

料应的底物种底物

试剂与底物相另外一种酶同一种酶(等量)

对应的酶

现象发生反应不发生反应发生反应不发生反应

结论酶具有专一性

[操作示例]

淀粉三迫寺荐燔〕还原糖

(非还原糖)’麦芽糖

,+台砖红色沉淀

(非就糖)里蔗糖J斐林试剂

3.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pH值一梯度法

[设计方案]

组别编号12…11

实验材料等量的同种底4勿

・・・

温度(pH)北3)72(幻)T„(a„)

衡量指标相同时间内,各组酶促反应中生成物量的多少,或底物乘余的多少

生成物量最多的一组,或底物剩余最少的一组所处温度(或pH)为最适温度

实验结论

(或pH)

[操作示例]

(1)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施松溪粉,

住所控制的温度下处理一段时间

相应温度的淀粉与相应温度的淀粉酶混合

花客1T丽应M而疝虎禾视疝二技面而…;

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2)探究酶的最适pH:

H2O2溶液+pH|酶液]

溶液+pH2酶液I检测

O2的产生速率

%。2溶液+pH“酶液J

[题点突破]

命题点1考查实验材料和试剂的选取

1.为了探窕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最合理的是()

实验

探究课题选用材料与试剂

编号

①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②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③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④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A.实验①B.实验②

C.实验③D.实验④

解析:选B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不宜用过氧化羲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

验①不合理;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故实验③不合理;斐林试剂呈碱性,能与酸性物

质发生反应,不适合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故实验④不合理。

拓展•归纳|酶活性实验探究中的“三宜”“四不宜”

(1)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

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2)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

“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3)在探究酶的适宜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H02)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

材料,因为过氧化氢(火。2)在常温常压时就能分解,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

验结果。

(4)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时,“宜”保证酶的最适温度(排除温度干扰),且将酶溶液

的pH调至实验要求的pH后再让反应物与底物接触,“不宜”在未达到预设pH前,让反

应物与酶接触。

命题点2考查实验操作过程及评价

2.(2016•全国乙卷)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

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一加入底物一加入缓冲液一保温并计时一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一计时一加入缓冲液一保温一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一加入底物一加入酶一保温并计时一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一计时一加入酶一加入缓冲液一保温一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解析:选C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需要保证pH和温度均相同且适宜,故缓冲液应

在加入底物和酶之前加入。

3.(2012・全国卷)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

骤:

①在A、B、C、D、E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

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o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

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解析:因为题中已经提示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剂量等,因此就不用去分析这些数据是

否错误,找主要的错误即可。(I)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本题探究的是pH对酶活性的影

响,因此,温度应为无关变量,必须适宜,而70°C恒温水浴的温度过高,会导致5组试管

中的酶因高温而失活,最终不同pH下的实验结果一样。(2)本题选择的是斐林试剂,通过

检测产物的生成量来确定酶的活性高低,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必须要加热,如果不加热,

则任何一组都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答案:(1)③中70c应改为37°C。因为人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C

(2)在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之前应将各试管放在沸水浴中一段时间。因为在高温条

件下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显色

方法•规律|解答实验方案评价试题的一般思路

-

有无对照实脸.

无①实验变景设置是否有你记

对如何设置对照

②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

实I:.'、③是否遵循了等量原则

圜计是否合理④是否排除了干扰因素

①步骤的顺序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

②具体操作有无违反生物学基本原理

④至而率有嚼逅花宴客河豆...........

②实验器材选择是否合理

③药剂选择、使用、用量是否准确

小宴客襦宴另转:加急第.....

②实脸所需的温度、光照等条件是否合理

五看结果

厂实验目的是否与实拾结果、结论相对应

与结论

...................................[专题微课重点培优I........................................

106常考的生物图示之(五)一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曲线分析

[图示解读]

反(在底物足量情况下)

穗浓度

图2

pH值

III:lit

%,ih%力(242

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反应时间

图4图5图6

[信息解读]

(1)底物浓度、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①图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

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②图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

(2)温度和pH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①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

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②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

的最适pH,如图3。

(3)反应时间与酶促反应的关系:

①图4、5^6的时间”和打是一致的。

②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因被消耗而减少,生成物因积累而增多。

③fo〜九段,因反应物较充足,所以反应速率较高,反应物消耗较快,生成物生成速率

快。力〜。段,因反应物含量较少,所以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物消耗较慢,生成物生成速率

较慢。益时,反应物被消耗干净,生成物也不再增加,此时反应速率为0。

[读图技法]

“四看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

利用数学模型法观察同一条曲线的升、降或平的变化,掌握

变量变化的生物学意义.如在分析影响於促反应的因素时,

一般情况下,生成物的僦未达到饱和时,限制因素是横坐标

所表示的因素,当达到饱和时,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所表示

的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

[演练冲关]

1.(2016・蚌埠三模)如图所示为影响酶促反应的温度、pH和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

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0影响德促反应的相关因素

A.影响乙曲线的因素是温度,影响丙曲线的因素是pH

B.甲曲线中,A点与B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同

C.乙曲线中,D点与F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且不能恢复

D.丙曲线中,G点时对应因素升高,酶的活性不能到达H点

解析:选C低温时酶的活性很低,但并不失活,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

活,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活,分析题图,影响乙曲线的因素是温

度,影响丙曲线的因素是pH;甲曲线表示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A点与B点限制酶

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同,A点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B点时底物到达饱和状态,限制酶促

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底物浓度;乙曲线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D点是低温条件,

酶的活性很低,但是酶的空间结构不被破坏,温度恢复,酶的活性即恢复,F点是高温条件,

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即使温度恢复酶的空间结构也不能恢复;丙曲线是pH对酶

活性的影响曲线,G点时pH过低,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pH升高,酶的活性不能恢复,

故不能到达H点。

2.(2016•全国甲卷)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

实验组:A组Q0℃)、B组(40°C)和C组(60'C),测定各组在不同

-G%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组。

(2)在时间“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3)如果在时间f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

在4时,C组产物总量,原因是»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

其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⑴在60℃条件下,反应的最终产物浓度比20℃和40℃条件下小很多,说明酶

在60℃条件下最终失活。20c与40°C条件下相比,40℃时酶促反应到达反应平衡的时间

短,说明40°C条件下酶活性较高。⑵在时间4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变成30C,由

该酶活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知,30°C条件下的该酶活性大于20℃条件下的,因此A组

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3)4时C组的产物浓度已不再增加,但由A和B组右时的产物

浓度可知,时C组底物并未全部被分解,C组产物浓度不再增加是由于C组温度过高导

致4时酶已经变性失活。因此如果在时间打时,向C组增加2倍量的底物,在其他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打时产物的总量也不会再增加。(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极少数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

答案:(1)B(2)加快(3)不变60℃条件下,打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

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蛋白质或RNA高效性和专一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课后测能%2战薜

[高考真题集中研究——找规律]

1.(2013•全国卷II)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解析:选B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催化有氧呼吸的酶。低

温未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低温处理后再升高温度,酶活性可恢复,高温可破坏酶的空间结

构。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度。酶可以催化化学反应,也可

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如唾液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分解,又可以被胃蛋白酶水解。

2.(2014•福建高考)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A.蛋白酶B.RNA聚合酶

C.RNAD.逆转录酶

解析:选C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

处理后的核糖体为rRNA,而催化核糖体内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物质是酶,由此可推测该

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3.(2013•安微高考)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

B,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

C.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选B激素主要通过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细胞代谢的终

产物可通过提高或降低酶的活性来调节代谢速率;同一个体不同功能的细胞内酶的种类不

同;一个细胞在不同时期,其功能可能会发生相应变化,因而酶的种类和数量也可能会随

之改变。

4.(2016•江苏高考)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为探究白

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过氧煮沸冷

2%缓冲化物白菜梗却后的

1%焦性没食子

管号

H2O2液酶溶提取液白菜梗

酸(mL)

(mL)(mL)液(mL)提取液

(mL)(mL)

1222———

222—2——

322—一2—

422一一一2

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

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证明白菜梗中无过氧化物酶

解析:选A根据实验目的“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可确定加入白菜

梗提取液的3号管为实验组,1号、2号和4号管都为对照组;若3号管显橙红色,还需要

与2号管、4号管对照才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能是因

为高温使过氧化物酶失活,而不能证明白菜梗中不存在过氧化物酶。

5.(2015・重庆高考)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

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储水研磨、制成提取

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红粒管白粒管对照管

①加样0.5mL提取液0.5mL提取液C

②加缓冲液(mL)111

③加淀粉溶液(mL)111

④37°C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

显色结果++++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显

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

率越.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

应O

(2)小麦淀粉酶包括a-淀粉酶和0-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

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红粒管、白粒管各加...2蛆砧正许

.入相应提取液0.5mL—使a-淀粉的失活、如上法实验操

红粒管、白粒管各加作并显色测定

X处理-

,入相应提取液0.5mL

x处理的作用是使o若I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n中的

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a-淀粉酶活性

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解析:(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麦种子的提取液(去淀粉),即提取液中酶的活性。步骤①

对照管中可加入等量(0.5mL)的蒸储水作为空白对照。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控制pH,以

保证酶的活性。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越高,则蓝色越浅;反之,则蓝色越深,即红

粒小麦的淀粉酶活性较低,其穗发芽率也较低。若③中淀粉溶液(反应底物)浓度适当减小,

要使显色结果不变,保温时间应缩短,以缩短反应时间。(2)本实验要证明两种淀粉酶活性

对穗发芽率的影响,则自变量为淀粉酶的种类,因变量仍为显色结果。相对于实验I中使a-

淀粉酶失活(保留0-淀粉酶活性)(作为对照),实验H也应使『淀粉酶失活(保留a-淀粉酶活

性)。若实验I(a-淀粉酶失活)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实验11(%淀粉酶失活)中显色

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则可以说明a-淀粉酶活性对显色结果造成了影响,即a-

淀粉酶活性是引起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1)0.5mL蒸储水控制pH红粒小麦低缩短(2)»淀粉酶失活深于

[调研试题重点研究——明趋势]

一、选择题

1.(2017•广州一楼)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合成都要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B.酶可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ATP合成酶都存在于线粒体中

D.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可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解析:选D有的酶为RNA,其合成无需翻译过程;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

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可产生ATP,ATP合成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2017•上海十校联考)下列都可用“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进行解释的是()

A.“高原反应”和“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

B.“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淀粉水解”和“胰岛素不能口服”

C.“人发高烧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和“人寒冷时,不由自主打寒战”

D.“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和“低温保存的食物不易腐败”

解析:选D“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是由于高温破坏了酶的结构,

“低温保存的食物不易腐败”是由于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在低温条件下活性受到抑制,这两

个实例均能体现出“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3.(2017・安阳一桃)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温度由低温调至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不变

B.探究蛋白酶的专一性,可用双缩服试剂进行检测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