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课件(高三) 政治(广东版)大单元12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_第1页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课件(高三) 政治(广东版)大单元12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_第2页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课件(高三) 政治(广东版)大单元12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_第3页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课件(高三) 政治(广东版)大单元12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_第4页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课件(高三) 政治(广东版)大单元12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单元十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建构知识体系关键能力:辨识各种文化现象;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分析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实例,分析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表达。素养落实: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参加健康有益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高考风向标考点考题考情分析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4·湖南卷,9;2024·安徽卷,9;2024·湖北卷,15、19(1);2024·新课标卷,39(1);2024·甘肃卷,2、10、19(2);2023·广东卷,10、20(2);2023·湖北卷,16;2023·新课标卷,18;2023·海南卷,10;2023·重庆卷,14;2023·福建卷,8高考试题主要结合体育、阅读等文化活动、传统文化载体等考查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功能作用;结合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考查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时代价值、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结合某一种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发展与伟大作用;结合古代或现代文化交流互鉴的具体事例,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交融、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结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华文化的发展,考查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具体事例,考查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建设文化强国和坚定文化自信。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常集中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考点考题考情分析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2024·安徽卷,10;2024·广东卷,19(1);2023·江苏卷,11;2023·湖北卷,20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024·湖南卷,10;2024·广东卷,3、12;2024·新课标卷,19;2024·北京卷,8;2023·山东卷,18(1)考点一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统揽主干知识1.全面理解文化的功能或作用

角度阐释引领风尚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教育人民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社会文化可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发展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角度阐释对个人的影响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对民族的影响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基本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当代价值①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④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确对待①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②双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③弘扬: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④传播:传播具有时代精神、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跨模块融合】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特征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具有时代性特征意义①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③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措施①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③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易错易混查漏补缺]1.(2023·海南卷,10②)村容村貌之“形”依赖于农耕文明之“魂”。(

)纠正

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农耕文明之“魂”依赖于村容村貌之“形”。2.(2021·浙江6月卷,24②)文化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纠正

优秀的文化推动经济发展。3.(2022·天津卷,8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纠正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4.(2022·天津卷,8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夯实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

)纠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夯实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5.(2023·海南卷,12④)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纠正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提升能力素养典题1

(2024·湖南卷,9)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是灵魂》中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润物细无声”反映了文化发挥其作用的特点②“助推器”表明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文化的进步③“导航灯”说明了文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④“黏合剂”彰显优秀文化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解析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润物细无声”反映了文化发挥其作用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正确;优秀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意为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④正确;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作用,不是经济对文化的作用,②排除;文化是政治文明的“导航灯”,说明优秀文化能够促进政治文明发展,并未体现文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③排除。典题2

(2024·广东卷,12)近期,一种融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和思政元素于一体的新型科普活动逐渐兴起。在普及科学知识与方法的同时,讲述科学家不畏艰难、求真求新的故事,弘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由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相辅相成,逐渐成为文化的核心②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③新型科普活动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及要求④新型科普活动的兴起并未改变科普的根本目标与基本特征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D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点,考查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考查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①错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②错误;一种融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和思政元素于一体的新型科普活动逐渐兴起,符合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这表明新型科普活动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及要求,③正确;通过讲述科学家不畏艰难、求真求新的故事,弘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并没有改变科普的根本目标与基本特征,④正确。故选D项。[热点命题角度集锦]预测点1

“马拉松+”效应1.2024年2月25日,以“相聚曲靖

畅游花海”为主题的马拉松比赛在云南罗平鸣枪起跑,1.5万名运动爱好者扎进万亩花海,畅享赛道和美景。本次赛事充分发挥“马拉松+”效应,赛事期间发布的马拉松“吃住游娱行”等系列攻略备受关注,借助赛事大力宣传了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将“跑客”变为了“游客”,也将由国家体育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发起的“跟着赛事去旅行”真正实践到了赛事中。跟着赛事去旅行(

)①推动了体育事业产业发展,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促进了体旅融合,走出一条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新路子③带火了地方经济,促进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④普及了体育文化,激发全民健身热情、弘扬体育精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解析

以“相聚曲靖

畅游花海”为主题的马拉松比赛在云南罗平鸣枪起跑,赛事期间发布的马拉松“吃住游娱行”等系列攻略备受关注,借助赛事大力宣传了本地特色旅游资源,推动了体育事业产业发展,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体旅融合,走出一条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新路子,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体旅融合促进经济发展,未涉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③不符合题意;跟着赛事去旅行,强调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④不符合题意。预测点2

春晚舞蹈节目《瓷影》2.2024年春晚舞蹈节目《瓷影》充分考据北宋时期的审美特质与青白瓷的造型风格,借助舞蹈语汇展现出青白瓷柔美含蓄的东方神韵,投射其背后源远流长的瓷器文化,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展现青白瓷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获得好评如潮。该节目的成功得益于(

)①融通中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②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创新艺术表达方式③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激发观众情感共鸣④对中华文化的内涵进行全新诠释,展现时代特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解析

材料未涉及融通中外资源,①排除;《瓷影》借助舞蹈语汇展现出青白瓷柔美含蓄的东方神韵,投射其背后源远流长的瓷器文化,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展现青白瓷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这说明该节目的成功得益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创新艺术表达方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激发观众情感共鸣,②③正确;材料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但没有对其内涵进行全新诠释,④排除。预测点3

东北抗联精神3.东北抗联博物馆主题雕室(勇赴国难)彰显出抗联队伍在生与死的磨砺中熔铸成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基本内涵的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新时代广大青年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这就要求广大青年(

)①高擎精神火炬,用实际行动诠释抗联精神的当代价值②维系精神纽带,用抗联精神涵养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③支撑精神支柱,将抗联精神浇筑为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基④挺起精神脊梁,将抗联精神转化为东北振兴的物质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解析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②排除;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基,③排除;新时代广大青年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庚续红色血脉,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这就要求广大青年高擎精神火炬,挺起精神脊梁,用实际行动诠释抗联精神的当代价值,将抗联精神转化为东北振兴的物质力量,①④符合题意。考点二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统揽主干知识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项目民族性多样性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原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项目民族性多样性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要求坚定高度的文化自信,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我所用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醒

(1)应认同本民族文化,不能认同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要尊重、学习借鉴、求同存异。(2)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二者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世界文化≠各民族文化之和。2.比较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关系文化交流文化交融区别侧重不同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文化交融侧重的是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意义不同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联系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跨模块融合】

3.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文化多样性的要求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文化交流的要求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文化交融的要求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提醒

(1)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2)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将其融入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中,目的是发展本民族文化,而不是照搬外来文化,更不是使文化走向趋同。[易错易混查漏补缺]1.(2022·天津卷,7A)推动文化交融,实现文化趋同。(

)纠正

文化具有多样性,“实现文化趋同”的说法错误。2.(2023·浙江1月卷,7A)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纠正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3.(2020·山东卷,10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纠正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4.(2019·新课标Ⅰ卷,19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纠正

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提升能力素养典题1

(2024·湖北卷,15)马面裙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服饰,因形似古代城墙防御建筑“马面”而得名。新式马面裙添加了复古提花松紧腰带,融入了现代的设计与裁剪,款式简约百搭,成为年轻人的龙年“战袍”。渐成时尚的新式马面裙(

)①反映年轻人的民族文化认同,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②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了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③拓展传统服饰文化的多样性,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融合现代艺术理念和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民族文化新面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解析

马面裙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服饰,成为年轻人的龙年“战袍”,这反映年轻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①正确;渐成时尚的新式马面裙满足了年轻人对服饰的新需求,但不是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②排除;渐成时尚的新式马面裙体现了传统服饰文化的多样性,但未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排除;新式马面裙添加了复古提花松紧腰带,融入了现代的设计与裁剪,款式简约百搭,这说明新式马面裙融合现代艺术理念和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民族文化新面貌,渐成时尚,④正确。知识拓展

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融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固守传统,排斥现代,而是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现代价值,以创新的精神传承传统文化,让传统与现代在融合中共同前进。典题2

(2024·山东卷,9)玑衡抚辰仪由十八世纪在华任职的欧洲学者主持设计,是中国古代传统仪器制度与西方计量刻度的完美结合。2024年初,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大使馆与北京天文馆合作,利用3D技术制作了玑衡抚辰仪一比一复制品,并赠送给设计者的家乡——斯洛文尼亚。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坐落于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的玑衡抚辰仪

①融合中西方科技的玑衡抚辰仪诠释了“和实生物”的理念②玑衡抚辰仪及其复制品是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客观实在③“中西合璧”的设计思路创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④赠送复制品传递着中国“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解析

“和实生物”体现了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反相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玑衡抚辰仪是中国古代传统仪器制度与西方计量刻度的完美结合,诠释了“和实生物”的理念,①正确。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玑衡抚辰仪及其复制品是具体的物质形态,②排除。“中西合璧”的设计思路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未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没有创新其内涵,③排除。中国将复制品赠送给设计者的家乡,这象征着中斯友谊,将促进两国共同开展科学探索和交往,传递着中国“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④正确。[热点命题角度集锦]预测点

“科目三”风靡全球一首名叫“科目三”的歌曲刷屏网络并迅速风靡全球,其节奏强烈,充满了民歌的高亢气息,辨识度高,给观赏者带来莫名喜悦。在TikTok上,科目三的视频观看量超过了6亿次,在韩国的YouTube短视频榜上还得过热门的周榜冠军。“科目三”风靡全球说明(

)①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解析

材料体现了我国文化走向世界、风靡全球,未涉及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不符合题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②错误;由题干材料可知,“科目三”风靡全球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③④符合题意。考点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统揽主干知识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1)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共同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决定因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重大意义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②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④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文化作品要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3.建设文化强国

意识形态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价值引领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社会文明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文化服务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文化传播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4.坚定文化自信

原因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要求①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②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③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④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利文化条件提醒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党领导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保障。归纳提升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领导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具体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方向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根本制度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其他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易错易混查漏补缺]1.(2023·重庆卷,14②)摆手舞在乡村振兴中获得经济效益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大。(

)纠正

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二者不一定呈正比关系。2.(2022·浙江1月卷,24①②)革命文物镌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凝结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纠正

这些文物镌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的印记,而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关。3.(2024·浙江1月卷,17①)普及台州乱弹这一优秀传统艺术提高了人民的道德水平。(

)纠正

普及台州乱弹这一优秀传统艺术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无关。4.(2023·福建卷,8①)恢复传统儒家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纠正

传统儒家文化存在糟粕,恢复传统儒家文化是复古主义的表现。提升能力素养典题1

(2024·广东卷,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以上重要论述表明(

)①坚定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③面向世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④文艺创作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相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

④ D.③④C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点,考查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考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①错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③错误;题干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创作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相统一,②④正确。故选C项。典题2

(2024·浙江1月卷,17)2004年,湮没已久的台州乱弹以一出《打瓜园》亮相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一举斩获铜奖;次年,台州乱弹剧团以“民办公助”形式重新成立,并建立人才培养、激励等制度。到如今,剧团已经创作、排演了多部新剧,捧得许多重量级奖杯,收获了百姓口碑。材料告诉我们(

)①普及优秀传统艺术提高了人民的道德水平②文化发展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③文化发展需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④文化创作应注重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解析

普及优秀传统艺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的审美意识与水平,但不一定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①错误。材料不涉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完善,②不符合题意。“民办公助”以及人才培养激励制度,说明文化发展需要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的体制机制,③符合题意。台州乱弹斩获铜奖,收获口碑,说明文化创作应注重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④正确。[热点命题角度集锦]预测点1

中国文物展览1.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故宫博物院和法国凡尔赛宫联合举办了“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分为“龙与百合花的相遇”“紫禁城中的法国风景”“凡尔赛宫的中国时尚”三个单元,展出约200件文物精品。典型展品:凡尔赛宫的青釉香水瓶该香水瓶的瓷质瓶身产自中国,于1743年通过贸易往来传至法国,由巴黎铸造匠将其顶部、口沿及底座用洛可可风格的铜镀金饰件加以装饰,使其呈现出喷泉一般的形状。这一展览(

)①印证了当时的中国文化对法国艺术风尚产生了深刻影响②为增进中法两国在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互鉴提供了平台③能凸显各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④促进东西方文化在交融中实现趋同、创新,使两国人民共享优秀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解析

故宫博物院和法国凡尔赛宫联合举办了“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印证了当时的中国文化对法国艺术风尚产生了深刻影响,为增进中法两国在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互鉴提供了平台,①②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而非各国文化具有包容性,③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东西方文化实现趋同”说法错误,④排除。预测点2

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2.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参观了青年毛泽东主题展览,了解了学院发展沿革。习近平总书记说,第一师范学院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好运用好。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

)①能够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提供文化载体

②有利于传承革命精神,激励人民攻坚克难、奋勇前进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④有利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解析

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能够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提供文化载体,有利于传承革命精神,激励人民攻坚克难、奋勇前进,①②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③不符合题意;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与发展文化产业无关,并且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需要发展文化事业,而非文化产业,④不符合题意。预测点3

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演变3.百年大中路,千年浔阳城。为了让百年老街重燃烟火气,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致力于打造集文化旅游、老城记忆、休闲娱乐、时尚零售、非遗文创等五大业态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使这里成为老城区新“打卡地”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来往客流的“承接地”。2024年5月1日,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九江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隆重开街。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演变告诉我们文化发展要(

)①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②探索关系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③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④以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中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解析

为了让百年老街重燃烟火气,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致力于打造集文化旅游、老城记忆、休闲娱乐、时尚零售、非遗文创等五大业态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使这里成为老城区新“打卡地”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来往客流的“承接地”,这告诉我们文化发展要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探索关系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②不符合题意;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④错误。预测点4

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4.2024年2月22日,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开幕。活动设有“杭肆云集”文创市集,现场展示台湾民俗技艺和销售手工艺品、文创产品,让人们感受传统工艺美学的魅力。市民游客还可参观“定格福俗”非遗民俗主题摄影展,赏近百幅民俗摄影作品,从光影里看非遗。做好两岸民俗文化交流有利于(

)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需要④尊重文化差异,在相互尊重中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解析

做好两岸民俗文化交流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两岸人民的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①②正确;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需要,③错误;题干体现的是通过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促进两岸民俗文化交流,未涉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未涉及尊重文化差异,④排除。链接社会热点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热点缘由】

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加强交流互鉴,共同绘就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画卷。命题预测命题角度1

搭建文明交流互鉴平台2024年4月26日,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成都开幕。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世园会,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新理念等进行展示,有植物品种、技术的比拼,也有理念、方向的碰撞,交流互鉴成为大会主旋律。海绵系统、屋顶光伏、节能建筑等,是园区随处可见的“绿色魔法”,展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巧妙引入湖面凉风,有效降低了空调能耗。场馆中园林风格多变,成都园以红墙、竹影、芙蓉花等“成都符号”为创作元素,将自然与人文融入一园之内;南京园则以“文沁金陵”为主题,精心呈现“山水的南京”和“文学的南京”。本届世园会专门设置了国际友谊馆,涵盖全球主要园林风格,搭建了多彩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阐述此次世园会的展馆设计所蕴含的中国智慧。提示

①园区内随处可见“绿色魔法”,展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有效降低能耗,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②场馆中园林风格多变,成都园以“成都符号”为创作元素,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南京园则以“文沁金陵”为主题,精心呈现“山水的南京”和“文学的南京”,体现了中国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③本届世园会专门设置国际友谊馆,搭建了多彩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命题角度2

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2024年5月,黄河文化展作为“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巴黎国际博览会精彩亮相。黄河文化展在展陈内容上突出区域化品牌、数字化呈现、国际化表达几大特点:一方面,利用现场屏幕轮播的《黄河故事娓娓道来》《让传统文化“潮”起来》等多部中法双语字幕视频,彰显黄河文化的千里锦绣、文脉绵长以及中法、中西文明交流互鉴成果;另一方面,展出了沿黄九省区的标志性非遗、文创产品,如曹县江米人面塑牡丹、青海青绣荷包等,充分展示了黄河流域的特色文化与深厚底蕴。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黄河文化展为观众奉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对于续写中法关系新甲子意义深远。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谈谈你对“举办黄河文化展续写中法关系新甲子”的理解。提示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黄河文化展聚焦黄河文化特色,运用数字化技术与国际化表达,借助标志性非遗、文创产品等文化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加深法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续写了中法友谊新篇章。命题角度3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讲过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的历史和国情,不同的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的文明,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习近平主席这个精彩的比喻道出了文明交流的无限可能性——两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