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普陀区曹杨二中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年上海市普陀区曹杨二中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年上海市普陀区曹杨二中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年上海市普陀区曹杨二中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年上海市普陀区曹杨二中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上海市普陀区曹杨二中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历史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康熙帝曾先后命焦秉贞、冷枚等人绘《耕织图》,还亲自作诗题咏,“复命镂板流传,用以示子孙臣庶,俾知粒食维艰,授衣匪易”。这一做法A.确保了农民生活的富足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发展C.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D.推动了重农理念的传播2.以下材料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属于宋代的是A.“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B.“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C.“兵符出于枢密,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D.“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3.如图是民国十几年上海永和实业“月里嫦娥”品牌化妆品商标注册证,它可以用来佐证A.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B.市场经济法制化进程C.民族工业迎来“春天” D.社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4.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后在华沙)举行,至1970年会谈共进行了136次。中方代表是驻波兰大使王炳南,美方代表是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约翰逊,双方就彼此关注的问题进行接触和交换意见。中美大使级谈判A.反映国际形势逐步缓和B.标志中国外交政策改变C.体现中国外交的灵活性D.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5.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为追寻独立,民主,自由和富强之路,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图片所示文献中,能够反映资产阶级这种探索的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唐宋至明清,受对外贸易的推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据估计,17世纪的前三十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26.5万公斤。导致17世纪白银大幅流入国内的原因是A.海禁政策已经废除 B.农产品商品化刺激C.世界市场已现雏形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7.在以下史诗中,描写爱琴海附近海域发生战争的是A.《吉尔伽美什》 B.《摩诃婆罗多》 C.《罗摩衍那》 D.《荷马史诗》8.如图所示,宋太祖时开始给官员的官帽加上两个超级细长坚挺的帽翅,其目的是A.提倡大臣独立思考 B.防止官员结党营私C.加强皇帝集权专制 D.彰显开国独树一帜9.下面为反映美苏“冷战”的漫画。该漫画中地球上插的牌子写的是“自由世界联合体”,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该漫画反映了A.美苏试图分裂德国B.欧洲处于对峙状态C.苏联处于战略攻势D.美国借口组建北约10.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5亿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说明当时中国A.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 B.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C.生产力发展成就巨大 D.“左”倾思想指导经济建设11.有西方学者把美、英两国1979—1982年的经济转变称为“从社会主义者向资本主义者的转变”。对其经济举措表述正确的是A.增加政府财政支出 B.提高企业所得税率C.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D.扩张货币刺激通胀12.美国在《1950年战争难民法修正案》中不但增加了难民的接纳数量,还为“维护国家安全”“推进国家情报工作的完成”等“情况特殊”的人提供额外指标。这一做法反映出A.冷战形势加剧 B.北约阵营进一步扩大 C.东欧经济衰退 D.马歇尔计划得到执行13.“当其他国家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绝不能袖手旁观。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地、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下列最能体现上述材料内容的是,中国A.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 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4.《太平广记》中提到,唐高宗时,富商邹凤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方物尽为所收",并且“常与朝贵游"。《开元天宝遗事》等著述也提及很多富商的类似表现。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前期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B.官商勾结垄断市场C.政府商业政策异变 D.商业资本操纵政权15.某同学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书中有很多神话和历史传说,它是欧洲最著名的长篇史诗作品之一。该书应该是A.《吉尔伽美什》 B.《荷马史诗》C.《罗摩衍那》 D.《摩诃婆罗多》16.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最合理的是,马歇尔计划A.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运用 B.直接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C.具有控制西欧拉拢东欧的双重企图 D.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洲事实上分裂17.中国的某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经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对此,陈毅元帅也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这一科技成果是A.中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C.“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18.下列战争以如图描绘的史事为借口的是中国官兵扯下了“亚罗号”上的英国国旗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申报》的受众主要是上海市民。1912—1928年,《申报》登载的有关西藏的广告寥寥无几;1928年以后,《申报》刊登大量西藏故事、西藏风景写真等文化生活类广告。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西藏民主改革卓有成效 B.国家统一认同感的增强C.文化消费成为国民共识 D.各地广告水平趋于平衡20.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据此分析正确的是()项目1872年1881年棉纱5万担1.1万匹棉布2.2万担3.1万匹A.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B.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C.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发展D.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21.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名称相关信息安庆军械所1861年建,洋务运动最早的官办新式兵工厂发昌机器厂1866年建,中国近代第一家资本主义企业轮船招商局1872年建,中国近代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申新纺织厂1915年建,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于上海A.洋务运动时期工业简表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表C.晚清时期民族工业简表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简表22.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银两需用既广,而实际上专用秤量量法,不觉得不便殊甚……”。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A.中国在清朝康乾时期已实行银本位B.中国的货币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C.中国在当时已将银币作为主要通行货币D.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碍中国转型23.下图是2012年美国一幅标题为《束手无策》的政治漫画。释文为:“世界经济(白雪公主)误吃‘新自由主义’毒苹果而陷人昏迷,旁边的八国集团领导人束手无策”。这反映出A.发达国家丧失国际经济主导权B.经济区域集团化遭受重大挫折C.西方国家无法摆脱经济“滞胀”D.加强国家干预的回归成为共识24.魏晋时期,吏部委州郡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州郡中正则结合乡党舆论品评人才,“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倘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这表明当时的人才选拔A.注重德行考察 B.缺乏严密的程序C.沿袭汉代制度 D.削弱了中央权威25.以下最能体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世界历史变化主题的是A.世界现代化的纵深发展B.世界体系的裂变与重组C.全球一体化的波浪推进D.东西方世界的持久对立26.据外电报道:“波兰外交部大楼走廊挂满了自1918年独立后历任外交部长的头像,但1945年至1989年的44年则空缺。”最可能的理由是,该时期A.限于当时条件,外长未留下照片B.波兰已被美苏瓜分,其主权未复C.波兰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要外交活动D.波兰屈从于苏联控制,外交活动不能自主27.下表是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代表情况表,据此可知1787年宪法代表土地投机者高利贷者工商航运者持大量公债者奴隶主人数1424124015A.体现了人民主权B.消除各阶层间的矛盾C.宣扬了自由平等D.强调实际的集团利益28.观察下图,图上标有①、②、③、④四个地点。据此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周公在②地辅政,“制礼作乐”B.北魏孝文帝从③地迁都到②地C.北宋和南宋的都城分别在①地和④地D.元朝的③地及周围地区被称为“腹里”29.公元1314年,元朝决定实行科举考试,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重要考试内容,还确立了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分卷考试,各取二十五人的制度。这一措施A.促进了元朝文化学术繁荣 B.终结了蒙古贵族特权政治C.体现了人才选拔地域公平 D.加速了元政权封建化进程30.清初洪异的《长生殿》,写安史之乱中唐明皇与杨玉环的婚姻纠葛。但它不同于一般人视杨贵妃为“祸水”,也不局限于表达改朝换代的“黍离之悲”,而是在揭示杨、李“占了情场,弛了朝纲”的同时,对杨玉环追求爱情的专一给予深切同情。这说明A.追求婚姻自由成为民众共识 B.文学写作创新意识有所增强C.批判封建礼教成为大势所趋 D.教化百姓是戏曲的主要功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初与边境各民族发生战争时,通常派遣大将充任某道行军大总管,统率调自各地的战士远征,战争结束后,往往留兵屯守要地成为军镇,行军大总管随即撤销。随着军事形势的发展,为了避免远道征调,明确防御责任,在较大地区有统一指挥,临时性统率远征的行军大总管逐渐演变为大军区的常任最高长官。大致在开元中,所有军事长官一律称为节度使。天宝来年共有十个节度使,亦即十大军区。每一节度使有若干军、镇、城,配备定额兵士,发生战争时,各节度诸军或联合相邻诸军就足以防御来侵之敌,不需要中央临时调发军力。“边州置重兵,中原乃包其戈甲”,边兵强盛,节度使权重巩固了边防,保证了内地的农业生产。但外重内轻的形势既已形成,最终导致安史之乱。——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代大军区制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简要评价唐代的大军区制度。32.材料二战爆发后,1940年美国与澳大利亚正式建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澳大利亚对日宣战。1942年1月,日军空袭澳大利亚北海岸,澳政府不再把维护英国在远东的基地作为首要任务,而是把保卫本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1942年3月,菲律宾陷落,麦克阿瑟被迫率部南下在澳大利亚登陆。随后,双方设置美澳联合司令部,大本营设在墨尔本。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有100多万的美军经过或驻扎在澳大利亚,美军的大部分物资支持由澳提供。菲律宾被占领后,澳大利亚成为美军太平洋反攻的跳板。美澳两国在“二战”期间建立的战时军事同盟,为战后构建美澳同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摘编自王娟《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构建战后亚太同盟体系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时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影响。33.材料汉文帝即位之时“汉兴二十余年”,拥立大臣们如周勃、陈平等人对汉文帝既存期待之心,又有考察之意,随时可以废立皇帝。决策层一方面,“多质(朴实、粗野)少文(文化)”,缺乏“为国远虑”的谋略,另一方面,“皆日天下已安已治矣”,看不到当时社会出现的新矛盾,反对“纷乱诸事”。汉文帝首先废除“诽谤妖言之罪”。他认为,“言者不狂,而择者不明,国之大患”。“闻河南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召以为廷尉”。吴公荐洛阳少年贾谊,“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超迁至太中大夫”。即使贾谊触讳,也不予怪罪。袁盎其父“故为群盗”,其本人曾“为吕禄舍人”,“遇孝文初立,资适逢世”官至中郎将。文帝二年、十五年两次下诏,“举方正贤良能直言极谏者”。纳言与求才并重,成为选才与决策的一种制度。——摘编自邵金凯《再论汉文帝的“因循”与“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康熙皇帝命人绘制《耕织图》,充分体现了康熙帝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事辛劳的深切认知,这一做法推动了重农理念的传播,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中“确保”一词表述绝对,与统治者具有重农思想没有必然关系;B选项错误,重视农业与中央集权没有直接关系;C选项错误,统治者具有重农思想与缓解人地矛盾没有直接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C【解析】

材料“枢密,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反映北宋初期分化事权,枢密院和三衙互相牵制,故C符合题意;A出自《诗·鲁颂·閟宫》,反映了西周初期的分封制,故A不符合题意;B出自《论语》,反映孔子对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的不满,故B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反映清朝创立的军机处,故D不符合题意。3、B【解析】

商标注册证的出现以及注册商标的法律依据说明当时对于商业活动的管理更加制度化法制化,B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是民国二十年,题干是民国十几年,当时抗日救亡运动尚未兴起,排除A;民国初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题干时间是民国十几年,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已过,排除C;商标注册是实业发展环境的优化,不能直接体现社会生活的变化,排除D。4、C【解析】

中美大使级会谈由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和美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约翰逊负责,在两大阵营对峙的背景下,这说明了中国外交的灵活性,故C项正确;此时的国际形势既紧张又缓和,故A项错误;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直没有改变,故B项错误;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故D项错误。5、B【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②③④分别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刊物,故B符合题意。6、C【解析】

依据材料“17世纪”“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各国的联系逐渐加强,而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中国处于入超地位。C正确;17世纪前期海禁政策未被废除,A排除;材料指的是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B排除;材料指的是对外贸易,明清时期进行对外贸易的主要是政府领导的,与重农抑商无关,D排除。故选C。7、D【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东方的优秀文学作品。古希腊人创作的《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其中《伊里亚特》主要叙述了特洛伊战争,即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争夺爱琴海霸权的战争,最后一年的故事,与题干要求相符,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A项错误;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印度的著名文学作品,均不符合题意,B、C项错误。8、C【解析】

依据图片内容并结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来看,该措施出现的初衷是为了防止朝臣在朝堂上私下交流,目的是为了防止朝臣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威胁皇权,通过此措施达到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C正确;提倡大臣独立思考不符合材料主旨,A排除;防止官员结党营私的目的还是为了加强皇帝的权力,B排除;彰显开国独树一帜与其政治制度无关,D排除。故选C。9、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由世界联合体”指的是资本主义阵营,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寓意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欧洲的扩张,由此可知,欧洲处于对峙状态,故选B。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结果,而不是美苏的战略意图,排除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处于守势,排除C;北约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就已建立,排除D。解答漫画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或漫画里的文字信息,而不仅仅是对漫画本身的解读。10、C【解析】

从1952年到1957年,我国职工和农民的收入都有了显著增长,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说明我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故选C;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不能直接反映工业化建设成就,排除A;生产关系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而材料讲的主要是民众收入的提高,与所有制无关,排除B;材料未涉及经济上急躁冒进“左”倾思想,排除D。11、C【解析】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进入经济滞胀阶段,为了摆脱经济发展的困境,西方国家纷纷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减少福利开支,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因此被称为“从社会主义者向资本主义者的转变”,故选C;ABD选项均属于对经济的干预加强,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79—1982年”“从社会主义者向资本主义者的转变”,联系所学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史实分析解答。12、A【解析】

1950年,美国修改难民法,增加难民的接纳数量,并提供政治避难的额外指标,反映出当时冷战形势的加剧,A项正确;美国修正难民法,增加难民接纳数量,不能说明1949年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阵营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与当时东欧的经济状况无关,BC两项错误;美国增加难民的接纳数量,不能说明其援助欧洲经济恢复的马歇尔计划有了成效,D项错误。13、B【解析】

依据材料“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地、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并结合所学来看,经济全球化的现在,一个国家不可能独自的发展,必须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因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正确;中国未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A排除;二十国峰会旨在推动以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关系的,C排除;上海合作组织是地区性合作组织,但和中国“进入世界市场”没有必然联系,D排除。故选B。14、A【解析】

唐代前期富商“邸店园宅,遍满海内”,且“常与朝贵游”,这说明当时商人资产雄厚,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故选A;“垄断市场”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唐代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加强对工商业管理,政府商业政策没有发生异变,排除C;“商业资本操纵政权”的情况不符合中国古代史实,排除D。故选A。15、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欧洲最著名的长篇史诗是《荷马史诗》,选项B正确;选项A是西亚古籍,选项C、D是印度古籍,排除;16、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开始实施“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目的是援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样马歇尔计划造成了欧洲事实上分裂,所以说“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D正确;A未能充分说明马歇尔计划导致欧洲的分裂,排除;B项是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排除;C侧重的是马歇尔计划的政治意图,并未阐明马歇尔计划导致欧洲分裂,排除。17、B【解析】

材料中提到“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提醒”可知,这时苏联当政的领导人应是勃列日涅夫,其执政时间为1964—1982年;材料“中国已经决心通过她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是说这项科技成果是中国人自行研究的结果;从“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可知这项成果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B符合题意;新中国第一辆汽车是在1956年生产,A排除;“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是在1997年,C排除;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主要是航天领域的成就,国际影响不如原子弹大,D排除。故选B。18、B【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官兵扯下了‘亚罗号’上的英国国旗”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将此事件称为“亚罗号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为B;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虎门销烟,A错误;C与英国无关,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动有英国,但是直接原因是义和团运动,与材料无关,D错误。19、B【解析】

《申报》刊登大量有关西藏的广告,有利于增强国民对西藏的认同感,从而加强对国家统一的认同感,故选B;材料与西藏民主改革无关,排除A;CD项无法体现,排除。故选B。20、D【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棉纱的大量进口加速了棉纺织业纺与织的分离,故D项正确。表格只反映出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缺少出口额,无法推断中国是否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故A项错误;表格只反映出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故B项错误;由表格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无法推断其对民族工业的影响,故C项错误。21、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表格中即包含洋务运动的军用与民用工业,也包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它们均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故D项正确;申新纺织厂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并非洋务企业,排除A项;安庆军械所、发昌机器厂、轮船招商局分区为洋务企业,并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B项;申新纺织厂设立时,清朝统治已经结束,排除C项。故选D。22、D【解析】A不符合“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与材料“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不符合,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以致阻碍中国近代化,D正确。23、D【解析】

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漫画反映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已经失灵,因此重新加强国家干预才是渡过危机的必由之路,故D项正确。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仍掌握国际经济主导权,故A项错误;八国集团不属于区域性经济集团,故B项错误;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摆脱经济“滞胀”状态,故C项错误。24、A【解析】

材料反映的九品中正制建立伊始,州郡中正品评人才之“言行修著”,即按照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规范,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模范践行并获得宗族乡党舆论褒奖者。而“道义亏阙”,则是违犯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行为上有重大缺失而被宗族乡党舆论贬损者。因此,主要是按照“善褒恶贬”的原则予以升品或降品,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程序问题,排除B;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5、B【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分裂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矛盾激化的结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中叶,法西斯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又加速法西斯国家的败亡,故B符合题意;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主要大事是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的环境不利于世界现代化和一体化,故AC不符合题意;D中“持久对立”不符合史实,故D不符合题意。26、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至1989年,波兰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其外交受制于苏联,难以实现外交自主,选项D正确;选项A、B不符合史实,排除;社会主义国家也需要外交活动,选项C排除。27、D【解析】

从表格中可知参会代表“高利贷者”“持大量公债者”的人数较多,说明1787年宪法代表了利益既得者,D符合题意。表格中数据不能体现出人民主权的特点,A错误;显然1787年宪法不能消除各阶层间的矛盾,B错误;表格的数据不能说明1787年宪法宣扬了自由平等的思想,C错误。28、D【解析】

元朝大都在今北京,其附近及周边地区被称为腹里,选项D正确;②在洛阳附近,而周公辅政是在镐京,即今天西安一带,排除A;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到洛阳,③为北京,排除B;北宋都城在开封,南宋都城在临安,选项C排除。29、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元朝恢复科举制,以《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重要考试内容,并按民族分化政策进行考试并分别录取的制度,有利于元政权封建化进程,D正确;A、B与材料无关;C不是材料主旨。材料的关键词是“公元1314年,元朝决定实行科举考试,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重要考试内容”,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最终实现了封建化。30、B【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文学发展状况的理解和认识。依据材料可知,清初的写作风格和作品中的人物评价都出现了很大变化和创新意识,故B项说法正确;清初婚姻自由不可能成为共识,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清初的时候尚未体现出较多的批判封建礼教的现象,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文学创造中人物评价定位的转变,未提及教化功能,故D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背景: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威胁;避免远道征调,明确防御责任,协调指挥需要;行军大总管的实践。(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