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对应学生用书第50页)[纵向梳理]一、19世纪40年头至20世纪三四十年头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影响及相识1.阶段特征、影响时期阶段特征影响19世纪40年头至60年头(1)侵略方式:以发动斗争打开中国大门为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2)国家:英、法为首,俄、美随后(1)政治: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起先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外交:国门大开,清王朝被迫对外开放19世纪末20世纪初(1)侵略方式: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2)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奥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2)经济:严峻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3)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20世纪三四十年头方式从“以华治华”到独霸中国,主要国家是美、日(1)政治: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峻,促成国共合作抗日(2)经济:民族工业发展陷入逆境2.相识(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2)从列强侵华目的看,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经济利益。不同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详细体现。(3)从结果看,除了日本的全面侵华斗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这说明白只有全民族联合起来,才能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困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沟通的范畴和规模。[对点训练]1.(2024·茂名二模)1853年,由于反清组织小刀会占据上海部分地区,1853年至1854年间外国领事暂代清政府收取上海的关税。1854年6月清政府与美、英、法三国领事会谈并达成协议,成立一个由三名领事代表组成的税务司署——上海海关税务司。该机构的设立()A.使得中国的海关收入大量流失B.是清政府面临政治危机的产物C.缓解了清政府与列强间的冲突D.标记着中国海关走向了近代化B[“1853年,由于反清组织小刀会占据上海部分地区,1853年至1854年间外国领事暂代清政府收取上海的关税”可得出清朝统治的危机,故B项正确。]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究历程阶级纲领(主见)实践活动特点农夫阶级《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①革命性:农夫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②落后性:其阶级属性确定了农夫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成功“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自强”“求富”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资产阶级三民主义或新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北伐斗争①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②妥协性、懦弱性:确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纲领、毛泽东思想北伐斗争、土地革命、抗日斗争、解放斗争①中国革命的领导力气,具有革命性和彻底性;②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对点训练]2.(2024·衡水中学联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的《波兰灭亡记》、康有为的《波兰分灭记》为典型代表,亡国史探讨持续不衰,仅1901-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1915年5月9日,因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问题,5月9日被定为国耻纪念日,由此导致又一波国耻史著作出版的高潮。这反映了探讨者的()A.创新精神 B.求真意识C.时代情怀 D.全球视野C[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亡国史探讨”和“5月9日被定为国耻纪念日,由此导致又一波国耻史著作出版”的高潮都说明民族危机会影响历史探讨,故C项正确。]3.(2024·四川雅安三模)表1935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类论著数量统计有关社会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安排经济有关国民党历史有关三民主义32本23本23本19本8本13本据上表可知()A.民众丢失了对国民党的信念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苏联对中国共产党限制加深D.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扩大D[由材料“有关社会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安排经济”等关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数量远远超出国民党历史、三民主义,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不断扩大,故D项正确。]三、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化时期阶段特征演化缘由结果或影响国民革命时期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两党共同的革命对象国共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土地革命时期(又称国共两党十年对峙时期)两党对峙,“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共起先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派中共建立农村革命依据地,逐步探究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共走向成熟抗日斗争时期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不断侵华,中日民族冲突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抗日斗争成功,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放斗争时期两党内战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企图歼灭共产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解放斗争成功,成立新中国;国民党退踞台湾,祖国长期不能统一影响国共两党关系改变的主要因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社会主要冲突的改变;国际政治势力的看法与国际环境的影响[对点训练]4.(2024·龙岩质检)1937年2月,国共就红军改编达成初步协议。3月11日,国民党要求改编后的红军听从南京的“一切吩咐”。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任命朱德、彭德怀为八路军正副总指挥。材料表明()A.中共放弃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国民党没有真心共同抗日准备C.国共两党都敏捷务实调整方针政策 D.国共根本立场和长远利益趋同C[材料中“1937年2月”“3月11日”“八一三事变后”方针政策的改变,听从于抗日的主要冲突,说明白两党都敏捷务实调整,故C项正确。]5.(2024·辽宁六校联考)1929年2月中共中心致湖北省委的信:“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夫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夫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急的。”这说明()A.中共中心坚持走苏俄道路B.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C.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急D.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领导岗位A[依据材料“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夫的领导”,说明中共中心照旧主见城市中心论,坚持苏俄式的革命道路,故A项正确。][中外关联]一、20世纪世界形势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领域表现政治列强侵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到日本独霸中国再到美国限制中国中国革命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革命领导阶级为无产阶级,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走苏俄(联)式到走中国式革命道路国际地位中国抗日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组成部分,其成功使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解放斗争的成功最终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经济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经验了较快发展,但后期由于日本侵华及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使中国民族工业渐渐萎缩甚至破产思想文化思想解放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思想理论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并发展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异同点异同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点斗争对象资产阶级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心以城市为中心再到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依据地,再包围城市影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拓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相同点方式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基础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广阔人民参与的人民大革命指导思想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与本国国情结合结果都使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做了国家的主子[对点训练]6.列宁提出的“四月提纲”与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两者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主见用和平方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都主见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C.都结合本国国情,为革命指明白正确方向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