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上《测量一亳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口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C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
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
都不是整厘米。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曷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
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2、提出学习目标:
1)1毫米有多长?1厘米等于几毫米?(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2)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毫米与厘米有什么关系?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米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卜数学课本的长、
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
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长宽厚
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
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
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
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生: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
是1毫米。
3、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生1: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要,1厘米=10毫米。
生2、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亳米。1厘米=10
毫米。
4、举例说明1亳米的长度
手比划一卜1毫米的长度,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这些东西
的厚度大约都是1亳米。”
三、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1、小组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亳米),再用
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亳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2、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3、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4、练习一第1-3小题。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亳米来表示;1厘米=10亳米;1分硬
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2、在横线上填米、分米、厘米或毫米
蜡笔长6()跳绳长2()课桌高7()粉笔长75()
蜡笔长60()跳绳长200()课桌高70()粉笔长75()
测量教室的宽用()作单位书的厚度用()作单位
成都到北京的距离用()作单位。
<<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4一第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亳米)
2、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一只长颈鹿高约2
(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一头大灰狼长约8()
生: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
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教师直接指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新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分米)。
3、提出学习目标;
1)1分米有多长?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教科书第3-4页的
内容)
2)1分米等于几厘米?1米等于几分米?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
(一)展示内容
1、小组内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2和“做一做”
2、全班展示
(1)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卜。(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2)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分米与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分米等于10厘
米)、(1米等于10分米)
(3)、汇报课桌的长、宽、高。
(4)举例说明长1分米的物体,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二)活动过程
1、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收集信息(优生的创新做
法,学困生的错例)
2、组内合作,质疑问难。教师参与到学生小组交流活动中,适时调控合作时空。
3、全班交流,形成共识。
三、学以致用,巩固发展
1书本第6页第5题。
2、5分米二()厘米二()亳米30毫米二()分米
400亳米=()厘米;()分米2米二()厘米
3、书本第6页第6题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
长度,再实际测量。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C
2.使学生知道1千米二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
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L1I
15千米45千米
TSl
L1J美湖
45千米38千
*
师:小朋友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
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
数量板书。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A、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跑两圈半是1000米。
B、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的一圈是200米,跑5圈就是1000米。
C、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1000米二1千米)
三、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
的困难说给同学们听吗?
3、教师质疑问难:1千米到底有多长?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路程大约是1
千米?要怎么记住1千米=1000米?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9页的第1、2两题。
2、实践体验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
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3、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等让学生能
说说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的意思。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册第8页例5及“做一做”、以及练习二中的3-6
题.
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使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知道长度单位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会
根据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
2、数学思考:初步学会举实例比较分析,论证推理的数学方法。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使学生有序地思考。
4、情感态度: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地换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
同学们都捉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兔子输给了乌龟,心里不服气,总是想跟乌龟
再比一次。一天,兔子在路上遇到了乌龟,就拉着乌龟要比赛,可乌龟说:“今
天我有事要做,不能和你比赛,要不我们比比今天谁走得远些吧。”兔子同意了。
乌龟说:“今天我走了3000米,你呢?”兔子说:“我走了5千米,我走路程
比你长,我旗了!”可乌电听了,不服气的说:“我走的路程是3000,而你才
走了5,怎么会是你赢呢?”
同学们能帮他们评评理吗?(他们用的单位不一样)
那么我们要怎么帮他们比较呢?(把他们的单位统一起来)
2、提出学习目标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听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
么?
让学生说一说,出示学习目标:千米和米之间是怎么换算的?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
(一)自主学习,同桌相互展示
1、独立完成课本第8页的例题5。
2、同桌展示。(说说是怎么换算的)
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有3个1千米,也就有3个1000米,就是3000米。
因为1000米二1千米,5000米有5个1000米,也就是5个1千米,就是5千米。
(二)全班展不,激发冲突
1、全班交流方法,形成共识。
学生主动上台说说各题的换算方法,其他同学质疑问难。
2、解释应用,类化练习。(独立解决例5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二第3、4、
5题)
组内交流,质疑问难。教师参与到学生交流活动中,适时调控合作时空。
3、全班交流,巩固方法。
三、解决问题,扩展延伸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
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12页例6、例7,相应的“做
一做”和练习三中的第1一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
知道1吨=1000T•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情境导入
1、猜老帅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
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一一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介
绍蓝鲸及有关资料。)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
书:吨的认识)。
(二)提出学习目标
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建筑公司与供应商货物采购合同范本
- 2025新版公司劳动合同书
- 电子政务服务改革措施和实施方案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知识点总结与习题集
- 社交媒体平台运营策略及用户增长计划研究
- 服装品牌设计与生产协议
- 市区拆房施工方案
- 移动支付平台安全升级方案
- 空中救援绘画课件
- 2025年乡村医生资格考试:农村急救技能操作模拟试题汇编
- 老年患者术后谵妄课件
- 2023年河南省中招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 教师工作压力及其积极应对课件
-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新增PET-CT及CT诊断项目环评报告
- 保健院关于成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通知
- NSR618RF-D60线路保护测控装置技术使用说明书
- 湖北武汉建筑工程施工统一用表资料目录
- 钻井队关键岗位人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质量检验报告
- 升降梯货梯应急救援预案
- 机械加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