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有书本知识的人向实际方面发展,才可以不停止在书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成为理论,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者都是主观主义,是从不同的两极发生的东西。所以,我们党内的主观主义有两种: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他们都是只看到片面,没有看到全面。如果不知道这种片面性的缺点,并且力求改正,那就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但是这两种主观主义,如今在我们党内还是教条主义更为危险。因为教条主义容易装出马克思主义的面孔,吓唬工农干部,吓唬天真烂漫的青年,把他们充当俘虏。我们如果把教条主义克服了,就可以使有书本知识的干部,愿意和有经验的干部相结合,愿意从事实际事物的研究,可以产生许多理论和经验结合的良好的工作者,可以产生一些真正的理论家。我们如果把教条主义克服了,就可以使有经验的同志得着良好的先生,使他们的经验上升成为理论,而避免经验主义的错误。还有“理论和实际联系”,在许多同志中间也是一个糊涂观念。他们天天讲“联系”,实际上却是讲“隔离”。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有些同志却在那里“无的放矢”,乱放一通,这样的人就容易把革命弄坏。有些同志则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这样的人就是古董鉴赏家,几乎和革命不发生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直到现在,还有不少的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某些个别字句看作现成的灵丹圣药,似乎只要得了它,就可以不费气力地包医百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经反复地讲,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些人偏偏忘记这句最重要最重要的话。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如果只是口头上讲联系,行动上又不实行联系,那么,讲一百年也还是无益的。我们反对主观地片面地看问题,必须攻破教条主义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摘编自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材料二:人类文明的进步总是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实现的,前人经验构成了后续文明进步的前提。经典文献是承载前人经验的主要载体,为人们品鉴历史、思考现实、筹划未来提供了丰富经验。传承经典对于文明的延续与创新具有基础性意义。可以说,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不息,与历代的经典保护和传承工作密不可分。现代技术条件为传世经典的保护和传播带来革命性的突破,不需要再为传世经典的储存及传播产生忧虑,但储存及传播方式的变革对于传承经典来说远远不够。经典的传承并不仅仅是记录和传诵,王阳明曾认为,记诵经典并引以为是,“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尊经阁记》)在“财富”传承中,只知道保护账本而不知发挥账本中所记述的财富本身的作用,这显然是荒唐的。因此,在传承经典的事业中,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蕴含在经典中的历史经验、普遍智慧为时代性关怀的解决提供思想资源。时代关怀驱动下的经典传承,可以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资源来回应时代问题,无需过分拘泥于特定文献的关联性。而单纯的文献驱动则往往需要从既定文献本身的字、词、句出发来考究,离开了特定文献和特定语境,相应研究就无法展开。关于中国思想史上对文献字、词、句的无限关注现象,王阳明曾称之为“训诂之学”“记诵之学”“词章之学”,并对此进行了批评,“若是者,纷纷籍籍,群起角立于天下,又不知其几家,万径千蹊,莫知所适。”(《传习录》)探究字、词、句的文献研究方式,为经典的创造性阐释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当然十分重要。但这种文献驱动式的研究如果成了主导甚至唯一的范式,那么可能会导致经典传承丧失解释和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使人们对传世经典的时代性价值产生怀疑。关于如何对待历史性文献,历史学家克罗齐曾反问道:“若我们未从过去中走出,若未将自己置于过去之上,我们如何走向新生活,如何创造我们的新行动?”面对历史上的经典文献,应该结合时代的变革,用批判的精神对待,从解决时代关怀的意图出发去理解和运用历史的文献。现代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革是全面而彻底的,经典中所蕴含的生活经验、精神观念、价值信仰如何应对时代巨变,是我们在经典传承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坚持以时代关怀为驱动力,才能使得经典呈现出其现代形态。为此,要弘扬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以人类生活未来发展走向为引领,面向现实、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做好经典传承工作。(摘编自朱承《以时代关怀驱动经典传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是主观主义的片面的工作作风,材料一中作者认为都需要改正。B.理论学习能让经验更具有条理性和综合性,若经验不能通过学习上升为理论,就难以避免犯经验主义错误。C.传承经典对于文明的延续与创新有基础性意义,中华文明能够绵延不息,历代对经典的保护和传承功不可没。D.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经典的储存及传播的难题已彻底解决,经典的传承应向利用经典中的经验智慧、回应时代问题转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条主义容易装出马克思主义的面孔,这是其更为危险之处,这就要用理论和经验相结合去克服教条主义。B.中国共产党人要以马克思列宁的学说为行动指南,善于运用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根据国情做理论性的创造。C.时代在巨变,因此在特定文献和特定语境中探究字、词、句的文献研究方式已不重要,意义不大。D.只有坚持以时代关怀为驱动力,才能使经典呈现出其现代形态,而这需要我们弘扬尊古不复古的精神。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二中“时代关怀驱动下的经典传承”的一项是()A.某出版社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系列丛书,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重要著作做文本考证研究。B.为避免“千村一面”,浙江省以艺术乡建的思路保护古村落,既要守住乡村文化根脉,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C.2007年国务院正式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启动我国首次由国家主持的全国性古籍文献保护工程。D.上海合作组织倡导的“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借鉴了《尚书》“协和万邦,和衷共济”的价值理念。4.材料一用“放箭要对准靶”来比喻说理,请简析其作用。5.面对知识更新迭代不断加速时代,我们应怎样处理好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吟唱的扁担魏忠友乡村的每个黎明,最先被嘹亮旳公鸡打鸣声唤醒,而后被一串串扁担吱吱扭扭的吟唱贯串起一天的人间烟火。一根扁担,两只水桶,一头系着全家人的吃喝,一头挑起六畜兴旺以及田地里瓜果蔬菜的渴望。一只经年的扁担,如同一位驼背沧桑的老人,依然颤巍巍前行。故乡每一个孩子,只要长到十一二岁高过扁担了,都要学会担挑。我十一岁便学会了挑水,在父亲的教导鼓励下,我拿起爷爷做的一根桑木扁担,光滑通亮的扁担闪烁着金属的光芒。学着把扁担铁链往扁担两头缠两圈,以免水桶高,扁担下颤担不起来,碰脚跟。先是学着担半桶水,长到十三岁就能挑满水桶了,只是上下坡时担不稳容易溅水。有时赶上假期担水抗旱,肩膀总被压肿磨破,可总不敢在严厉的父亲面前抱怨一声,只有晚上,母亲偷偷塞给我一条热盐水烫好的毛巾护在热辣辣的肩膀上。油灯下的母亲眼浸泪花,她强忍难过鼓励我学会坚强。僻处一壤的鲁西南大地,没有柔韧的毛竹,只有柔绵挺拔的桑树和坚韧粗壮的杨柳,唯有桑木是制作扁担的好材料。只是选材有些挑剔,制作过于缓慢。桑木扁担要选七八年树龄的小桑树,太小了扁担过窄易折,十年以上的桑树制作扁担又缺少了柔韧性。选好了一棵中意的小桑树,还要打光皮,两边锯扁刨平,然后火烤烟熏,再晾干晒透,需要一遍遍刨光打磨,而后赶两个集市,寻找一家适宜的铁匠铺,量身定做一副铁打的扁担链钩,打眼盘钩好才算完成。一把好的扁担要一两个月才能制作得称心如意。一副光溜溜的扁担做好了,家境殷实的人家还会买来清漆桐油刷上两遍,这样做的扁担不但油光滑溜,而且经久耐用。而那些贫困落后的汉子,处处没有争先要好的思想,连一根扁担都懒得去侍弄打磨好。他们垂头丧气地在河边水沟旁,顺势用铁锨或斧头砍截一根胳膊粗的柳树,回家心不在焉地用斧头砍掉树皮、树疖,然后漫不经心地用菜刀简单刮平,不管直曲,不问顺手不顺手,连两头的水桶钩都凑合得可笑。随心寻找两个槐木抑或枣木的树钩叉,简单打皮刻一圈吊绳的木槽,用几根麻绳绑好,吊在扁担的两头,极像一个叫花子的小辫子荡来摇去。母亲说,你姥爷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匠,他制作的扁担大小适宜,轻巧有力。我大舅刚满十六岁,姥爷就特别为他定制了一副扁担。从此,大舅整日扛着这副扁担挑着姥爷打制的马扎、板凳赶集,回来时又挑着买回来的蔬菜与粮食。大舅步伐稳健,虽不多言,却英姿潇洒,一时成为大家羡慕的偶像。1947年6月,刘邓大军顺利渡过黄河,姥娘家附近的两个碉堡被一夜间端掉。在一个雨天,因解放军辎重较多,前进中急需群众肩挑车推支援。当晚村支部动员会上,姥爷第一个把大舅推了上去。在鲁西南一个个战斗中,在支援前线的滚滚洪流中,大舅没有辜负姥爷的期望,他总是抢在前头,他也总是拣最重的弹药箱、粮食来担。可惜在支援羊山最激烈的战斗中大舅阵亡了。据说那次拉锯战一直下着瓢泼大雨,大舅担着二百多斤重的物资只顾摸路前行,突然被一颗横飞的炮弹皮击中头部,刚满十八岁的他两手紧紧地攥着那根扁担倒在了血水泥泞中……故乡每一根或长或短的扁担,都有着生活的沧桑与叹息。但无论经过多少岁月风霜,他们总是忠诚地陪伴着一家人。岁月里,四季中,只有仔细听,你才能听清扁担一曲曲的吟唱。那些急性子的生活好手,总是步履匆匆,左肩挑一阵,右肩担一段,扁担被颤悠得几乎喊破了嗓子,一会儿唧唧呀呀,一阵儿咯咯吱吱,从日出到日落,只有热烘烘的风听清,只有脚下的尘土飞扬明白。不知多少个月明星稀的晚上,无论扁担躲在院里哪个角落,她都能听见屋内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几个孩子新一学期的学费、明年早春要垒的院墙令他彻夜难眠,黢黑的窗里一声叹息、一阵咳嗽都揪得扁担鼻腔酸疼,满眼潮湿。可是黎明,打开房门的父亲双臂用劲儿向天空一伸,大声咳嗽两声,又抓起来扁担开始了一天精神百倍的劳作,已被昨夜露水打湿的扁担小心地压着嗓子,不再夸张地呻吟,唯恐扰乱了父亲早已盘算好的新一轮劳作计划。在故乡,即使一根苍老的扁担断了,不能再用了,主人也不会丢弃或当柴使用,他们会把她当作窗棂压塑料布,用作遮风挡雨的支撑,抑或作为篱笆支柱,农家人能够给予扁担的最后善待便是不舍不弃、永远伴随。这多像从前合作社劳作的爷爷。有一年深秋,爷爷为生产队驾着牲口耕地,不小心被尥蹶子的骡子后套上的木耙绊断了小腿,一心想赶到天黑前犁完耙好这方麦田,爷爷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坚持耙完最后一遭。而后,他的小腿因严重骨折几乎卧床了半个冬天才敢下床走路。即使后来不能干重活了,爷爷也一直把自己当作老民兵,不甘落后,坚持挑着他那一根桑木扁担给生产队喂了十多年牛,还曾受到过公社的表彰,这根扁担成了我们家的传家宝。爷爷说过,只有重担在肩,你才是一个“大”写的人!岁月无情,时代变迁,哪一个后辈乐意终生与扁担为伍呢?今天,我们肩上的扁担不用挑了,但心里的担子呢?如同乡亲一样朴素无华的扁担,横起来是一段坚硬的肋骨;关键时刻立起来,也是一段挺拔的脊梁。岁月深处,审视一根扁担的沧桑,如同敬仰一座丰碑,虽无文字,每一条裂痕都是一行行动人的诗篇。(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扁担为线索,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画面,讲述了自己和父辈有关扁担的故事,情感真挚动人,哲理耐人寻味。B.年轻的大舅不多言,但挑着扁担“英姿潇洒,一时成为大家羡慕的偶像”,写这一内容是为了衬托姥爷在十里八乡的名气之大。C.“苍老的扁担断了”,农家人“不会丢弃或当柴使用”,还会将其“用作遮风挡雨的支撑”,或作为“篱笆支柱”,主要是为了表现农家的贫困。D.时代变迁,后辈没人愿意再“终生与扁担为伍”,表达了作者对祖辈精神无人继承的忧思,彰显了作品批判现实的主题。7.关于文中制作扁担过程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村里那些贫困落后汉子做扁担潦草糊弄,从选材到制作都与用心的人家形成对比。B.“不但油光滑溜,而且经久耐用”的扁担反映出制作者认真要好、打算长远的积极心态。C.能不能精心制作出一把好看耐用的扁担,与是否勤快以及对待生活的心态都不无关系。D.文章采用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虚实结合地描写了不思进取的汉子做扁担的过程。8.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吟唱的扁担”的理解。9.文章描写白天和夜晚的扁担时分别使用了“他们”和“她”两种人称,请分析其在表达情感上的效果。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六月,罢。广与程不识俱以边太守将兵,有名当时。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臣光曰: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材料二:太史公言:“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乐从广而苦程不识。”司马温公则曰:“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二者皆一偏之论也。以武定天下者,有将兵,有将将。为将者,有攻有守,有将众,有将寡。不识之正行伍,击刁斗,治军簿,守兵之将也。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束伍严整,斥堠详密,将众之道也。刁斗不警,文书省约,将寡之道也。严谨以攻,则敌窥见其进止而无功。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将众以简易,则指臂不相使而易溃。将寡以严谨,则拘牵自困而取败。故广与不识,各得其一长,而存乎将将者尔。将兵者不一术,将将者兼用之,非可一律论也。人主,将将者也。大将者,将兵而兼将将者也。三代而下,农不可为兵,则所将之兵,类非孝子顺孙,则治军虽严,而必简易以为之本。非春秋、列国驰骤不出于畛轨,追奔不逾于疆域,赋农以充卒,可以准绳相纠,而但无疏漏即可固圉之比也。故严于守而简于攻,闲其纵而去其苦,有微权焉,此岂可奉一法以为衡而固执之哉?古今异术,攻守异势,邻国与夷狄盗贼异敌。太史公之右广而左不识,为汉之出塞击匈奴言也。温公之论,其犹坐堂皇、持文墨以遥制阃外之见与!(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小人之情A乐于安肆B而昧于近祸C彼既以程不识D为烦扰E而乐于从广F且将仇其上G而不服。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接近,靠近,与《〈论语〉十二章》“就有道而正焉”的“就”意思相同。B.乐,以……为乐,与《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耻”用法不同。C.“李广之将”的“之”与《师说》“郯子之徒”的“之”用法不同。D.薄,迫近,与《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的“薄”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程不识认为李广治军简单方便,但若敌人突然来犯,就没办法抵御;而自己的军队虽然军务烦扰,但敌人不能侵犯。王夫之也肯定防守严谨是一长处。B.司马迁尊崇李广,说匈奴畏惧李广的胆略,士兵对李广有好感。王夫之认为这种说法片面,但从汉朝的出击需要对司马迁的这种态度做了解释。C.司马光认为统领大军需用法纪来控驭,李广让部下人人自便的方式不可效法。而王夫之认为每个历史时期治军虽都需严整,但应以简便易行为本。D.李广、程不识都是以边境郡守的身份指挥军队的名将。对于司马光崇程贬李的一些言论,王夫之认为是高坐朝堂、遥控指挥前线的书生之见。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2)此岂可奉一法以衡而固执之哉?14.王夫之认为“非可一律论也”,材料二中哪些方面的差异使他得出这一结论?请做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耕织叹(节选)(宋)赵汝鐩春气熏陶蚕动纸,采桑女儿哄如市。昼饲夜喂时分盘,扃门谢客谨俗忌。雪团落架抽茧丝,小姑缫车妇织机。全家勤劳各有望,翁媪处分将裁衣。官输私负索交至,尺寸不留但箱笥。我身不暖暖他人,终日茅檐愁冻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写春蚕孵化后女孩儿纷纷采桑,“哄如市”描写了劳动场景的忙碌和热闹。B.第三、四、五、六句叙议结合,展示了农家从饲蚕、抽茧到纺织辛苦劳动。C.诗的结尾两句有力地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饱含诗人的批判。D.本诗与《朝天子·咏喇叭》都有批判时政的味道,前者重在批判徭役之苦,后者重在讽刺宦官之弊。16.这首诗在叙事中写出了农人曲折的心理变化,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班会上,班主任以走路为喻,用《劝学》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导学生从反面理解积累的重要性。(2)小智在回乡村的奶奶家时,可隐隐看见远处的村庄,看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感受到乡村的远离尘世,安静祥和,于是想起《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3)古诗词中,作者常常用拟人手法抒情,移个人之情于事物之上,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6月22日,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大运河历经2500多个春秋,延绵近3200公里。它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水道,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也是连接着华夏文明的文化纽带。从吴侬软语到京腔京韵,从西湖龙井到宣纸徽墨……千百年来,甲。它还续写着美美与共的动人故事,唐代高僧鉴真在大运河畔的扬州出家为僧,第六次成功东渡;来华朝贡的苏禄王沿运河北上访问,埋骨于大运河畔的德州,留下子孙后裔安家落户;荷兰使团中的纽霍夫、英国使团中的亚历山大在出使中国途中,用铜版和水彩记录大运河的形象。见证中外和平交往的大运河,生动体现了中华文明“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的特性。从这个角度而言,读懂大运河就读懂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千年流淌,十年蝶变。大运河已(A),进入新时代的大运河开启了发展新篇章,还将继续在神州大地上勾勒一幅生机勃发的时代新画卷。①大运河沿线各地启动综合保护工程,②积极改善生态环境,③因此,④我们对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转化和挖掘也不曾放慢脚步,⑤各项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运河考古挖掘工作持续推进,文旅业态加速转化……这条活力水道将更好地融入当代,迸发出新的活力。从这个角度而言,乙。放眼未来,用好用足千年运河这个“超级IP”,定能让世界通过中国的运河,理解运河里的中国。绘就一幅绵延千里的锦绣画卷,让美好生活在千年文化的韵味里应“运”而兴。大运河奔腾不休,大运河里的荣光和希望(B)。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21.某校响应大运河网络主题宣传,将组织大运河研学活动,现向全校同学征集标语。请结合文段拟一则标语。要求:主题突出,运用对偶修辞,表达流畅,不超过20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00后”体坛健将包揽了中国队过半的金牌。在勇于担当的同时,他们也散发出迷人的自信,让世人领略到青年一代面对沉重压力的应对自如,也展示出轻松而不轻率的青春活力。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D2.C3.D4.①形象地阐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应和中国革命实际相联系、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观点。②形象地引出下文不根据中国革命实际乱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用于中国革命实际的两种错误做法,并予以批判。③使说理深入浅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5.①要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要努力接受新知识,增加理论学习,避免陷入经验主义;又要向实际方面发展,在社会中不断实践,避免陷入教条主义。②要以时代关怀为驱动去学习和接受新知,结合时代的变革和人类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A7.D8.①“吟唱的扁担”拟人化地写出扁担受力发出的吱扭声,象征了乡民日复一日艰辛的劳作。②平凡无奇的扁担的“吟唱”象征着中华民族朴实坚韧、积极奋斗的精神,它是家族传承的支柱,是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奉献精神、担当精神和牺牲精神的具象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西习语的翻译》课件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到站作业72课件
- 2025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东安雄才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 数据库的相关概念课件
- 塑料件的修理方法与步骤陈勇课件
- 双语列车长Bilingualconductor车票票价
- 水泥稳定土中心站集中厂拌法施工马雪姣河北交通课件
- 铁路旅客的服务期望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课件
- 《GB 9078-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25版)深度解析
- 餐厅装修设计与施工合同范本
- 订餐协议合同协议
- 房屋征拆合同协议
- Unit 1 Growing up (Period 1)(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教牛津版(深圳用)英语六年级上册
- 湖南湘潭高新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进阶试题及答案
- 2025年03月四川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北京体育大学招聘考试真题
- 防灾减灾应急知识培训
- 2025年志愿者服务日知识竞赛考试指导题库150题(含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玄武岩纤维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