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地理(人教版)选修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_第1页
2025地理(人教版)选修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_第2页
2025地理(人教版)选修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_第3页
2025地理(人教版)选修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_第4页
2025地理(人教版)选修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结合示意图,认识海—气相互作用的原理。2.列举实例,理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过程。3.联系图文资料,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发生影响的区域及特点。知识点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1)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2)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3)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eq\x(\a\al(海水,蒸发))→eq\x(\a\al(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eq\x(\a\al(水汽凝结热量,释放给大气))3.主要影响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具体表现为:(1)水热平衡(2)水循环和水平衡4.海—气水热交换形式及影响因素(1)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水热交换的形式项目水的交换方式热量(能量)的交换方式海洋→大气蒸发潜热、长波辐射大气→海洋降水风力使海水运动(注:海洋对大气的作用是热力的,大气对海洋的作用是动力的。)(2)影响海—气之间水热交换的因素(3)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情境]材料一全球水平衡,是质量守恒定律在全球水循环中的特定表现形式。通过全球水循环,平均每年从陆地和海洋蒸发的水量为577000km3,等于每年降到地球表面的降水量。下图是全球水平衡示意图。材料二科学观测显示,在南北纬30°之间的海区获得太阳辐射量大于支出量而有盈余,而高纬度海区海水的热量损失非常严重。[探究](1)分析材料一中示意图的数据说明全球水量平衡和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地。(2)分析南北纬30°附近海域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和高纬度海区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下降的原因。提示(1)海洋(458)和陆地(119)降水量之和为577000km3,海洋(505)和陆地(72)蒸发量之和为577000km3,这两个数据相同,说明了全球的降水量与蒸发量基本相同,维持了水量的平衡。海洋蒸发量(505)占全球降水量(577)的87.5%,说明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地。(2)低纬海区通过海水运动(洋流运动)和大气环流将盈余的热量输送到高纬海区,使得低纬海区的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高纬海区的水温不会持续下降。读国家海洋局某年5月上旬海温预报图,完成(1)~(2)题。(1)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A.渤海 B.黄海C.东海 D.南海(2)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是()A.渤海 B.黄海C.东海 D.南海答案(1)A(2)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渤海海域封闭,等温线密集,水温受大陆影响大。第(2)题,纬度越低,气温越高,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越活跃。知识点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1.厄尔尼诺现象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2.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3.影响(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项目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图示影响洋流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赤道逆流增强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赤道逆流减弱太平洋水温太平洋西部水温降低,东部水温增高太平洋西部水温增高,东部水温降低天气气候太平洋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高,云量减少;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低,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生物太平洋东岸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关联性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情境]2020年11月4日国家气象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相关人员表示,今年8月开始,中东太平洋的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预计冬季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一般而言,受拉尼娜影响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比较频繁,中东部和大部地区气温偏低的概率比较高。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探究](1)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有何不同?(2)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提示(1)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会产生拉尼娜现象。(2)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2023·甘肃临夏期末)下图示意2021年某时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表层水温与正常年份偏差状况,即水温距平值/℃。读图,据此完成(1)~(3)题。(1)洋流①②与以下局部海域洋流模式图相符合的是()(2)图示海域与正常年份相比()A.东西部的海温普遍上升B.赤道中部海温偏差较小C.甲海域的下沉气流增强D.乙海域的上升气流减弱(3)若图示海域水温异常的趋势持续数月,且强度增加,则可能伴随发生的现象是()A.澳大利亚东海岸异常干旱B.秘鲁渔场渔获量大幅减少C.甲附近大陆西岸暴雨成灾D.乙附近降水量比常年增加答案(1)C(2)C(3)D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洋流①②位于南太平洋中低纬海域,洋流呈逆时针运动,符合C模式。第(2)题,图示海域中东地区较正常年份水温低-0.5至-1℃,东西部海温没有普遍上升,A错误;赤道中部水温距平等值线密集,赤道中部海温偏差较大,B错误;甲海域的水温偏低,下沉气流增加,C正确;乙海域的暖海水较正常年份加强,上升气流增强,D错误。第(3)题,若图示海域水温异常的趋势持续数月,且强度增加,澳大利亚东海岸的暖流增强,降水增多,A错误;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增强,渔获增多,B错误;甲附近大陆西岸下沉气流增强,降水进一步减少,不可能出现暴雨C错误;乙附近海域暖海水增多,降水量比常年增多,D正确。课后质量评估【素养达标】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1~2题。1.①~④海区中,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A.① B.②C.③ D.④答案C解析海—气间的水分交换的活跃度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①②海区纬度低,海水温度高;④海区有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同纬度海区高;③海区有寒流流经,海水温度低于同纬度海区,故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2.在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②海区大气由高纬度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而大洋环流为暖流,故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2023·北京石景山期末)海温距平是指某海域一定时间内的海温与同期多年平均海温的差值。一般认为当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温距平连续3个月达到或超过0.5℃,出现厄尔尼诺现象,达到或低于-0.5℃出现拉尼娜现象。下图为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月平均海温距平变化折线图。读图完成3~4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18年该海域月平均海温的变幅较小B.2019年该海域的海温总体较常年偏高C.2020年以来厄尔尼诺拉尼娜交替出现D.2022年拉尼娜的强度较往年大幅减弱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2018年该海域月平均海温的变幅较大,A错误;2019年该海域的海温距平基本大于0,说明该年份海温总体较常年偏高,B正确;2020年以来,以拉尼娜现象为主,厄尔尼诺拉尼娜并未交替出现,C错误;2022年拉尼娜的强度较往年并未大幅减弱,D错误。4.2021年初,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大气环流形式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下降,该处气流下沉;与此相反,赤道太平洋中、西部海域水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因此在赤道上空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气环流。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两种相反的海—气相互作用的异常现象。据此完成5~6题。5.在厄尔尼诺年份,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秘鲁沿岸更加干旱B.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C.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地区易发生火灾D.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答案C解析在厄尔尼诺年份,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可能发生的是秘鲁沿岸降水增加,气候湿润;水温升高,上升流减弱,秘鲁渔场渔获量减少;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地区降水减少,气候干旱,易发生火灾;澳大利亚东部出现旱灾。6.关于图中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叙述正确的是()A.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决定着东南信风的强弱B.厄尔尼诺年份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降温C.拉尼娜年份西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D.厄尔尼诺年份洋流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份相反答案D解析东南信风的强弱决定着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和速度;厄尔尼诺年份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增温;拉尼娜年份东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厄尔尼诺年份洋流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份相反。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降低,称为拉尼娜现象。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7~8题。7.在沃克环流中()A.甲地为高压B.乙地为低压C.水平气流由乙地吹向甲地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答案C解析在沃克环流中,甲地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为低压;乙地为高压,所以水平气流由乙地吹向甲地。8.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有()①秘鲁沿海②我国东部沿海③北美南部④印度尼西亚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D解析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甲地气温异常升高,上升气流增强,所以甲地附近的区域降水可能增加,如我国东部沿海和印度尼西亚地区。【素养提升】读全球各纬度带的水平衡(降水量-蒸发量)图,完成9~10题。9.图中显示的水平衡规律不正确的是()A.陆地水平衡为正值B.高纬度海洋水平衡为正值C.中纬度海洋水平衡值随纬度增高而不断减小D.低纬度海洋水平衡为负值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中纬度地带的海洋水平衡值随纬度的增大总体是增大的;陆地水平衡值和海洋高纬度水平衡值都大于零,低纬度海洋水平衡值小于零。10.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带来的影响是()A.海水温度升高 B.海水温度降低C.海水盐度升高 D.海水盐度降低答案C解析20°~30°纬度区的海洋地带的水平衡值为负值,说明该区域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因此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带来的影响是海水盐度升高,C正确;海洋水蒸发会耗热,但海水温度还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不能确定海水温度的变化。下图为太平洋某月(最热月或最冷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单位:℃),图中点线是海冰边界,虚线为热赤道。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表示的时间是()A.1月 B.2月C.7月 D.8月答案D解析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从水温值和热赤道位置可知,应该为北半球水温最高月份。12.图中形成a处水温特点的成因为()A.所处纬度低B.距离陆地近C.受离岸的东北信风影响D.有寒流流经答案D解析a处水温值较同纬度地区低,主要受寒流的影响。秘鲁鳀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鳀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下图示意南美洲西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据此完成13~15题。13.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C.以秘鲁鳀为食的海鸟大量死亡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答案D解析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水温会异常升高,会造成秘鲁鳀的生存环境变化,导致其大量死亡,进而引起以秘鲁鳀为食的海鸟大量死亡,当地大量渔民因渔获量减少而失业,相关的鱼粉加工业也可能陷入萧条。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海水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巴西气候的变化,从而导致巴西的种植业受到影响,巴西是世界重要的大豆出口国,因此可能会导致世界大豆价格上涨。14.该时段,甲、乙、丙、丁四海域最有利于秘鲁鳀栖息的是()A.甲 B.乙C.丙 D.丁答案D解析秘鲁鳀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读图可知,甲、乙海域水温为19℃~20℃,丙海域水温为18℃~19℃,丁海域水温为17℃~18℃,丁海域是四海域中的冷水区域。15.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渔民捕捞秘鲁鳀的海域可能会()A.向北偏移 B.向南偏移C.向东偏移 D.原地不动答案B解析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该海域水温升高,秘鲁鳀会到纬度较高地区寻找冷水生存环境。该地位于南半球,所以秘鲁鳀会向南移动,故渔民捕捞秘鲁鳀的海域可能会向南偏移。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飓风是形成于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及以上)。广阔的洋面、充足的热量、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和地转偏向力是飓风形成的关键条件。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飓风的影响,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