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缺铁性贫血课件_第1页
三章缺铁性贫血课件_第2页
三章缺铁性贫血课件_第3页
三章缺铁性贫血课件_第4页
三章缺铁性贫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缺铁性贫血三章缺铁性贫血【IDA的概念】

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储存铁耗尽(ID),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IDA是铁缺乏症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三章缺铁性贫血【流行病学】IDA是最常见的贫血;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婴幼儿、育龄妇女中明显增高。患铁缺乏症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婴幼儿辅食添加不足、偏食、月经过多、多次妊娠或哺乳及某些病理因素等。三章缺铁性贫血【铁代谢】㈠铁的分布⑴体内铁总量:男性50~55mg/kg;女性35~40mg/kg;⑵铁体内的分布状态:2/3的铁在Hb内;15%在肌红蛋白内;结合铁为3~4mg;细胞中各种酶所含的铁月10mg;其余为储存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储存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⑶体内铁分为:功能状态铁和储存铁两部分;三章缺铁性贫血㈡铁的来源⑴正常人每天制造新鲜RBC所需铁约20~25mg;大部分来自衰老的RBC破坏后释放出的铁;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1.5mg即可维持体内铁的平衡。⑵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2价铁易于吸收;⑶体内储存铁的多少对铁的吸收有影响;三章缺铁性贫血㈢铁的转运进入血浆的铁,与血浆中的转运铁蛋白结合,被运到个组织中去;㈣铁的再利用和排泄

RBC破坏后的血红素铁几乎全部被利用于制造相等数量的新生RBC的血红素。正常时人体每天铁的排泄量小于1mg;主要随肠黏膜脱落细胞从粪便中排出。三章缺铁性贫血㈤铁的储存体内多余的铁是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储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但核巨噬细胞系统中。铁蛋白能溶于水,所以可再被动用;含铁血黄素不溶于水,不容易再被利用。三章缺铁性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㈠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⒈需铁量增加:婴幼儿、青少年;⒉铁摄入不足:月经过多、偏食、妊娠、哺乳等情况;㈡铁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术后;㈢铁丢失过多:长期慢性失铁得不到纠正;三章缺铁性贫血二、发病机制㈠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当体内储存铁减少到不足以补偿功能状态的铁时,铁代谢指标发生异常:⒈储铁指标(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降低;⒉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⒊总铁结合力和未结合铁的转铁蛋白升高;⒋组织缺铁、红细胞内缺铁;三章缺铁性贫血㈡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RBC内缺铁,血红素合成障碍;大量原卟啉不能与铁结合成血红素,以游离原卟啉(FEP)的形式积累在RBC内或与锌原子结合成为锌原卟啉(ZPP);使Hb生成减少,红细胞胞浆减少、体积小,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㈢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组织缺铁,细胞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活性减低影响患者多方面的发育;缺铁可引起黏膜组织病变和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三章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㈠缺铁原发病的表现;㈡贫血的表现;㈢组织缺铁的表现;三章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一、血象⒈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⒉血片:RBC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⒊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增高;⒋WBC和血小板计数多正常(也可降低);三章缺铁性贫血二、骨髓象;三、铁代谢㈠血清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血清铁蛋白<12μg/L;㈡MB:含铁血黄素颗粒缺乏;铁粒幼细胞<15%;㈣红细胞内卟啉代谢:FEP/Hb>4.5μg/gHb;

FEP>0.9μmol/L;ZPP>0.96μmol/L;三章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㈠ID:血清铁蛋白<12μg/L;MB含铁血黄素颗粒缺乏;铁粒幼细胞<15%;Hb及血清铁等指标尚正常;㈡IDE:血清铁蛋白<12μg/L;MB含铁血黄素颗粒缺乏;铁粒幼细胞<15%;转铁蛋白饱和度<15%;EEP/Hb>4.5μg/gHb;Hb尚正常;三章缺铁性贫血☆㈢IDA:⑴血清铁蛋白<12μg/L;MB含铁血黄素颗粒缺乏;铁粒幼细胞<15%;转铁蛋白饱和度<15%;EEP/Hb>4.5μg/gHb;⑵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120g/L(男);<110g/L(女);<100g/L(孕妇);MCV<80fl,MCHC<32%;MCH<27pg;三章缺铁性贫血㈣病因诊断☆只有病因明确,IDA才可能根治;有时缺铁的病因比贫血本身更为严重;二、鉴别诊断⒈铁粒幼细胞性贫血;⒉海洋性贫血;⒊慢性病性贫血;三章缺铁性贫血☆【治疗】

治疗IDA原则:根治病因;补足储铁;一、病因治疗;二、补铁治疗㈠首选口服铁剂;㈡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方可停药。三章缺铁性贫血☆㈢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⑴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⑵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⑶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⑷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