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产后病
第一节产后病小论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
常见的产后病有产后血晕、产后血崩、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
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产后小便不通、缺乳等。上述诸病多
数发生在“新产后”,目前根据临床实际,倾向将产后7天以内称为
“新产后”。
产后病的发病机理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失血过多,亡血伤
津,虚阳浮散,或血虚火动,易致产后血晕、产后痉证、产后发热、
产后大便难等;二是瘀血内阻,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或气机逆乱,
可致产后血晕、产后腹痛、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三是
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等,导致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
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总之,产后脏腑伤动,百节空虚,媵理不实,
卫表不固,摄生稍有不慎便可发生各种产后疾病。
产后疾病的诊断在运用四诊的基础上,根据新产特点,还须注意
“三审”,即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的停滞,次审大便通
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及饮食之多少,以察
胃气的强弱。同时一,参以脉症及产妇体质运用八纲进行综合分析,才
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在古代医籍中,对新产疾病颇为重视,不但论述
了亡血伤津的情况下产生的“新产三病”,即《金匮要略》所云“新
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而且指出了
急重症“三冲”、“三急”的危害性。如《张氏医通》所论的“三冲”,
即冲心、冲肺•、冲胃,其临床表现:冲心者,心中烦躁,卧起不安,
甚则神志不清,语言颠倒;冲肺者,气急,喘满,汗出,甚则咳血;
冲胃者,腹满胀痛,呕吐,烦乱。张氏还指出:“大抵冲心者,十难
救一;冲胃者,五死五生;冲肺者,十全一二。”该书又提出产后“三
急”,曰:“产后诸病,惟呕吐、盗汗、泄泻为急,三者并见必危。”
产后病的治疗应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
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景岳全书》说:“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
有全实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以常法治疗,不得
执有诚心,概行大补,以致助邪。”即产后多虚应以大补气血为主,
但其用药须防滞邪、助邪之弊;产后多瘀,当以活血行瘀之法,然产
后之活血化瘀,又须佐以养血,使祛邪而不伤正,化瘀而不伤血。选
方用药,必须照顾气血。开郁勿过于耗散,消导必兼扶脾,祛寒勿过
于温燥,清热勿过用苦寒。同时一,应掌握产后用药。三禁。,即禁大
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第二节产后血晕
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
或痰涌气急,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又称。
产后血运”。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产后出血引起的虚脱、休克,妊娠合并心脏病
产后心衰,或羊水栓塞等病症,是产后危急重症之一,若救治不及时,
往往危及产妇生命,或因气血虚衰而变生他疾。
[病因病机]
主要病机不外虚实两端,阴血暴亡,心神失养,或瘀血停滞,气
逆攻心。
一、血虚气脱
新产元气虚惫,或因分娩伤损胞宫,血去过多,营阴下夺,气随
血脱,心神失养,致令血晕。
二、血瘀气逆
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内侵,血为寒凝,瘀滞不行,恶露涩少,
血瘀气逆,扰乱心神,而致晕厥。
[辨证论治]
产后血晕的治疗,首当辨其虚实,分清脱证与闭证。本病属产后。
三冲”范围,无论虚实都属危急重症,均须及时救治,必要时,中西
医结合抢救。
一、血虚气脱型
主要证候:新产去血过多,突然昏晕,面色苍白,心悸馈闷,甚
则昏不知人,眼闭口开,手撒肢冷,冷汗淋漓,舌淡,苔少,脉微欲
绝或浮大而虚。
证候分析:血去过多,心失所养,神明不守,则令昏晕,心悸愦
闷,或昏不知人;阴血暴脱,不能上荣于目,则瞑冒眼闭;气随血脱,
脾阳衰微,故面色苍白,口开,手撒肢冷;营阴暴虚,孤阳外泄,则
冷汗淋漓。舌淡,苔少.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为血虚气脱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固脱。
方药举例:清魂散(《丹溪心法》)。
人参、荆芥、泽兰叶、川苟、甘草
方中人参、甘草补气固脱;荆芥理血升散以达清空;川苟活血上行
头目,合泽兰辛散芳香以醒神。全方共凑益气固脱醒神之效。
心清神醒之后,继之则应大补气血,方用加味当归补血汤(《医
理真传》)去葱白、甜酒,加人参、熟地;黄黄当归鹿茸麦芽炮姜炙草
葱白甜酒
二、血瘀气逆型
主要证候:产后恶露不下,或下也甚少,小腹疼痛拒按,甚则心
下满闷,气粗喘促,恶心呕吐,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拳,面
色青紫,唇舌紫黯,脉涩有力。
证候分析:新产感寒,内袭胞中,余血浊液遇寒则凝滞,停蓄于
内不得下出,故恶露不下,或下也甚少;瘀血内阻,故小腹疼痛拒按;
败血停留,气机不畅,逆上攻心、攻肺、攻胃,攻心则扰乱神明,清
窍闭塞,以致神昏口噤,不省人事,攻肺则肺失清肃之职,症见心下
满闷,气粗喘促,攻胃则胃失和降,而见恶心呕吐;瘀血内停,筋脉
失养而拘急,故两手握拳,为闭证之象。面色青紫,唇舌紫黯,脉涩
有力,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逐瘀。
方药举例:夺命散(《妇人大全良方》)加当归、川茸。
没药、血竭
方中没药、血竭活血理气,逐瘀止痛,加当归、川苟以增强活血
行瘀之力,瘀去则气机条畅,逆气可平,晕厥除则神自清。
若血瘀里实,症见大便燥结,腹满胀痛,神昏澹语者,宜祛瘀通
腑,方用牡丹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o
牡丹皮、大黄、芒硝、冬瓜子、桃仁
方中大黄、桃仁、牡丹皮活血行瘀;芒硝软坚散结,与大黄配伍
能通腑泻热;冬瓜子清利湿热排脓。
第三节产后血崩
产妇分娩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者,称为“产后血崩”。
本病基本相当于西医学的产后出血,它与产后宫缩乏力、软产道
损伤、胎盘胎膜部分残留、凝血功能障碍有关,若救治不及时,可引
起虚脱,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故为产后危急重症之一。如系胎盘、
胎膜部分残留宫内,或软产道损伤所引起的产后阴道大量出血时,应
及时手术止血。
[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有气虚血失统摄;瘀血留滞,新血不得归经;或产伤损伤
脉络。
一、气虚
产妇素体虚弱,或因产程过长,疲劳过度,损伤元气,气虚冲任
不固,血失统摄,则致血崩。
二、血瘀
产时血室正开,寒邪乘虚而人,余血浊液为寒邪凝滞,瘀阻冲任,
新血不得归经,而致崩下不止。
三、产伤
产时助产不当,或产力过强,产程进展过快,或胎儿过大,以致
产道损伤,脉络破损,遂使流血不止,而致血崩。
[辨证论治]
辨证时应注意本病主要是指产后7天内的出血,而且以产后24
小时内出血为主,以区别于产后恶露不绝,治疗时除按虚实辨证施治
外,危重者应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气虚型
主要证候: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血色鲜红,头晕目眩,心
悸怔忡,气短懒言,肢冷汗出,面色苍白,舌淡,脉虚数。
证候分析:因产气虚,冲任不固,统摄无权,故令阴道大量出血,
血色鲜红;因无瘀滞,故无腹痛;气虚不摄,营血下脱,清窍失养,故
头晕目眩;血脱不能上奉于心,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气虚下陷,故
气短懒言;气虚,媵理不密,卫气不固,则肢冷汗出;气虚血少,不能
上荣于面,故面色苍白。舌淡,脉虚数,为气虚血脱之征。
治疗法则:补气固冲,摄血止崩。
方药举例:升举大补汤(《傅青主女科》)去黄连,加地榆炭、乌
贼骨。
黄黄、白术、陈皮、人参、炙草、升麻、当归、熟地、麦冬、川
苜、白芷、黄连、黑芥穗
方中参、芭、术、草、升麻、乌贼骨益气升提,固冲摄血;熟地、
当归、川号补血益精;麦冬养阴生津;白芷辛香醒神;黑芥穗、地榆炭
固经止血。
若昏不知人,肢冷汗出,脉微细欲绝者,为气随血脱,宜补气固
脱,方用独参汤。若冷汗淋漓,四肢厥逆者,宜回阳救逆,方用参附
汤。
二、血瘀型
主要证候: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下血,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
血块下后腹痛减轻,舌淡黯或有瘀点瘀魔,脉沉涩。
证候分析:瘀血内阻,新血难安,血不归经而妄行,故阴道大量
下血,夹有血块;瘀血留滞,胞脉阻痹,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拒按;
血块下后,胞脉瘀阻稍缓,则腹痛减轻。舌淡黯,有瘀点瘀班,脉沉
涩,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祛瘀,理血归经。
方药举例:化瘀止崩汤(《中医妇科学》)o
炒蒲黄、五灵脂、益母草、南沙参、当归、川尊、三七粉
方中五灵脂、益母草活血祛瘀以止痛;当归、川尊养血活血;炒蒲
黄、三七粉活血止血,理血归经;沙参益气养阴,使祛瘀而不伤正。
全方共奏活血祛瘀,理血归经之效。
三、产伤型
主要证候: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下血,血色鲜红,持续不止,软
产道有裂伤,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数。
证候分析:由于急产、难产损伤软产道,经脉破损,故使阴道大
量下血,持续不止,血色鲜红;血失过多,故面色苍白。舌淡,苔薄,
脉细数,为失血伤阴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生肌固经。
方药举例:牡蛎散(《证治准绳》)。
煨牡蛎、川芽、熟地黄、白茯苓、龙骨、续断、当归、炒艾叶、
人参、五味子、地榆、甘草
方中人参、甘草益气;;熟地、当归、川尊养血;续断补肾强腰以
续筋脉;龙骨、牡蛎育阴潜阳,生肌固经;茯苓、五味子交通心肾而宁
神;炒艾叶、地榆止血。全方共收益气养血,生肌固经止崩之效。
若软产道裂伤明显,应及时缝合止血,继以中药调治。
第四节产后腹痛
产妇分娩后,小腹疼痛者,称为“产后腹痛”,又称“儿枕痛”。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产后宫缩痛及产褥感染引起的腹痛。
[病因病机]
产后腹痛的主要机理有不荣而痛与不通而痛虚实两端。
一、血虚
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因产重虚,复因产后失血过多,冲任血虚,
胞脉失养;又气随血耗,气虚运血无力,血行迟滞,而致腹痛。
二、血瘀
产后脏腑虚弱,血室正开,起居不慎,当风感寒,风寒乘虚而人,
血为寒凝,或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血随气结而为瘀,瘀阻冲任,
胞脉失畅,不通则痛,故使腹痛。
三、热结
素体阳盛,或产后胞宫胞脉空虚,邪毒内侵,人里化热,损伤冲
任经脉,热与血结,阻痹胞脉,败血浊液不得下行,不通则痛,故使
腹痛。
[辨证论治]
产后腹痛有虚实之分。血虚者,小腹隐痛,喜按,恶露量少,色
淡;血瘀者,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色黯有块;热结者,小腹灼痛,
按之剧痛,恶露初则量多,继则量少,甚如败脓。
一、血虚型
主要证候:产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揉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
晕眼花,心悸怔忡,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产后营血亏虚,胞脉失养,或气随血耗,气虚运血无
力,血行迟滞,致令小腹隐隐作痛,喜揉喜按;阴血亏虚,冲任血少,
则恶露量少,色淡;血虚上不荣清窍,则头晕眼花;血少内不荣心,则
心悸怔忡;血虚津亏,肠道失于濡润,则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
脉细弱。为血虚之征。
治疗法则:养血益气。
方药举例:肠宁汤(《傅青主女科》)o
当归、熟地、阿胶、人参、山药、续断、麦冬、肉桂、甘草
方中当归、熟地、阿胶养血滋阴;人参、山药、甘草益气健脾以
资化源;续断补肝肾,益精血;麦冬养阴生津;佐以少量肉桂以温通血
脉。全方合用,养血益阴,补气生津,血旺则胞脉得以濡养,气旺则
率血以行,其痛可除。
若血虚兼寒者,症见面色青白,小腹疼痛,得热痛减,形寒肢冷,
或大便澹薄,舌淡,脉细而迟。治宜养血温中,方用当归建中汤(《千
金翼方》)O
当归、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方中当归、白芍养血和血;饴糖、甘草、大枣温中补虚;桂心、生
姜温中除寒;芍药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养血温中,祛寒止痛之
效。
二、血瘀型
主要证候:产后小腹疼痛拒按,得热痛减,恶器量少,色紫黯,
夹有血块,块下痛减,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淡黯,脉沉紧或沉弦。
证候分析:产后血室正开,百脉空虚,风寒乘虚而入,血为寒凝,
滞而成瘀,瘀阻冲任,血行不畅,则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色紫
黯,有块;血遇热则行畅,故得热痛减;血块下后,瘀滞暂时减轻,故
块下痛缓;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面色青白,形寒肢冷。舌淡黯,
脉沉紧或沉弦,为产后瘀血内阻之征。
治疗法则:温经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举例: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川尊、桃仁、炮姜、炙甘草
方中当归、川背补血活血;桃仁化瘀止痛;炙甘草补气缓急止痛;
炮姜温经止痛。全方寓攻于补之中,化瘀血,生新血,血行流畅,通
则痛止。
若兼小腹冷痛、绞痛者,酌加小茴香、吴茱萸以增温经散寒之功;
若伴肢体倦怠,气短乏力者,酌加黄黄、党参以益气补虚;若兼心烦
易怒,胸胁胀痛,小腹胀甚而痛者,酌加郁金、香附以舒肝理气,行
滞止痛。
三、热结型
主要证候:产后小腹疼痛拒按,或灼热疼痛,恶露初则量多,继
则量少,色紫黯或如败脓,其气秽臭,高热不退,口渴欲饮,大便秘
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而燥,或起芒刺,脉弦数。
证候分析:邪毒内侵,人里化热,热与血结,胞脉阻痹,则小腹
疼痛拒按,或灼热疼痛;初时热迫血行则恶露量多,继之热与血结则
量少,色紫黯,邪毒熏蒸于血,故恶露如败脓,其气秽臭;邪毒化热,
热与血结,故高热不退;热为阳邪,灼伤津液,在上则口渴喜饮,在
下则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而燥,起芒刺,脉弦数,为
热盛阴伤,瘀滞在里之征。
治疗法则:泻热逐瘀,活血止痛。
方药举例: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方中大黄、芒硝荡涤瘀结,通腑泻热;桃仁、丹皮凉血祛瘀,与
大黄同用逐瘀力更强;冬瓜仁清热消痈排脓。本方有急下存阴,逐瘀
止痛之效。
第五节产后痉证
产褥期间,突然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则口噤不开,角弓反张
者,称为“产后痉证”,又称“产后发痉”、“产后痉风”。
本病血虚型相当于西医学的产后搐搦症,感染邪毒型相当于西医
学产后破伤风。后者病情变化迅速,若治不及时,常可危及产妇生命。
[病因病机]
主要发病机理有二:一是亡血伤津,筋脉失养;二是邪毒感染,
直窜筋脉。
一、阴血亏虚
素体阴血亏虚,产后失血伤津,因产重虚,血虚津伤,筋脉失养,
拘急抽搐,致令发痉。
二、邪毒感染
多因接生不慎,或产创护理不洁,邪毒乘虚而人,损及脉络,直
窜筋脉,以致筋脉拘急而发痉。
[辨证论治]
治疗时首当辨其虚实,分清是血虚,还是邪毒感染所致。属血虚
者,治宜养血熄风;属邪毒感染者,治宜解毒镇痉。
一、阴血亏虚型
主要证候:产后出血过多,突然头项强直,四肢抽搐,牙关紧闭,
面色苍白,舌淡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因产亡血伤津,筋脉失养,血虚肝风内动,则头项强
直,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苍白。舌淡红,
苔少或无苔,脉细无力,为阴血亏虚之征。
治疗法则: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方药举例: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加天麻、钩藤。
炙甘草、干地黄、白芍、阿胶、麦门冬、生牡蛎、生鳖甲、生龟
板
方中阿胶、干地黄、白芍、麦冬滋阴养血柔肝;龟板、鳖甲、牡
蛎育阴潜阳;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甘草和中。全方共奏滋阴养血,平
肝潜阳,熄风镇痉之效。
若阴道出血不止者,酌加党参、黄黄益气摄血,山茱萸敛阴止血;
汗出过多者,酌加浮小麦、山茱萸、麻黄根敛汗防脱。
二、邪毒感染型
主要证候:产后头项强痛,发热恶寒,牙关紧闭,口角抽动,面
呈苦笑,继而项背强直,角弓反张,舌正常,苔薄白,脉浮而弦。
证候分析:产后气血亏虚,产伤不洁,感染邪毒,初起邪人未深,
正邪交争,故发热恶寒,头项强痛;继而邪窜经脉,致使牙关紧闭,
口角抽动,面如若笑;进而邪毒人里,直犯筋脉,筋脉拘急,则项背
强直,角弓反张。脉浮而弦,为邪毒感染之征。
治疗法则:解毒镇痉,理血祛风。
方药举例:五虎追风散(《史传恩家传方》)。
蝉衣、天南星、天麻、全蝎、僵蚕
方中全蝎、僵蚕解毒镇痉,熄风定搐,配天麻、南星、蝉衣以增
祛风解痉之功。
若证轻者,方用止痉散(经验方)。
全蝎2个、娱蚣1条
方中全蝎、娱蚣为解毒镇痉,熄风定搐之要药,以豆淋酒送服,
其效更佳。
若邪毒内传攻心,病势笃重,如伴高热不退,抽搐频繁发作者,
应急以中西医结合抢救。
第六节产后发热
产褥期内,高热寒战或发热持续不退,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
“产后发热”。
本病感染邪毒型发热,相当于西医学产褥感染,其重症,可危及
产妇的生命,应予重视。
[病因病机]
引起产妇发热的原因很多,而与本病关系密切的主要病因病机有
感染邪毒,正邪交争;外邪袭表,营卫不和;阴血骤虚,阳气外散;败
血停滞,营卫不通。
一、感染邪毒
产后气血耗伤,血室正开,产时接生不慎,或护理不洁,或不禁
房事,致使邪毒乘虚而人,稽留于冲任、胞脉,正邪交争,因而发热。
二、外感
产后百脉空虚,媵理不密,卫阳不固,以致风寒之邪,袭表犯肺,
营卫不和,因而发热。
三、血虚
产时产后血去过多,阴血暴虚,阳无所附,以致虚阳越浮于外而
令发热。
四、血瘀
产后情志不遂,或为寒邪所客,瘀阻冲任,恶露不下,败血停滞,
阻碍气机,营卫不通,而致发热。
[辨证论治]
产后发热有虚有实,其证各异。在注意多虚多瘀的基础上,治疗
应以调和营卫为主。感染邪毒者,其证危笃,变化多端,必要时中西
医结合治疗。
一、感染邪毒型
主要证候:产后发热恶寒,或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恶露初
时量多,继则量少,色紫黯,或如败脓,其气臭秽,心烦不宁,口渴
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
证候分析:新产血室正开,百脉俱虚,邪毒乘虚内侵,损及胞宫、
胞脉,正邪交争,致令发热恶寒,高热寒战;邪毒与血相搏,结而成
瘀,胞脉阻痹,则小腹疼痛拒按,恶露色紫黯;热迫血行则量多,热
与血结则量少;热毒熏蒸,故恶露如败脓,其气臭秽;热忧心神,则心
烦不宁;热为阳邪,灼伤津液,则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
红,苔黄而于,脉数有力,为毒热内盛之征。
治疗法则: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举例: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加银花、黄苓。
连翘、葛根、柴胡、枳壳、当归、赤芍、生地、红花、桃仁、甘
草
方中银花、连翘、黄苓、葛根、柴胡、甘草清热解毒;生地、赤
芍凉血解毒,当归配之以和血;桃仁、红花活血行瘀;枳壳理气行滞。
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凉血祛瘀之效。
本证之发热,因产妇体质之强弱不同,所感邪毒种类之差异,其
临床表现也颇复杂,而且病情变化快,故当随证而治。
若高热不退,大汗出,烦渴引饮,脉虚大而数者,属热盛津伤之
候。治宜清热除烦,益气生津,方用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人参
若高热不退,烦渴引饮,大便燥结,恶露不畅,秽臭如脓,小腹
疼痛拒按,甚则全腹满痛,神昏澹语,舌紫黯,苔黄而燥,或焦老芒
刺,脉滑数者,为热结在里,应急下存阴,方用大黄牡丹皮汤。如寒
热往来者,加柴胡、黄苓和解少阳。
若高热汗出,心烦不安,斑疹隐隐,舌红绛,苔少或花剥,脉弦
细数者,此为热人营分。治宜清营解毒,散瘀泻热,方用清营汤(《温
病条辨》)O
玄参、麦冬、生地、金银花、连翘、竹叶心、丹参、黄连、水牛
角
若壮热不退,神昏澹语者,可配服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或紫雪丹(《和剂局方》),或清开灵注射液(每日40ml,加人5%葡萄
糖液500ml中,静脉点滴)。若高热持续不降者,或加用穿琥宁注射
液(160rug,加入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溶液500ral中,静脉点
滴,1日2次)。
二、外感型
主要证候:产后发热恶寒,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咳嗽,苔薄白,
脉浮紧。
证候分析:产后元气虚弱,卫阳失固,媵理不实,风寒袭表,正
邪交争,则发热恶寒,头痛身疼;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失宣,则鼻
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感冒之征。
治疗法则:养血祛风,散寒解表。
方药举例:荆防四物汤(《医宗金鉴》)加苏叶。
荆芥、防风、川苜、当归、白芍、地黄
方中四物汤养血扶正,荆芥、防风、苏叶祛风散寒解表。
若感冒风热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疼,咽喉肿痛,口渴
欲饮,咳嗽,痰黄,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方用银翘散(《温
病条辨》)O
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薄荷、牛芳子、桔梗、淡豆豉、
甘草、芦根
若外感暑热者,症见身热多汗,口渴心烦,倦怠乏力,舌红少津,
脉虚数。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用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
西瓜翠衣
三、血虚型
主要证候:产后失血过多,身有微热,头晕眼花,心悸少寐,恶
露或多或少,色淡质稀,小腹绵绵作痛,喜按,舌淡红,脉细弱。
证候分析:产后亡血伤津,阴血骤虚,阳无所依,虚阳越浮于外,
则身有微热;血虚不能上荣清窍,则头晕眼花;血虚心神失养,则心悸
少寐;气随血耗,气虚冲任不固,则恶露量多;血虚冲任不足,则恶露
量少;气血虚弱,则恶露色淡而质稀;血虚不荣,则小腹绵绵作痛,喜
按。舌淡红,脉细弱,为血虚之征。
治疗法则:养血益气,和营退热。
方药举例:八珍汤加黄黄、地骨皮。
若血虚阴亏者,症见午后热甚,两颔红赤,口渴喜饮,小便短黄,
大便秘结,舌嫩红,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血清热,方用加减一阴煎(《景
岳全书》)加白薇。
生地、白芍、麦冬、熟地、知母、地骨皮、甘草
方中熟地、白芍、麦冬滋阴养血;生地、地骨皮、知母、白薇滋
阴清热凉血;甘草和中。全方共奏滋阴养血清热之效。
四、血瘀型
主要证候:产后乍寒乍热,恶露不下,或下亦甚少,色紫黯有块,
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有力。
证候分析:产后瘀血内阻,营卫不通,阴阳失和,则乍寒乍热;
瘀血内停,阻滞胞脉,则恶露不下,或下也甚少,色紫黯有块;胞脉
瘀阻不通,则腹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有力,为血
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祛瘀,和营除热。
方药举例:血府逐瘀汤。
第七节产后身痛
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著者,称为•“产后
身痛”,亦称“遍身痛”、“产后关节痛”。
本病类似于西医学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痛。
本病的发生与产后营血亏虚或风寒湿邪稽留有关。
一、血虚
素体血虚,产后失血过多,阴血亏虚,四肢百骸、筋脉关节失养,
则肢体麻木、酸痛。
二、血瘀
产后恶露去少,瘀血留滞于经络、筋骨之间,气血运行受阻,故
使身痛。
三、外感
产后百节空虚,卫表不固,媵理不密,起居不慎,风寒湿邪乘虚
而人,客于经络、关窍。
治疗法则:养血祛风,散寒除湿。
方药举例: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o
独活、桑寄生、秦芜、防风、细辛、当归、川苟、白芍、干地黄、
桂心、茯苓、杜仲、人参、牛膝、甘草
方中四物汤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固表;独活、秦芜、
防风祛风除湿止痛;桂心、细辛温经散寒止痛,杜仲、年膝、桑寄生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全方扶正祛邪,有养血益气。祛风散寒,除湿
止痛之效。
第八节恶露不绝
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尽者,称为“恶露不绝”,又
称“恶露不尽”、“恶露不止”。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产后晚期出血。
[病因病机]
发病机理主要为冲任不固:恶露乃血所化,出于胞中而源于血海,
气虚冲任不固,或血热损伤冲任,或血瘀冲任,血不归经,均可导致
恶露不绝。
一、气虚
素体虚弱,产时气随血耗,其气益虚,或产后操劳过早,损伤脾
气,中气虚陷,冲任失固,血失统摄,以致恶露日久不止。
二、血热
产妇素体阴虚,因产亡血伤津,营阴更亏,阴虚则内热,或产后
过食辛辣温燥之品,或肝气郁滞,久而化热,热伤冲任,迫血妄行,
而致恶露不绝。
三、血瘀
产后胞宫、胞脉空虚,寒邪乘虚而入,血为寒凝,结而成瘀,或
七情内饬,气滞而血瘀,瘀阻冲任,新血难安,以致恶露淋漓不绝。
[辨证论治]
辨证应以恶露的量、色、质、气味等辨别寒、热、虚、实。如恶
露量多,色淡,质稀,无臭气者,多为气虚;色红或紫,粘稠而臭秽
者,多为血热;色黯有块者,多为血瘀。当然也要结合全身症状。治
疗应遵循虚者补之、瘀者攻之、热者清之的原则分别施治,且不可轻
用固涩之剂,以致助邪,变生他病。
一、气虚型
主要证候: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多,色淡红,质稀,无臭味,
精神倦怠,四肢无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觥白,舌淡,苔薄
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气虚统摄无权,冲任不固,则恶露过期不止,血量较
多;血失气化,则色淡,质稀,无臭味;气虚中阳不振,则精神倦怠,
四肢无力,气短懒言;中气不足,失于提挈,则小腹空坠;气虚清阳不
升,则面色光白。舌淡,苔薄白,脉缓弱,为气虚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摄血。
方药举例:补中益气汤加阿胶、艾叶、乌贼骨。
二、血热型
主要证候: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较多,色深红,质稠粘,气臭
秽,口燥咽干,面色潮红,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证候分析:产后营阴耗损,虚热内生,气郁化热或感热邪,热扰
冲任,迫血妄行,故恶露过期不止,量较多;血被热灼,则色深红,
质稠粘,气臭秽;虚热上浮,故面色潮红;阴液不足,则口燥咽干。舌
红,苔少,脉细数无力,为阴虚内热之征。
治疗法则: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举例:保阴煎加帽牡蛎、炒地榆。
若兼乳房、少腹胀痛,心烦易怒,恶露中夹有血块,口苦咽干,
脉弦数者,此属肝郁血热之证。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止血,方用丹桅
逍遥散。
三、血瘀型
主要证候:产后恶露过期不止,淋漓量少,色黯有块,小腹疼痛
拒按,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证候分析:瘀血阻滞冲任,新血不得归经,则恶露过期不止,淋
漓量少,色黯有块;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瘀滞
稍通,故使痛减。舌紫黯,脉弦涩,为瘀血阻滞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理血归经。
方药举例:生化汤加牡蛎、茜草、三七。
若兼口干咽燥,舌红,脉弦数者,酌加地榆、黑黄柏以清热止血。
第九节产后小便不通
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或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者,称为“产
后小便不通”。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产后尿潴留,以初产妇、难产、产程长及手
术助产者多见,是产后常见疾病之一。
[病因病机]
小便的正常排出,有赖膀胱气化的调节,膀胱气化不利,可致小
便不通。常见分型有气虚、肾虚、气滞、血瘀。
一、气虚
素体虚弱,产时劳力伤气,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以致脾肺气
虚,不能通调水道,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
二、肾虚
禀赋薄弱,元气不足,复因分娩损伤肾气,以致肾阳不振,气化
失司,膀胱气化不利,致令小便不通。
二―'、气仁沛?rH4-
产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清浊升降失常,膀胱气化
不利,而致小便不通。
四、血瘀
多因滞产,膀胱受压过久,气血运行不畅,膀胱气化不利,而致
小便不通。
[辨证论治]
产后小便不通有虚、实之别。治疗时,虚者宜补气温阳以化之,
实者宜疏利决渎以通之。
一、气虚型
主要证候: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精神萎靡,气短懒言,
面色院白,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膀胱气化不利,
则产后小便不通;肝中尿液滞留而不得下行,则小腹胀急疼痛;气虚中
阳不振,故精神萎靡,气短懒言;清阳不升则面色光白。舌淡,苔薄
白,脉缓弱,为气虚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生津,宣肺行水。
方药举例:补气通肝饮(《女科辑要》)o
黄黄、麦冬、通草
方中黄黄补益脾肺之气,气旺则水行;麦冬养阴滋液;通草甘淡利
小便。全方共奏益气生津利尿之功。
若汗多不止,咽干口渴者,酌加沙参、葛根以生津益肺;伴腰膝
酸软者,酌加杜仲、巴戟天以补肾壮腰膝。
二、肾虚型
主要证候: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坐卧不宁,腰膝酸软,
面色晦黯,舌淡,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脉弱。
证候分析:素体肾虚,因产肾气受损,肾阳不振,不能化气行水,
膀胱气化不利,故令小便不通;尿蓄膀胱不得出,故令小腹胀急疼痛,
坐卧不宁;腰为肾之外府,肾主骨,肾虚失养,则腰膝酸软。面色晦
黯,舌淡,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脉弱,为肾阳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温阳,化气行水。
方药举例: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炮附子、茯苓、泽泻、山茱萸、炒山药、车前子、牡丹皮、官桂、
川牛膝、熟地黄
方中附子、官桂温肾助阳;熟地、山药、山茱萸补肾滋阴;茯苓、
泽泻、车前子、牛膝利水通溺;丹皮泻肾中伏火。诸药合用有补肾阳,
益肾阴,助气化,通小便之功效。
若腰痛甚者,酌加巴戟天、炒杜仲、续断以补肾强腰;小腹下坠
者,酌加黄黄、党参、升麻以益气升阳。
三、气滞型
主要证候: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痛,情志抑郁,或胸胁胀痛,
烦闷不安,舌象正常,脉弦。
证候分析:因产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致清浊升降之机壅滞,
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不通,尿液潴留,久之则小腹胀痛;肝气郁滞,
失其条达,故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烦闷不安。舌象正常,脉弦,为
气滞之征。
治疗法则:理气行滞,行水利尿。
方药举例:木通散(《妇科玉尺》)o
枳壳、槟榔、木通、滑石、冬葵子、甘草
方中枳壳、槟榔理气行滞,气行则水行;木通、滑石、冬葵子利
水通小便;甘草和中。
诸药合用有理气行滞,调畅气机,通利小便之效。
四、血瘀型
主要证候: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满刺痛,乍寒乍热,舌黯,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债务转让协议书
- 郑州二手房购房合同二零二五年
- 2025企业租赁合同范本格式
- 2025年证券经纪代理与营业部服务项目发展计划
- 舞蹈教师聘用合同范文二零二五年
- 住宅水电安装合同样本
- 代办营业执照合同样本
- 仓储分拣劳务外包合同样本
- 公厕维修内容合同样本
- 2025光伏电站支架工程钢结构施工合同
- 楼梯 栏杆 栏板(一)22J403-1
- 北京市海淀区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附答案)
- 项目基坑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桌面演练脚本
- 危险化学品MSDS(氮气)
- 无创通气常用模式与参数调节
- 清远市城市树木修剪技术指引(试行)
- GB∕T 8427-2019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 退休人员实行社区管理申请书
- 广州国际文化中心详细勘察报告正文-171229end
- 全国同等学力工商管理大纲重点整理
- 机耕道监理实施细则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