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四文言文阅读之写景咏物类一2023-2024届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含答案)
专题十四文言文阅读之写景咏物类
知识点讲解
一、《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
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峋,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译文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
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假如不是正
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夏季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隔,不能
通航。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
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
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
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
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
一片清寒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
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
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作者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北魏地理学家。生于官宦家庭,但仕途坎坷,好学博览,文笔深峭,
爱好游历,著有《水经注》四十卷。郦道元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
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三)知识链接一一《水经注》
《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所列举大小河道
137条,内容非常简略。郦道元结合自己所学及游历见闻,为之详细
作注并大为扩充,著成《水经注》。《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
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
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
理著作,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水经注》
受楚辞、汉赋影响,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文体骈散相间,富有文学
气息,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四)重点实词
略无阙处(略:完全;阙:同“缺”,空隙、缺口)
自非亭午夜分(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不见曦月(曦:太阳)
至于夏水襄陵(襄:升到高处;陵:山陵)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绝:断)
或王命急宣(宣:宣布,传达)
有时朝发白帝(朝:早晨)
暮到江陵(暮:傍晚)
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御:驾)
不以疾也(疾:快)
则素湍绿潭(湍:急流)
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城多生怪柏(绝:极;<:山峰)
清荣峻茂(荣:茂盛)
每至晴初霜旦(霜:降霜;旦:早晨)
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
属引凄异(属:连续;弓I:延长)
空谷传响(响:回声)
哀转久绝(转:同"嘴”,婉转;绝:消失)
(五)重点虚词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其间千二百里(其:这)
虽乘奔御风(虽:即使)
或王命急宣(宣:宣布,传达)
不以疾也(不以:不如)
则素湍绿潭(则:表轻微转折,可不译)
良多趣味(良:甚;很)
故渔者歌日(故:所以)
(六)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中断)
(七)一词多义
1.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介词)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连词)
2.绝
①沿溯阻绝(隔断)
②绝嫩多生怪柏(极,副词)
③哀转久绝(消失,动词)
3.清
①回清倒影(清波)
②清荣峻茂(清澈)
4.素
①素湍绿潭(白色的)
②可以调素琴(不加装饰的)
(八)古今异义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古义:如果。今义:自从)
2.或王命急宣c(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3.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4.夏水襄陵。(襄:古义:升到高处。今义:帮助)
5.良多趣味。(良:古义:甚,很。今义:好)
(九)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形容词作名词,流势急的河水。
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响:形容词作名词,回声)
4.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5.清荣峻茂。(清、荣、峻、茂四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指
“水清、木荣、山峻、草茂”)
(十)文言句式
1.省略句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省略定语“三峡”)
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省略主语“两岸”)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省略主语气水)清(树)荣(山)峻
(草)茂”】
二、《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
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
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
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
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
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二)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秫陵(今江苏
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作品有《陶
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
(三)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
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
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一文正是如此。
(四)重点实词
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C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
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晓雾:早晨的雾;歇:消散)
4.夕日欲颓(颓:坠落)
5.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奇:指奇山异水)
(五)重点虚词
1.山川之美(之:的)
2.实是欲界之仙都(实:确实,的确。是:这)
3.自康乐以来(自:从)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未:没有。者:..的人)
(六)一词多义
1.欲
①夕日欲颓(将要)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2.自
①自康乐以来(从)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3.书
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
③乃丹书帛曰(动词,书写)
(七)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
(A)词类活用
1.五色交辉(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三、《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城,为屿,为嗒,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
恕己,日奉壹。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
河东”“河东先生”,又因官终柳州(今属广西)刺史,人称“柳柳州”O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一。柳宗元与
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代表作有寓言《三戒》,诗歌《江雪》《渔翁》,散文“永州八记”、《捕
蛇者说》等。
(二)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
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
(三)重点实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走。
伐竹取道:砍伐。
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
近岸:靠近。
青树翠蔓:藤蔓。
蒙络摇缀:缠绕。
参差披拂: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许:表示约数。
怡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
往来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斗折蛇行:前行。
其岸势犬牙差互:形状。
不可知其源:源头。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包围。
悄怆幽邃:悄怆:凄凉。邃:深。
不可久居:停留。
乃记之而去:离开。
(四)重点虚词
1.以
①全石以为底(把)
②卷石底以出(连词,而)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
2.而
①潭西南而望(表修饰)
②乃记之而去(表顺承)
③隶而从者(表顺承)
3.其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它的)
②不可知其源(它的)
③以其境过清(这,那)
4.为
①为城,为屿,为峨,为岩。(动词,成为)
②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
5.与
似与游者相乐(介词,跟,同。)
(五)一词多义
1.环
①如鸣佩环(名词,玉饰)
②四面竹树环合(动词,环绕)
2.清
①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其凄清)
3.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4.从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
②隶而从者(跟从)
5.游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②同游者(游览)
(六)古今异义
1.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今义:动词,许可。
2.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
演青年男子。
(七)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②下见小潭:在下面。
③日光下澈:向下。
2.名词作状语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②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3.形容词意动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4.形容词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八)文言句式
1.省略句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省略主语“潭边”)
四、《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鳏。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
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
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技扶摇而上者九万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
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巳矣。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
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而成为先秦诸子作品之中的经典,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
也J
(二)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
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
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空前残酷。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
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
实处境使他无力一展抱负改变现状,他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在
绝对的自由环境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
的追求之歌一一《逍遥游》。
(三)译文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鳏。鳏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鳏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
大风吹动海水的时侯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
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
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
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
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
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四)重点实词
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志怪者也:记或。
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拎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抖:盘旋飞翔。扶摇:旋风。
去以六月息:去:离开。息: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也: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亦若是则已矣:这样。
(五)重点虚词
1.之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的)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结构助词,用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而
①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②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
③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因果。)
3.其
①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②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还是……)
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代词,代大鹏。)
4.以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5.为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鳏(叫、称)
②化而为鸟(成为)
(六)一词多义
1.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鹏之徒于南冥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实义)
2.其
其名为鳏(代词,它的)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示选择)
(七)古今异义
1.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
2.是鸟也(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3.野马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珍稀
动物)
4.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
“来”相对)】
(A)通假字
L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九)文言句式
1.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
者去也”)
五、《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
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
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
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
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
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
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色彩,文辞优美,气度豁达。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二)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庆历四年(1044)春,朦子
京遭诬被贬官至岳州(现在湖南岳阳)。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
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去参知政事的
职务,贬放到邓州(现在河南邓州)任地方官。滕子京治理岳州颇有
政绩,于是重修岳阳楼,将此楼的历史沿革、周围环境、建筑特点等
写在信上,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一幅,派人送给范仲淹请他作记。
范仲淹了解滕子京被贬岳州后一直很有感伤情绪,所以趁作记之机,
借题发挥,一方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劝慰滕子京与自己
共勉。
(三)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
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
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
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
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
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
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
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
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
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
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
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
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
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
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
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她
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
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
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
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
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
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
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二唉!没有这种人,
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四)重点实词
越明年(越:到了,及)
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
水波浩荡的样子。)
朝晖夕阴(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壮丽景象。)
若夫淫雨霏霏(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连月不开(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日星隐曜(曜:光芒)
山岳潜形(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橘倾楫摧(橘,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忧,
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
至若春和景明(景,日光。)
岸芷汀兰(汀:小洲,水边平地。)
郁郁青青(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长烟一空(或:有时。)
此乐何极(极:穷尽。)
心旷神怡(怡,愉快。)
宠辱偕忘(偕:一起。)
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面对。)
其喜洋洋者矣(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五)重点虚词
1.夫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②若夫淫雨霏霏(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表感叹语气)
2.极
①此乐何极(穷尽)
3.于
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译为“在”)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译为“在”)
4.其
①其喜洋洋者矣(“其”在这里是一个代词,可译为“那”)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贝1忧其君(代词,“他们的”)
③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代词,他们,指古仁人)
5.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介词,表示目的,相当于“来”)
6.何
①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为什么”)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疑问代词,“什么”)
③此乐何极(副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
(六)通假字
1.百废具兴(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七)古今异义
1.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2.越明年(古义:及,到今义:跨过,跳过)
3.至若春和景明(古义:日光今义:景致,风景)
4.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义:指示代词,那今义:丈夫)
5.沙鸥翔集(古义:停息今义:泛指聚集)
(八)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废: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后: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忧谗畏讥(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贤: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6.而或长烟一空(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7.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北: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南:向南)
(九)文言句式
1.倒装句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c语
序应为“吾与谁归”。)
2.判断句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3.省略句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二)
六、《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娜
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
路转,布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
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
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
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
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
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e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
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
文章四大家”。其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
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
南唐余风。有《欧阳文忠公全集》传世。
(二)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被罢去职务。
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醉翁亭记》
就写于他到酸州上任的第二年。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少有
舟车往来,百姓安于农事,生活简朴安闲,民风淳朴欧阳修正值盛年
却遭贬谪,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
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做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
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并与民同乐,心境愉快闲适,
把内心的抑郁释放在山水和诗酒之中。
(三)译文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是山。它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
美丽。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哪山。沿着山路走六
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之间飞
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
起)像鸟张开翅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是谁?
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
来命名的。太守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并且年
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喝
酒上。
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了,(大阳落山)云雾聚拢,山谷
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
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下落,石头露出,
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
穷无尽的。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
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是滁州人在游
览。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水酿酒,泉水清,酒水香,
山中的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中
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酒杯和
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苍老
的容颜,满头白发,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回家,宾客跟在后面。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游人离开,鸟雀就欢
乐起来。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
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太守
是谁?就是庐陵郡人欧阳修。
(四)重点实词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面下)
名之者谁名(名:命名,给....取名。)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
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
野芳发而幽香(芳:花)
佳木秀而繁荫(秀:茂盛)
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泉香而酒洌(洌:清)
山肴野萩(簌:菜蔬)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弈者胜(弈:下棋)
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苍颜白发(苍颜:苍老的容颜)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倒下的样子)
树林阴翳(翳:遮盖)
(五)文言虚词
1.“而“用法:
①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②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
③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
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
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⑦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⑧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
⑨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⑩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临溪而渔(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当“临”为介词时,
表修饰)
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2.“之”用法: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②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③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⑤山水之乐(助词,的)
⑥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⑦宴酣之乐(助词,的)
⑧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也:
①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助词,表判断)
③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
④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陈述)
⑤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
⑥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
⑦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陈述)
⑧在乎山水之间也(助词,表感叹)
⑨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
⑩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
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
而乐亦无穷也(助词,表感叹)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表陈述)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
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判断)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表感叹)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
(六)通假字
1.佳木秀而繁阴。(“阴”通“荫”,覆盖)
(七)一词多义
1.归:
①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②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③暮而归(回来)
2.谓:
①太守谓谁(为,是)
②太守自谓也(命名)
3.临: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
②临溪而渔(靠近)
4.秀: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②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
5.乐
①山水之乐(乐趣)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
6.而
①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③杂然而陈前者(表修饰)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
(A)古今异义
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
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
5.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
6.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
子)
(九)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0)
2.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3.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
(后)乐:乐趣,名词。】
5.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6.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7.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状
语后置句)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
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2.判断句:
①环滁皆山也C("也”表示判断语气。)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者,…也,,,判断句式的
标志。)
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④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判断句式的
标志。)
⑤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者,…也”,判断句式的
标志。)
⑥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
志。)
⑦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⑧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⑨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⑩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断
句式的标志。)
庐陵欧阳修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3.省略句:
①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
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典例剖析
(一)[2022•天津】阅读《三峡》一文,回答问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燃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J
1.下面句子中和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B.则素湍绿潭湍:急流
C.良多趣味良:甚,很D.林寒涧肃肃:严肃,严厉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B.至于夏水襄陵C.清荣峻茂D.空谷传响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
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
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
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
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答案:1.D
2.A
3.D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辨析。D项,“肃”是“肃杀,凄寒”
的意思。
2.本题考查辨析通假字。A项,“阙”,同“缺”,“空隙、缺口”
的意思。
3.本题考查辨圻文意。D项,抓住文中的“至于夏水襄陵”“春
冬之时”“每至晴初霜旦(秋)”可知,文童并非“按照春夏秋冬的顺
序”来写。
(二)【2022•河南】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瑕环,心乐
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
出,为纸,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枪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翌日,饭于林虑①,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
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
日将晡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
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①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②晡(bU):申时,午后三时
至五时。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粗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写出了小石潭水的
清澈寒凉。
B.“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样,表现
溪流的曲折蜿蜒。
C.“明灭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
明暗交错的景象。
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这里有玩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
闲适愉悦之情。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
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为容简要分析。
4.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
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①
进行了描绘。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
是:早上从林虑出发,②,后来途径槐林,③,
④,夜宿于连云阁。
答案:1.C
2.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意思对即可。)
3.①小石潭水声悦耳,游鱼灵动、可爱,让作者感到快乐。②小
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作者内心被贬谪的悲凉,让作者感到忧伤。
(意思对即可。)
4.①潭周边景物;②中午到达桃林村;③下午在环翠亭休息;④
傍晚到达明教院(意思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分析。“明灭可见”
描写的是向小石潭西南方望去所见到的溪流的情况,写出了溪流的蜿
蜒曲折。故C项表述不正确。
2.本题考查考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忠于原文,做
到语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注意重要词语的翻译,如“澈”“布”等;还要遵循“句不离篇”的
原则,结合上下文,解决因省略或倒装等造成的理解难题,如可由上
文明确本句中的“影”指的是“鱼的影子”。
3.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变化的分析。作答本题,可先从甲文
段中找到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再结合上下文和创作背景分析作者产
生这种情感的原因c表现“乐”的语句有“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这是作者看到自然美景时产生的欢愉之情。表现“忧”的语句有“凄
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是作者受环境影响,想到个人遭遇而产生的
悲凉情绪。考生据比组织答案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考生对课内外文言语段的对比阅读探究。题目聚焦游
记“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要求考生根据提示回归两个
文段搜索主要信息填写答案。甲文段中,对潭中景物的描写主要在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专卖店、超市、商场员工聘用合同范本
- 库房出租合同模板二零二五年
- 土地流转居间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买房盖房租房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原则
- 系统培训方案模板
- 买期房抵押合同样本
- 居间厂房转让合同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代签合同授权的委托书
- 投资收益分配股权转让定金协议二零二五年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 2024年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概念英语第2册课文(完整版)
- 水培吊兰的养殖方法要领
- 动物的迁徙行为与地球生态系统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4100字】
- 校园金话筒大赛(临沂赛区)策划书
- 正确使用文丘里面罩
- 破碎锤施工方案
- 2023年10月自考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 大学物理第8章-机械振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