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寻库布其沙漠的奇迹【选择性必修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开幕2023年8月26日,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以科技引领治沙,让荒漠造福人类”。在本次大会上中国向世界递交了一份“令人震撼”的答卷,库布齐的治沙方式不仅生动阐释了什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被联合国称为“全球治沙样本”。观看视频思考观看视频思考

1.说出库布其沙漠的相对位置;阴山鄂尔多斯高原库布其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北部;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北靠近阴山;穿越千年探寻库布其沙漠重回“生命之地”的奇迹【选择性必修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010203依据图表,分析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演化的统一性和对干扰的整体响应。(区域认知、综合思维)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养成多要素、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能力,树立人地协调观念。(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穿越千年,探寻库布其沙漠,重回“生命之地”的奇迹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水草丰美”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材料一: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据《诗经》记载,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库布其草原上就出现了朔方古城。当时,这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绿茵冉冉、牛羊成群。1.说出景观图中的自然环境要素小结:水循环促使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举例说明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迁移的?蒸发下渗流水作用吸收降水蒸腾水生物大气土壤岩石地貌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除水循环外,还有什么地理过程在推动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生物循环动物岩石圈物质循环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岩石圈循环、生物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小结整体功能教材P80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2.库布齐的植被实现生产功能的主要途径及在此过程中各要素所起的作用?材料二:库布齐沙漠的植物种类多样。东部为草原植被,西部为荒漠草原植被,西北部为草原化荒漠植被。主要植物种类为东部的多年禾本植物,西部的半灌木植物,北部河漫滩地碱生植物,以及在沙丘上生长的沙生植物。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二氧化碳+水有机质+氧气光能叶绿体光合作用2.库布齐的植被实现生产功能的主要途径及在此过程中各要素所起的作用?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水分及营养盐生产功能穿越千年,探寻库布其沙漠,重回“生命之地”的奇迹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20世纪50年代“水草丰美”“死亡之海”植被退化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对干扰的整体响应材料三:气候变迁,加上历史上人类的过度放牧等,库布其地区逐渐荒漠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库布其逐渐演变成是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被称为“死亡之海”,沙逼人退的悲剧千百年来一直在上演。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入泥沙1.6亿吨。3.结合整体性的原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说一说过度放牧对库布其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影响?(8分)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减少水文变化风蚀加剧,沙漠扩大地貌变化表土流失(沙化),肥力下降土壤变化温差变大,气候变干,风力增强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一发”“全身”过度放牧小结:统一演化+对干扰的整体响应课本P82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会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威胁人类生存发展近30年治理连绵的沙丘披上了绿衣!全球治沙样本!穿越千年,探寻库布其沙漠,重回“生命之地”的奇迹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20世纪50年代现在“水草丰美”“死亡之海”“生命之地”材料四:经过30年的努力,库布齐地区生物量逐渐恢复,其光伏治沙模式成为全球典范。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光伏海洋”,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板上转换太阳辐射,调节沙漠的热力平衡。板下甘草固氮治沙改土,板间养殖供贫困户养家禽。建设的光板倾角一般为35°~45°,光伏电场内外植被有较大差异(如下图表),可见光伏治沙带来的生态修复成效十分明显。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对干扰的整体响应光板倾斜及集雨功能图表光伏电场内外植被比较4.简述光伏治沙是如何改善各自然环境要素达到防沙治沙的生态效益?(6分)材料四:经过30年的努力,库布齐地区生物量逐渐恢复,其光伏治沙模式成为全球典范。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光伏海洋”,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板上转换太阳辐射,调节沙漠的热力平衡。板下甘草固氮治沙改土,板间养殖供贫困户养家禽。建设的光板倾角一般为35°~45°,光伏电场内外植被有较大差异(如下图表),可见光伏治沙带来的生态修复成效十分明显。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对干扰的整体响应4.简述光伏治沙是如何改善各自然环境要素达到防沙治沙的生态效益?(6分)土壤影响生物影响气候影响光伏电板建设生态改善人地协调发展地表温度降低,风力减弱蒸发减弱,水分条件改善,肥力提高植被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社会经济效益: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光伏+农业+牧业+旅游业;就业机会;脱贫课堂小结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人地协调人合理的活动统一演化气候生物地貌水文土壤气候生物水文土壤基础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功能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穿越千年,探寻库布其沙漠,重回“生命之地”的奇迹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20世纪50年代现在“水草丰美”“死亡之海”“生命之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穿越千年,探寻库布其沙漠,重回“生命之地”的奇迹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20世纪50年代现在“水草丰美”“死亡之海”“生命之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迁移应用——认识修建大坝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修建大坝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请根据图5.5提供的线索讨论这些影响,并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空白处水位上升水生增多陆生减少温差变小湿度增大减少减少1.根据图中线索,讨论修建大坝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将结果填在空白处。迁移应用读自然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1~2题。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下图地貌的箭头是()A.⑧B.⑦C.⑥D.⑤金版P160迁移应用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2.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自然环境的()A.区域性 B.整体性C.差异性 D.开放性金版P159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水热条件的变化

B.地壳运动

C.植被类型的变化 D.岩浆活动2.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③时期的地理环境类似的是 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 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 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

D.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3.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读图,完成1~3题。B

D

A

4.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干旱 B.湿润

C.寒冷 D.炎热5.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A

C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根系示意图。据图,完成4~5题。

6.该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7.上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差性特征异B.生产功能C.平衡功能

D.整体性特征我国某地因金银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植金银花,出现了较严重的生态问题,读图6~7题。A

D

8.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气候温和湿润B.地形平坦开阔 C.土壤水分充足 D.光照充足9.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 A.年均降水量

B.太阳辐射量 C.地表下渗量

D.气温日较差10.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蒸腾耗水量显著增加 B.棕榈油大量转化为温室气体 C.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 D.林场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B

D

C

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据此完成8~10题。

洞庭湖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洞庭湖位置及水系图材料二:洞庭湖面积最大时的约6000平方公里,目前骤减到约2600平方公里,退居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1)说出洞庭湖主要补给来源。雨水、河流水(长江;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条支流)补给

洞庭湖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洞庭湖位置及水系图材料二:洞庭湖面积最大时的约6000平方公里,目前骤减到约2600平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