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负重专家共识_第1页
2025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负重专家共识_第2页
2025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负重专家共识_第3页
2025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负重专家共识_第4页
2025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负重专家共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负重专家共识术后快速康复理念(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后开始负重的时间和程度,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亦未获得足够的重视,显著差异,绝大多数临床医生倾向于术后6-8周后开始负重锻炼。下肢骨关于术后负重量,目前亦缺乏量化标准,文献中使用的负重量定义包括:①非负重;②脚趾接触负重(toe-touchweight-bea量约为体重的5%;③部分负重:患肢承受部分体重,通常为20%-50%体重;④保护性负重(protectedweightbearing,PTWB):在辅具保护下负重;⑤可耐受负重(weight-bearingas主观感受可耐受为度,通常为50%-100%体重;⑥完全负重:患肢承受100%体重。以上术语对于负重的定义较为宽泛,在具体指导实践时主观用于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新鲜(受伤至手术时间≤3周)踝关节骨折,并不适用于胫骨远端关节面粉碎的Pilon骨折,以及合并其他部位(一)术前评估及宣教动度是否正常,有无肌力障碍及神经系统病变(如帕金森病),是否存在可要评估考虑的风险因素。建议使用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如Morse量表)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推荐意见:术前全面评估及宣教,患者的理据等级:B,推荐等级:1,专家推荐率:98.3%)(二)患者体重指数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负重的影响体重指数较高(体重指数>30kg/m²)患者伴有其他合并症的发生率较高,更易发生WeberB型或C型踝关节骨折,并且体重指数高的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普通人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在骨折获得可靠固定且手术切口情况稳定的前提下,于正常体重指数人群。(证据等级:B,推荐等级:2,专家推(三)骨质疏松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负重的影响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的负重得可靠内固定术后使用支具保护下早期负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骨质疏松会影响内低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术后若处理不当可能导位丢失。另一方面,术后长期不负重又会加重得可靠的内固定。术者应评估踝关节骨折固化的方案及护具保护下,在合理指导、监护下,有计划地开展术后负重。严密监护下逐步开展术后负重锻炼。(证据等级:B,推荐等级:2,专家推荐率:77.6%)(四)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负重的安全性得可靠固定的踝关节骨折(外踝骨折推荐加压螺钉结合中和接骨板固定,HerscoviciA型骨折推荐使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HerscoviciB型及C型内踝骨折推荐2枚加压螺钉固定,HerscoviciD型内踝骨折推荐螺钉结合内侧支撑板固定,后踝骨折推荐螺钉和/或防滑板固定),生物力学研究表明早期负重不会影响内固定的稳定性;临床研究显示术后早期(术后即刻开始至术后2周开始)负重并不增加内固定物松动失效、骨折再移位有利于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加速康复。(证据等级:A,推荐等级:1,专家推荐率:100%)(五)后踝骨折对术后负重的影响:生物力学研究显示踝关节无论是处于小骨折块(10%-20%关节面)三踝骨折,固定后踝大骨折块(>33%关节面)三踝骨折,稳定固定后施加模拟正常负重量及频率的轴向载荷,骨折动的风险,后踝骨折固定与否并不影响骨折转稳定性,改变关节内应力分布。因此,获4周。推荐意见:获得可靠固定的后踝骨折不影响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负重的开展。(证据等级:B,推荐等级:1,专家推荐率:96.5%)(六)术中稳定性评估带损伤和外侧副韧带损伤。相比Cotton试验和外旋应力试验,下胫腓扭转试验(Torquetest)用于评带的稳定性可使用外翻应力位透视观察踝关节内侧间隙明确(内侧间隙>4mm或距骨倾斜提示内侧三角韧带损伤);除了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估下胫腓联合、三角韧带的稳定性,踝关节稳定性(包括骨性稳定及软组织稳定)的恢复是术后可以早期负重的前提。推荐意见:(证据等级:A,推荐等级:1,专家推荐率:98.2%)(七)不适合术后早期负重的踝关节骨折类型但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研究,早期负重可能会增建议术后2周伤口愈合可以在充气靴保护下双拐接触负重,术后6周方可开始逐渐增加负重量。伴有关节面塌陷的踝关节骨折(如内侧关节面压缩塌陷的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早期负重可能引发关节内骨折的继发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负响三角韧带愈合的质量及强度,建议术后3-4周步行靴保护下开始负重。重,且不宜进展过快。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时,弹性固定可在术后2周开合并关节面塌陷时,复位内固定术后6周开始部分负重;合并三角韧带损(八)踝关节骨折术后开始负重时机的确立垂会影响下肢静脉及淋巴回流,加重下肢肿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故而推荐术后2周手术切口愈合缝线拆除后作为早推荐等级:1,专家推荐率:100%)(九)踝关节骨折术后起始负重重量的确立及递进原则受(疼痛、肿胀),遵循个体化原则,首次负重应在临床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监护指导下进行,建议起始负重量为体重的20%-30%,并做好评估记录,般术后6-8周可增加至完全负重。过程中应注意并记录意外事件(踝关节扭伤、跌倒、伤口红肿)的发生,一旦出现意外事件应门诊负重评估安全可靠固定的患者,软组织条件允许下通常可在术后2周开始负重,起始量为体重的20%-30%,后期在临床医师随访下,根据主观感受的耐受程度荐等级:1,专家推荐率:98.2%)(十)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负重康复中护具的使用定固定后,使用护具(行走靴)保护可确保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控制踝使用支具(行走靴)保护负重可确保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提高早期负重锻炼的安全性。(证据等级:B,推荐等级:1,专家推荐率:98.2%(十一)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锻炼节活动度的恢复有助于负重锻炼的安全有效实施及关节功能的整体恢复。在伤口稳定的前提下,应尽早开始踝关节的活动度锻炼,术后6周内是恢复踝关节活动度的关键时间。术后2周伤口愈合前,应指导患者髋、膝关节及足趾关节的活动度锻炼、下肢肌肉锻炼,关节被动活动度锻炼。推荐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采用主动与被动锻炼相结2周可逐渐增加主动踝关节活动度锻炼。(证据等级:B,推荐等级:1,专家推荐率:100%)(十二)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管理峰通常于术后8h左右出现,术后良好的疼痛控制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复。(证据等级:B,推荐等级:1,专家推荐率:100%)(十三)踝关节骨折术后肿胀控制药物的使用。应在术前做好肿胀控制的宣教,指导患者关节活动度锻炼、荐等级:1,专家推荐率:100%(十四)踝关节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踝关节骨折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包括:肥胖(体重指数>30kg/m²)、年龄>60岁、合并心脏疾病、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恶性折脱位、术后长期制动以及术前等待时间3d以上,其中制动及非负重状态会显著增加踝关节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风险评估可以采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对于高风险患者应使用B超进行筛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