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微格教学教案_第1页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_第2页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_第3页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_第4页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音乐美。掌握诗歌中一些重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能分析其表达效果。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意象,培养分析和鉴赏诗歌的能力。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康桥的爱恋与离愁,体会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以及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如何引导学生透过诗歌的语言表面,深入挖掘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基调,培养语感。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等,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歌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营造一种浪漫、温馨的氛围。2.展示康桥的美丽图片,包括康桥的桥身、河畔的垂柳、波光粼粼的湖水等,同时教师用轻柔的语调介绍康桥:"康桥,又名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大学城。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徐志摩就是其中之一。今天,让我们跟随徐志摩的脚步,一起走进他的《再别康桥》,去感受他对康桥的那份深情。"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1.简要介绍作者徐志摩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他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其诗歌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志摩的诗》等。2.介绍诗歌创作背景1920年10月1922年8月,徐志摩曾游学于英国剑桥大学。在康桥的两年里,他不仅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还结识了许多知名学者和文人,这段经历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康桥的一切都令他着迷,他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旧梦重温,引发了他强烈的情感冲动,于是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再别康桥》。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7分钟)1.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诗歌在范读过程中,注意语音、语调、语速和停顿,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基调,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3.思考并回答问题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初步印象?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研读诗歌,分析意象(15分钟)1.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康桥""金柳""青荇""榆阴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2.分组讨论各意象的象征意义第一组讨论"康桥"的象征意义。康桥是诗人曾经求学和生活过的地方,它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家园,是他美好回忆的寄托。第二组讨论"金柳"的象征意义。"金柳"在夕阳的映照下,宛如新娘般美丽动人。它象征着康桥的美丽和温柔,也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之情。第三组讨论"青荇"的象征意义。"青荇"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它象征着康桥生活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第四组讨论"榆阴下的一潭"的象征意义。"榆阴下的一潭",那"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里的"梦"象征着诗人在康桥的美好理想和追求,而"沉淀"一词则暗示了这些理想和追求在诗人心中的深厚根基。第五组讨论"彩虹似的梦"的象征意义。"彩虹似的梦"色彩斑斓、美丽而虚幻,象征着诗人在康桥的那段美好时光以及他对未来的憧憬,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因为梦总是难以长久留住。3.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评和补充通过对意象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五)体会诗歌的音乐美(10分钟)1.分析诗歌的节奏韵律这首诗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节奏整齐,旋律和谐。例如,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通过"轻轻的""来""云彩"等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歌还运用了大量的双声叠韵词,如"荡漾""斑斓""沉默"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2.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读出诗歌的音乐美,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情感。3.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节奏感和韵律感最强的诗句,并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六)深入探究诗歌的情感(10分钟)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诗中既有对康桥的爱恋,又为何要"轻轻的"来,"悄悄的"去,带着淡淡的哀愁离去?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和意象进行分析。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诗人对康桥充满了爱恋之情,康桥的一切都令他陶醉。然而,他又不得不离开,这种离别之情中夹杂着淡淡的哀愁。他"轻轻的"来,"悄悄的"去,一方面表现出他对康桥的敬重和眷恋,不想惊扰这份美好;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无奈和失落。整首诗情感真挚细腻,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迷茫,是一首充满复杂情感的离别之歌。

(七)总结归纳,拓展延伸(5分钟)1.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意象、音乐美、情感等方面,强调理解诗歌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2.拓展延伸推荐徐志摩的其他诗歌,如《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等,让学生课后阅读,进一步感受徐志摩的诗歌风格。让学生以"离别"为主题,创作一首短诗,表达自己对离别的感受,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八)布置作业(2分钟)1.背诵并默写《再别康桥》。2.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诗歌的理解。3.阅读徐志摩的其他诗歌,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写一篇赏析短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再别康桥》这首诗歌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高,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