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负荆 教学设计_第1页
李逵负荆 教学设计_第2页
李逵负荆 教学设计_第3页
李逵负荆 教学设计_第4页
李逵负荆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逵负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浒传》的相关文学常识,熟悉《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准确把握李逵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鉴赏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本,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入探究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和反抗精神,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是非善恶的标准,培养正义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清《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分析李逵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探讨梁山好汉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思考作品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文学常识、故事情节发展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2.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圈点批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4.角色扮演法: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李逵的经典片段视频,视频内容为李逵挥舞着板斧,大喊大叫,与其他好汉一起劫富济贫的场景。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谁呀?"引导学生回答出李逵。接着问:"你们对李逵还有哪些了解呢?"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关于李逵的故事或特点。由此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李逵负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介绍(10分钟)1.作者及《水浒传》简介向学生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撰写了这部长篇小说。介绍《水浒传》的文学地位和历史价值。《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108位梁山好汉在梁山泊起义的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2.《水浒传》的版本及主要内容简单提及《水浒传》的不同版本,如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等。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李逵负荆》节选自七十回本《水浒传》。概括介绍《水浒传》的主要内容:讲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泊聚义,替天行道,反抗欺压的故事。他们在与官府的斗争中不断壮大,经历了众多战役,后受宋朝招安并为其征战,最终消亡的全过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巡视,纠正个别学生的读音错误,如"恁地(nèndì)""揪住(jiūzhù)"等。2.朗读结束后,请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概括。学生可能会回答:文章主要讲了李逵以为宋江和鲁智深强抢民女,便怒气冲冲地回梁山砍倒杏黄旗并要杀宋江,后经对质,发现是误会,李逵便负荆请罪的故事。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梳理出清晰的故事情节:起因:李逵下山听闻刘太公女儿被梁山好汉抢走,他信以为真,认定是宋江和鲁智深所为。经过:李逵怒气冲冲赶回梁山,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要与宋江算账。宋江与他立下军令状,下山对质。最终发现是歹徒冒用梁山好汉之名作恶。结果:李逵向宋江负荆请罪,宋江令其捉贼将功赎罪,李逵在山下将冒充者擒获,还了刘太公女儿清白。

(四)分析人物形象(20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李逵的人物形象。给学生提出问题:"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逵的性格特点?他的性格具有怎样的复杂性?"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2.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嫉恶如仇:当李逵听说刘太公女儿被抢,便立刻怒火中烧,大骂宋江和鲁智深,毫不留情地要砍倒杏黄旗,可见他对这种欺压百姓的行为深恶痛绝,体现了他嫉恶如仇的性格。例如文中李逵说:"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鲁莽急躁:李逵得知消息后,未加思索就赶回梁山兴师问罪,大闹忠义堂,冲动地要杀宋江,充分显示出他鲁莽急躁的性格特点。如"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得出话。""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天真率直:李逵在得知真相后,能够立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毫不掩饰地向宋江负荆请罪,表现出他天真率直的一面。他说:"若还拿你不着,便输这颗头与你!""我死也饶你不得!"知错能改:发现误会宋江后,李逵主动承担责任,愿意接受惩罚,并积极去捉贼将功赎罪,体现了他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

3.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李逵性格的复杂性。提问学生:"李逵的这些性格特点在他的行为中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这种复杂性对塑造他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思考和回答。教师总结:李逵的鲁莽急躁源于他的嫉恶如仇,而他的天真率直又使他在犯错后能够迅速认错改正。这种性格的复杂性使得李逵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真实可信,让读者既看到他的可爱之处,又能感受到他的缺点,增加了人物的艺术魅力。

(五)探究主题思想(15分钟)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主题:"《李逵负荆》这一故事反映了怎样的主题思想?梁山好汉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是什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从文中寻找相关线索和依据进行思考。2.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回答出一些观点,如:这个故事体现了梁山好汉们对正义的追求,对百姓的保护;也反映了他们内部纪律的重要性;还展示了梁山好汉们知错能改的品质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进一步深入分析主题:对正义的坚守:作品通过李逵为刘太公女儿讨回公道的情节,展现了梁山好汉们对正义的执着追求。他们虽然是农民起义军,但有着明确的是非观念,对欺压百姓的行为坚决反对,不惜采取行动维护公平正义,这体现了梁山好汉们身上的正能量。内部纪律的强调:李逵未经调查就冲动地回山闹事,几乎引发梁山内部的混乱,这一情节也暗示了梁山好汉们需要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只有遵守纪律,才能保证团队的团结和战斗力,否则容易出现内部矛盾和误解。知错能改的品质:李逵从犯错到主动认错并积极弥补过错的过程,强调了知错能改的重要性。这也表明梁山好汉们具有自我反省和自我纠错的能力,他们并非完美无缺,但能够在错误中成长,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3.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主题的现实意义。提问学生:"在当今社会,我们能从梁山好汉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中学到什么?《李逵负荆》所传达的主题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总结:梁山好汉们坚守正义、重视纪律、知错能改的品质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要弘扬正义,敢于与不良行为作斗争;要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同时,也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不断完善自己。

(六)艺术特色分析(10分钟)1.语言特色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具有特色的语言描写,如李逵的对话。让学生分析李逵语言的特点,体会其语言的生动性和个性化。例如李逵的语言常常直白、粗俗,充满了浓厚的市井气息,像"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通过这样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李逵急躁、鲁莽的性格特点。教师总结《水浒传》的语言特色:以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著称。作者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使作品通俗易懂,同时又能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展现出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写作手法分析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除了语言描写外,文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如描写李逵"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通过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将李逵愤怒、鲁莽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探讨小说的情节设置。《李逵负荆》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李逵误信谣言到大闹梁山,再到真相大白后的负荆请罪,情节一波三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作用。

(七)角色扮演与拓展延伸(10分钟)1.角色扮演选取文中李逵大闹忠义堂的片段,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组学生分别扮演李逵、宋江、鲁智深等角色,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再现故事情节。在学生表演结束后,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人物性格的把握、表演的生动程度、语言表达等方面。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李逵没有及时发现误会,梁山好汉内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简单的讨论,并鼓励学生用简短的文字描述自己的想法。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中其他与李逵相关的章节,如《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李逵打死殷天锡》等,进一步了解李逵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更多故事和经历,加深对《水浒传》这部作品的理解。

(八)课堂小结(5分钟)1.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浒传》的文学常识、《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李逵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以及艺术特色等方面。2.强调学习古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水浒传》原著,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九)布置作业(5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2.以"我心目中的李逵"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阐述自己对李逵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五、教学资源1.电视剧《水浒传》相关片段视频2.《水浒传》原著3.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李逵负荆》这一经典片段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