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一袋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空气是真实存在的,知道空气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了解空气占据空间,能够举例说明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2.科学探究目标通过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中,学会设计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科学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空气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在小组合作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及原理。2.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透明塑料瓶、水槽、水、气球、打气筒、针筒、吸管、纸巾、塑料杯、漏斗、沙子、课件等。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一个透明塑料瓶、一个气球、一根吸管、一个水槽、适量的水。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内容,准备一个小笔记本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1.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引导学生猜出谜底是空气。2.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过空气呀?学生自由回答,如呼吸时能感觉到空气、吹气球时气球鼓起来是因为空气进入等。3.教师总结: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认识一袋空气。(板书课题:认识一袋空气)
(二)探索空气的存在(12分钟)1.感受空气教师引导学生做深呼吸,感受空气进入和呼出的过程,提问:"你在呼吸时,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呼吸时能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空气进入肺部,说明空气是真实存在的物质。2.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实验一:挤压空气教师拿出一个透明塑料瓶,将瓶口拧紧,然后用双手挤压塑料瓶,问学生:"瓶子里有什么?你能挤压到什么东西吗?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观察并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能挤压到东西,说明瓶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且空气可以被压缩。实验二:空气占据空间教师拿出一个气球,问学生:"怎样让气球鼓起来?"学生回答用嘴吹后,教师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气球逐渐鼓起来。提问:"气球为什么能鼓起来?是什么让气球变大了?"引导学生得出是空气进入气球,使气球鼓起来,说明空气能占据空间。实验三:空气存在的视觉证明教师将一个透明塑料瓶倒扣在水槽中,慢慢倾斜瓶子,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看到有气泡冒出,教师解释:气泡就是空气,这证明了水中有空气,也说明了空气的存在。实验四:纸巾不湿的秘密教师把一团纸巾塞在塑料杯底部,然后将塑料杯竖直倒扣入水槽中,过一会儿取出纸巾,问学生:"纸巾湿了吗?为什么?"学生观察并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纸巾没有湿,是因为杯子里的空气占据了空间,水无法进入,从而证明了空气的存在。
(三)探究空气占据空间(15分钟)1.提出问题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沙子的塑料杯,问学生:"如果往这个杯子里加水,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后,教师实际操作,水很快就满了。接着教师拿出一个装有空气的塑料杯,问:"如果往这个杯子里加水,水会很快装满吗?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本节课的探究问题空气是否占据空间。2.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来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每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透明塑料瓶、气球、吸管、水槽、水),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3.实验操作与观察各小组按照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将气球套在塑料瓶瓶口。把塑料瓶放入水槽中,使瓶身倾斜,让水慢慢流入瓶中。观察气球的变化,同时记录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他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4.实验结果讨论与交流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水不能一下子充满瓶子,气球会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水进入瓶子时,空气被压缩,占据的空间变小,气球会鼓起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5.对比实验教师提出:"为了更准确地证明空气占据空间,我们来做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步骤:取两个相同的透明塑料瓶,其中一个瓶中装满水,另一个瓶中装有空气。将两个瓶子同时倒立在水槽中,观察水的进入情况。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个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四)空气性质的拓展(10分钟)1.空气的无色、无味、透明教师展示一杯水,问学生:"这杯水是什么样的?我们能看到水,说明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能看到、无色、透明等。教师接着说:"空气和水一样,也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我们虽然看不见空气,但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感知它的存在。"教师拿出一个透明塑料袋,在空中挥舞几下后扎紧袋口,问学生:"袋子里有什么?你能看到、闻到袋子里的东西吗?这说明了空气的什么性质?"引导学生得出空气无色、无味、透明的性质。2.空气会流动教师拿出一个有小孔的盒子,在盒子的一侧放一个香包,然后问学生:"你们能闻到香味吗?香味是怎么跑到我们鼻子里的?"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空气会流动,带着香味从小孔中扩散出来,我们就能闻到香味了。教师再举例:如打开窗户,风会吹进来,这也是空气流动的表现。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空气流动的现象。
(五)空气与生活(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人类和动物呼吸需要空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空气。气球、轮胎等充气物品需要空气才能使用。空气流动形成风,风可以发电、帮助帆船航行等。3.教师强调:空气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我们要保护好空气,减少空气污染。
(六)课堂总结(3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我们用多种方法证明了空气的存在,如挤压空气、空气占据空间、视觉证明等。探究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知道空气会占据一定的空间,当空间被其他物体占据时,空气会被压缩。了解了空气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性质。还知道了空气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保护空气。2.提问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疑问,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与空气有关的现象,进一步探索空气的奥秘。
(七)课后作业1.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做一个关于空气占据空间的小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2.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板书设计认识一袋空气1.空气的存在呼吸感受挤压空气空气占据空间视觉证明2.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塑料瓶加水与气球对比实验3.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4.空气与生活呼吸光合作用充气物品空气流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验探究为主线,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讨论,较好地掌握了空气的存在、性质以及空气占据空间等知识。
在设计实验环节,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会了如何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假设。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光栅式万能工具显微镜项目建议书
- 修补麻袋合同样本
- 个人买卖煤炭合同样本
- 优化中小学科创教育的路径与实践
- 乡村振兴背景下综合农贸市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个人放牧雇佣合同样本
- 企业采购家具合同标准文本
- 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分析
- 代人理财合同范例
- 社会福利养老院项目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船的发展史知识分享课件
-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课件
- 人教版初一下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册
- 《月是故乡明》定稿 优秀奖 教学课件
- 高铁站装饰装修施工方案
- 防台防汛管理制度
- 2012小小科学家高年级试题生物
- 广电运通研究报告:数字人民币促产业升级-AI+城市助业务转型
- 移动式脚手架安全操作规程
- 永辉超市企业文化ppt课件
- 多肉生石花图谱_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