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_第1页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_第2页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_第3页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_第4页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一、不死之药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e)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

曰:“可。”因夺而食之。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

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

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颗臣。”王乃不

杀。

【练习】

1、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

A.因夺而食之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C.臣食之,而王杀臣D.面山而居

2、“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

3、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

(2)»

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徐珂

【原文】

蔡璘,字勉旃,吾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友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

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至之。

【练习】

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亡何,其友亡。(2)且父未尝玲我也。

A.(1)wdng逃亡(2)yi语言

B.(1)WU不(2)yCi告诉

C.(1)WU不(2)yu词语

D.(1)wdng死亡(2)yti语句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有友革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他)B.安有寄千金也无券者?(却)

C.且父未尝冷我也。(将)D.而翁知我,瑟不语郎君。(所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原文】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

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行受,日:

“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

归,汝尚不打,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疹()

(3)不取耳而归()(4)逐殴宦官()

2、下列句中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四、陈万年教子

【原文】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成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

F1:“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口:“具晓所言,大耍教咸谄

(chdn)也。“

【注释】

①咸;陈成,陈成年之子。②戒;同“诫”,教训。

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

欲林之()耳晓所言()

咸叩头谢臼()木要教咸谄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B.一•狼洞其中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翻译句子:

大要教咸谄也。

4、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五、陈元方

【原文】

陈兀方年十一时,候①哀公。哀公问日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兀万日:“老

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

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日:“周公、孔子,异世而

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

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

廉称。⑤师,学习。

【练习】

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

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日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翻译句子。

弱者抚之以仁

4、回答。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原文】: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

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

咏徐日:“《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

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

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②严:敬重。③具待:具,备办:待,接

待。④《雷光传》:载《汉书》,传未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四准入相()(2)咏道自成都罢还()

(3)准莫谕其意()

2、翻译句子:

此张公谓我矣。

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

七、楚人学舟

【原文】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

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枪

⑤C

【注释】

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年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犯:碰到。⑤花:同“舵”。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馀<)(2)乃四穗胆落()

2、解释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2)椎鼓径进。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A

【原文】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课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

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

兵之弱也。江晓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工之弱乱北越之下也,而欲伐

越,此智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1)解释下面句子。

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眈。

(2)杜子是用什么方法说服楚庄王不攻打越国的?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九、楚子发母(节选)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

日:“士卒得无恙乎?”对日:“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①。”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

日:”将军朝夕刍豢⑦黍粱③。”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④,使人数之日:

“子不闻越土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酹酒一器者,土使人注⑤江之上流,便士卒饮其卜流,

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⑥。异日,有献一囊模精⑦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

甘不逾唏⑧,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

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节选自刘向《列

女传》)

注释:①[并分菽粒而食之]大家分吃豆粒。②【刍(chU)豢(hu6n)】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

畜。③【黍粱]好粮食。④【内】通“纳”,接纳、进门。⑤【注】倾倒。⑥【战自五也】

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⑦【梭(qiO)幡(附)】干粮。④[甘不逾嗡(yi)]美味过不了咽喉。

嗡,咽喉。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士卒得无善乎?()②子发于是用其母.()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使人数之日:“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

12.阅读本文后,你认为子发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十、处之不易①

【原文】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板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

欲率物©,亦域其性真素曳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

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口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素:

朴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⑦豁:抛弃。⑧尔曹:你们。⑨存:谨记。

【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辄拾以峻之盘外无余有

亦缘耳性真素勿以我受任方州

2、翻译句子。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

攀匕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十一、打捞铁牛

【原文】:

宋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

募能出之者。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

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素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

①浮梁:浮桥②维:系,连结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④真定:却今夭河北正定⑤权衡:秤锤秤杆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一牛耳数万斤()茅能出之者()

卷去其土()真定僧怀内以二大舟亲土()

2、翻译句子:

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试说明怀内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十二

【原文】

大将军邓鹭闻其(杨震)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

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宸曰:“故人知君,君

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

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改令为开产业,震不肯,

日:“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练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②君不知故人,日也()

2、翻译下面的句了一。

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3、“杨震拒金”一事表现了杨震的品质。

十三、啖菱

【原文】

北人(北方人)生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匚。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

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依嵬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住于南方()(2)席上珍菱)

(3)或曰:“啖菱须去壳。”()(4)欲以清热也)

2、翻译句子:

其人自护所短。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4、下列句中加点的“食”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是()

A.衣食所安B,谨食之,时而献焉

C.没酒杀鸡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才有

5、下列句中加点的“去”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是()

A.今日存,明日去B.当死肌,杀三虫

C.乃记之而去D.俸考书来

6、翻译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7、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积压以为知”的看法。

十四

【原文】

狄梁公性闲①医药,尤妙针术。显庆中,应制②入关,路由华州,阙阑③之北,稠人广众,

聚观如堵。

狄梁公引辔遥望,有巨牌大字云:”能疗此儿,酬绢千匹。”即就观之,有富室儿,年约

十四五,卧牌下。鼻端生赘④,大如拳石,根蒂缀鼻。或触之,酸痛刺骨,于是两眼为赘所

缱汽目睛戳白,痛楚危亟,顷刻将绝。恻然久之,乃曰:“吾能为也。”其父母洎俄亲

属,叩赖G祈请,即辇千绢置于坐侧,公因令扶起,即于脑后下针寸许,乃询病者曰:“针

气巳达病处乎?“病人颔之。公述抽针,而瘤赘应手而落,双目登亦如初,曾无病痛。

其父母亲眷且泣且拜,则以缓因物奉焉。公笑曰:“吾哀尔子命之危逼,吾盖⑨急病行志

耳,非鬻⑭技者也。”不顾而去焉。(薛用弱《集异记》)

【注释】

①闲:爱好。②应制:奉皇帝诏令。③闸阀(huanhui):街市。

④赘:肿病。⑤缱(zhul):牵连。⑥洎(jl):及。

⑦颠:额,脑门子。⑧绿(jian):这里指绢。⑨盖:因为。⑩鬻(yu):卖。

【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即就观之(靠近)B.顷刻将维(死亡)

C.吾家尔子命之危逼(可怜)D.不飒而去焉(照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于是两眼为赘所绽山峦为晴雪所洗

B.而痛赘应手而落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即于随后卜针寸许信义著于四海

D.则以绿物奉焉扶苏以数谏故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恻然久之,乃曰:“吾能为也。”

②吾盖急病行志耳,非鬻技者也。

4、狄梁公救治病儿这件事,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回答。

十五

【原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柒②论

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⑨也!“崇宁、大观④间,海

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

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力而人或谓之不韵久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

【注释】

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栗(於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荣。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

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旨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

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练习】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解释文中加点字:

(1)前后养如此()(2)举号朝廷虽尝禁止()

(3)往往以多相当()

3、翻译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十六、董行成

【原文】

怀州河内县重行成能策嫉。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大欲晓,至怀州。

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日:此

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提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

其言。

(选自《太平广记》)

【练习】

1、根据情节,请你给董行成起一个恰当的绰号:。

2、请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董行戊这次“策贼”的依据。

3、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十七、董遇“三余”读书

【原文】

(t)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租负贩,

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

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采利华贩()②忘恩”义()

③读书百遍,其义自加<)④曹刿请加()

2、下面句中加点“而”字的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A.性质讷加好学民其兄笑之加遇不改

C.面山而居D.非死则徒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3、翻译句子。

①苦渴无日

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4、你怎样理解“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书百遍”。

十八、读书佐酒(元)陆友仁

苏子美©豪放不料,好饮酒。在外舅安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支公深以为疑,

使子弟④密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力速

抚掌曰:“惜乎,击之小中!”逐满饮一大白。乂读,至“良日’始臣起卜邳,与上会于

留了,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

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③率

(1g):标准.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G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

车。⑦始臣起下邳(pi),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

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好饮酒(2)|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3)遽胡掌曰(4)此天以军陛下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以一斗为率(把、用)B、审之不中(指代副车)

C、康满饮一大白(于是、就)D、与上会于留(在)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2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十九、二翁登泰山

【原文】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家,二人对

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①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

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襄闾者愚公年且九

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

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簌日:“吾力尚可,无需相

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

①向:从前。②冀、雍:古代两个州的名称。③曩:以往,过去。④绝:横渡。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甲翁之妻子去乡()(2)号山余亦未登()

(3)愚公年县九十()(4)翌日,二翁但往()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差矣,汝之言!

(2)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3、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的精神。

二十、樊重树木

【原文】:

樊重①欲作器物,先种梓漆咒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

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

也。

【注释】

①樊重:人名。②样漆:梓树和漆树。

【练习】

1、解择句中的加点词:

⑴网之笑者()⑵质来求假焉()()

⑶缪积以岁月()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时人嗤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A.怅恨久之B.何附书有C.亲戚畔^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翻译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道理:0

启小:。

二十一、范元琰为人善良

【原文】

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书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

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共法①,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隐I逸下》)

【注释】

①茶:白菜。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元琰那退走()母问其或,具以实答()

何所以退,畏其愧耻()自星盗者大惭()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3、文中的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你赞同不赞同范元琰的做

法?说说你的理由。

二十二、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喷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

沃面;食不给,啖帮而读。II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

政事谪守邓州。II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练习】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眩粥而读音:()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②辄以水沃而音:()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③食不飨音:()义:______0

④乃至被性受贬音:()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画译句是()

A.每天把天卜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I).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翻译句子: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

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二十三、废弈向学

何良俊

【原文】

魏甄琛了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②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

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③,若读书,执烛即‘◎不敢辞,今乃自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⑥

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⑦许®,假书研习,闻见绥日优叱

【注释】

①魏甄琛:人名。②苍头:仆役,仆人。③仕宦:做官。④即:那就。

⑤乃:副词。却,竟然。⑥向京:来京。⑦赤彪:人名。⑧许:处所,地方。

⑨闻见:听到看到的,这里指学问。⑩优:好,长进。

【练习】

1、下而句中“日”作状语的是()

A.颇以弈棋废口B.我以口始出时去人近

C.闻见日优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或时睡顿,则区之B.其一本坐于前

C.一鼓作气D.狼不敢抽,沈眈相向

3、翻译句子。

颇以弈棋废日

4、从废弈向学这件事可以看出魏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十四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滤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能治性。年(④)与时鸵(⑤),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三国•瑞,诸葛亮《戒子书》)

【注释】:①行:品行。②澹泊:对功名利禄持淡漠的态度。③淫慢:不专心及骄傲的态

度。④年:年华。⑤驰:流逝。

10.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俭以养德:用俭朴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B.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

C.意与日去:意志随着时间消磨。

D.悲守穷庐:芯凉地守着那贫瘠的山峦。

11.你从“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诸葛亮是《三

国演义》中的著名人物,阅读本文后,请你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素,对诸葛亮作简要评价。

启小:

评价:

二十五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指镇海),命小奚以木简(用木板做的书夹子)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

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化(摔了一跤),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把书理齐捆

好),而前门已牡(门闩)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哲埋)。大卜之以躁急自败,穷兽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大,

其犹是也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渡者卷视小奚()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

2.选出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徐行之,尚开也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寡助之至C.属予作文以记之D.公将驰之

3.这则故事,可用成语—___________来概括其中的哲理。

4.下列译文有错的一项是(>

A.尚可得南门开否?译文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

B.予愠为戏。译文我听了有些生气,认为他在戏弄我。

C.趋行及半,小奚仆。译文慢慢走刚到半路上,小书重摔了一跤。

D.其犹是也夫译文大概就像这样吧。

5.书童的行为结果印证了文中哪句话?请将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o

二十六

【原文】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

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左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

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

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

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程公的相.

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C

【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枉于法,则免于相免:避免

B.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尽:都

C.其弟子谏日……谏:规劝

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唯:正因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3、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二十七、管宁割席

【原又】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

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宁割席分坐,3:“子非吾友也。”

【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华现而挪去之()()

②歆用书而现()()

③又掌同席()④宁读如故()

2、翻译句子: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3、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

4、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5、故事中管宁、华歆两个人物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请任选一个角度讲讲你从中得到的体

会。

二十八、管仲不谢私恩

【原文】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

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

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适幸农齐不死(>⑵如子之言()

⑶封人缘之()⑷我耳贤之用()

2、选出与“自鲁之齐”中的“之”用法相当的一项()

A.乌封人跪而食之B.如子之言C.我且贤之用D.辍耕之垄上

3、翻译句子:

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

4、简要说明上文所含的主要道理。

二十九、贯月槎

王嘉①

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槎②浮于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③望其光,乍大乍小,若

星月之出入矣。槎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④,周而更始,名曰贯月槎⑤,亦谓挂星

槎。

(选自《拾遗记》)

注:①王嘉:晋代陇西安阳人。著有志怪小说《拾遗记》十卷,②巨槎(chd):水中浮

木,竹筏,船。③海人:航海的人。④一周天:绕天一周。⑤贯月槎:即巨槎,通到月球

里的船。

17、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周而复始”的意思。

周而复始:

18、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王嘉便想象出了一只登月的“巨

槎”。这只巨槎浮于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昼灭。当时航海人看到的情形是:

19、把“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译为现弋汉语。

译文:

三十

灌夫①有服。过③丞相。丞相从容曰:“吾欲与仲播过魏其侯④,会仲满有服。“灌夫曰:

“丞相肯幸"临夫安敢以服为辞请语魏其侯丞相旦日早临。”许诺。至日中,丞相不来。魏

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灌夫不悦,曰:“夫以服请,宜往。”乃驾,自往迎丞

相。丞相前戏许灌夫,实无意往。及夫至门,丞相尚卧。曰:“丞相昨日幸许过魏其侯,

魏其侯夫妻置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鄂而谢日:“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乃

驾往。(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注释:①灌夫:字仲孺,汉景帝、武帝时大将。②有服:有孝服在身,指在丧期。③过:

拜访,探望。④魏其侯:即窦婴。⑤幸: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命仲孺有服命宾客大宴

B、夫以服请,宴往牡丹之爱,富乎众矣

C、乃驾,自往迎丞相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魏其侯夫妻罩具或罩酒而招之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丞相肯幸临夫安敢以服为辞请语魏其侯丞相旦日早临

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灌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H■•一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①,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

疽②,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

皆幼,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

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节选自《华佗传》)

注:①[烦懑]:烦躁郁闷②[内疽]:腹内一种肿胀坚硬的毒抢。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2分)

A.斯须尽服之。之:

B.遇良医乃可济救。乃:

23.请你根据对文意的理解,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华佗看了陈登的面相和为他切脉后,就判定他胃中有虫数开,并告诉他生虫的原因。

B.华佗给陈登服药很有讲究,先服一升,过一会儿再服一升,效果很好,说明华佗很懂药

理C

C.陈登服药后,吐出三升左右的红头虫子,虫子半身就是他平常吃下去的生鱼片。

D.陈登病好后,华佗预言三年后乂会复发,遇良医才可得救。后来果如华佗所言,说明华

佗真是神医。

三十二

郭林宗至汝南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轲。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久人问其故,

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久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注:①汝南:地名。②袁奉高:和后文的黄叔度都是郭林宗的朋友。③鸾lu6n:车:钝

6:驾车时套在脖子上的曲木。④弥日信宿:指住了几天。⑤陂b3i:池塘。⑥器:气量、

气度。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鸾不停扼辍:

⑵申黄叔度诣:

2、你从这个故事中,领悟到做人应当具备哪些美好的品质。

三十三、《王积薪闻棋》

工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

妇曰:"良宵难造,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

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

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木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

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战过程全

凭记忆。③伏局:认输。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

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宿于逆椒)②良宵难旗)

17.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

现在何处?(2分)

18.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

我们揭不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三十四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蟹讨山越。蒙年十五

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丕提

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日:“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君宜辱之。”遂往声蒙。酒酣,蒙问肃■日:“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靖,以备不

虞①?”肃造次②应日:“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

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芟之,拊③其背日:“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

乃至于此也。”(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抚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拳讨山越()⑵君宜厚之()

⑶遂往旗蒙()⑷肃于是越席甚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⑵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3.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3分)

4.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而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3分)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日:“吾谓大弟但有我略

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节

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三十五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①,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丹中有虫数升,欲

成内疽②,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

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

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节选自《华佗传》)

注:①[烦懑]:烦躁郁闷②[内疽]:腹内一种肿胀坚硬的毒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

A.斯须尽服之。之:

B.遇良医々可济救。乃:

2.请你根据对文意的理解,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华佗看了陈登的面相和为他切脉后,就判定他胃中有虫数开,并告诉他生虫的原因。

B.华佗给陈登服药很有讲究,先服一升,过一会儿再服一升,效果很好,说明华佗很懂药

理。

C.陈登服药后,吐出三升左右的红头虫子,虫子半身就是他平常吃下去的生鱼片。

D.陈登病好后,华佗预言三年后乂会复发,遇良医才可得救。后来果如华佗所言,说明华

佗真是神医。

三十六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

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日:“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

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

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

遇言:“冬省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乙]文中董遇告

诉从学者。

2、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4分)

(1)a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被:—b将军身被坚执锐被:

<2)a或问“三余”之意意: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

(1)教授王君盛恐名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三十七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更如此。一日与架②论

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现④间,海外

诗,盛行,后生不复有吉欧公考。是叶朝廷虽去禁止,赏战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

往往以多相弯。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

华丛书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菜(代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蕖。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

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

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小韵:小雅。]

1、用标出下而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解释文中加点词。

⑴类()(2)是()(3)夸()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与索。

4、你怎样理解“法记吾言,三十年E,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翻译】

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

西可以吃吗?”答说:“是可以吃的。”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楚王为此甚为恼怒,

就要杀死这个卫士。这个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

的,我才拿过药来吃卜去,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

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

人在欺骗大王。”楚王就放了他。

答案:

1、(1)拜见(2)拿着(3)劝说(4)放

2、B

3、中射之士揭露了谒者的骗局,同时将“吃”的罪名推给了谒者。

4、(1)罪在谒者(2)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翻译】

吴县有一个叫蔡璘,字勉旃的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有一个朋友

寄放了干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卜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桀勉旃把他朋友

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

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

过我呀。”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

告诉你。”最终蔡勉旃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答案:

1、B

2、C

3、(1)守信用,重情谊。(2)最终用车子运着送还给他。

4、例一:需要。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往来中最重要的是讲信誉,只有“重诺责,敦风义”,

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经济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例二:不需要。追求最高利益是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