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下册知识竞赛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下册知识竞赛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下册知识竞赛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下册知识竞赛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下册知识竞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演讲人:日期:中国古代史下册知识竞赛CATALOGUE目录封建社会初期:战国与秦封建社会盛世:汉朝封建社会转折:三国至南北朝封建社会高峰:隋唐五代十国封建社会衰落:宋元明清(至1840年)总结反思与知识拓展01封建社会初期:战国与秦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之间的争霸战争不断,各国相互攻伐,政局动荡。士族势力的崛起士族阶层崛起,士人成为各国的重要力量,游说各国,推动政治变革。各国变法图强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如秦国的商鞅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战国时期政治格局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强化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国家实力。秦国变法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逐渐吞并了六国,实现了统一。秦国的军事战略六国在秦国的攻击下相继灭亡,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六国的灭亡秦国崛起与统一六国01020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皇权,削弱了地方势力。法律制度的建设秦始皇推行了严酷的法律制度,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统治稳定。郡县制的推行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交流和文化的繁荣。秦始皇治国策略及影响战国思想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墨家、法家等思想的兴起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得到了重要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家、法家等思想流派在战国时期兴起,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02封建社会盛世:汉朝西汉建立与巩固政权刘邦建立汉朝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文景之治汉初统治者采用黄老之术,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即位后,对内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皇权。西汉末年危机西汉后期,外戚干政,社会矛盾丛生,最终导致了王莽篡汉和新莽的灭亡。新莽末期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减轻百姓负担,出现了光武中兴。明章二帝轻徭薄赋,励精图治,开创了明章之治,东汉进入鼎盛时期。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黄巾起义和东汉的灭亡。东汉继承发展及疆域拓展东汉建立光武中兴明章之治东汉后期动荡两汉时期经济繁荣表现农业发展两汉时期,农业生产得到广泛发展,耕作技术提高,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产量大幅增加。02040301交通与贸易两汉时期,交通发达,丝绸之路畅通,对外贸易繁荣,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加强。工商业繁荣随着农业的发展,工商业也繁荣起来,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手工业中心。货币政策汉朝的货币政策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科技发展汉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如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改进造纸术等,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汉代文学繁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张衡的《二京赋》等。汉代史学繁荣,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汉代艺术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汉赋、画像石、壁画等,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汉代科技文化成就史学成就文学繁荣艺术成就03封建社会转折:三国至南北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及影响形成原因东汉末年政治腐败,黄巾起义,地方割据势力崛起,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影响因素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经济竞争,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历史文化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如曹操、刘备、孙权等,他们的故事被广泛传播。政治制度三国时期各国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政治制度,为后世提供了借鉴。西晋统一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但统一时间短暂。西晋短暂统一与东晋偏安江南01东晋建立西晋末年,皇族南迁,建立东晋,都城南京,成为江南文化中心。02北方战乱东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形成南北对峙局面。03经济发展东晋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形成南北经济平衡。04南北朝对立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长期对立,战争频繁,但民族融合也在加强。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南方开发南方政权注重经济开发,加强了南方与中原地区的经济联系。北方动荡北方政权更迭频繁,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南北朝对立局面及民族融合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特色文学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繁荣,出现了陶渊明、王羲之等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科学技术在数学、天文、地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如祖冲之圆周率、裴秀制图六体等。宗教哲学佛教盛行,道教兴起,儒、佛、道三教并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史学发展史书编纂成果丰硕,如《三国志》、《后汉书》等,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04封建社会高峰:隋唐五代十国隋朝建立581年,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隋朝建立,定都大兴(今陕西省西安市)。大运河开凿隋炀帝时期,开通大运河,连接了黄河、淮河、长江,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隋朝建立及大运河开凿意义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盛世原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艺术繁荣,科技成就显著。盛世表现唐朝盛世出现原因及表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概述分裂割据原因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严重,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延续,各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导致分裂割据局面。五代十国时期907年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割据局面严重。交流背景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高峰,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吸引了众多外国使节和商人前来交流。交流内容隋唐五代时期中外交流情况这一时期,中国与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文化、科技、宗教等方面的交流,如唐代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010205封建社会衰落:宋元明清(至1840年)削弱节度使权力北宋初年,赵匡胤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削夺了节度使的兵权,并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监督,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北宋建立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北宋。杯酒释兵权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成功地解除了大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的军权,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三衙”和枢密院将统兵权分为三部分,由殿前都点检、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分别统领,枢密院则负责调兵,二者相互牵制。北宋建立及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元朝统一全国及行省制度设立元朝统一全国01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行省制度设立02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度,设立中书省和行中书省,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03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事务,并在澎湖设立巡检司,加强了对台湾和澎湖列岛的管辖。民族融合04元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融合进一步加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表现废丞相、设六部明朝初年,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将相权分为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设立内阁为减轻皇帝负担,明朝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但内阁权力逐渐扩大,对皇权构成威胁。厂卫特务机构明朝设立了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官员和百姓的监视和镇压,维护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限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自由;同时大兴文字狱,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清朝前期盛世局面及其危机隐患然而,在盛世背后也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如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等,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衰落和灭亡。危机隐患04乾隆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措施,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文化也达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了“乾隆盛世”。乾隆盛世03雍正帝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设立军机处、推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等,加强了中央集权,整顿了吏治。雍正改革02康熙帝在位期间,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击败沙俄侵略、平定蒙古叛乱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形成了“康熙盛世”。康熙盛世0106总结反思与知识拓展明清时期掌握明清两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及对外关系,了解近代前夕的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承。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掌握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和更替情况。辽宋夏金元时期了解辽、宋、夏、金、元等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互关系,掌握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成就。中国古代史下册重点知识点回顾分析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王朝兴衰的影响,探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利弊。政治制度演变从经济角度分析历代王朝兴衰的原因,了解经济繁荣与衰落对政治和社会的影响。经济因素分析探讨文化因素在历代王朝兴衰中的作用,包括文化传承、民族融合、宗教信仰等方面。文化因素探讨历代王朝兴衰规律探讨010203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探讨其传承和发展的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文学艺术的传承科技文明的贡献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探讨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