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中华文化的教师经验案例集合_第1页
推广中华文化的教师经验案例集合_第2页
推广中华文化的教师经验案例集合_第3页
推广中华文化的教师经验案例集合_第4页
推广中华文化的教师经验案例集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广中华文化─内地与香港教师的经验汇集1.

传统节日31.1

冬至大如年

51.2

我不怕年兽

81.3

齐来贺新年111.4

利是传爱心141.5

平安的祝福171.6

龙舟健儿眞威风

202.

中国艺术

232.1

春天水墨画

252.2

我的靑花瓷花瓶

282.3

美丽的中华服饰

302.4

光影中的皮影戏

332.5

齐来建高楼

353.

风俗习惯383.1

传统御寒智慧403.2

团圆的汤圆

433.3

美食大汇集

463.4

一双一对的筷子

493.5

千变万化的编织

523.6

齐来认识十二生肖554.

认识中国584.1

优秀的中华文化

604.2

回归纪念日

644.3

我爱国宝大熊猫

674.4

齐来贺奥运

704.5

航天工程了不起

735.

民间游戏

775.1

摇摇鼓

795.2

猜猜拳

815.3

踢踢毽

845.4

跳房子,运粽子

865.5

齐来跳皮筋

886.

二十四节气906.1

雨水

916.2

立夏

956.3

秋分

996.4

立冬102鸣谢105一

本地学校的良好经验

2二

内地专家教师的良好经验76

目录序

11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孩子文化素养和国民身份认同的关键时期,而认识中华文化是

实践国家安全教育的起步点。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藴,提供了丰富的

学习资源和多种学习方式,让幼儿可以从多方面学习和体验中华文化的精髓,从

而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配合国家安全教育的推展,幼儿园校本支援组近

年致力推广中华文化,以「培养幼儿国民身份认同」作为各项支援服务的重点,并

搜集和推广良好实践经验。教育局课程发展主任、内地专家教师与教师携手协作,共同探讨如何在课程中融

入中华文化,构思多元化的学习活动,让幼儿经历充满乐趣和意义的文化探索旅

程。从传统节日、中国艺术、风俗习惯、国宝熊猫、航天科技等,到民间游戏和

二十四节气,这些主题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可以让幼儿从古至今体验中

华文化的优秀之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学习和体验,幼

儿可以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値观和伦理观念。中国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幼

儿可以透过欣赏和创作中国传统艺术,培养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风俗习惯

的学习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欣赏古人的智慧。认识代

表国家的事物和国家的伟大成就,例如大熊猫、航天科技等,可以让幼儿了解和

欣赏国家,增强对自己国家的自豪感和信心。民间游戏和二十四节气则是中华文

化的独特传统,透过游戏和节气的学习与体验,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传统

玩意的趣味和二十四节气的内涵。本书汇集两地教师的经验和成果,旨在为业界在推广中华文化、实践国家安全教

育的路上提供参考和启示。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收录本组与教师共同发展

的实践经验,第二部分则辑录「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内地专家教师的

宝贵经验,以及与本地教师的协作成果。我们期望继续与幼儿园并肩同行,凝聚

两地教师的专业能量和智慧,集思广益,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丰富

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培育出德才兼备的新生代。

序言一本地学校的良好经验21.传统节日3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可以反映出民族的价値观和精神面貌。在许多国家

和地区,节日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活动。通过庆祝和纪念特定的事件

或传统,人们可以维护和弘扬民族的价値观和习俗,以达到文化承传的效果。人

们可以透过庆祝节日了解背后的历史和起源,并且知道这些节日在自己民族中的

重要性和意义,增进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其中不少节日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

宗教、民俗等密切相关。本章收录六个事例,按照中国传统节日时序编排(以学

年计),提示教师适时为幼儿设计中国节日庆祝活动,让幼儿一点一滴累积对传

统节日的情感。先从冬至切入,提高学校对冬至的重视,让幼儿认识、体会团圆

的意义。在农历新年期间,进一步巩固、深化中国人重视家庭团聚的文化内涵和

价値。农历新年的习俗丰富多彩,教师可按幼儿的能力设计不同程度的活动,让

幼儿逐步加深对农历新年的认识,体会农历新年对中国人的文化价値。幼儿班可

透过年兽故事认识习俗的起源;低班幼儿可通过自由游戏体验不同的习俗和文化;

高班则可进一步学习长幼有序的中国伦理关系。此外,教师可于佛诞介绍具香港

特色的太平淸醮活动,让幼儿了解太平淸醮的习俗,并制作平安包互送温暖和祝

福。在充满活力的端午节,设计赛龙舟、包粽子等活动,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节

日的氛围和热情。学校可以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让幼儿逐步认识和了解中国不同的传统节日,从

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体验。庆祝节日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同

时也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亲情、友情等方面的关注和重视,让幼儿建立对中国

文化的认同感。这些节日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和社会情感的成长,培养出健康、快乐、有爱心的人。

传统节日

4俗语有云「冬至大如年」,冬至是中国传统重要节日,但学校往往较少以冬至为学习课题。冬至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不逊于农历新年,它记载着古人对天文

观察的智慧、对大自然规律的掌握。冬至习俗与农历新年习俗互相呼应,学校提高对冬至的重视,让幼儿认识冬至的习俗和意义,有助幼儿认识中国传统

家庭观念,体会家人团聚共度节日的意义。当再学习农历新年的时候,就能深

化团圆的概念,加深体会,一点一滴积累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情怀。学校运用绘本《阿英的冬至》切入,介绍冬至的习俗和意义,以具体圆形物件

带出抽象的团圆概念。教师亦介绍香港独特节日菜式──盆菜,借以让非华语幼儿先从本地特色食物认识中国飮食文化。教师布置图工活动,请幼儿合

力准备模拟冬至饭,制作冬至食物(非华语幼儿可制作其国家食品)、餐具和

圆桌,再邀请师长围在一起共享「冬至饭」,让幼儿感受团圆欢聚的气氛,体验

民族共融。适用级别

低班,

认识中国传统节日食物及其意义

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运用剪贴物料及搓轻黏土的技巧制作食物模型,

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技巧

体会团圆的意义

培养与友伴分工合作的精神绘本《阿英的冬至》图工物料:玻璃纸、纸碟、轻黏土、水果包装网、各种色纸

图工作品:盆菜、汤圆、饺子等冬至语文、个人与群体、体能与健康、艺术与创意示例一

冬至大如年教具设计理念

活动形式活动场地学习主题学习范畴小组课室学习目标5教师介绍香港独特的过节食品──盆菜,让幼儿认识盆菜中不同种类的食物,

学习当中的寓意。请非华语幼儿分享自己国家的节庆食物,并介绍味道及外形。教师表示将会一起吃冬至饭团圆,邀请幼儿合力准备冬至饭,请幼儿运用剪贴、

搓轻黏土等技巧制作以下物品:

冬至食品:盆菜、汤圆,以及非华语幼儿国家的食物(教师特意提供水果

包装网用作模拟猪皮) 餐具:在纸碟、塑胶碗上绘画靑花花纹

圆桌:教师用纸皮制成大圆形,请幼儿合力撕下红色纸密铺圆形,制作

成红色的圆桌请幼儿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冬至食品,并介绍相关味道及寓意。盆菜传统制法需由多人分工合作,用上几天才能完成。教师请幼儿合作一起

制作盆菜食物、准备冬至饭,能让幼儿感受凝聚力量带来的成果,体现合作

精神,这与中国人重视人伦关系的文化相配合。 请幼儿观察绘本图画,找出书中圆形的物件(如圆桌、大竹筛、水桶、箩、汤碗等),并邀请幼儿在课室里寻找圆形的物品,教师带出圆形在中国传统

文化具象征意义,有「团圆」的意思。

教师展示圆桌吃饭和长桌吃饭的图片,请幼儿比较两者的不同(围着圆桌吃饭,一家人可以看到每位亲人的样子,长桌排坐却不行),指出中国人在传统节日里,一家人会围着圆桌吃饭,代表家庭团聚、圆满的意思。

教师小结:冬至在每年的十二月下旬(可说明该年的冬至日期),鼓励幼儿在

冬至与家人吃冬至饭,感受家人相聚的温暖、幸福之情。

绘本《阿英的冬至》讲述阿英一家为庆祝冬至,一家人一起制作汤圆、准备冬至饭,聚在一起过节,带出中国人重视家庭团聚的观念。故事同时带出汤圆是冬

至里不可或缺的过节食物。

教师向幼儿讲述故事内容,让幼儿知道冬至节是中国传统重要节日,家人会团

聚一起吃冬至饭和汤圆。

一、初步认识团圆的意义

二、图工创作,合力准备冬至饭

创设情境

活动流程6

请幼儿回家与家人分享在校模拟冬至饭的经验,说说感受。请家长替幼儿拍下与家人吃冬至饭的照片,幼儿回校与友伴分享。教师重申冬至是中国传统

重要节日,中国人重视家庭团聚,寓意幸福圆满。

冬至意味一年将完结,新一年将至。冬至活动可作为农历新年的铺垫,幼儿初步掌握家庭团圆的意思,学习农历新年习俗的时候,就可深化概念,更明

白阖家团圆、亲人团聚的意义。教师可与幼儿阅读绘本《团圆》,或阅读农历

新年绘本如《过年啦》、《好忙的除夕》,让幼儿加深中国人重视家庭团聚的传

统观念。 教师可因应幼儿对节日的理解基础,渗入更多农历新年习俗的典故和意义,让幼儿在认识层面上,进一步体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内涵,从而逐

渐加深对国民身份的认同。教师指导幼儿制作邀请卡。幼儿亲自向校长和主任送上邀请卡,请他们参加冬

至庆祝活动,一起吃冬至饭。教师运用幼儿的图工作品布置场地,红色圆桌上摆放餐具、盆菜、汤圆、饺子等

过节食品。校长、教师与幼儿穿上自己民族服饰围桌而坐,模拟冬至节一起共进

团圆晚餐,让幼儿感受师生共度冬至的节日气氛,体会团圆的意义。教师请幼儿介绍桌上的食物,巩固他们对过节食物的认识。请幼儿尝试以筷子夹起图工食物,学习使用筷子的礼仪,从中认识中国的飮食

文化。教师请幼儿分享在冬至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请幼儿构想把冬至习俗传承的方法。

活动后跟进建议

三、模拟冬至饭,体会团圆的意义

7设计理念中国乐器悠久的发展历史始于古代,早已在民间广泛使用。乐器一般以金属、

竹木和皮革等物料制造,演奏形式则分为拉弦、弹拨和敲打等,搭配独特的外

形和音色,使得中乐曲的节奏更加鲜明,并增添独特的韵味。教师认为以往农历新年活动,较少让幼儿接触中国乐器。因此,教师以节庆

绘本《年兽来了》创设情境,透过年兽害怕红色物件和声响的故事情节,引发

幼儿对红色物件和能制造声音的物件的探索兴趣,进而介绍中国的节庆歌曲

和中国乐器。教师让幼儿参与节奏乐游戏,加强他们对中式歌曲的印象和认

识,提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中式歌曲的敏感度,从而培养幼儿欣赏中国文化

的态度。绘本《年兽来了》、歌曲《恭喜你》、红色画纸、中国乐器(花鼓、

锣、钹)

培养幼儿欣赏中国文化的态度

初步认识中国乐器(花鼓、锣、钹)

感知中式乐曲的旋律

能跟随音乐进行节奏乐游戏农历新年(年兽)个人与群体、大自然与生活、艺术与创意示例二

我不怕年兽适用级别学习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场地学习主题学习范畴全班课室幼儿班教具8

教师展示故事中村民制造声音吓走年兽的图画,然后请幼儿代入情境,分享在日

常生活中,有甚么东西会发出声音,并试说出在生活中如何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运用书中图片,介绍年兽除了害怕很大的声音外,还害怕红色的东西。然后

向幼儿展示一些红色纸,并请幼儿尝试用红色纸制造声音。

请幼儿试从家中选取不同的物品制造声音,带回学校作探索材料,找出能制造

声音的方法,比较以不同物料所制作的声音,音量的大小有何不同,选出认为可

吓退年兽的一种方法。

教师扮演年兽,幼儿扮演村民,与幼儿进行游戏,模拟年兽接近村庄的情境。当

年兽走近时,村民便要敲打物件发出声音,模拟炮竹发出的声音,吓走年兽;当

年兽远离村庄时,便可暂停。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年兽的远近与声音大小的关系。9

教师与幼儿重温故事内容,请他们观察图画找出赶走年兽的方法,包括:贴

红纸、放炮竹等。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新年的饰物、节庆用品及相关布置的相片,请幼儿找出他们共同之处(全部都是红色),由此带出新年一般都会用红色代表喜庆。

然后,教师播放一些庆祝农历新年的歌曲及舞狮的片段,请幼儿细听当中包

含甚么声音,带出那是炮竹声。

教师总结时提到,贴红纸和放炮竹这些驱赶年兽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成为

农历新年的传统习俗。

绘本《年兽来了》讲述住在深山中的年兽,在每年的除夕夜会下山到村庄觅食,并

在过程中破坏村内的物件和房屋,给村民带来困扰和伤害。后来,村民发现年兽

害怕红色物件和炮竹的声音。于是,在往后的除夕夜,村民们贴上红色挥春,点

燃炮竹,驱逐年兽,使牠不再到村内觅食和造成破坏。

教师向幼儿讲述故事内容,让幼儿认识农历新年习俗的由来,加深幼儿对中国

传统习俗的认识。

二、探索制造声音的方法,模拟放炮竹吓退年兽的习俗

一、认识农历新年的习俗

创设情境

活动流程

10教师先简单重温故事内容,接着示范用红纸制造声音,但发现声音不够响亮,

无法吓走年兽。于是,教师向幼儿展示中国乐器:花鼓、锣、钹,并简单介绍不同乐器的特点和声音效果,引导幼儿感受大小、高低等不同的声音变化。

教师播放歌曲《恭喜你》,请幼儿聆听并找出歌曲中中国乐器的声音。教师以拍手的方式示范拍打歌曲中的重拍(第一拍),然后请幼儿跟随。待幼

儿熟悉歌曲节奏后,再请他们自选乐器参与游戏,合奏节奏乐。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对音乐的感受,例如:是否喜欢聆听中国乐器的声音,最

喜欢哪一款中国乐器的声音,听到中国歌曲是否会感到开心并对歌曲旋律有

所喜爱等。透过这样的互动分享,教师能进一步了解幼儿对中国音乐文化的

喜好和感受,并能给予正面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和

自信心。请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图书《年兽来了》,培养幼儿阅读的乐趣。请幼儿留意

在农历新年期间,生活中播放的中式音乐,尝试与家人找出乐曲或歌曲的名

称,然后与教师和友伴分享。鼓励幼儿与家人一起用家中的物料或环保物料自制乐器,然后以中式歌曲进

行节奏乐。

三、欣赏中式乐曲及中国乐器音质的优美

活动后跟进建议

设计理念低班

以不同的感官探索年花 利用低结构物料和撕贴技巧创作新年物品 探索中国乐器锣、鼓、钹的独特声音

享受农历新年的喜庆热闹气氛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最隆重和最热闹的节日,而当中的传统习俗包罗万有,能充

分反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香港,农历新年的节日气氛尤其浓厚,幼儿能亲身体验当中的习俗和文化。以此作为切入点,让幼儿初步认识农历新年的

由来、风俗、习惯和传统,不仅能增进幼儿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提升国民身份

认同,也能使幼儿反思并了解其意义,从欣赏传统节日习俗中培养作为中国人

的身份自豪感。为了加深幼儿对农历新年的了解,教师营造富有农历新年特色

的环境,在不同的区角注入中华文化元素,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

对农历新年的认知,并能运用所学,如使用不同的新年物品来模拟年兽的故事或其他农历新年情境,体会农历新年的喜庆热

闹气氛,欣赏中华文化的优秀面。农历新年(中国乐器、年花及新年布置)语文、个人与群体、大自然与生活、艺术与创意新年物品、书写及美劳工具、绘本、中式乐器、与模拟农田游戏相关的道具、棋类游戏示例三

齐来贺新年全班(自由游戏)课室兴趣角活动形式活动场地学习主题学习范畴适用级别学习目标教具1112教师以农历新年为主题,设计多元化的活动,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农历新年的

风俗和传统。教师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农历新年的

习俗,并播放教育局教育多媒体短片「农历新年的传说和习俗」,增加幼儿对

农历新年的认识。此外,教师也介绍新春年宵花市,让幼儿比较花市所售卖的年花和平常所见的植物的区别,营造庆祝农历新年的气氛,并引发幼儿对农历新年的兴趣。教师向幼儿介绍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并带领幼儿一同探索

围绕农历新年而设置的区角和新增的物料。同时,教师向幼儿讲解一些游戏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鼓励幼儿参与模拟农历

新年习俗或进行与农历新年相关的游戏,以体验庆祝农历新年

的乐趣和气氛。创作区:教师提供低结构物料,让幼儿自由发挥。语文区:教师张贴挥春及提供书写物料。探索区:教师提供中国传统乐器和放置与新年相关的植物。游戏区:教师把游戏区布置成村庄和农田,让幼儿进行模拟游戏。益智区:教师提供具中华文化元素的棋类游戏,让幼儿运用与农历新年相关的知识进行游戏。教师播放农历新年的歌曲,带领幼儿感受农历新年的欢乐气氛。在这样的氛

围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对农历新年的知识,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同

时让幼儿进行跨区游戏,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培养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和欣赏的态度:创作区:幼儿利用教师提供的低结构物料,如利是封、厕纸筒、红纸、金

银纸、飮管等,运用已学的美艺技巧制成爆竹,然后把爆竹带到语文区,模拟吓退年兽的情境。语文区:幼儿观看张贴在墙上的挥春,运用水笔、科学毛笔及长方形或正

方形的红纸进行仿写或自行设计挥春。幼儿亦可通过主动阅读绘

本《年兽来了》和《年兽逃跑了》认识年兽的故事,并利用放在区角

内的年兽纸板、爆竹、红布等,模拟吓退年兽的的情境。创作区:爆竹、利是封、厕纸筒、红纸、金银纸、飮管语文区:水笔、科学毛笔、长方形及正方形的红纸、年兽纸板、爆竹、红布、

绘本《年兽来了》和《年兽逃跑了》探索区:锣、鼓、钹、桔、桃花、兰花游戏区:以鸡蛋托模拟农田、种植的工具、水果玩具和蔬菜玩具

益智区:自制具农历新年元素的棋类游戏

游戏前

游戏中

创设情境

活动流程13教师可请幼儿延续年兽的故事,利用在创作区制作的新年物品,如爆竹,带

回家里布置。在农历新年假期后,请幼儿与教师和友伴分享新年期间的家居

布置的照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体会与家人在农历新年前一起布置家居的欢

乐氛围,让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团结。农历新年的主题活动除了能提升幼儿的国民身份认同外,亦可以培养其他正

面价値观和态度,如教师可以藉农历新年拜年的情境,让幼儿学习拜年时接

待客人的礼仪,培养尊敬长辈的美德。教师利用幼儿已学的新年儿歌,设计打击乐活动,请幼儿使用锣、鼓和钹进

行合奏。此外,教师可播放悦耳的中国器乐曲演奏片段,加深幼儿对不同中

国乐器的认识,培养他们对中国乐器和音乐的兴趣与欣赏之情。请幼儿介绍他们在农历新年期间在家中摆放的年花,除了介绍它们的外形特征外,也可讲述它们的寓意,如「五指茄」喩意「五代同堂」,让幼儿明白到中国人期望通过摆放吉利物品,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延伸阅读与主题相关的绘本,如《绘本中华故事:传统节日─春节》和《团圆》,加深幼儿对农历新年习俗的了解,感受与家人相聚的欢乐。探索区:幼儿探索中国传统乐器锣、鼓、钹的声音,幼儿更把乐器带到语文区吓退年兽;幼儿以多感官探索新年相关的植物,如桔、桃花

和兰花。游戏区:幼儿把在语文区书写的挥春带到设定为村庄和农田的游戏区张贴,

以及模拟村民互相拜年的情境。益智区:幼儿进行具中华文化元素的棋类游戏,每个格子内容包括农历新年

相关的事物,例如「大扫除」等。当幼儿走到「利是封」的格子,便要

说出恭贺说话。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游戏经验,请幼儿分享游戏的感受,强调农历新年的热闹气氛,并通过亲身的操作和体会,培养

幼儿对中华文化喜爱和欣赏的态度。回顾内容包括:认识和了解农历新年习俗背后的意义,例如书写

挥春是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提议让幼儿按

不同对象的角色和身份挑选合适的贺年祝福挥春

送给他们。分享过年的感受。分享探索年花和中式乐器的发现。

活动后跟进建议

游戏后

设计理念农历新年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也是家庭团聚、互相祝福的时刻。派利是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习俗,代表着祝福和好运,是表达祝福和感恩之

情的重要方式,并且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在农历新年期间,长

辈会派发利是给晚辈,表达他们的祝福和关爱。这个习俗体现了中国传统对家庭关系和尊敬长辈的重视。为了让幼儿体验农历新年的欢乐气氛,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喜爱,

教师可以透过环境布置和模拟庆祝农历新年的活动,让幼儿了解派利是习俗的由来,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关系、长辈照顾晚辈的传统美德,培养尊重及关爱长辈的正面价値观和态度。在游戏中学习和体验,幼儿可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把过年的传统习俗一点一滴地传承下来。高班

了解压岁钱的意义和由来

设计利是封

说出新年的祝贺语 培养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欣赏和兴趣

培养尊敬及关爱长辈的态度

绘本《欢乐过新年》

图工物料:不同款式利是封、水笔、红色画纸

农历新年布置及装饰物品:挥春、节庆灯笼、绳结等农历新年(利是)语文、个人与群体、艺术与创意示例四

利是传爱心活动形式活动场地学习主题学习范畴全班课室适用级别学习目标教具14

邀请幼儿设计利是封,引导他们先想想传递的祝福信息,如「新年快乐」、「身

体健康」、「学业进步」等。接着,幼儿可以在利是封上画上相应的文字及图画,表

达自己的祝福和心意。

教师可以协助幼儿仿写祝福语,让他们进行有意义书写,同时也可以引导幼

儿设计图案,让他们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特而有意义的利是封。15

教师讲述压岁钱的传说故事,相传一只叫「祟」的妖怪会在年三十晚上,伸手

摸熟睡孩子的头,把孩子都吓得哭起来。长辈为了保护孩子,就用红纸包着

铜钱放在孩子的枕头下,以铜钱的闪光吓走妖怪。自此,中国人建立了派利

是的传统,以红封包包着金钱,表达对后辈的祝福和保佑。

这个传说所藴含的文化价値在于强调家庭关系,以及长辈对后辈的重视与照

顾。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关系极其重要,尤其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照顾更

被视为一种美德和责任。压岁钱的传统体现了这种家庭关系和传统美德,透

过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保佑,表达对晚辈的关爱和期许。

邀请幼儿搜集不同的利是封回校分享,请他们观察利是封上的图案和文字,并

介绍当中的意思,如利是封上常见的「福」字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而「年年

有余」则有祝愿生活富足,有剩余的财富和食粮的意思。

利是封上的图案也常与新年节庆活动或祝贺语相关,如舞龙舞狮、年花等,还有

代表「大吉大利」的「年吉」以及「年年有余」的「鱼」等。

通过观察和解读利是封上的图案和文字,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让他们

更深入地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并明白利是象征传递祝福的寓意。

绘本《欢乐过新年》介绍了农历新年的各种喜庆活动,包

括一家人一起办年货、吃年夜饭、守岁、拜年,带出新年

团圆相聚的快乐。拜年的时候,长辈会给后辈派发利是,

又称压岁钱,有鎭邪挡灾、保佑平安的寓意,象征着对后辈的祝福。晚辈要以祝福的说话回应长辈,与平辈也可

互相恭贺,热热闹闹地欢贺新春。

教师向幼儿讲述故事内容,带出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重

要节日,节庆背后承载着中国人重视家庭关系的传统美

德。

三、图工创作,设计利是封

一、压岁钱的故事

二、认识利是封上的文字和图案

创设情境

活动流程16教师讲述拜年的礼仪,包括后辈先向辈份较高的长辈(祖父母)拜年,拱手祝贺说出祝福语,表达对长辈的问候。从中

也可教导幼儿收到利是的礼仪,要双手接过利是,再礼貌

地说﹕「谢谢!」,让幼儿明白长幼有序、尊敬长辈的文化内

涵。教师表示长辈会在利是内放入他们努力所赚的金钱以表达祝福,幼儿可能会收到不同面额的利是钱,无论是甚么面额也要好好珍惜,最重要的是感受长辈所传递的心意。教师带领幼儿合力以新年装饰,如挥春、节庆灯笼、绳结布置课室区角,模拟成新年家居情境。与幼儿重温新年祝

贺语,邀请幼儿模拟拜年时的情境,运用所设计的利是封

模拟派利是,并说出祝贺语,让幼儿体验拜年的情境和氛

围。教师鼓励幼儿在农历新年期间,实践尊敬长辈的行为,并请家长替幼儿拍下拜年的照片,让幼儿在农历新年后分享经验和感受,教师通过

正面反馈,培养幼儿尊敬长辈的态度。最后,教师总结中国人重视农历新年,藉此机会长幼共聚,互相关心和祝福,寄望新一年幸福美满。

四、模拟拜年逗利是

活动后跟进建议

设计理念

长洲传统太平淸醮活动历史悠久,相传过百年前岛上曾发生瘟疫,岛民举

行醮会并奉北帝神像游行街道祈求消灾解困。后来瘟疫消除,岛民延续习

俗,每年举办太平淸醮,以酬谢神恩及祈求平安健康。太平淸醮具有丰富

的传统和文化特色,当中抢包山和飘色巡游项目最受瞩目,并已列入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教师运用绘本《爱盖章的国王》创设情境,配合长洲太平淸醮,让幼儿从生

活经验出发,认识中华文化,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幼儿从了解太平淸醮 的习俗和平安包的意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活动形式

全班低班

认识太平淸醮的习俗和「平安包」的意义

能发挥创意,设计「平安」物品

透过文字或图画表达祝福 通过祝福别人,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绘本《爱盖章的国王》、太平淸醮活动的图片和影片、平安包、

「平安」物品、图工物料长洲太平淸醮语文、个人与群体、艺术与创意示例五

平安的祝福活动场地课室教具适用级别学习目标学习主题学习范畴17教师提供画纸、印章,以及不同美艺材料,让幼儿探索在纸上盖上不同图案,发

挥创意设计物品。鼓励幼儿在物品写上「平安」二字,让幼儿体验透过文字及图案去传递讯息的意

义。18

教师简单重温故事《爱盖章的国王》制作包子的内容,引起幼儿对在包子上盖印的兴趣。

教师请幼儿分享吃平安包的生活经验,然后播放平安包的制作影片,认识平

安包不同的馅料。教师再展示不同的平安包,引导幼儿说出平安包的特征,

猜估印在上面的文字,例如:「平安」、「麻蓉」、「豆沙」、「莲蓉」等。教师向幼儿讲解赠送「平安包」的意义,即带来平安和好运。随着时代演变,

平安包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例如现在的平安包可能会包含饰物、锁匙扣、磁

石等物品。教师可以拿出这些实物,让幼儿认识它们的名称和用途,同时启

发幼儿设计物品,赠送给家人或朋友,以表达关爱和祝福。例如,幼儿可以

设计一瓶「平安药油」送给婆婆,表达对她平安健康的祝福。

教师在活动前一天与幼儿介绍绘本《爱盖章的国王》。绘本内容讲述一名国王

喜爱盖章,常常在不同物件和百姓身上盖章,为别人带来困扰。后来国王遇

上一个做包子的师傅,他在包子上印盖不同图案,使客人能分辨包子的不同

口味。国王从中得到启发,设计了邮票和邮戳,让国民感受互相寄信和收信

的期待和喜悦。

教师向幼儿讲述故事内容,让幼儿认识并体会国王如何结合兴趣和功用,用邮票和邮戳传递祝福和希望的信息。

教师播放与太平淸醮有关的影片和照片,向幼儿简单介绍太平淸醮的历史背景以及抢包山和飘色巡游的活动,

让他们知道这是长洲的特色。

请幼儿观察照片,说出抢包山及飘色巡游的特色,如「飘色巡游表演者的服饰和动作是怎样的?」、「包山上的包子

与日常吃的包子有何分别?」。

二、认识制作「平安包」的步骤及赠送的意义

一、认识太平淸醮的历史及特色

三、设计物品赠送家人或朋友

情境创设

活动流程

活动后跟进建议在区角张贴印有「平安」文字物品的相片,启发幼儿的创意,按家人或朋友的

喜好或需要,设计「平安」物品。提供各种材料制作的图章,让幼儿探索其效果。请幼儿互相欣赏和分享作品,引导幼儿说出会将物品赠送给谁人及原因。在模拟角提供不同民族服饰,让幼儿扮演历史人物、传说人物或其他民族人

物模拟飘色巡游。教师可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前往长洲参加太平淸醮庆典,让幼儿亲身感受节日

气氛及传统习俗,以培养他们尊重文化传承和国民身份认同。19端午节赛龙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赛龙舟充满活力和热情,展现人们对

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热爱和传承精神,亦逐渐成为国际性的竞技活动。学校运用绘本《老龙舟的心愿》及赛龙舟影片,让幼儿认识端午节的习俗和意

义,并通过设计龙舟及体能游戏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体能及艺术互相结合。幼儿通过探索和游戏竞赛的方式学习赛龙舟,发挥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

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气息,加深对

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高班 认识端午节的由来与传统的民间习俗

运用不同的图工物料制作龙舟

促进身体的协调能力 积极参与游戏,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端午节语文、个人与群体、体能与健康、艺术与创意节奏轻快的音乐、绘本《老龙舟的心愿》、赛龙舟的影片、纸皮、

图工物料、鼓示例六

龙舟健儿眞威风适用级别学习目标设计理念

全班室内游戏场活动形式活动场地学习主题学习范畴教具20邀请幼儿帮助老龙舟进行体能训练,提高它的速度和力量,为接下来的体能

游戏进行热身。教师与幼儿商讨赛龙舟比赛的玩法和规则,探索如何协力让龙舟前进,经过

练习后就可开始分组进行比赛。比赛时可配合端午节的音乐和鼓声,增添游戏时的气氛。游戏完结后可与幼儿讨论比赛时的感受、所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以协助

幼儿整理学习经验。藉由绘本《老龙舟的心愿》老龙舟爷爷带出有关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包粽子、

做香包、挂艾草、赛龙舟,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端午节的认识。教师播放赛龙舟影片,让幼儿观察赛龙舟时的情况,并运用帮助老龙舟爷爷

实现比赛心愿的情境,引起幼儿对赛龙舟的兴趣。幼儿运用图工物料修补及

装饰老龙舟的船身,让老龙舟重新焕发生气和光泽。最后,幼儿配合赛龙舟的音乐,运用一起制作的龙舟进行体能游戏。教师讲述故事《老龙舟的心愿》,透过故事的情节和角色,引导幼儿了解端午

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如包糯米粽子、做香包、挂艾草、赛龙舟等。播放有关端午节赛龙舟的影片,请幼儿留意龙舟手的技巧和配合方式。观看影片后,教师请幼儿分享对赛龙舟的看法和感受,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

端午节时,观察龙舟比赛的情况。教师讲解赛龙舟比赛的规则和流程,进一

步加深幼儿对端午节赛龙舟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讲述情境:「老龙舟爷爷已经多年没有参加赛龙舟比赛了,非常渴望能够

再次参加比赛,但是因为日久失修、船身破损且漆面剥落,看起来非常破旧,

而且老龙舟爷爷年纪太大了,已经没有力气和速度和其他龙舟比赛」。

教师邀请幼儿帮助老龙舟实现心愿,运用纸皮和图工物料修补及装饰老龙舟

的船身,让老龙舟重新焕发生气和光泽。

二、图工创作,合力制作龙舟

一、认识端午节的由来与传统的习俗

三、进行体能游戏,模拟赛龙舟比赛

创设情境

活动流程21运用课室的区角设置,延伸学习经验: 图工角:幼儿可以用彩色纸、线、针、艾草等材料,制作自己的艾草香包,

将制作好的艾草香包送给亲朋好友,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和关爱。

探索角:探索自制小船在水中向前进的动力。

图书角:摆放《端午节》、《小船儿,加油》、《龙舟端午》、《不是方的不是圆

的》、《粽子历险记─端午节的故事》等图书供幼儿阅读。

活动后跟进建议

222.中国艺术23回回回回24艺术是文化的瑰宝,通过艺术创作,人们可以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够传

达对世界的看法和价値观。对于幼儿来说,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能够提供多元化

和富趣味的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不仅能从中获得乐趣和满

足感,更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建立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中华文化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包括中国古代的绘画、书法、戏曲、建筑、传统手工艺等多种艺术形式,能为学校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本章的五个示例中,

教师运用中国艺术元素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出多样化的艺术创作、展示和

欣赏活动。教师以幼儿常见的花卉作切入,让幼儿欣赏相关的水墨画名作,再提

供实践机会,让幼儿运用笔墨进行创作,体会箇中的乐趣。教师亦以绘本故事引

发幼儿对靑花瓷的兴趣,逐步带领他们欣赏靑花花纹,然后创作属于自己的靑花

瓷花瓶。教师又以华丽的粤剧戏服吸引幼儿,从传统衣饰中的刺绣图案带出中国

艺术的文化内涵。探究活动也可引发幼儿对中国艺术的兴趣和欣赏,教师引导幼

儿利用皮影偶探索光影的关系,又在建构活动中启发幼儿思考如何稳固高楼,从

中让幼儿认识、欣赏中国的皮影戏与建筑物。中国艺术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启发灵感的素材,帮助他们发挥创意。

通过学习和体验中华文化艺术,幼儿可以更深入体会中国文化对细节、内涵和意境的重视,了解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建立对国家的欣赏和自豪感,

长远而言,为培养幼儿的国民身分认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艺术

春天个人与群体、语文、大自然与生活、艺术与创意高班

初步认识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

探索毛笔的特性

欣赏中国传统水墨画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兴趣和欣赏全班课室《春天的野餐会》、水墨画作品、毛笔、墨汁、宣纸、「纸笔墨

砚」图片、春天景物图片中国传统文书工具「文房四宝」,除了用作书写沟通外,其特性亦衍生出书法和水墨画等艺术,表现中国人的思想和感情。水墨画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历史、哲学与审美观,通过线条和墨水浓淡等变化,表达中国特有的「美」。

在幼儿教育推展水墨画创作活动,既是美艺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的学习,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通过欣赏水墨画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拓展幼儿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学习不同美艺形式表现技能,建立对国家的自豪感。学校配合天气变化,运用绘本介绍春天的自然景色,然后带出绘画「花」的水墨名画,以助幼儿学习欣赏水墨画创作,增加幼儿对中国艺术的自豪感。

教师通过探索毛笔和墨水,加深幼儿对中国艺术的兴趣和认识。教师亦提供实践机会,让幼儿运用笔墨进行创作,发挥创意,感受中国艺术的有趣之处。学习主题学习范畴适用级别学习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场地教具示例一

春天水墨画设计理念

运用毛笔进行创作25活动流程创设情境教师与幼儿讲述故事《春天的野餐会》,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春天见到的事物。教师运用提问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见到的花朵,并分享生活中看见花的经验。教师展示几种常见的花朵(桃花、菊花、洋紫荆等)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

花朵的外形(如花瓣数量和形状、颜色、花枝形态等)。一、欣赏水墨画名作教师简单介绍水墨画名作:吴昌硕《桃花》。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和欣赏画作的线条、用墨和构图。请幼儿分享观赏到的特点和感受,加深幼儿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二、探索绘画工具:毛笔及墨水教师提问幼儿会以甚么工具绘画水墨画,请幼儿分成小组,各提供毛笔、墨水和宣纸,以提问引导幼儿运用多感官探索绘画工具,加深幼儿对传统艺术

的认识。这些工具的外形和质感是怎样的?这些工具有气味吗?这些工具和平日绘画用的工具有甚么异同?教师请幼儿试用毛笔绘画,探索毛笔的使用方法和平日书写工具有何不同,并运用提问引导幼儿表达所想:毛笔容易控制吗?书写时墨水会怎样?书写后纸张有变化吗?有甚么变化?教师向幼儿展示文房四宝「纸笔墨砚」的图片,表示中国人从古代开始便运用这些书写工具,虽然没有现代文具方便,但却能书写和绘画美丽的作品。三、水墨画创作教师请幼儿运用毛笔绘画春天的事物。教师先作示范,并提醒幼儿绘画时的注意事项,鼓励幼儿可试用不同的力度,

探索运用毛笔绘画的技巧。教师张贴春天景物图片,为幼儿提供创作灵感。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绘画水墨画的感受。教师总结是次活动中幼儿的感受,带出绘画水墨画的乐趣,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

活动后跟进建议

配合水墨画创设环境,例如把绘画工具放置于创作角,让幼儿于自选活动时段自由运用毛笔绘画;按幼儿的兴趣进一步探索文房四宝,例如探索不同种

类毛笔的特性、墨水的深浅变化、不同纸张的特性等;以幼儿作品装饰课室

空间,萌发幼儿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请幼儿搜集家中长辈的水墨画作,带回学校分享。 教师可延伸有关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主题,除了运用文房四宝进行艺术活动,亦可探索和学习麫粉娃娃、皮影戏、剪纸等,让幼儿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

化艺术。 延伸阅读绘本《淸明上河图是怎样到博物馆?》,带领幼儿观赏中国水墨名画

《淸明上河图》。学习主题中华文化学习范畴大自然与生活、艺术与创意适用级别高班回认识靑花图案的特点回运用靑花图案作装饰学习目标回欣赏靑花瓷独特的色调和纹样回培养对中国艺术的兴趣活动形式全班活动场地课室教具绘本《蝴蝶遇见公主》、靑花瓷器相片、靑花图案图片、蓝色水

笔、白塑胶瓶设计理念靑花瓷是中国传统的陶瓷制品,在制作过程中通常以蓝色为主色调,在白

色的瓷器上绘制不同的花纹图案。靑花瓷花纹的种类非常丰富,主题包括

自然风景、人物故事、寓意象征等,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及独特风

格。在活动中,教师先带领幼儿认识及欣赏不同的靑花图案,再让幼儿运用靑

花图案创作花瓶,从中感受靑花图案独特的艺术之美,培养幼儿对中国传

统文化艺术的欣赏和兴趣。示例二

我的靑花瓷花瓶29回教师展示一些靑花图案,例如水纹、山纹、羊角纹、祥云纹、回形纹、如意

纹,简单介绍这些图案都有美好、幸福的寓意,而它们大部分来自于大自然,

代表着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喜爱。回

教师请幼儿分享他们最喜欢的靑花图案,并说出原因。回

教师事先请幼儿预备白色的环保塑胶瓶(如淋浴露瓶子),然后请幼儿以蓝色

水笔在瓶上绘画靑花图案作装饰,教师亦鼓励幼儿可尝试自己设计图案,创作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花瓶。回

完成后,教师在课室布置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他们用了哪些图案或元素装

饰花瓶,并互相欣赏友伴的作品。回

绘本《蝴蝶遇见公主》讲述中国工匠精心绘制的靑花瓷器传到欧洲的公主手中,

公主欣赏瓷器的花纹图案,对中国的工艺文化产生兴趣,艺术成为两地建立友谊

的桥梁。回

教师通过故事向幼儿介绍靑花瓷器的制作方法,让幼儿对靑花瓷器的艺术产生

兴趣。回

请幼儿观察绘本上的靑花瓷器图画,引导幼儿说出图画中的靑花瓷花纹特点,包括是蓝色的、图案有花朵、树叶、云朵等。回

教师提问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些花纹,并展示有靑花瓷花纹的日常

用品相片(可预先在家搜集),例如碗、碟、花瓶、茶壶等,引导幼儿欣赏它们

的色调和纹样。回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绘本《蝴蝶遇见公主》图画中的欧洲瓷砖图案,带出不同国家都有其独特的花纹图案,反映它们的文化及艺术风格。回

教师可邀请班上的非华语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与他们文化背景有关的花纹图

案,向班上幼儿作介绍,以增进幼儿对世界各地文化和艺术的认识。

一、欣赏靑花瓷器

二、创作靑花花瓶

活动后跟进建议

创设情境

活动流程学习主题中华文化学习范畴语文、个人与群体、艺术与创意适用级别高班

认识中国传统服饰上刺绣图案的文化内涵学习目标

观察及描述中国传统服饰上的刺绣图案

欣赏中国的传统服饰活动形式全班活动场地课室教具绘本《两个花旦》、粤剧影片、粤剧戏服的相片粤剧是中国戏曲的一种,主要使用粤语演唱,包含了传统的音乐、舞蹈和

戏曲表演技巧,其特殊的艺术风格深受世界各地观众的喜爱。粤剧戏服是

粤剧艺术中的重要元素,设计上注重纹饰和刺绣的运用,有丰富多彩的视

觉效果,纹饰亦有不同的寓意,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学校运用绘本《两个花旦》切入,借故事引发幼儿对粤剧的兴趣,再以华丽的粤剧戏服吸引幼儿,以戏服的刺绣图案带出中国艺术的文化内涵。示例三

美丽的中华服饰设计理念

30活动流程创设情境绘本《两个花旦》讲述主角在粤剧班上努力练习,克服困难,

终于成功成为花旦表演粤剧。教师以绘本引发幼儿对粤剧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不同粤剧角色的戏服图画,藉此带出粤剧艺术的文化内涵。一、粤剧戏服的图案教师播放数分钟的粤剧影片,请幼儿留意表演者的服饰、歌声及肢体动作,引发幼儿对粤剧表演的兴趣。教师出示不同粤剧戏服的相片,引导幼儿留意戏服上的图案,例如花卉、云

霞、动物和龙凤图案,并介绍每种图案在中国的文化意义﹕花卉图案:粤剧戏服上绣有各种花卉图案,如牡丹、莲花、桃花等,花

卉代表美好、幸福和富贵。云霞图案:云霞象征平安、幸福和好运。龙凤图案:中国人视龙和凤为吉祥物,因此在粤剧戏服上常常运用龙凤

图案,代表着幸福和美好。龙凤亦有权威的意思,所以常出

现在粤剧大人物的戏服上,例如皇帝、皇后和公主,以突显

他们的身份、地位和权力。动物图案:粤剧戏服上常绣有各种动物图案,如狮子、麒麟、虎豹等,

这些图案代表着勇猛、权威和力量。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最喜欢的粤剧戏服相片,并说出原因。31

请幼儿穿上华服回校,引导幼儿互相观察,并说出自己和友伴服饰上的图案。

教师按幼儿的分享和发现,介绍各种图案在中国的文化意义﹕

花卉图案:华服上经常出现各种花卉图案,如牡丹、莲花、梅花等,花

卉是为吉祥物,代表着美好、幸福和富贵。

云龙图案:云龙图案是华服上最常见的图案之一,龙代表着权威、力量和吉祥,而云则是高贵的象征,因此云龙图案代表着权威和

尊贵。

动物图案:

华服上常常出现各种动物,特别是鸟兽图案,如麒麟、凤凰、

孔雀等,这些图案代表着尊贵和美好。

纹饰图案:

华服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纹饰图案,如梅花纹、波浪纹、云纹、

水波纹等,这些纹饰图案代表着中国文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

尊重。

文字图案:华服上还常常出现各种文字图案,如吉祥话、诗词等,这些

图案代表着中国文化对文学艺术的欣赏。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华服及粤剧戏服相似的地方,包括当中很多纹饰都是以花

卉、动物、山水等自然元素为主题,反映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尊重,而当中很多图案亦代表中国人追求「美好、平安、吉祥」的祝福概念。

教师运用绘本情境发展模拟「花旦和小生」表演活动,创设模拟角。模拟角贴

上戏棚图样,并摆放华服/戏服、自制官帽、腰带、纸扇、丝巾、标枪、中

国乐器(钹、铜锣)等道具,使幼儿更能融入角色扮演活动。

教师鼓励幼儿穿上服饰与运用道具扮演故事角色,培养对传统服饰、表演道具的喜爱情感,增加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华服的图案

活动后跟进建议

32设计理念皮影戏是中国其中一种影戏,因其独特的造型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剧本,成

为中国民间特有的工艺美术品,备受民众的欣赏和喜爱。皮影戏的故事多

以中国神话、历史、民间传说等为主题,不仅富娱乐及趣味性,更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运用幼儿熟悉的中国传统故事《十二生肖》作切入,播放有关题材的皮

影戏影片,引发幼儿对皮影戏的兴趣,再带领幼儿探索光源和皮影偶影子

的关系。最后,教师请幼儿合力制作皮影偶,表演皮影戏,体验皮影戏的

乐趣。高班

知道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探索光和皮影偶的距离与影子大小的关系

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皮影偶

乐于参与皮影戏活动,培养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

影片《十二生肖》

皮影偶实物教具

自制皮影戏台材料:积木、宣纸、灯泡、纸偶 皮影偶材料:透明膠片、油性水筆、剪刀、人字釘、膠紙、竹签影子语文、大自然与生活、个人与群体、艺术与创意示例四

光影中的皮影戏小组、全班课室活动形式活动场地学习主题学习范畴适用级别学习目标33

教师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兴趣,带领幼儿选择熟悉的故事制作皮影偶,例如:《西游记》、《拔萝卜》、《龟兔赛跑》或《小羊过桥》。

教师安排幼儿分工制作不同角色的皮影偶,请幼儿参考小鸡与小虫的皮影偶实物,以油性水笔在透明胶片上绘画故事角色的不同身体部位,并以黑色水笔画上轮廓线条。

教师引导幼儿设计皮影偶的连接部位,并提醒幼儿注意连接部分,如手脚要加长、加圆,否则欠缺接合的空间。教师协助幼儿在胶片的连接点上钉上小

洞,放入人字钉,使身体接合部分可移动。最后,请幼儿在皮影偶身上贴上竹签,以便操弄皮影偶。 教师安排幼儿负责不同的皮影偶角色,并带领幼儿按故事内容设计角色对白,

进行皮影戏表演。

教师拣选合适的儿歌,以儿歌情境发展光与影游戏。

以儿歌《小鸡和小虫》为例,儿歌讲述小鸡捕捉小虫,教师以儿歌为故事情境,

以提问引发幼儿与友伴按儿歌内容操弄小鸡和小虫的皮影偶,探索光和影。

教师问:「怎样使小鸡、小虫的影子动起来?」,并请幼儿用小幕布演示。

教师问:「怎样使小鸡的影子变大,像行近小虫一样?」

教师问:「怎样使小鸡皮影偶由远而近地寻找小虫?」

请幼儿预测并验证有关操弄方法。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将纸偶向前向后拉动,影子会有甚么变化?」使幼儿收窄探索的范围,提升持续探索的动机。

教师请幼儿分享探索的成果,以及与友伴合作的经验。 延伸阅读《顽皮的影子》,然后利用故事情境,引导幼儿以电筒和玩具芝士,探索如何弄出最长的芝士影子。

鼓励家长与幼儿合作做出不同的影子动作,然后画在黑色画纸上作剪影。34

《十二生肖》是幼儿熟悉的中国传统故事,教师介绍并播放《十二生肖》的皮影

戏影片,让幼儿对用皮影戏讲故事的方法有初步概念。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皮影的造型、颜色、线条,引发幼儿对皮影戏的兴

趣。

一、光与影游戏

二、制作与演出

活动后跟进建议

情境创设

活动流程设计理念中国古代建筑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并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因地制宜、

依山就势,展现出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国的建筑文化对东亚地区如韩国、

越南、日本等地的建筑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建

筑文化不断发展,不仅延续了固有的特色,还创造了现代的建筑风格。教师先运用绘本引发幼儿的兴趣,介绍不同地方的建筑特色,让幼儿初步建立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接着,教师将焦点转向国内的特色建筑,藉由观察和讨论加深幼儿对中国建筑的认识。透过建构游戏,幼儿重建不同的建筑,进一步体验中国不同特色建筑的美。最后,教师以中国最高建筑为例,引導幼兒探索建構穩固性的因素,藉此帶出建造高樓的困難,提升幼儿对国家之最的自豪感。全班课室绘本《家》、特色建筑图片、积木、旅游计划表、手偶、导游帽高班

认识中国的特色建筑

探索影响建构稳固度的因素

能在建构过程发现问题,并想出解决方法

培养幼儿对中国建筑艺术的欣赏社区艺术与创意、大自然与生活、语文、个人与群体示例五

齐来建高楼活动形式活动场地教具适用级别学习目标学习主题学习范畴35 教师展示在香港常见的高楼大厦,运用提问引导幼儿分享有关「高楼」的生活经验。 教师表示不同地方都会建设高楼,然后展示国内最高的建筑「上海中心大厦」的图片,并介绍这是全世界排名第四高的建筑物。

教师邀请幼儿一起尝试挑战上海中心,运用积木在课室内建构最高的「大厦」。

幼儿探索过程中,教师需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发现,并在总结部分运用提问引导幼儿分享游戏经验,整理幼儿的发现,归纳出影响建筑稳固的因素。

教师可以藉着幼儿遇到的困难,引导幼儿思考建筑稳定的因素,并且说明当楼层越高,维持稳固性越困难,因此国家有位列世界首四位的高楼是

十分难得,引发幼儿对国家的自豪感。

教师展示在国内和香港的不同特色建筑物图片(例如天安门、天坛、四合院、

唐楼等)。

教师运用提问引导幼儿从建筑材料、屋顶、门窗、外墙等欣赏这些建筑物的

特色。

请幼儿两人一组,互相为对方设计旅游路线,通过游览巩固对不同建筑的认

识。

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旅游计划和想法,最后选出最多人喜欢的路线。

教师在建构角摆放不同类型的积木、手偶、导游帽和幼儿的旅行计划表,另外张贴相关建筑的图片,让幼儿自由建构不同的建筑,进行扮演游戏。

教师讲述绘本《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人会按照自己需要住在不同的「家」,

进而引发幼儿分享自己家的模样。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特色建筑的图画,进一步展示有关建筑物的眞实照

片,然后引导幼儿分享见过的特色建筑,带出不同的建筑风格。

一、认识中国的特色建筑

二、建高楼

创设情境

活动流程36

配合社区主题,把中国不同的特色建筑融合主题设计活动,例如讲述公园时

可介绍中国的庭园楼阁,而介绍运动场所时可介绍水立方等与奥运相关的建

筑,引起幼儿的兴趣。

请家长带幼儿到香港一些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参观,例如荔枝角公园、龙园、东华三院文物馆、三栋屋博物馆等,让幼儿亲身感受中式建筑的美丽之处。

延伸阅读《长脚的房子》,带领幼儿认识华人地区的建筑特色之一「骑楼」。

活动后跟进建议

373.风俗习惯38

回回s

sy,39风俗习惯是人们传承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现,反映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追求,

体现道德、伦理、美学等方面的价値观和态度。这些习惯和礼节往往源于古代的

生活、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

整的文化体系,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趣,也巩固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

群体凝聚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除了为人熟悉的传统节日、艺术外,中国的风俗

习惯亦内涵丰富,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全面地体验中国的不同

风俗习惯,感受民间智慧和传统文化,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喜爱动手操作及游戏的

学习特性,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例如美食制作、美艺活动、探索活动、角色扮

演等。本章收录六个示例,以幼儿最感兴趣的「飮食」入手,让幼儿从活动中认识

中国传统食物,深入了解中国的飮食文化和习惯。例如,透过认识饺子的起源和

动手制作饺子,让幼儿了解传统的御寒方法,从而欣赏中国人的传统智慧。同样

地,幼儿可以通过制作汤圆,了解汤圆的寓意,并体验中国人重视家庭观念的文化。此外,教师可以透过飮食工具作为切入点,提供不同类型的筷子给幼儿探索,

让幼儿从中了解中国人为生活的便利而发明的工具,欣赏中国人的智慧。除了飮食文化,幼儿还可以透过观察不同民族的手工艺品,认识不同的编织材料及方法,

继而尝试进行不同程度的编织活动,从而欣赏传统手工艺的精细。教师还可以利

用神话故事,让幼儿了解十二生肖的次序及起源,从不同动物的特征感受中国人

的特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设计,再配合绘本创设情境、亲子活动等,让幼儿深入了解

中国传统风俗习惯,感受民间智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加他们的文化内涵

和生活情趣。同时,这些活动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认知和社交发展,有助于幼儿全面而健康地成长。

风俗习惯

设计理念饺子是中国传统的美食之一,尤其在北方地区的冬至、农历新年和一些传

统节日中,人们都会制作和品尝饺子。这种传统习俗已经延续了数百年,代代相传,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幸福。随着中华文化对香港的影响,饺子也逐渐流传到香港,成为广受欢迎的常见美食。无论是在超市、餐厅还是小食店,都能找到各式各样、不同口味的饺子。在活动中,教师运用绘本《童年印象

•传统节日:冬至节》向幼儿介绍饺子

的意义和由来。通过名医张仲景在寒冬制作饺子汤给村民保暖的故事,让幼儿认识中国人传统御寒智慧,以及关怀别人的美德。透过亲手制作饺子,并以中国传统的火锅烹调方式煮饺子,幼儿更能深入体会中国人对抗寒冷的智慧,以及传统飮食文化的魅力。

绘本《童年印象

•传统节日:冬至节》 餃子皮、水、菜、肉、廚具、饺子模具 鍋、舀子、水、蝦、肉片、餐具活动形式

小组、全班

认识饺子的起源和意义

掌握精细的小肌肉动作制作饺子 能观察及比较食物由生转为熟的变化 欣赏中国传统御寒方法的智慧及文化饺子个人与群体、大自然与生活、体能与健康、语文示例一

传统御寒智慧活动场地课室教具学习主题学习范畴适用级别

高班学习目标40

教师讲述饺子的由来:古代中国北方的天气寒冷,人们容易冻伤耳朵,「医圣」张仲景知道后,就把羊肉及药材切碎,包成饺子。人们吃过饺子及肉汤

后,身体感到和暖,耳朵上的冻伤也慢慢好起来了。所以现时北方人会在冬至时吃饺子,以纪念张仲景关爱助人的美德。 教师表示南方人现在也喜欢吃饺子,请幼儿分享日常生活中吃饺子的经验,

并访问他们是否知道饺子的馅料是甚么。

教师播放制作饺子的片段,然后示范把切好的肉和菜混合在一起制作饺子的馅料,把馅料放在饺子皮的中央,在边皮上沾水,沿边对摺,造出不同形状

的饺子。

请幼儿以饺子皮包起馅料,把边皮捏紧以防止馅料流失。同时,鼓励幼儿发

挥创意,把饺子包成不同形状。如有需要,可使用包饺子的模具辅助。

请幼儿介绍自己所包的饺子,并观赏友伴的作品。教师表示中国人很久以前就发明了以火锅烹煮食物的方法,现在天气寒冷时中国各地的人们都会吃火锅御寒。教师以火锅的方式烹煮幼儿制作的饺子。请幼儿把饺子放在锅中,并观察饺子的变化。待饺子浮起而且鼓起来后,教师示意幼儿可把饺子舀到自己碗中。请幼儿说出生熟饺子外形上的分别。待幼儿咬开饺子后再观察饺子内生熟馅料的分别。火锅可以加入其他配料,例如虾及肉片,并请幼儿观察食物的生熟变化。请幼儿表达吃火锅的感受,带出吃火锅能让人感到温暖,从而体验中国人传统御寒的智慧。绘本《童年印象

•传统节日:冬至节》通过祖父与孙儿的

对话,娓娓道来吃饺子的传统习俗由来。教师以绘本故事引发幼儿对吃饺子的传统习俗的兴趣,

并通过带领幼儿制作、烹煮及品尝饺子,让幼儿体会及

欣赏中国的传统飮食文化。

二、从火锅探索食物的变化,感受中国人传统御寒的智慧

一、制作饺子,初步了解由来及象征意义

创设情境

活动流程

教师可与幼儿一起认识世界各地的饺子,例如日本、韩国、尼泊尔的饺子在

制作方法、馅料选择、味道和食用方法方面都各有特色,从而了解不同地方

的文化和飮食习惯。

教师可举办亲子活动,请华语及非华语家长准备家乡的饺子与班上幼儿分享。教师事先向家长收集食物名单及相关资料,制作介绍牌。介绍牌会印有食物

所属国家的国旗,并简单以粤语和英文列出食物原材料和味道,以让幼儿认

识不同国家的飮食习惯。

教师可请家长为幼儿拍下在日常生活中吃火锅的照片,幼儿回校与友伴分享与亲友欢聚用餐、分享食物的喜悦。

活动后跟进建议

「汤圆」是中国传统食品,象征着阖家团圆。吃汤圆有着美好的寓意,代表

着新的一年每个家庭都能幸福美满。因此,中国人会在中秋、冬至、农历

新年、元宵等节日,

一同享用汤圆,期盼一家人能平安团圆,甜蜜快乐。

有些家庭会一起制作汤圆,共同享受亲密的时光,彰显中国人重视家庭和融洽关系的文化特质。教师先运用主题书中以汤圆化解家人间小误会的情节,引发幼儿制作汤圆的兴趣。再透过绘本《团圆》,让幼儿体会中华文化重视情感、家庭融和的

特色。教师配合绘本图画布置环境,引发幼儿对探索麪粉特性的好奇心。通过假设、动手实验和验证,让幼儿了解水量与麪粉的关系,并享受与友伴一起制作汤圆的过程,以及与家人聚首一堂,分享美食的乐趣。此外,教师可以进一步延伸家校协作活动,让幼儿通过与家人一同搜集有

关亲情和孝道的传统故事,以麪粉制作角色娃娃,从中欣赏中国传统艺术,也藉此加强家庭的凝聚力。家里的小风波(搓汤圆)大自然与生活、艺术与创意低班 探索及认识不同水量对麪粉团的影响

观察和比较麪粉的变化(如:质感、干湿) 享受与友伴一起制作汤圆,体会中国文化重情的特色小组课室学习主题学习范畴适用级别学习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场地

绘本《团圆》

麪粉团、麪粉、汤匙、水

汤圆造型图麪粉示例二

团圆的汤圆教具乐于探索、操弄及研究,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设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