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光谷未来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儒家思想的建立孔子身处的时代,礼崩乐坏,西周的封建制度随着西周本土的沦陷,只剩下一个空名。在大崩溃的时候,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将依据理性道德建立的系统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也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孔子教诲门下,并不像后世所谓的学校,而是与来自各方的同人和朋友们随机讨论问题,共同建立和发展一套思想体系。从一开始,孔子注意的就不是个人“独善其身”的道德,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这相处之道又建立在道德之上。“道”在孔子心目中是永恒而且普世的原则,即使是至高无上的神明“天”,也不过是“道”的显现,“天”和“道”是一体两面。神的力量和永恒、普世的原则,虽然抽象,但“道”不只存在于人与人的相处之中,它还存在于万事之中。因此,儒家思想落实在人间事务上,是主导人间关系的大原则、确立人和人之间相处的尺寸与尺度。孔子将中国后世几千年的思想脉络一锤定音,这是一门人间与社会的学问,而非今天学术界的认知学问。这个特点我们必须记得,它乃是中国和西方制度方向上最大的差异。儒家思想中的“安人”与“安百姓”孔子认为门下的弟子分别属于四个门类:德行、政事、语言、文学。这四科各有出色的代表人物。德行是修身,政事是为人服务,语言是处理社会事务和传达信息,文学是书写能力,与语言同为传达信息之用。四门学科之中,有三门相当实用,都是为了处理世间事务、服务公职、安顿人民而努力。儒家思想中的“安百姓”和“安人”是两种志业。“人”是自己四周的人,“百姓”是天下所有的人,因此,儒家所关怀的对象不仅是国家的公民及其福祉,也有人类全体的福祉,这是普世和永恒的价值观念。在他们心目中,有志者必须“修己”,即整顿自己,才可以进而“安百姓”。从这个角度看,自己和群体是不能切割的连续体,所以,“忠恕”和“仁”可以并且必须一以贯之。孟子将孔子的比较实用的儒家思想扩大为相当抽象的哲学。孟子思想的根本,是将人性和天道结合为相呼应的两种永恒的关怀,所以人心必须是善,天心是垂爱人间,也必须是善。天道与人性,个人与天下,都是连续而不能分割的关怀。孔子、孟子或是孔门其他人,不是单单为了思想而思想,更是为了给人间带来一个理想的世界。孔门弟子忙忙碌碌地奔走各处游说,希望国君能够采纳他们的建议,利用国家的力量,一步一步地将世界带向更高的境界,创造更自在的安乐。人必须自己努力,砥砺修养,坚持以此为基础,才能安人、安百姓。先安顿自己的亲人,使其能彼此和睦相处,然后才可以安顿族群,才能治理好国家,最后的目标,则是天下太平。①孟子的时代是战国时期。孔门主旨:不论是独善其身,还是兼善天下,都着重“善”。四科之中,最主要的“德行”和“政事”,无非是为了个人或群体能够趋于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也可能会因为欲望而丧失本性所具有的善。在他所处的时代,杨、墨理论遍行天下,孟子必须努力坚持儒家本色,主张持守本性的善,排除可能的恶。于是,儒家开始有了二元的分野。荀子时代已是战国晚期。他在善、恶二元的对立中,特别注意到“善是天生的,还是人为的修养”这个问题,他主张“性善是伪”。其实,他所谓的“伪”并不是假装,而是意指“人为的努力”。人性可为善,但是如果不加注意,受到种种诱惑就可能会沦落为恶。人必须努力让自己培养出向善的方向,才能做到善。在政事方面,治理国家乃是走向太平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荀子的不少陈述都在讨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有什么样的境界以及如何走向这一境界。孟、荀二家都从善恶二分的二元下手,可是二人也都指陈,这二元可以彼此转换,在二极之间演变。荀子门下,衍生了所谓“法家”的理论家。一个是韩非,他结合了许多从政人员的实际经验,将之综合为管理学和政治学的理论;另外一个学生李斯成为秦始皇的助手,为秦朝规划制度。儒家四科的“政事”一科,终于发展出一个政治学理论及实践,使得儒家在此后的几千年中,在皇帝制度的旁边,发展成为文官体系主要的理论基础。②儒家真正的对手乃是道家,老子和庄子两家都在末世楚国的疆域内发展。楚国地处淮汉地区,这里多丘陵、湖泊、溪流、森林,呈现出与北方黄土平原完全不同的景观。楚文化的南方传说系统,也呈现出与北方系统不同的风貌。南方诸神都在山间水涯活动,俊美的男神、绰约的女神和许多灵活的小精灵,是传说世界的角色。北方生活艰难,人人必须约束、节制,必须尊重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界限;南方容易维持生计,也因此有抒发自我的空间。南方人活泼而自由,个人有更多的自我,也获得更多的尊重,人兼容于自然之中,而不是与自然对抗。于是,在这个环境下发展出来的思想,着重点都在于尊重个性,甚至离弃集体,不愿有强大的集体妨碍个人自由,他们也主张“自然”之道不能绝对。老子、庄子议论的出发点和北方自然环境中产生的观念很不一样,对于“真实”的本体,老子以为“有”出于“无”,一切都在流动中;在于则以为衡量和判断的角度和尺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会不同。老子的“虚无论”和庄子的“相对论”,都在绝对真理之外提出另一些选择,也否定了思想的武断。(节选自许倬云《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礼崩乐坏”的现实,孔子基于理性道德,建立了比较实用的儒家思想体系,为处理人际关系提供了行为准则。B.儒家的四门学科都有明确具体的功能,其中“德行”和“政事”最重要,因为二者分别能够让个人或群体趋于完善。C.在人本性善恶的问题上,孟子和荀子有根本的分歧,孟子坚持认为“善”是天性,荀子则认为“性善”是培养的结果。D.作者认为,自然环境是影响思想的重要因素。北方生活艰难,人们重视对抗自然;南方人容易维持生计,更崇尚自由。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思想不是认知的学问,缺乏抽象的哲学思考,学术研究价值有限,但它却影响了中国后世几千年的思想脉络和政治制度方向。B.在儒家思想中,“修己”是实现社会和政治目标的前提,只有先整顿好自己,才有可能安顿好亲族,进而实现“安天下”的目标。C.孟子在杨、墨理论遍行天下的时代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认为人性与天道在“善”方面是共通的,二者相互呼应,不可分割。D.韩非和李斯的理论和实践,从儒家学说衍生和发展而来,荀子关于国家治理目标和方法的思考对法家主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下列选项,最不能体现儒家思想注重实用特点的一项是()(3分)A.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C.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D.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4.请结合文章内容,给第二、三两节各拟一个小标题。(2分)5.材料中提到,“孔子、孟子或是孔门其他人,不是单单为了思想而思想,更是为了给人间带来一个理想的世界。”请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为例,分别阐释孔子、孟子心目中理想社会的核心特点。(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茶香岳承贵赶到暮色下的老屋,车在高速县道环山路上整整奔驰了三个多小时。跨下车,朝屋里喊一声“娘”,喊亮屋里的灯光,迎出母亲惊喜的笑脸,带着一句话:“还没吃晚饭吧?”后面跟着父亲清瘦的身影做陪衬点缀。他提起手里的茶叶袋,晃晃,老惯例,是送新茶回来,父母都懂茶爱喝茶。“我和你大不喝茶了。”①母亲看过一眼包装精美的茶叶袋,淡淡地说,似乎毫无兴趣,仿佛未曾是茶癖。他迟疑片刻,问:“医生说的?”父母都没接话也没接茶。“怕……怕喝茶睡不着觉。”父亲看着他把茶袋放桌上,好像怕他尴尬,消除他的担心和猜测,一带而过敷衍地说。半信半疑的他跟母亲身后走进厨房。想起大学毕业去单位报到的早上。母亲送他出门,又在村口追上,向他只装几件换洗衣服的旧帆布包里塞进个小牛皮纸包。他知道,那是家里留作过年招待亲戚的明前茶,自家种父母焙制的。母亲轻声说:“请同事们尝尝,自家的。”眼里躲闪着内疚和无奈,语气却自信。家里为供他们兄弟姐妹读书,如今已是家徒四壁,负债累累,这包茶叶是家里唯一能拿出手的东西。果然,领导和同事喝后对茶香和汤汁赞不绝口。之后,每年他都要请领导和同事品尝家乡的新茶。吃过晚饭,母亲边收拾碗筷,边问孙子和媳妇怎么没回。他说是临时起意,明天早上就要赶回单位,有个重要的会。和父母聊天时,母亲突然想起什么,给父亲一个眼神。很快,父亲从房间拎来一盒茶叶。是他年前送回家的其中一盒。“昨天早上拆盒才发现,正想送还给你,你回来正好。这茶不能喝!”父亲把茶袋放到他面前的桌上。“你得想办法……”母亲连忙地帮腔。“茶叶怎么会变成这样?口还封得好好的。”疑惑中,他取出茶罐,打开,傻眼,整整齐齐崭新的人民币,赶紧又取出一罐,拆封,还是。②一时,他失语了,像儿时犯错站到父母面前那般窘。父母看着他和茶,不说话,但脸色的态度毫不含糊。当晚失眠。儿时兄弟姐妹起早跟父母采茶,月光下给焙茶的父母打下手的往事,如放电影样一一闪过。也正是靠茶叶,父母供他们读完书。其间,从喝夏季大片茶的父母处得知茶的好处,更听到许多家乡与茶有关的传奇故事。他忘不了上班后第一次送茶回来,父母的兴奋和欣慰,在灯光下左右打量的眼光和表情,说包装都这么漂亮,茶叶品相肯定不孬。打听价格,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喝上耳闻的名茶。他渐渐成为家乡大山里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官越做越大。愧疚的是,自那次还茶之后,父母就不再喝茶了。他记得,小时候,父母一年忙到头。得空闲时就泡杯茶,两人默默喝上几口,脸上又泛起幸福的笑容。有茶相伴的知足,用父亲的话叫“喝茶是苦中闻香品日子”,所以再苦再累咬咬牙过去。他又接连主政几地,不再送茶给父母,他也就很少回家。偶尔一次路过回家,母亲却认不出他。父亲说母亲已患老年痴呆,怕干扰他工作,没跟他说。在他的诧异中,父亲说出一件事。几年前,在他刚调任邻县一把手,家里的茶叶被几位老板高价抢购,母亲很高兴,认为时来运转,撞上财运。后来被大姐看出,购茶的几位老板,是常找他的人,悄悄跟母亲一说,母亲吓得不轻,说干脆不喝也不种不做吧。可看着自家高山上大片的茶树荒芜,母亲想不通,无所事事时总爱自言自语:怎么会是这样?他更加谨慎勤勉从政,直到安全着地,坚持裸退。办完手续,直奔藏在深山里的老家,要与父母一起种茶,家乡的茶香清汤纯,他想做名传承人,③因为他没有玷污家乡的茶。第二年的春天,他邀请兄弟姐妹团聚,一起陪父母品新茶,喝着议着品着,母亲像突然回忆起来,看着他,问:④“老大,你退休了吧?阿弥陀佛,总算放心。”他喉咙发酸,禁不住潸然泪下,忙给母亲续上沸腾的山泉水,端起茶杯,嗯一声,说敬娘一口新茶。家人们起身呼应。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母亲将家里唯一能拿出手的东西给儿子让其带给同事们尝尝,是希望儿子能做像“茶”一样的“清官”。B.从家里带茶叶到回家给父母拿茶叶再到不送茶给父母的每次变化,都因为儿子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动。C.父母不再喝茶,是因为他们怕儿子不能及时发现茶叶里的人民币,从而给他的工作带来困扰。D.“喝茶是苦中闻香品日子”这句话,是父亲在喝茶和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信条,对儿子有较大影响。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①用“似乎”“仿佛”等词语设置悬念,更能激发读者去探究母亲变化的深层原因。B.句②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他”拆开茶罐看到钱时的窘迫和不知所措。C.句③表意很丰富,既暗示了家乡茶的品质之高,也透露出家人具有质朴、高洁的美德。D.句④运用语言描写,反映了“母亲”对儿子一直担忧,怕他走上邪路的真实内心世界。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反映了母亲哪些内心情感?试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5分)9.本文以“家人们起身呼应”的场景收尾,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楚王闻之,召昭奚恤问焉:“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可以示诸?”昭奚恤对曰:“此欲观吾国之得失而图之,国之宝器,在于贤臣,夫珠宝玩好之物,非国所宝之重者。”王遂使昭奚恤应之。昭奚恤发精兵三百人,陈于西门之内。为东面之坛一,为南面之坛四,为西面之坛一。秦使者至,昭奚恤曰:“君客也,请就上位东面。”令尹子西南面,太宗子敖次之,叶公子高次之,司马子反次之,昭奚恤自居西面之坛,称曰:“客欲观楚国之宝器,楚国之所宝者贤臣也。理百姓,实仓廪,使民各得其所,令尹子西在此。奉珪璧,使诸侯,解忿之难,交两国之欢,使无兵革之忧,太宗子敖在此。守封疆,谨境界,不侵邻国,邻国亦不见侵,叶公子高在此。理师旅,整兵戎,以当强敌,提枹鼓以动百万之师,所使皆趋汤火,蹈白刃,出万死,不顾一生之难,司马子反在此。若怀霸王之余议,摄治乱之遗风,昭奚恤在此,唯大国之所观。”秦使者惧然无以对,昭奚恤遂揖而去。秦使者反,言于秦君曰:“楚多贤臣,未可谋也。”遂不伐。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斯之谓也。(节选自《新序·杂事一》)材料二: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节选自《国语·楚语》)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若诸侯A之好B币具C而导之D以训辞E有不虞F之备G而皇神相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是“之乎”的合音,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不识有诸”的“诸”用法相同。B.图,指谋取,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唯君图之”的“图”意思不同。C.当,指抵挡,与《鸿门宴》中“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的“当”意思相同。D.相,指主持赞礼,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愿为小相焉”的“相”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欲伐楚,因楚有卞和之璧和随侯之珠这两件宝物,便以“观宝”为名派使者去楚国探听虚实。楚国的昭奚恤识破了秦的真正意图。B.按当时的礼节,宴会上的座次以东方为上座。昭奚恤把秦使者当贵宾,请他坐了上座,自己作为宴会的主人居末座,这种安排是合乎礼数的。C.晋国大夫赵简子故意使自己身上的佩玉发出声响,含有炫耀之意。接下来的“问玉”说明其所关心的不是国家大事,而是生活上的奢求。D.王孙圉胸有成竹,沉着应对,语气于平淡中见正气,其从容大度的外交家风范,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和赵简子形成鲜明对比。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守封疆,谨境界,不侵邻国,邻国亦不见侵,叶公子高在此。(2)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14.两则材料中,昭奚恤、王孙圉所谈到的“楚之宝”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三)①苏辙赵北燕南古战场,何年千里作方塘。烟波坐觉胡尘远,皮币②遥知国计长。胜处旧闻荷覆水,此行犹及蟹经霜。使君约我南来饮,人日河桥柳正黄。【注】①又名《赠知雄州王崇拯二首(其一)》。②皮币,指毛皮和缯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奉命出使途经雄州,历史上该州曾经是战乱频发之处,现已是和平安宁之地。B.望千里方塘烟波浩渺,诗人觉离契丹尚远,看着随行贵重的礼物,深感责任重大。C.诗人为错过雄州荷花盛开的美景而惋惜,但庆幸赶上了经霜之蟹,可以一饱口福。D.本诗押“江阳”韵,“嫌”“长”“霜”“黄”均字音洪亮,表达了积极乐观的情感。16.诗人奉命北上,尾联却写“南来”“人日”之约,对此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引导曾皙不要有所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理想,因为每个人只是说说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自己能治理小国,使百姓富足,但他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还不能以礼乐教化百姓。(3)《登岳阳楼》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日月星辰昼夜飘浮在洞庭湖上的气势恢宏的景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早在殷商时期就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石。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中国印”会徽曾让汉字大放异彩,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也因汉字“冬”“飞”而锦上添花。“冬梦”和“飞跃”两幅会徽,内容均包含奥运标志、运动员和比赛场景、城市、年份,层次清晰,寓意深远。会徽的上半部分用刚劲曲折的线条勾画出了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冰雪运动员的矫健身姿;下半部分相对柔美圆润,既有赛场、跳台、滑道的轮廓,又似重峦叠嶂、绵延起伏。在绚烂的“冬”“飞”与抽象的奥运标识、残奥标识的映衬下,使得黑色的“BEIJING2022”印鉴如同“一锤定音”,显示了中国对世界的坚定承诺。18.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文言文知识专题,按要求进行单选(12分)。2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摄乎大国之间 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广告策划合同范例
- 物业与业主合同书范例二零二五年
- 反担保保证合同范文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二手房贷款买卖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版全新私人仓库出租合同
- 个人购房协议合同范本
- 钢珠加工承揽合同范本
- 2025年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北省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北京市朝阳区2025届高三一模质量检测一 语文试题(含答案)
- 马工程《刑法学(下册)》教学课件 第16章 刑法各论概述
-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活动手册答案
- GB/T 11586-1989巴拿马运河导缆孔
- 浙江大学-傅琳-答辩通用PPT模板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乘分数 北师大版
- 伽利略介绍-课件
-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 酸和碱《如何证明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发生》教学设计
- DB37T 3862-2020 汽油清净增效剂技术要求
- 框架涵施工工艺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