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学基础教案
(供2005级中医针推专升本使用)
王民集
二00六年二月
学科审阅意见:
(课程负责人签名)
(学科带头人签名)
教案首页
第1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2月13日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1月6日
课程名称针灸学基础年级2005级专业、层次中医针推专升本科班
任课老师王民集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讲授学时3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针灸学基础概论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石学敏,针灸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
2、孙国杰,针灸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刘冠军,针灸学,第6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明确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及掌握此学科的重要意义。
2、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3、熟悉针灸发展简史,特别是当代国内外学习、应用和研究针灸的进展情况。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重点讲授针灸学的定义(15分钟)。
2、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25分钟)。
3、针灸起源、发展及历代重要针灸史实(50分钟)。
4、当代国内外针灸发展概况(30分钟)。
采用理论讲授、提问及自学交互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2、难点:⑴针灸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代,代表作为《帛书、十•脉灸经》、《内经》等。晋代皇甫
谧《针灸甲乙经》即唐代医学的发展(针灸、医药学家孙思邈)为后人所崇敬。
⑵宋金元时期,医家不断产生针灸医学的争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其代表人物王执中、
王惟一、滑寿等。
⑶明清时期,针灸著作最多,医学影响最大,其代表作是《针灸大成》、《针灸逢源》等。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一、针灸学定义与主要内容
1、讲解与板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腌穴及刺灸方法、引入课题。
2、讲解与板书: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腌穴、刺灸法及针灸治疗。
二、针灸学的发展简史
1、讲解与板书:针灸学理论体系的繁始时期。
2、讲解与板书:针灸学理论的建立时期。
3、讲解与板书: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
4、讲解与板书:针灸学术衰退时期。
5、讲解与板书: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
三、针灸学的对外交流
1、讲解:针灸学数千年来对外交流概况。
2、讲解:针灸学对外推广的重要意义与进展。
四、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1、讲解:掌握针灸学特点与学习方法。
2、学生回答:学习针灸学的目的。
3、教师归纳。
五、总结强化方式:课堂讲
六、结束解与板书
时间分配:
120分钟
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应从针灸学的起源、发展,各个历
小结史阶段的代表著作及其贡献,做全面系统了解,借以对针灸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治病
的特点有较深的认识。
1、试述针灸学的定义及其适应范围。
2、针灸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复习思考题3、自晋唐到宋金元时期有哪几位著名针灸医家?其代表著作及贡献是什么?
作业题4、《针灸大成》-书主要贡献及影响有哪些?
5、针灸医学于何时传到国外?有什么影响?
6、简述新中国成立后针灸医学的发展。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课堂秩序良好,无小动作及交头接耳现象,无旷课、早退情况发生。在晚自习辅导时,
实施情况及分析
学生按时、枳极参加,并能踊跃提出问题,虚心请教,认真听取讲解。思考题及作业
题完成良好。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第2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2月16日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1月6日
课程名称针灸学基础年级2005级专业、层次中医针推专升本科班
任课老师王民集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讲授学时3学时
第二章:经络瑜穴总论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述
授课题目(章、节)
一、十二经脉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石学敏,针灸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
2、孙国杰,针灸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李鼎,经络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
2、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3、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
4、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
5、了解经络实质的研究进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15分钟)
2、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20分钟)
3、经络系统的组成。(20分钟)
4、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40分钟)
5、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15分钟)
6、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自学)
采用理论讲授、提问、讨论及自学交互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本节所述内容是经络总论的基本知识作为重点。
2、在经络系统的组成中,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交接规律、属络关系、气血流注作为难点。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一、经络总论
1、讲解与板书: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
2、讲解与板书: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I、讲解与板书:十二经脉名称与分布规律。
2、讲解与板书: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3、讲解与板书: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结合图表)。
4、讲解与板书(结合图表):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5、学生回答:经络学说定义、十二经脉名称、循行走向、交接规律及流注。
6、教师归纳。
三、总结强化
四、结束
方式:课堂讲
解与板书
时间分配:
120分钟
(教案未页)
十二经脉是与奇经八脉相对而言,它有一定的循行路线,有固定的腌穴和主病,阴阳
两经之间相互表里配合,每条经脉又都与脏或腑直接络属,是构成经络的主体,故称
“正经”。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是手足三阴经在四肢内侧,胸腹走行;手足三阳经在四
肢外侧、头面、躯干走行。其具体内容是:在四肢是手足太阴、阳明在前;手足少阳、
厥阴在中;手足少阴、太阳在后。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为:手之三阴,从胸走
小结
手(交手三阳);手之三阳从手走头(交足三阳);足之三阳,从头走足(交足三阴);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十二经脉在体内循行是一种络属关系,阴经属
脏络腹,阳经属腹络脏。其气血流注,始于手太阴肺经,历经大肠、胃、脾、心、小
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终于足厥阴肝经,又复注于手太阴肺经,构成了一
个“如环无端”的循行系统。
1、经络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复习思考题
2、十二经脉的分布及其循行、交接规律是什么?
作业题
3、试述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课前反馈提问,学生回答准确率较高。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
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课堂秩序良好,无小动作及交头接耳现象,
实施情况及分析
无旷课、早退情况发生。在晚自习辅导时,学生按时、积极参加,并能踊跃提出问题,
虚心请教,认真听取讲解。思考题及作业题完成良好。
教案首页
第3次课授课时间:2006(巨2月20日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1月7日
课程名称针灸学基础年级2005级专业、层次中医针推专升本科班
任课老师王民集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讲授学时3学时
第二章、经络腌穴总论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述
授课题目(章、节)二、奇经八脉;三、十五络脉;四、十二经别;
五、十二经筋;六、十二皮部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石学敏,针灸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
2、孙国杰,针灸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李鼎,经络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
2、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3、了解经络实质的研究进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奇经八脉循行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40分钟)
2、十五络脉循行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20分钟)
3、十二经别循行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20分钟)
4、十二经筋循行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20分钟)
5、十二皮部循行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20分钟)
6、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自学)。
采用理论讲授、提问及自学交互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本节所述内容是经络总论的基本知识。在经络系统的组成中,以任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为重点。
2、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循行分布特点、功能作为难点。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一、奇经八脉
讲解与板书:奇经八脉的定义、循行特点、作用。
二、十五络脉
讲解与板书:十五络脉的定义、循行分布特点、作用。
三、十二经别
讲解与板书:十二经别的定义、循行分布特点、作用
四、十二经筋
讲解与板书:十二经筋的定义、循行分布特点、作用。
五、十二皮部
讲解与板书:十二皮部的定义、循行分布特点、作用。
六、学生回答:学习针灸学的目的。
七、教师归纳。
八、总结强化
九、结束
方式:课堂讲
解与板书
时间分配:
120分钟
(教案末页)
奇经八脉的特点是别道而行,循行除带脉外,皆由下向上循行;除任、督二脉外无专
穴和交接规律。奇经八脉无脏腑间的络属关系,亦无表里配合,不同于十二正经,故
谓“奇经”。在奇经八脉中任、督、冲、带应用较广。十五络脉以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
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络走向阳经,阳
经别络走向阴经,任、督别络及脾之大络主要分布在头身部。十二经别具有离、入、
小结
出、合的循行特点,其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
十二经筋循行分布特点: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行
于体表,不入内脏,有刚筋、柔筋之分。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以十二经脉在体表的
分布范围,即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分为依据而划分的,具有保卫机体,抗御外
邪和反映病症的作用。
1、何谓奇经八脉?其特点如何?
2、概述任、督、冲、带脉的循行与作用。
复习思考题3、何谓十五络脉,其特点、作用是什么?
作业题4、十二经别有什么特点?
5、十二经筋循行分布特点是什么?
6、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是什么?
学生能主动回答课前反馈复习性提问,并且准确、流利、完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
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课堂秩序良好,无
实施情况及分析
小动作及交头接耳现象,无旷课、早退情况发生。在晚自习辅导时,学生按时、积极
参加,并能踊跃提出问题,虚心请教,认真听取讲解。思考题及作业题完成良好。
教案首页
第4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2月23日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1月8日
课程名称针灸学基础年级2005级专业、层次中医针推专升本科班
任课老师王民集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讲授学时3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第二章、经络腌穴总论第二节、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石学敏,针灸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孙国杰,针灸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李鼎,经络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经络的生理作用、病理变化。
2、掌握经络学说在临床上运用。
3、了解经络临床运用的研究进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40分钟)
2、经络学说在祖国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30分钟)
3、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重点从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方面论述。(40分钟)
4、经络的临床运用、现代研究进展。(10分钟)
采用理论讲授、提问及自学交互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为本节重点。
2、经络在诊断与治疗方面为本节的难点。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一、经络的作用
1、讲解与板书:经络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2、讲解与板书:经络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讲解与板书:经络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讲解与板书:说明病理变化。
2、讲解与板书:指导辩证归经。
3、讲解与板书:指导针灸临床。
三、简要介绍经络作用现代研究进展
四、学生回答:经络的作用、病理变化、临床应用
五、教师归纳。
六、总结强化
七、结束
方式:课堂讲
解与板书
时间分配:
120分钟
(教案末页)
经络的生理功能为本节的重点内容。经络系统遍布全身,它是联系各部与运行气血、
津液的主要途径。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是气血.,水谷入胃化为宗气、津液与糟粕,
其中津液所化的营卫,即是血气。经络在病理上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病邪可以通过
小结经络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脏腑所生的病证沿着经络的通路反
映到体表。经络在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经络在诊断上的应用,可从经络辩证、经
络诊察、扪穴诊病等方面去学习;经络在治疗上的应用,可从循经取穴、皮部取穴、
络脉取穴、阿是穴的应用及子午流注取穴等方面去学习。
1、简述经络的生理功能。
复习思考题
2、概述经络在诊断上的应用。
作业题
3、概述经络在诊断上的应用。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课堂秩序良好,无小动作及交头接耳现象,无旷课、早退情况发生。课前反馈提问,
实施情况及分析
学生回答准确率较高。在晚自习辅导时,学生按时、积极参加,并能踊跃提出问题,
虚心请教,认真听取讲解。思考题及作业题完成良好。
教案首页
第5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2月27日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1月8日
课程名称针灸学基础年级2005级专业、层次中医针推专升本科班
任课老师王民集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讲授学时3学时
第二章、腌穴总论第三节、脆穴的分类和命名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节、腌穴的作用和主治规律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石学敏,针灸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孙国杰,针灸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罗永芳,腌穴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腌穴的定义、发展概况及分类方法。
2、掌握腌穴的命名。
3、熟悉腌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
4、了解腌穴的现代研究概况。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腌穴的定义、腌穴的发展以及穴位标准化方案的特点。(20分钟)
2、腌穴的分类及分类的原则。(25分钟)
3、喻穴的命名及命名原则。(40分钟)
4、腌穴的作用与主治规律。(35分钟)
采用理论讲授、提问及自学交互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内容应重点掌握。学习本章知识,可以结合背诵经穴分寸歌,做全面系统分析、理解。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一、腌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
1、讲解与板书:腌穴的发展、分类。
2、讲解与板书:腌穴的命名。
二、腌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I、讲解与板书:腌穴的主治特点。
2、讲解与板书:腌穴的主治规律。
三、形成性练习
1、学生分析回答:腌穴的分类、主治规律、定位方法。
2、教师归纳。
四、总结强化
五、结束
方式:课堂讲
解与板书
时间分配:
120分钟
(教案末页)
古代医家多次指出“气穴所发,各有上名”;“凡诸孔穴,各不徒设,皆有深意”。说
明月俞穴的命名均有其意义。了解腌穴的命名,可以加深理解喻穴的定位、功能与主治。
腌穴可依据其名称、位置及属京的有无分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及阿是穴。目前经穴
共有361个。经外奇穴在各部书中记载各有不同,故尚无统一数目。
小结
本章内容应重点掌握。学习本章知识,可以结合背诵经穴分寸歌,做全面系统分析、
理解。掌握十四经脉的体表循行情况,了解各经脉主治特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经络
腌穴各论打下良好基础。要重点掌握腌穴的三个方面的主治作用,即近治作用。远治
作用及特殊作用。
1、什么是腌穴?腌穴分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复习思考题2、自《黄帝内经》以后,哪些书籍发展了十四经穴?各记载多少个经穴。
作业题3、腌穴的主治作用有哪几方面?
4、举例说明腌穴的双向良性调整作用。
课前反馈提问,学生回答准确率较高。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
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课堂秩序良好,无小动作及交头接耳现象,
实施情况及分析
无旷课、早退情况发生。在晚自习辅导时,学生按时、积极参加,并能踊跃提出问题,
虚心请教,认真听取讲解。思考题及作业题完成良好。
教案首页
第6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3月2日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1月9日
课程名称针灸学基础年级2005级专业、层次中医针推专升本科班
任课老师王民集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讲授学时3学时
第二章、经络腌穴总论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节、特定穴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石学敏,针灸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孙国杰,针灸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罗永芳,腌穴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
2、掌握各类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3、了解腌特定穴的现代研究概况。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特定穴的意义。(15分钟)
2、特定穴的分类内容和特点。(40分钟)
3、特定穴的临床应用与分析。(40分钟)
4、特定穴现代研究概况。(25分钟)
采用理论讲授、多媒体、提问及自学交互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
特定穴在针灸学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因此,熟悉特定穴的名称和意义,对掌握腌穴的功能、临床应用、配
穴处方,均有一定作用。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一、特定穴的意义
1、讲解与板书:特定穴的含义、称号、名称、类别。
二、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1、讲解与板书:五输穴含义、分析、名称、临床应用。
2、讲解与板书:原穴、络穴含义、分析、名称、临床应用。
3、讲解与板书:邦穴含义、分析、名称、临床应用。
4、讲解与板书:背俞穴、募穴含义、分析、名称、临床应用。
5、讲解与板书:下合穴含义、分析、名称、临床应用。
6、讲解与板书:八会穴含义、分析、名称、临床应用。
7、讲解与板书:八脉交会穴含义、分析、名称、临床应用。
8、讲解与板书:交会穴含义、分析、名称、临床应用。
三、简要介绍特定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四、形成性练习
1、学生分析回答:特定穴意义、名称、分类、应用。
2、教师归纳。
五、总结强化
六、结束方式:课堂讲
解与板书
时间分配:
120分钟
(教案末页)
特定穴在针灸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因此,熟悉特定穴的名称与意义,对掌握腌穴
的功能、主治、临床配穴处方,均有一定作用。
特定穴有十种。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有五输穴、原穴、络穴、郊穴、
小结
下合穴、八脉交会穴及八会穴。背俞穴分布在背腰部,皆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
募穴分布在胸腹部,且与其相应脏腑相对应;交会穴分布于全身。进一步学习特定穴,
可结合经络腌穴各论及下篇治疗总论的“特定穴的应用”来进行。
1、什么是特定穴?
复习思考题2、特定穴有哪儿种?各有多少个腌穴?
作业题3、如何理解五输穴及临床应用?
4、八会穴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课堂秩序良好,无小动作及交头接耳现象,无旷课、早退情况发生。在晚自习辅导时,
学生按时、积极参加,并能踊跃提出问题,虚心请教,认真听取讲解。思考题及作业
题完成良好。
实施情况及分析
教案首页
第7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3月6日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1月9日
课程名称针灸学基础年级2005级专业、层次中医针推专升本科班
任课老师王民集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讲授学时3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第二章、经络腌穴总论第六节、胸穴定位方法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石学敏,针灸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孙国杰,针灸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罗永芳,腌穴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腌穴的定位方法意义。
2、掌握骨度分寸法。
3、掌握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4、掌握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和简便定位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腌穴的定位方法意义。(20分钟)
2、骨度分寸法内容与临床应用。(40分钟)
3、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内容与临床应用。(30分钟)
4、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和简便定位法内容与临床应用。(30分钟)
采用理论讲授、多媒体、提问及自学交互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为重点、背诵骨度分寸表。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一、腌穴的定位方法
1、讲解:腌穴的定位方法的意义。
2、讲解与板书:骨度分寸法含义、定位方法、内容。
3、讲解与板书: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含义、定位方法、内容。
4、讲解与板书: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含义、定位方法、内容。
5、讲解与板书:简便定位法含义、定位方法、内容。
二、简要介绍腌穴定位法研究进展
三、形成性练习
1、学生分析回答:腌穴的定位方法、种类、方法、内容。
2、教师归纳。
四、总结强化
五、结束
方式:课堂讲
解与板书
时间分配:
120分钟
(教案末页)
本节以骨度分寸法为重点。前发际至后发际为12寸;两额角发际之间为9寸;两乳
突间为9寸;胸骨上窝中点(天突穴)至胸剑联合为9寸;胸剑联合至脐中为8寸;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两乳头之间为8寸;腋前纹头至肘横纹9寸;肘横纹至
小结
腕横纹12寸;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牌上缘18寸;股骨内嵌下缘至内踝尖13寸;
股骨大转子高点至胭横纹(膝中)19寸;胭横纹至外踝尖16寸;臀横纹至胴横纹14
寸。此外,肩胛骨脊柱缘至后正中线为3寸,用于背腰部的横寸取穴。
1、月俞穴的定位方法有哪几种?
复习思考题
2、试述常用的骨度分寸。
作业题
3、临床常用的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有哪几种?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课堂秩序良好,无小动作及交头接耳现象,无旷课、早退情况发生。在晚自习辅导时,
学生按时、积极参加,并能踊跃提出问题,虚心请教,认真听取讲解。思考题及作业
题完成良好。
实施情况及分析
教案首页
第8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3月9日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1月9日
课程名称针灸学基础年级2005级专业、层次中医针推专升本科班
任课老师王民集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讲授学时3学时
第三章、经络腌穴各论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二节、手太阴、手阳明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石学敏,针灸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孙国杰,针灸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罗永芳,腌穴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脉循行,及其脏肺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2、熟悉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全面了解手太阴肺经腌穴与手阳明大肠经腌穴,并重点掌握其中肺经5个,大肠经5个常用的经穴定位
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脉的循行。(30分钟)
2、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脉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20分钟)
3、手太阴肺经腌穴: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少商;手阳明大肠经腌穴:合谷、阳溪、曲池、肩
蒯、迎香的定位、主治和操作。(55分钟)
采用理论讲授、多媒体、提问及自学交互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
1、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脉的循行路线、病候及肺经6个、大肠经8个重点穴。
2、手太阴肺经的体内循行路线:起于中焦,络大肠,循胃口,属肺,肺系。《黄帝内经灵枢》说肺经“横出
腋下”,应是出于“腋上”中府为妥。
3、手阳明大肠经脉的体内循行:络肺,属大肠。应注意的是,经脉回绕至上唇,“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
上挟鼻孔。”是说经脉交叉于人中(即水沟),左脉到右,右脉到左,分布在鼻孔两侧。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一、手太阴肺经
1、讲解与板书:经脉循行、原文分析、解词、语释。
2、讲解与板书:主治概要、脏腑病、经脉病。
3、讲解与板书:本经常用经穴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少商的定位、主治、操作、
配伍。
二、手阳明大肠经
1、讲解与板书:经脉循行、原文分析、解词、语释。
2、讲解与板书:主治概要、脏腑病、经脉病。
3、讲解与板书:本经常用经穴合谷、阳溪、曲池、肩弱、迎香的定位、主治、操作、配伍。
三、简要介绍肺、大肠经穴研究进展
四、形成性练习
1、学生分析回答:经脉循行、腌穴定位、主治操作。
2、教师归纳。
五、总结归纳
六、结束
方式:课堂讲
解与板书
时间分配:
120分钟
(教案末页)
肺经主要内容是循行路线、病候及6个重点穴。⑴肺经脉循行:《灵枢》原文(要求
背诵)。⑵取穴:中府的定位是“中府旁穴一肋平”,即任脉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取穴。尺泽在肱二头肌腱槎侧缘,肘横纹上取穴。在太渊与尺泽的连线上取孔最、经
渠。⑶主治:中府除治胸痛、咳喘以外,还治肺风面肿。尺泽治肺热咯血,喉痛、惊
风、热证吐泻。列缺穴除治肺病外,还可治疗头项强痛。⑷注意事项:中府、云门不
可深刺,以免刺伤肺脏,造成气胸。尺泽、经渠、太渊穴在关节动脉处,不宜用直接
小结灸法。
大肠经主要内容是循行路线、病候及10个重点穴。⑴大肠经脉循行:《灵枢》原文
(要求背诵)。⑵取穴:本经取穴定位标志穴:①商阳:在食指棱侧指甲角旁0.1寸。
②阳溪:在腕背横纹槎侧端,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凹陷中。③曲池:屈肘后
在梯侧横纹头外端。④肩顺:在肩峰和肱骨大结节之间。⑶主治:商阳(井)治热病
无汗、齿痛、昏迷;合谷(原穴)止痛泻热,主治头、面、口诸疾;曲池(合穴)治
热病、风疹、上肢不遂、癫狂;肩顺治风疹、上肢瘫痪;迎香治面痛、面痒、鼻疾。
1、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概况如何?
2、肺经的病候主要包括哪两方面?其内容是什么?
3、实体点出肺经常用腌穴的定位,并说明其重点主治与操作。
复习思考题
4、列缺穴本属阴经,为什么能主治头项痛?
作业题
5、手阳明大肠经循行概况如何?
6、手阳明大肠经主治哪些疾病?举例说明。
7、实体点出大肠经常用腌穴的定位,并说明其重点主治。
学生能主动回答课前反馈复习性提问,并且准确、流利、完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
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课堂秩序良好,无
实施情况及分析
小动作及交头接耳现象,无旷课、早退情况发生。在晚自习辅导时,学生按时、积极
参加,并能踊跃提出问题,虚心请教,认真听取讲解。思考题及作业题完成良好。
教案首页
第9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3月13日教案完成时间:2006年1月9日
课程名称针灸学基础年级2005级专业、层次中医针推专升本科班
任课老师王民集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讲授学时3学时
第三章、经络腌穴各论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节、足阳明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石学敏,针灸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孙国杰,针灸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罗永芳,腌穴学,第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足阳明胃经脉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2、熟悉足阳明胃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全面了解足阳明胃经腌穴,并重点掌握其中17个常用的经穴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足阳明胃经脉的循行。(20分钟)
2、足阳明胃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直立声屏障行业竞争力洞察与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盘式干燥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4-2025管理人员岗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a4版
- 2025-2030中国男女套装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电子束加速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公司职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黄金题型
- 2025年纤维分离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红色塑柄什锦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黄金题型
- 挤塑板屋顶施工方案
- 课间操考核评比方案含打分标准打分表
- 2023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附录1 无菌药品
- 天星乡养羊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 GB/T 39489-2020全尾砂膏体充填技术规范
- 《民法》全册精讲课件
- 厂内机动车辆课件
-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 企业标准编写模板
- 《新媒体运营》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学校食堂餐厨具操作规程
- DB32T 3916-2020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