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CACM0042017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Thestandard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yndromeDifferentiationforviralHepatitis2017-04-10发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前言 引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推荐意见和证据质量的定义 5急性肝炎 5.2寒湿中阻证 6慢性肝炎 6.3瘀血阻络证 6.4肝肾阴虚证 7淤胆型肝炎 7.2寒湿瘀滞证 8重型肝炎(肝衰竭) 8.1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8.2慢性重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 9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9.2肝郁脾虚证 9.3脾肾亏虚证 附录A(规范性附录)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及诊断标准 附录B(规范性附录)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诊断标准 附录C(规范性附录)肝衰竭诊断标准 附录D(规范性附录)GRADE系统推荐强度等级和证据质量及其定义 参考文献 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在1991年第一版《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的基础上增加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辨证标准,并对其他内容和文字进行了较大修订。同时,各项内容均进行了循证医学推荐级别的确定。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起草组负责人:李秀惠。主要执笔人:杨华升、李丰衣、贺劲松、孙凤霞、高月求、徐春军、李筠、周大桥、李丽、张专家组(按姓氏笔划排序):王华宁、王芳梅、王伽伯、王灵台、王宪波、王融冰、车念聪、毛宇湘、毛德文、勾春燕、尹常健、尹燕耀、卢秉久、邢练军、过建春、朱云、乔杰、刘华宝、刘绍能、刘燕玲、江宇泳、池晓玲、孙凤霞、孙克伟、孙学华、李芹、李丽、李勇、李筠、李丰衣、李秀惠、李晓东、杨华升、杨志云、肖小河、余泽云、汪晓军、张玮、张涛、张秋云、张俊富、陈建杰、陈晓蓉、周大桥、赵文霞、赵学印、胡建华、姚树坤、贺劲松、聂广、贾建伟、钱英、徐春军、高锐、高月求、郭朋、黄象安、常占杰、扈晓宇、管小江。技术顾问:钱英、王灵台。玉本次修订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以指南的形式发布,主要针对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制订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标准,供中医科医生、感染科医生、消化科医生及其他相关科室医生参考使用。主要目的是推荐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指导临床医务人员在辨证基础上规范使用中医药,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医药自古以来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我国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辨证是中医开展临床治疗和科研教学的前提,必须制订相关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原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于1991年制订了《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2004年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刊载于第11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集。经过20余年的临床使用实践,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在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医、教、研、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病毒性肝炎辨证分型的证据不断积累,修订、完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国家“十一五冶“十二五冶科技重大专项等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重型肝炎(肝衰竭)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辨证标准,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按照循证医学要求,增加了推荐等级及证据分级。本标准所列证型为临床常见证型,临床工作中如遇到不符合本辨证标准的特殊证型,可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中医理论进行辨证。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辨证标准将在临床推广应用中不断完善,在未来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定期修订。芋1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病毒性肝炎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淤胆型肝炎、重型肝炎(符合附录A规定的诊断标准)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符合附录B规定的诊断标准)的常见证型辨证标准,包括临床表现、主症、次症和辨证要求。肝衰竭各期纳入重型肝炎进行辨证分型,肝衰竭诊断标准见附录C。本《标准》适用于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的辨识与判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在其所注日期的版本内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并于2000年9月发布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修订,并于2015年10月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和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炎和人工肝学组联合修订,于2012年发布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GRADE)系统.2004。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医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所收集资料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判断其证候类型的思维过程,即确定现阶段属于何证的思维加工过程。它是将患者的体质、正气强弱、周围环境与疾病特点综合考虑的一种诊断方法,是中医治疗的首要依据。4推荐意见和证据质量的定义velopmentandevaluation,GRADE)系统,按velopmentandevaluation,GRADE)系统,按行评估。推荐意见以缩写形式标出,如“1A冶表示高质量强推荐。5急性肝炎5.1湿热内蕴证临床表现:纳呆,呕恶,厌油腻,右胁疼痛,口干口苦,肢体困重,脘腹痞满,乏力,大便溏或黏滞不爽,尿黄或赤,或身目发黄,或发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主症:淤纳呆或呕恶;于右胁疼痛;盂舌红,苔黄腻。次症:淤脘腹痞满或肢体困重;于口干口苦;盂脉弦滑数。2辨证标准:淤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于具备主症2项及次症2项者,即属本证。注:具备主症及次症于属于热重于湿证;具备主症及次症淤者,属于湿重于热证;具备全部主症及次症者,属于湿热并重。5.2寒湿中阻证临床表现:纳呆,呕恶,腹胀喜温,口淡不渴,神疲乏力,头身困重,大便溏薄,或身目发黄,舌淡或胖,苔白滑,脉濡缓。主症:淤纳呆或呕恶;于腹胀喜温;盂舌淡或胖,苔白滑。次症:淤头身困重;于大便溏薄;盂脉濡缓。辨证标准:淤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于具备主症2项及次症2项者,即属本证。推荐意见1:急性肝炎最常见证型是湿热内蕴证、寒湿中阻证(1A),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6慢性肝炎6.1湿热内结证临床表现:纳差食少,口干口苦,困重乏力,小便黄赤,大便溏或黏滞不爽,或伴胁肋不适,恶心干呕,或伴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数。主症:淤纳差食少;于口干口苦;盂舌红,苔黄腻。次症:淤大便溏或黏滞不爽;于困重乏力;盂脉弦数或弦滑数。辨证标准:淤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于具备主症中的任何2项及次症2项者,即属本证。6.2肝郁脾虚证临床表现:胁肋胀痛,情志抑郁,身倦乏力,纳呆食少,脘痞,腹胀,便溏,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弦细。主症:淤胁肋胀痛;于腹胀或便溏;盂舌质淡,有齿痕,苔白。次症:淤情志抑郁;于身倦乏力;盂脉弦细。辨证标准:淤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于具备主症2项及次症2项者,即属本证。6.3肝肾阴虚证临床表现:胁肋隐痛,腰膝酸软,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多梦,或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主症:淤胁肋隐痛;于腰膝酸软;盂舌红少苔或无苔。次症:淤五心烦热;于失眠多梦;盂脉细数。辨证标准:淤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于具备主症2项及次症2项者,即属本证。6.4瘀血阻络证临床表现:胁肋刺痛,面色晦暗,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或胁下痞块,赤缕红丝,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涩。主症:淤胁肋刺痛;于面色晦暗;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次症:淤赤缕红丝或胁下痞块;于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盂脉沉涩。辨证标准:淤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于具备主症2项及次症2项者即属本证。6.5脾肾阳虚证临床表现:畏寒喜暖,面色无华,少腹、腰膝冷痛,食少脘痞,腹胀便溏,或伴下肢浮肿,舌质暗淡,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无力。主症:淤畏寒喜暖;于少腹、腰膝冷痛;盂舌质暗淡,有齿痕。次症:淤面色无华;于腹胀便溏;盂脉沉细无力。3辨证标准:淤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于具备主症2项及次症2项者,即属本证。推荐意见2:慢性肝炎最常见证型是湿热内结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1A),上述证型如兼夹出现,可根据临床表现辨证为复合证型。7淤胆型肝炎7.1湿热瘀滞证临床表现:身目俱黄,色泽鲜明,皮肤瘙痒,胁肋胀痛,口干口苦,或大便灰白,尿黄,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数。主症:淤身目俱黄,色泽鲜明;于口干口苦;盂舌暗红,苔黄腻。次症:淤皮肤瘙痒;于尿黄;盂脉弦数。辨证标准:淤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于具备主症2项及次症2项者,即属本证。7.2寒湿瘀滞证临床表现:身目俱黄,色泽晦暗,皮肤瘙痒,胁肋刺痛,脘痞腹胀,尿黄,或大便灰白,舌暗淡,苔白腻,脉沉缓。主症:淤身目俱黄,色泽晦暗;于脘痞腹胀;盂舌暗淡,苔白腻。次症:淤皮肤瘙痒;于胁肋刺痛;盂脉沉缓。辨证标准:淤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于具备主症2项及次症2项者,即属本证。推荐意见3:淤胆型肝炎常见证型为湿热瘀滞证、寒湿瘀滞证(1B)。8重型肝炎(肝衰竭)8.1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重危证候,其病机复杂,病情演变快,病死率高。限于中医诊治缺少大样本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故暂不制订相应的辨证标准。但是,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建议畴。根据不同的临床证候及相关检查,将其辨证为热毒淤肝证、瘀血内阻证、阴虚血热证、脾肾阳虚证、痰闭心窍证和邪陷正脱证等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也可针对其主要并发症,从黄疸、腹水、出血、昏迷等进行辨病辨证论治。8.2慢性重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8.2.1湿热蕴毒证临床表现:身目俱黄或迅速加深,极度乏力,脘腹胀满,纳呆呕恶,口干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溏或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主症:淤身目俱黄,小便短赤;于脘腹胀满;盂舌红,苔黄腻。次症:淤极度乏力;于大便溏或黏滞不爽;盂脉弦滑数。辨证标准:淤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于具备主症中2项(主症淤为必备症)及次症中2项者,即属本证。8.2.2瘀热蕴毒证临床表现:身目俱黄或迅速加深,极度乏力,纳呆呕恶,口干,尿黄赤,大便秘结,或鼻齿衄血,皮肤瘀斑,昏狂谵妄,胁下痞块,舌质绛红,瘀斑瘀点,舌下脉络增粗延长,脉弦数。主症:淤身目俱黄,小便短赤;于鼻齿衄血,或皮肤瘀斑;盂舌质绛红。次症:淤极度乏力;于纳呆呕恶;盂脉弦数。辨证标准:淤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于具备主症中2项(主症淤为必备症)及次症中2项者,即属本证。48.2.3阴虚瘀毒证临床表现:身目俱黄,色泽晦暗,腰膝酸软,神疲形衰,胁肋隐痛,失眠多梦,尿色深黄,舌质暗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涩。主症:淤身目俱黄,色泽晦暗;于神疲形衰;盂舌质暗红,苔少或无苔。次症:淤腰膝酸软;于胁肋隐痛;盂脉细涩。辨证标准:淤具备所有主症,即属本证;于具备主症2项(其中主症淤必备)及次症2项者,即属本证。8.2.4阳虚瘀毒证临床表现:身目俱黄,色泽晦暗,形寒肢冷,极度乏力,腹胀纳呆,便溏或完谷不化,但欲寐,或有胁下痞块,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主症:淤身目俱黄,色泽晦暗;于形寒肢冷;盂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次症:淤极度乏力;于腹胀纳呆;盂脉沉迟。辨证标准:淤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于具备主症2项(其中主症淤必备)及次症2项者,即属本证。推荐意见4: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建议证型为热毒淤肝证、瘀血内阻证、阴虚血热证、脾肾阳虚证、痰闭心窍证和邪陷正脱证(2C)。推荐意见5:慢性重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最常见证型是湿热蕴毒证、瘀热蕴毒证、阴虚瘀黄证、阳虚瘀黄证(2B),上述证型如兼夹出现,可根据临床表现辨证为复合证型。9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9.1湿热内伏证临床表现:食少纳差,口黏口苦,脘腹痞满,胁肋不适,大便不畅,尿黄,舌红,苔腻,脉弦滑。主症:淤胁肋不适;于脘腹痞满;盂舌红,苔腻。次症:淤口黏口苦;于大便不畅;盂脉弦滑。辨证标准:淤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于具备主症2项及次症2项者,即属本证。9.2肝郁脾虚证临床表现:胁肋隐痛,情志抑郁,乏力,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弦细。主症:淤胁肋隐痛;于情志抑郁;盂舌质淡,苔白。次症:淤腹胀或便溏;于乏力;盂脉弦细。辨证标准:淤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于具备主症2项及次症2项者,即属本证。9.3脾肾亏虚证临床表现:面色无华或萎黄,腰膝酸软,腹胀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主症:淤面色无华或萎黄;于腹胀便溏;盂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次症:淤腰膝酸软;于小便清长;盂脉沉细无力。辨证标准:淤具备所有主症者,即属本证;于具备主症2项及次症2项者,即属本证。推荐意见6: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最常见辨证分型是湿热内伏证、肝郁脾虚证、脾肾亏虚证(2B)。5附录A(规范性附录)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及诊断标准淤急性无黄疸型;于急性黄疸型。A.1.2慢性肝炎淤轻度;于中度;盂重度。淤急性重型肝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盂慢性重型肝炎。A.1.4淤胆型肝炎A.1.5肝炎肝硬化A.2各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依据A.2.1.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有密切接触史和注射史等。密切接触史是指与确诊病毒性肝炎患者(特别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经常接触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粪便)或有性接触而未采取防护措施者。注射史是指在半年内曾接受输血、血液制品及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注射药物、免疫接种和针刺治疗等。近期内出现的、持续几天以上但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肝肿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血清ALT升高。凡化验阳性,且流行病学史、症状和体征三项中有两项阳性或化验及体征(或化验及症状)均明显为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凡单项血清ALT升高,或仅有症状、体征,或有流行病学史,上述症状、体症、化验中有一项阳性者,均为疑似病例。对疑似病例应进行动态观察或结合其他检查(包括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做出诊断。疑似病例如病原学诊断阳性,且除外其他疾病者可确诊。A.2.1.2急性黄疸型肝炎凡符合急性肝炎诊断条件,血清胆红素>17.1滋mol/L,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A.2.2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亦可作出相应诊断。6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临床上可分为:淤轻度:临床症状、体征轻微或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于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盂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征者。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臆32g/L、胆红素>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40%~60%、胆碱酯酶<2500U/L等四项检测中有一项达到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重度慢性肝炎。慢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的参考指标见表A.1。B超检查结果可供慢性肝炎诊断的参考:淤轻度:B超检查肝脾无明显异常改变;于中度:B超可见肝内回声增粗,肝脏和/或脾脏轻度肿大,肝内管道(主要指肝静脉)走行多清晰,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无增宽;盂重度:B超检查可见肝内回声明显增粗,分布不均匀,肝表面欠光滑,边缘变钝,肝内管道走行欠清晰或轻度狭窄、扭曲;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增宽,脾脏肿大,胆囊有时可见表A.1慢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项目轻度重度ALT和/或AST(IU/L)白蛋白(A)(g/L)A/G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胆碱酯酶(CHE)(U/L)*注:有条件开展CHE检测的单位,可参考本项指标。A.2.3重型肝炎A.2.3.1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域度以上(按郁度划分)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或黄疸很浅,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但有上述表现者,均应考虑本病。A.2.3.2亚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同时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逸17.1滋mol/L或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10倍,首先出现域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脑病型(包括脑水肿、脑疝等);首先出现腹水及其相关症候(包括胸水等)者,称为腹水型。A.2.3.3慢性重型肝炎其发病基础有:淤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盂无肝病史及无HBsAg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厚等)及生化检测改变者(如丙种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或倒置);榆肝组织病理检查支持慢性肝炎;虞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重叠甲型、戊型或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有以上发病基础时要具体分析,除外由甲型、戊型和其他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10倍)。7为便于判定疗效及估计预后,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早、中、晚三期:淤早期:符合重型肝炎的基本条件,如严重乏力及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10倍,凝血酶原活动度臆40%~>30%,或经病理学证实。但未发生明显的脑病,亦未出现腹水。于中期:有域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倾向(出血点或淤斑),凝血酶原活动度臆30%~>20%。盂晚期: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淤斑等)、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域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活动度臆20%。A.2.3.4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皮肤瘙痒,大便灰白,常有明显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凝血酶原活动度>60%或应用维生素K肌注后一周可升至60%以上,血清胆汁酸、酌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水平可明显升高,黄疸持续3周以上,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者,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8附录B(规范性附录)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多为年龄较轻的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sAg、HBeAg和HBV-DNA阳性者,1年内连续随访3次,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均显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HBV-DNA通常高水平,肝组织检查无病变或病变轻微。9(规范性附录)肝衰竭诊断标准ure,SALF)、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ure,SALF)、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和慢性肝衰竭(Chronicliverfailure,CLF)。急性肝衰竭的特征是起病急,发病2周内出现以域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症候群;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发病15天至26周内出现肝衰竭症候群;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慢性肝衰竭是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静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早期:淤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于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中期:在肝衰竭早期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以下两条之一者。淤出现域度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于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淤斑),且20%<PTA臆30%。晚期: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以下三条之一者:淤有难治性并发症,例如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和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等。于出现芋度以上肝性脑病。盂有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淤斑等),PTA臆20%。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诊断要点为:淤有腹水或其他门静脉高压表现。于可有肝性脑病。盂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榆有凝血功能障碍,PTA(规范性附录)GRADE系统推荐强度等级和证据质量及其定义GRADE系统推荐强度等级推荐强度具体描述强推荐(1级)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选择性推荐(2级)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GRADE系统证据质量及其定义证据级别定义高质量(A)非常确信估计的效应值接近真实的效应值,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估计效应值的可信度中等质量(B)对估计的效应值确信程度中等,估计值有可能接近真实值,但仍存在二者不相同的可能性,进一步研究有可能改变该估计效应值的可信度低质量(C)对估计效应值的确信程度有限,估计值与真实值可能大不相同。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改变该估计效应值的可信度极低质量(D)对估计的效应值几乎没有信心,估计值与真实值很可能完全不同。对效应值的任何估计都很不确定[1]赵玉秀.简述湿热病及其辨证施治[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9):52-53.[2]王佳赢.慢性肝病不同病程阶段病机证素分布特点临床调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3]骆常义,王维,姜兴鹏,等.慢性肝病证治探要[J].四川中医,2003,21(2):[4]谭竞.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关系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5):426-427.[5]王洪坤,韩景献.慢性肝炎的病因学说及其辨证论治最新概况[J].中华中医药学刊,[6]陈锦芳.慢性肝炎湿热蕴脾证研究概况[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1,11(1):59-60.[7]秦月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辨证分型与病毒载量、肝功能相关性研究[D].河南中医学[8]张建民,何志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证治探要[J].中医药学刊,2002,20(7):113.[9]张秋云,李秀惠,王融冰,等.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8,27(2):87-90.[10]周阳红.慢性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09.[11]郭明星.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与肝组织病理的分析[D].湖北中医药[12]过建春,荀运浩,段传荣,等.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C].世界中联第五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2013.[13]袁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中医辨证相关性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08.[14]于春光.基于多种数据分析方法的慢性乙型肝炎证候要素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15]李亚萍.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规范化诊疗方案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16]陈涛.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17]杨广栋.慢性乙型肝炎证候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18]张满英.慢性乙型肝炎湿热中阻证证候漂变及其对症候疗效评价结果的影响[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定仓库业务流程优化方案计划
- 孩子专注力提升方法
- 耳鼻喉科诊疗流程优化回顾计划
- 如何训练孩子的分析能力
- 西沃课件播放指南
- 2025年海南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0题题库答案
- 智能家居行业安全节能方案
- 2025年黑河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内容有哪些
- 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作业指导书
- 能源行业智能电网调度优化方案
- 2024-2029年中国生鲜吸水垫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版画艺术知识普及课件
- (高清版)DZT 0223-20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 课程与教学论之课程开发与学校课程建设
- 《轻度损伤的自我处理》教学设计
- (完整版)基于PLC的三层电梯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 中学劳动清单
- 产品发货流程图流程说明注意事项
- 中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 外科学教学课件:06-腰腿痛及颈肩痛
- 就业与失业保险业务概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