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有机肥+配方肥”施肥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绿肥+有机肥+配方肥”施肥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绿肥+有机肥+配方肥”施肥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绿肥+有机肥+配方肥”施肥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绿肥+有机肥+配方肥”行动以有机肥替代化肥为目标,充分发挥绿肥和土壤肥力的作用,为作物生长提供大量和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并有效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减轻面源污染,提升土壤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基于此,本文讨论“绿肥+有机肥+配方肥”施肥的优势和问题,深入探讨施肥措施。关键词:绿肥;有机肥;配方肥;施肥肥料是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它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合理施用肥料不仅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提高,而且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减少病虫害发生。“绿肥+有机肥+配方肥”是一种新型的施肥模式,既能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又能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1“绿肥+有机肥+配方肥”施肥的优势1.1提高土壤有机质在南方红壤丘陵等地形条件下,绿肥可以通过与耕作土壤混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湖南、江西等地区的绿肥作物以紫云英为主,平均每公顷紫云英增加土壤有机质0.28~1.92千克,最高达到1.66千克。“绿肥+有机肥+配方肥”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物残体的总重量。根据有机质含量和质量分级标准,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为优质土壤,在20%~30%为中等品质土壤,在30%以下为劣质土壤。对于南方红壤丘陵等地形条件下种植的绿肥作物,由于其有机质含量较高,所以可以直接翻压作绿肥进行栽培;而对于北方平原等地形条件下种植的绿肥作物,由于其有机质含量较低,需要腐熟后再施用。1.2提升土壤肥力绿肥和有机肥施用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绿肥+有机肥+配方肥”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为作物生长提供丰富的养分,使作物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高。1.3降低化肥成本“绿肥+有机肥+配方肥”是一种传统施肥模式,肥料利用率低、投入成本高,目前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同时,化肥替代有机肥存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要想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就必须用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在“绿肥+有机肥+配方肥”的模式下,使用有机肥能进一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供肥能力,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增强根系活力、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因此,“绿肥+有机肥+配方肥”是一种更高效的施肥模式。2“绿肥+有机肥+配方肥”施肥存在的问题2.1肥料用量不合理,施肥方式不科学通过近几年的田间调查和试验示范发现,我国目前在施用肥料时仍以过量施肥为主,尤其是氮肥用量偏高,且养分不平衡,导致氮、磷、钾的比例失调,有些地方肥料投入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了作物产量的提高。另外,施肥方式也不科学。过去多采用“一炮轰”式施肥方式,即对农作物一次性施入大量的化肥;而现在则采用“多次少量”施肥方式,即将化肥分次施用。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施肥方法和合理的施肥时间间隔,养分不能及时被作物吸收利用或被土壤固定而失去肥效。同时由于作物生长期所需养分的多少和比例不同,对养分的吸收也有明显的差异。例如,玉米在苗期和孕穗期所需养分分别为全N、全P、全K、Ca和Mg的1/3,而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只需N、P、K。因此,在施用化肥时要根据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元素制订合理施肥计划。2.2配方肥施用方法不当,影响肥料效果配方肥是根据作物产量构成的需求和土壤供肥性能状况,以各种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按比例配制的一种肥料。配方肥中的养分含量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根据土壤供肥性能和作物需肥规律确定。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配方肥,才能保证作物高产稳产。而目前配方肥施用方法不当,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户在施肥时没有根据作物品种、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确定肥料用量,或在缺钙土壤上施用硫酸铵等氮肥;二是部分农户在施用尿素时用量偏大;三是部分农户在施用复合肥时没有根据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确定施肥量,如水稻基肥中氮、磷、钾的比例为1:0.6:1.6,但有些农户施用复合肥时用量偏大;四是部分农户在施用硫基复合肥时没有根据土壤性质确定施肥量,如玉米、小麦等作物的追肥以磷素为主。2.3科学施肥知识宣传不够,农民认识不足目前,农民科学施肥知识不足,对“绿肥+有机肥+配方肥”施肥模式认识不够,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肥料的品种选择及施用不合理。农民多选用传统化肥,习惯于施入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肥料,而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二是有机肥施用时间、数量不合理。很多农民没有意识到施用有机肥的重要性,只是把有机肥当作肥料来使用,结果造成了土壤板结和地力下降。三是对肥料的用量把握不准。由于农民对肥料知识了解不足,对施肥量掌握不准,在施肥过程中就会出现过量、少施或不施化肥等现象。四是农民没有意识到有机肥的重要性,在种植过程中多使用化肥,而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3“绿肥+有机肥+配方肥”施肥措施3.1种植绿肥与其他作物轮作种植绿肥作物,可通过合理的轮作、间作套种和复种等方法,充分利用土壤肥力,减少肥料投入。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套种对于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实行绿肥与其他作物轮作,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绿肥作物对土壤的肥力要求各不相同,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不同种类的绿肥作物,会导致不同种类绿肥养分含量不一致。若不能做到合理轮作,绿肥就会成为低质肥料而使土壤恶化。因此,必须进行合理轮作。其次,采用间作套种。间作套种是一项利用作物间的相互影响来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增产措施。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或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的不同生育期都会影响到作物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绿肥作物与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轮作后,可减少肥料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例如,在红壤地区,若将红壤作为绿肥进行间作套种,既可以节省劳力、化肥和农药,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最后,采用复种模式。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资源、利用绿肥作物的根瘤菌固氮作用和肥田草生作用来提高土壤肥力。绿肥与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轮作后可延长其生长季节或使其在更长时期内发挥作用。复种是一项把不同种类的绿肥作物进行间作套种,以达到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增产措施。复种可充分发挥绿肥作物的增产作用,实现绿肥和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的合理轮作。由于绿肥作物各生育期所需养分不同,因而在不同生育期采用不同种类的绿肥作物进行轮作套种,可有效解决绿肥与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轮作中出现的养分不足、品种不匹配等问题。3.2施用有机肥料绿肥作物在整个生长期内都需要大量的氮素营养,同时还能吸收大量的磷钾养分,因此施用有机肥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施足基肥:有机肥中的养分全面,能满足绿肥生长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因此应早施、重施。一般以农家粪尿为主,其次是堆肥,第三是人粪尿。二是早施追肥:绿肥作物出苗后一般不追肥,但要注意结合浇水进行根外追肥。尤其是在生长前期土壤养分供应不足时,适当增加追肥量。三是多施有机肥:绿肥作物除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外,还能分泌大量的有机酸,从而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因此,应多将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四是其他绿肥:除了上述绿肥作物外,其他绿肥也是可以施用有机肥的。但要注意施用方法和数量。施用量:绿肥作物在整个生长期中需要的肥料量比一般作物多得多,因此要注意合理施肥。绿肥作物和一般作物一样,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土壤供肥能力进行施肥,一般可施一定量的有机肥或化肥作为基肥。3.3补充微量元素,确定施肥量植物体内有多种微量元素,但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只有几十种,如锰、铜、铁、锌、硼、钼等。这几种微量元素在各种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缺锰会引起植株生长缓慢,甚至产生畸形;缺铜会影响光合作用,使叶绿素减少,植株矮小;缺锌会使植株叶片变黄、变厚,严重时还会出现叶尖枯萎现象。植物体内还含有较多的钼,缺钼会影响根瘤菌的活动和固氮作用;缺铁会使叶片出现黄化现象,植株矮小;缺锌会引起叶片失绿或坏死;缺铜会导致根部腐烂,叶片出现枯黄;缺硼会导致花器畸形,甚至花粉不能正常发育。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补充上述微量元素。绿肥植物一般具有较高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及含氮化合物含量等特点,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但在确定合理的施肥量时,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绿肥的种类不同,其产量也不一样。如紫云英是一种常绿牧草,它在我国广泛种植,主要用于养羊,紫云英饲料价值高。同时,紫云英含氮量高,在施肥时可作为一种主要肥料。而对大豆、蚕豆、豌豆等豆科牧草而言,它们的含氮量低,应施用一定数量的氮肥作为追肥。二是绿肥的种类:不同绿肥对氮、磷、钾的吸收能力存在很大差异。例如,紫云英对钾的吸收较高;豌豆对氮的吸收较高;豆科牧草如绿豆对氮的吸收较高;而在花生上,磷的含量则要高于氮。因此,在选择绿肥种类时应考虑其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三是绿肥品种:不同绿肥品种对肥料的吸收能力也不相同。例如,紫云英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都很高。蚕豆在植物中相对较低,但它主要是以氮为主。因此,在确定施肥量时必须考虑到品种本身的特点。四是绿肥作物养分需求:不同绿肥作物的养分需求差异很大。例如,紫云英对磷、钾肥料有较高需要量;而豌豆则需较多氮肥。因此,在确定施肥量时,应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作物产量来确定。五是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绿肥作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中,90%以上来自土壤氮素供应。绿肥作物在生长期内吸收养分的主要途径是叶片、根瘤和种子,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占整个生长季需求量的40%~50%,是绿肥类作物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绿肥作物需氮量大,而且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土壤中较多的氮元素,所以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土壤实际肥力,酌情增加氮肥使用量,防止绿肥因氮元素不足出现缺氮症状,保证植株正常生长。3.4因土、因地施用肥料由于土壤本身具有肥效差异,因此在施肥时要因土、因地、因作物而定。一般来说,沙质土壤碱性较大,氮元素流失快,所以应多施酸性肥料。黏性土壤质地疏松,通气性和透水性好,pH为6~7,适宜施用氮肥。砂壤土砂性大,蓄水能力弱,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差,适宜施用磷肥和钾肥。黏土、盐碱土多为碱性或偏碱性土壤,应增施磷肥和钾肥。对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有一定的效果。另外。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也不同。一般作物在幼苗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少;在根系生长旺盛期和开花结果期对氮、钾的需求量较大;在后期对磷的需求量较少。因此对于不同作物要根据其生长期、需肥量进行科学施肥。例如,水稻生长期需氮较多,宜施氮肥;玉米生长期需磷肥较多,可施磷肥;马铃薯生长期需钾较多,可施钾肥。从不同地区来看: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土质较硬、肥力较低、耕性差,应少施氮肥;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土壤肥沃、肥力较高、耕性好,宜多施氮肥。从不同土壤来看:不同土壤对氮、磷的吸收量不同,南方土壤易缺磷;北方土壤易缺氮;红壤养分含量低。因此在施用肥料时要根据当地土壤肥力状况及作物需肥特性进行合理施用。3.5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有机肥是一种营养全面的肥料,对作物生长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土壤中的养分不断被分解和固定,造成了土壤的板结和盐渍化,土壤肥力下降。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酸化,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使作物根系生长受到抑制,甚至使根系窒息死亡。因此要注意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将有机肥作为基肥深施于作物根系活动层内,将化肥作追肥施用。在一般情况下,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使土壤养分均衡;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土壤的缓冲性能。但在施肥时必须注意:一是有机肥与化肥要配合施用。有机肥中所含的营养元素多数为有机态或微生物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一般难以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只有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后才能为作物所吸收利用。因此在施用有机肥时要注意补充有机态氮肥,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虽然有机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