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表单

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解答形如a(x±b)=c的方程。

2.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

切联系。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最关系列方程

学习目标描述

以及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两商之差

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77页例3

1.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

学习内容分析示。

2.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

用。

3.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列出含有小括号的方程并解答。

教学难点用方程解答类似两积之和或差的逆向思考问题。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活动设计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1.学习解答形如

a(x±b)=c的方

程。

1.通过复习旧

一、复习导入2.在利用迁移类

知和分析数量关当前,信息

出示习题。推的方法解决问

系,达成学习目

(1)舞蹈组有题的过程中,体技术推动了教学

男生X人,女生会数学与现实生标lo

通过探究改革的步伐,学

人数是男生的2活的密切联系。2.

新知,达成学习

倍,女生有()结合具体的情校把信息技术运

人,男、女生共目标2。

景,使学生掌握用到各个学科的

通过多样

有()人。根据两积之和的3.

化练习,达成目

(2)城郊中学数量关系列方程教学中,但是,

标3o

图书馆有科技书m以及把小括号内本人在教学教研

本,故事书的本的式子看作一个

过程中发现,信

数是科技书的1.8整体进行求解的

倍,那么,思路和方法。息技术在课程教

m+1.8m表示(),

学应用实践过程

1.8m-m表示3.通过学习两积

()o

之和的数量关系中,很多学校普

2.教师:像来理解两积之

上题中m+1.8m,差、两商之和、遍存在着对信息

1.8m-m如果在方两商之差的数量技术在课程教学

程中出现,该怎关系,培养学生

应用中的理解及

样解这样的方程举一反三的能

呢?今天我们就力。操作层面存在一

来学习用这样的

些问题。这些问

方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题的存在某种程

列方程解决稍复度上阻碍了教学

杂的问题)

二、互动新授改革的发展进

1.出示:妈程,使信息技术

妈买了2kg苹果

在课程教学中的

和3kg梨,已知

梨每千克2.8应用偏离正确的

元,苹果每千克方向。存在一些

2.4元,妈妈一共

要付多少元?问题主要表现在

学生思考,说以下几个方面:

出数量关系,并

列式。

得出:苹果的

总价+梨的总价1.在教学

=总钱数过程中更多依赖

2.4X2+2.8X

信息技术支持,

3=13.2(元)

忽略其它教学技

术手段

2.把这一题

改一改,出示教

材第77页例3:在实施课

让学生观察与上

程教学过程中有

一题有什么区

别。部分领导和老师

小组内交流,

认为,新课改每

汇报:梨和苹果

都是2kg,梨每一节课如果没有

千克2.80元总钱用到多媒体网

数是已知的,求

苹果的单价。络,或者只用了

小结:两题的几分钟的计算

数量关系没变,机,那肯定不是

只是已知数和未

各数交换了位一堂好课,甚至

置。形成“无多媒体

思考:你能列

不成好课”的局

方程来解答吗?

学生尝试用方程面。而其所谓的

解答,汇报。

多媒体课件,只

并根据学生汇

报板书解题步是简简单单文字

骤.加图片,完全可

解:¥苹果每

以用投影片来实

千克X元。

2x+2.8X现。事实上,多

2=10.4

媒体网络也是信

x=2.4

答:产果每千息技术一部分,

克2.4元。是一种辅助手

3.问:除了

这样列方程之段,而不是目

外,还可以怎么的,推进信息技

列?

术的应用并不是

学生交流,教

师引导学生发现为了信息化而信

数量关系:(苹

息化,而是通过

果的单价+梨的单

价)X2二总钱数信息化达到更好

并让学生根据这的教学和学习效

个等量关系列出

果,技术应用得

方程:

⑵8+x)X好坏主要看其是

2=10.4

否用得恰当,在

(2.8+x)X2

4-2=10.44-2于质而不在于

2.8+x=5.2量。

2.8+x-

2.8=5.2-2.8

x=2.4

解题时引导学有另一些

生说出把小括号人对技术持一种

内的“2.8+x”

看作一个整体。依赖状态,认为

【学习目标检技术越先进越

测】

好。原本在课堂

首先应该具备基

本的信息技术操

作能力。

2.在教学

中过度追求精品

课件,忽略简单

实用型课件

计算机辅

助教学课件是教

师都很热悉的词

汇了.在各自的

教学实践中这些

课件也都在发挥

着不同的作用。

但是随着对教学

剑客重视程度的

提高及各级各类

教学课件评选活

动的增多,我们

发现很多学校出

现了重评选精品

课件,忽视教学

实用型课件的倾

向。于是出现了

在参选课件活动

时.学校集中几

个教师用几个月

甚至更长的时间

来制作开发精品

课件参评,评选

结束这些课件几

乎就完成丁它的

使命。我们认为

只有能在日常教

学中运用实用性

强的课件才是真

正有效的。对于

这种课件要求不

必特别美观,也

不必有很高的技

术含量,信息也

不必特别丰富,

涵盖的知识点也

不必很多,只要

能够成为学生的

认知工具或情感

激励工具,教学

中发挥到实用、

管用、好用的作

用即可。

...还有一些

教师制作课件一

味追求趣味性,

而缺乏针对性,

造成哗众取宠的

负面效果。在一

些公开课中,常

会发现一些课

件,插入过多的

动画、声效,花

哨得好像一些娱

乐课件。当

然.设计者的本

意是想使课件增

加趣味性,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

但事与愿违,一

些幼稚的画面成

声音常引起学生

的哄笑,反而扰

乱丁课堂秩序。

强调艺术性,忽

略学科科学性,

影响了教学效

果。

目前国内面

向课堂教学的课件逐

渐增多,学校可适当

购买一些课件,这样

使用起来就会比较方

便。当然现成的课件

不一定适合教者的教

学意图,这时可利用

抓图、抓动画等软件

截取其中的所需部

分,重新进行组织、

整理、加工。在设计

和选择课件时应把精

力集中在每堂课的重

点、难点的突破上,

每一堂课突破一、二

个难点足矣,不要面

面俱到,只要真正能

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

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

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

以了,一定要给课件

“减肥”O

3.在教学过程中

更多关注课件,忽视

整体教学过程

很多教师认

为要把信息技术整合

到自己的学科教学

中,首先就要有非常

完美的课件,花大量

的时间在课件制作

上,把自己的教学内

容和教学过程以课件

的形式固化起来,并

且几乎包括教师所能

想到的和所能表达的

所有内容,就像一篇

电子救案,以至在教

学过程中形成了“教

师一课件一学生”的

教学方式,因而割裂

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直接联系。教师在课

堂上,注意力和教学

过程全部局限在课件

上,鼠标、键盘不断

按动,眼睛蹬着屏

幕,口中念着课件上

的内容。而学生则盯

着不断变化的屏幕,

把它当成传授知识的

老师。这种夸大课件

作用,降低教师主导

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的教学方式,势必让

教师和学生沦为计算

机和多媒体的奴隶,

制约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的深层次发展。

教师应该摆脱以课件

为中心的这种思路,

从关注课件设计到更

要关注教学过程的设

计。技术只是工具,

归根结底技术是为课

程教学服务的。

4.教学中使用过

多的多媒体展示,教

学中心发生偏移

在教学中,

有部分教师认为在在

新课改教学中多媒体

技术是教学中万能的

技术,在课上从头至

尾都使用多媒体,而

对其他常规媒体不屑

一顾。在某些公开课

上,我们甚至看到一

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

代替黑板与挂图和实

验,其追现代化的意

思固然不错,但是任

何事物都有其所长,

亦有其所短。总的来

讲,借助多媒体教学

能将抽象物体具体

化,微观物体宏观

化,对教师讲授重点

和难点是有一定帮助

的,但过多的多媒体

展示会造成负面的影

响。例如,在实验课

中以多媒体课件实验

为主,忽略学生动手

能力的培养;在语文

教学中过分的意境表

达,会剥夺学生的想

像力和对优美文字的

整体感情能力;数理

教学过分形象化,将

影响学生抽象思维的

培养。

教学过程以

多媒体为中心,教师

成了多媒体的放映

者,无法发挥主导作

用,也无法突出学生

的主体地位,师生都

被禁锢于课件、多媒

体、设备操作中,这

种做法未免本末倒

置。

5.在教学过程中

技术的使用与课程教

学容量的处理不当

很多教师在

制作课件时无原则地

增大教学密度,令学

生应接不暇。虽然多

媒体在教学、中可

将声音、图像、动画

集成一体,能充分调

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

获取相关信息,并在

设计者的优化组织设

计下,增大信息传播

速度,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提高课堂效

率。但心理学研究表

明,一堂课如果内容

太多,进度太快,学

生就很难集中注意

力,呈现的信息切换

过于频繁,学生的注

意力很难及时地转

移。忽视学生的认知

规律,而一味加大教

学密度,即使图文声

情并茂,学生也经常

会手忙脚乱,顾此失

彼。所以,教师一定

要科学地处理技术的

使用与学生认知规律

的关系,重视启发性

原则,给学生留出时

间去思考,安排适量

的活动去发现。

与此同时,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

制,只能使一些教学

环节流于形式、忽视

实质。例如40—45

分钟一堂课,学生既

要上网查资料,又要

小组讨论,还要自己

作报告。有的教师规

定三分钟上网查资

料.三分钟的讨论。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

能做一些拷贝、粘

贴。根本无法对信息

进行深层次加工处

理。我们认为,可以

考虑以单元为主进行

活动安排,必要时可

以将两到三节课合在

一起上,这样才有可

能将设计的各个教学

环节落实下去,而不

流于形式,学生也有

时间从容地思考,把

收集外界信息内化到

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6.在教学中采用

多种教育技术手段,

技术组合应用中使用

不当

随着技术的

不断发展以及各种各

样教学软件的推陈出

新,很多新技术进入

了课堂。如多媒网络

教室管理平台、网络

教学支撑平台、资源

平台、VOD校园点播

系统等等。这些软件

加上许多多媒体如:

视频投影仪、实物投

影、液晶投影、无线

传声器等等,再算上

原有的录音机、电视

等常规媒体,一时之

间多媒体电脑教室几

乎被多种技术进行全

副武装。但当实际用

这些技术的时候,有

的教师并没有真正掌

握这些技术。他们对

其一知半解,不了解

某种设备技术的长处

和短处,最大的特点

是什么?,在教学中

有什么特长等,因此

无法把这些设备媒体

或技术很好的组合起

来以达到教学效果最

优化,导致多种技术

特色组合不当,教学

应用程度较低,无法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最

大效用。

总之。信息

技术在学科教学过程

中的应用.应该从有

机的教学系统来考

虑,不能任意夸大其

中某一因素的作用,

也不应忽视其中某一

方面,否则将会对教

学效果带来不利影

响。我们只有从思想

观念上产生根本的改

变,才能使信息技术

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

学之中,才能达到真

正意义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目的,使的信

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

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个人反思

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而对于班级中理解能力一直较差的那

部分学生来说确实是一大挑战,学生又是刚接触用方程来解决问题,虽然连着几个课时的

学习与练习,解题步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