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书法教案上册_第1页
五年级书法教案上册_第2页
五年级书法教案上册_第3页
五年级书法教案上册_第4页
五年级书法教案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书法湘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字形特点、整齐平正、分配匀称、比例适当、重心平稳、点画要呼应、

长短要变化、伸缩穿插、轻重适宜、偏旁要容、疏密要得当、习字练习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依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

长规律,锁定阶段教学目标,针对五年级的学情,进行偏旁与字头的教学,

继续开展综合探索活动,将对文化的认识和传承融入教学之中。本册教材

以单元组课,共设置15个课目。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特制订本学期教学

计划,以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掌握字形的构字规律与写法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4.通过此类字的临帖,进一步熟悉毛笔笔法,使书写更美观。

教学重点:

1.掌握字形的构字规律与写法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2.通过此类字的临帖,进一步熟悉毛笔笔法,使书写更美观。

第一课女字旁

教学内容:

学写“女”字旁

教材分析:

本课的编写包括导语、女字旁的书写要领、范字赏析与练习以及不同

书法家书写女字旁的对比赏析四部分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女字旁撇点的形态特征,掌握颜体撇点的写法。

2.使学生学会书写范字“如”和“好”,引导学生发现两字的穿插、

迎让等结构形态变化。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良好的书

写习惯。

4.提高学生的临写水平,使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女字旁撇点的形态特征,掌握颜体撇点的写法。

2.使学生学会书写范字“如”和“好”,引导学生发现两字的穿插、

迎让等结构形态变化。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良好的书

写习惯。

2.提高学生的临写水平,使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具准备:

文房四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黄泥习字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见颜真

卿很聪明,就教他读书写字。颜真卿练起字来很专心,一笔一划从不马虎,

一写就是大半天。

母亲见儿子练字这样用心,心里又是喜又是愁。喜的是儿子将来一

定会有出息;愁的是家境不宽裕,哪有余钱买纸供他练字呢?颜真卿很懂

事,见母亲为没钱买纸的事犯愁,就悄悄地自己琢磨开了。

一天,颜真卿高兴地对母亲说:“我有不花钱的纸笔了,您别发愁

了!”

“傻孩子,纸笔哪有不花钱的呢?”

“您瞧,这不是吗?”颜真卿手里举着一只碗和一把刷子,欢快地说,

“这只碗是砚,这把刷子当笔,碗里的黄泥浆就是墨!”

“那……纸在哪儿呢?"母亲又问。

颜真卿用手指了指墙壁,认真地说:“这就是纸。不信,我写给您

看!”

说完,他拿起刷子,在碗里蘸满了泥浆,走到墙壁前挥笔写了起来。

等到墙上写满了字,他又用清水把字迹冲洗掉,然后又重新写起来。

看到儿子有了不花钱练字的好法子,母亲高兴地笑了。

由于颜真卿刻苦好学,长大以后,他不但练就了一手好字,而且也

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青年人。

二、区别女字旁与“女”字。

1.引导学生观察“女”字变为女字旁哪些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学生间相互讨论。

3.小结:(1)女字旁变窄了。(2)撇点的撇变长变直了。(3)

撇画与撇点离得更近了。(4)长横变为提画。

三、指导练习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写行不规范、不标准的女字旁,让学生通过观

察,指出其中写得不对的地方以及应该如何改进,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

握女字旁的书写耍领。接下来,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练习相结合,使学生

基本掌握这个偏旁的书写规律。

四、赏析临写

1.引导学生观察“如"、“好”两字,注意女字旁之间的穿插、迎

让关系的不同。

2.学生练习这两个字。

五、作业展评

第二课弓字旁

教学内容:

学写“弓”字旁

教材分析:

弓字旁是汉字中常见的部首之一,本课以弓字旁为主要学习内容。从

横向的笔画形态组合成字的整体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弓字旁的形态特征,体会折处不同的用笔,掌握颜体折

画变化的写法。

2.使学生学会书写范字“强”和“弘”,关注字中两个部分笔画的位

置、形态的变化,认识其变化规律。

3.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专注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4,使学生在临写和赏析中感悟笔画的力度变化,激发学生热爱书法文

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弓字旁的形态特征,体会折处不同的用笔,掌握颜体折

画变化的写法。

2.使学生学会书写范字“强”和“弘”,关注字中两个部分笔画的位

置、形态的变化,认识其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专注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使学生在临写和赏析中感悟笔画的力度变化,激发学生热爱书法文

化的情感。

教具准备:

文房四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了解石鼓文:课件展示

二、解剖“弓”字。

1.导入部首“弓”字旁,使学生认识弓字旁即是横折、短横及竖折折

钩分写而成了。

2.复习巩固横折和竖折折钩的写法。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笔画示意图和运笔步骤图,尝试书写弓字旁横

折和短横,再写竖折折钩的笔画连接技巧。

三、指导练习

1.引导学生先观察“强”和“弘”的整体字体。

2.探究字中各笔画位置的特点与变化。

3.学生练习。

四、赏析临写

1.引导学生观察“强”、“弘”两字,注意女字旁之间的穿插、迎

让关系的不同。

2.学生练习这两个字。

五、作业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师抽少部分到展台上展示。

六、对比欣赏

“弓”字旁在欧体、柳体、赵体中的不同笔法和风格。

七、师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字旁

教学内容:

学写‘摩"字旁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左偏旁绞丝旁的书写,重点是结合“给”、“绝”字

结构特征书写,难点在于绞丝旁中两个撇折,三个点的书写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角绞丝旁的形态特征,基本掌握”的写法。

2.学生能准确地书写也范字“给”“绝”,使结体和谐统一。

3.学生通过书写绞丝旁掌握其规律,能对比其他书体的绞丝旁,并能

体验感悟汉字结体特征。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了角纹丝旁的形态特征,基本掌握”的写法。

2.学生能准确地书写也范字“给”“绝”,使结体和谐统一。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书写绞丝旁掌握其规律,能对比其他书体的绞丝旁,并能体

验感悟汉字结体特征。

教具准备:

文房四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曹全碑》(视频)

2.揭示课题:绞丝旁的书写在《曹全碑》中特点明显,今天我们一起

来看看颜体楷书是怎样书写纹丝旁的。出示颜体左偏旁“绞丝旁”。

二、偏旁学习

1.观察分析: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绞丝旁分别由我们学过的哪些笔画

组成呢?(现个撇折、一个点撇、三个点)

2.教师演示纹丝旁的写法

3.结构分析:谁来说说这个这个绞丝旁的特点,并且分析它为什么这

么写?

4.学生尝试:练习纹丝旁四个。

5.师生校帖,反馈。

三、例字分析

1.观察分析:观察教材中“给”、“绝”的特征。分析它们分别有些

什么特点。

2.对比分析:考考大家,在我们对左右结构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们

一趣来对比分析一下它们的特点有哪些。

3.请四位同学生上台分别临写“给”、“绝”。

4.引导学生书写时要注意左右部分的比例安排,字的主要部分要突出。

四、示范临习,巩固练习

1.教师可用宣纸在米字格中书写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左右结构字书

写和练习特点。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注意个别辅导和指点。

3.及时发现观察能力和临摹能力强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五、作业展评

1.展示学生习作。

2.师生就观察能力强、用笔到位、结构安排合理、书写整体协调等展

开评价。

3.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和笔画进行改进性评价。

六、文化拓展

课件出示“四大家”各自的“给”、“绝”。

七、师总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言字旁

教学内容:

学写“言”字旁

教材分析:

本课以言字旁为学习内容。言字旁是由点、三横、一竖、横折与横等

笔画组成的部首,横画平行、间距相等但长短有变化。竖画内斜,左轻长

右重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部首言字旁的形态特征,体会点画及横画长短位置的不

同与变化。

2.使学生学会书写范字“说”“读”,关注其变化规律。

3.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专注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4.在临写和赏析中感悟笔画的力度变化,激发学生热爱书写、热爱书

法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部首言字旁的形态特征,体会点画及横画长短位置的不

同与变化。

2.使学生学会书写范字“说”“读”,关注其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专注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在临写和赏析中感悟笔画的力度变化,激发学生热爱书写、热爱书

法文化的热情。

教具准备:

文房四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辞官拜师

颜真卿二十六岁那年参加了科举,考中了进士。两年以后,他在朝廷

里做了校书郎(负责写碑文、祭文的官)。后来朝廷又让他到礼泉县(在

现在陕西省)去当专门管理地方治安的县尉。

县衙里公事很多,可颜真卿还是不忘练字。虽然大家都夸赞他的字写

得很有功夫,他却想,俗话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己写字的功夫

还不到家,还要拜高明的人为师才行。不久,他就辞去了官职,拿着自己

写的一些字,赶到洛阳去拜大书法家张旭为师。

张旭听颜真卿说完来意,仔细地看了颜真卿写的字以后对他说:

“你的字写得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国家正是用人的时候,你是国家未来

的栋梁,哪能在写字上花那么多功夫呢?你只要勤练,字就能有长进,就

不必拜我为师了。”

听了张旭的这番话,颜真卿觉得有道理,见张旭执意不肯收自己做学

生,就告辞回长安了。

颜真卿回家以后又在朝廷里做了官,可他心里总放心不下向张旭学书

法的事。过了不久,他又一次辞去官职,来洛阳找张旭。

张旭见颜真卿第二次辞官学书法,被他的一片诚心感动,就高兴地收

下了这个徒弟。

2.复习笔画,揭示课题(板书:言字旁)

二、观察指导

1.出示言字旁,学生观察,说说这个部首有什么特点。

2.学习言字旁

(1)比较五个横向笔画有哪些异同。

教师示范,学生书写,边写边念运笔方法。

(2)我们应该怎么写“口”呢?

学生读教材运笔步骤意图,并试写两个“口”。

(3)书写言字旁时,还有哪些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坐姿与执笔、笔画直与弯的交替变化、书写状态。)

(4)学生练习书言字旁五遍,教师巡视指导。

三、赏析临写

1.出示范字“说”,学生观察:

(1)这个字有什么特点?(左窄长,右宽短)

(2)怎样才能把它写得左窄长右宽短呢?

(3)师生交流:书写时,还要注意笔画的什么特点?

2.出示范字“读”,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1)说说这个字的字形特点和笔画特点。

(2)说说这个字中你中你觉得不好掌握的笔画。

(3)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三遍,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选择有代表性的四份作业讲评,让学生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什么地

方写得不太美观,然后指导互评再改正。

五、拓展评析

1.展示《颜勤礼碑》中部分带言字旁的字的欣赏,说说这些字与我们

刚刚学过的“说”、“读”有什么异同。

2.请你说说字中横向笔画与纵向笔画排列的疏关系。

3.对“谓“、“诸”字进行临写练习。

七、对比欣赏

1.教师出示欧体、柳体、赵体的带有言字旁的凶进行对比欣赏。

2.学生说说各字体中言字旁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五课金字旁

教学内容:

学写“金”字旁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以言字旁为学习内容,言字旁是由点、三横、一竖、横折与

横等笔画组合而成的部首,左轻长右重短。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金字旁结构和笔画的观察、比较,使学生逐步了解并掌握其

外形特点和笔画书写要领。

2.引导学生对范字进行欣赏、分析、临写,使其能较准确地临写“铭”、

“锡”这两个范字,对范字的结构外形与笔画的形态特点有一定的把控。

3.通过对比古代其他书法家书写金字旁的例子,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汉字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对金字旁结构和笔画的观察、比较,使学生逐步了解并掌握其

外形特点和笔画书写要领。

2.引导学生对范字进行欣赏、分析、临写,使其能较准确地临写“铭”、

“锡”这两个范字,对范字的结构外形与笔画的形态特点有一定的把控。

教学难点:

1.通过对比古代其他书法家书写金字旁的例子,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汉字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具准备:

文房四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御史雨

颜真卿的书法学成以后,告别了张旭,回到了长安。过了没多久,朝

廷就让他做了监察御史(负责监督各级官员的官)。

一次,颜真卿来到陇右(现在的甘肃、宁夏、青海一带)去巡查,发

现五原(现在宁夏盐池县)有一件案子牵连了许多人,是一件冤案。虽然

当事人和他们的亲属一再向官府申诉冤情,可办案的官员一直不认真察访

审理,结果,案子拖了很久不能平反。

说来也怪,自打五原出了这桩冤案以后,天就一直大旱,没落一点雨

星儿。水井干涸了,小溪断流了,田里的庄稼枯萎了。人祸加上天灾,五

原的百姓日子过得苦极了。

颜真卿决心为这起冤案平反,他经过一番明查暗访,终于弄清案情真

象,重新审理了这个案子,最后解救了蒙冤受屈的人,惩治了失职的官员。

五原的百姓人心大快,都说:“颜御史真是为百姓作主的好官啊!”

据说,就在颜真卿为蒙冤的人平反那天,好几个月不下雨的五原,一

下子就下了场透雨,枯黄的庄稼没几天就变得一片青绿了。五原的百姓又

把这场雨和颜真卿平反冤狱的事连起来,四处传扬说:“准是冤情惹怒了

上天,给五原带来这场旱灾,如今颜御史为受难的人伸了冤,感动了老天

爷,才有这场大雨呀!这场雨就叫‘御史雨'吧!”

二、对比揭题,引导观察

颜体“金”字与金字旁对比赏析。

1.先后出示“金”字和金字旁。

2.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金”字,仔细观察金字旁的形状特点。

3.师问:“金”字变成金字旁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4.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整体由宽变窄,高度保持不变,

捺画变成斜点,撇、横都有缩短,横画较斜上,左右两点互相呼应。

三、练习指导,临写体验

教师指导临写偏旁与范字

1.教师蘸墨在纸上示范写金字旁,学生书写模仿,边写边读运笔方法。

2.学生尝试书写金字旁四个字,同桌之间相互点评。

3.老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师生互动评析。

4.多媒体出示范字“铭”、“锡”,引导学生赏析左右两部的融洽搭

配与避就,注意撇画向左仲。

5.学生尝试书写范字,每个字写两遍,小组交流互评,找出毛病。

6.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范写,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习作,找出需改进

的地方。

7.小组之间交流、讨论,每个字再临写两遍。

四、分析评价

师生互动评价,拓展赏析

1.展示八个临写范宇,师生共同评价,选出优秀、良好和一般三类,

指出还需改进的地方。

2.学生巩固练习三遍。

3.赏析《颜勤礼碑》中其他带金字旁的范字;欧、柳、赵体的“铭”

字。

4.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六课横与竖的分布

教学内容:

学写“女”字旁

教材分析:

本课主旨是通过引导学生赏析,让学生发现汉字疏密匀称的现象,同

时在匀称的基础上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体会到点画之间的搭配不是平直

相似、了无变化的,变化只在毫厘之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范字,使学生发现横竖笔画重复繁多时的疏密匀称和细微

变化。

2.使学生能准确地临习四个范字,提高其临习能力。

3.使学生充分感受颜楷结构上的特点,理解汉字的空间结构疏密匀称

的布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养成乐于交流、善于思考的好习

惯。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赏析范字,使学生发现横竖笔画重复繁多时的疏密匀称和细微

变化。

2.使学生能准确地临习四个范字,提高其临习能力。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充分感受颜楷结构上的特点,理解汉字的空间结构疏密匀称

的布局,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养成乐于交流、善于思考的好习

惯。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文房四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以假乱真

1.米芾的书画水平很高,尤其临摹功夫很深,现今我们看到的“二

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许多作品,都不是“真迹”,而

是米芾的仿制品。

传说,有一次,一个书画商人拿着一幅唐人的真迹,扣开了米芾的大

门,有意要卖给米芾。价钱有点高。米芾说,你先放这里,五天后你再来,

我若要,你把钱拿走;我若不要,你把画拿走。米芾说完,商人走了。到

了第七天,商人来了。米芾说,画我看了,不错,价钱太高,你又不让价,

就请你把画拿走吧,说着把画打开,并说,你看好,是不是这张画。商人

客气地答道:没错,是是是。商人把画拿走了。第二天,商人拿着画又回

来了。

一见面米芾就笑着说,我知道你今天准来,有朋友请我,我都没去,

在这儿等你。商人心里马上明白了,说:是我眼拙,把您的临本拿走了,

今天特来奉还。米芾大笑道:你不来找我,我也一定会去找你,你拿走了

临本,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好了,原本你拿走,临本还给我。商

人取走原本真迹,临本还给米芾。米芾拿此事在朋友中叙说,每次都笑得

前仰后合。

2.出示范字,引导观察。

像这样横竖笔画重复繁多的字,在书写过程中,也要把它们写得均匀

分布、平行对称。

3.出示课题“横与竖的分布”

二、学习

颜体“金”字与金字旁对比赏析。

1.先后出示“金”字和金字旁。

2.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金”字,仔细观察金字旁的形状特点。

3.师问:“金”字变成金字旁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4.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整体由宽变窄,高度保持不变,

捺画变成斜点,撇、横都有缩短,横画较斜上,左右两点互相呼应。

三、练习指导,临写体验

教师指导临写偏旁与范字

1.教师蘸墨在纸上示范写金字旁,学生书写模仿,边写边读运笔方法。

2.学生尝试书写金字旁四个字,同桌之间相互点评。

3.老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师生互动评析。

4.多媒体出示范字“铭”、“锡”,引导学生赏析左右两部的融洽搭

配与避就,注意撇画向左伸。

5.学生尝试书写范字,每个字写两遍,小组交流互评,找出毛病。

6.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范写,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习作,找出需改进

的地方。

7.小组之间交流、讨论,每个字再临写两遍。

四、分析评价

师生互动评价,拓展赏析

1.展示八个临写范字,师生共同评价,选出优秀、良好和一般三类,

指出还需改进的地方。

2.学生巩固练习三遍。

3.赏析《颜勤礼碑》中其他带金字旁的范字;欧、柳、赵体的“铭”

字。

4.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七课点与撇的分布

教学内容:

学习点与撇的分布。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堂笔画分布规律课,主要讲的是笔画之间排列匀称、疏密相

当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学习汉字笔画之间分布均匀、部件之间搭配合理这一特

点。

2.引导学生通过西学习,写好多点之间、多撇之间间距匀称、有序分

布的范字。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学习汉字笔画之间分布均匀、部件之间搭配合理这一

特点。

教学难点:

2.引导学生通过西学习,写好多点之间、多撇之间间距匀称、有序

分布的范字。

教具准备:

文房四宝

教学过程:

一、故事。

米芾拜石:

米芾一生喜欢把玩异石砚台,有时到了痴迷之态。据《梁溪漫志》记

载: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时人们出丁

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

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词:我想见

到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那!

此事日后被传扬出去,由于有失官体,被人弹劾而罢了官。但米芾一

向把官阶看的并不很重,因此不感到后悔,后来还作了一幅《拜石图》向

他人展示内心的不满。这里可以看出米芾对玩石的投入与对傲岸不屈的刚

直个性。大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并

以此开创了玩石的先河。

拜石这件事,留给人们一个疯疯癫癫的米芾印象,但是事实上他并不

是真疯,而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二、欣赏导入引导观察

1.展示《颜勤礼碑》中的三个例字,欣赏颜体端庄大方、疏密均匀、

结构均匀的特点。

卤也(驰)随(阳)醴

2.由颜体楷书的特点引出话题,给学生两分钟进行交互讨论。

3.切入本课的主题“点与撇的分布”,展示本课的四个范字。

M(无)M(为)(经)彭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由学生回答这四个字哪些笔画之间分布均匀有

序。

三、练习指导临写体验

1.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或直接在水写布上用毛笔书写四个范字,边写

边讲析,启发学生的思维。

2.教师提问:四个范字中哪些笔画之间分布匀整排列有序?有哪些轻

重、大小、角度的细微变化?

3.学生开始对临本课的范字。

4.教师巡视指导并分小组进行第二次直观示范讲析。检查时,发现毛

病及时指出。

四、作业评价拓展赏析

I.同桌或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课堂作业,对比范字找出问题,提高认识,

继续临习。

2.临习中,教师指导学生在观察多点之间多撇之间均匀排列的基础上,

把握笔画的长短、轻重方向等细微变化。

3.学生课堂习作展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同评价,并评出

本课的优秀团队、进步之星、优秀作业星、纪律之星……

4.出示欧阳询、柳公权和赵孟三家的“瓢(无)”字,让学生说说

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说说自己喜欢哪家的风格,为什么。

5.老师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八课对称部件的分布

教学内容:

学习对称部件的分布。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一组结构规律课,主要解决的是结构中的疏密匀称问题,本

课主要是针对对称部件匀称分布的问题进行编排设计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范字的欣赏,发现相同部件的对称现象。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对称部件的异同,准确地临摹四个范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范字的欣赏,发现相同部件的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对称部件的异同,准确地临摹四个范字。

教具准备:

文房四宝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笔画对称,导入课题

1.谈话:汉字大多是左右对称的,主要表现在左右笔画上的对称,我

们在前面的课中已经有所了解。其实除了笔画对称外,汉字还有另外一类

对称形式。

2.出示范字,引导观察。

像这些相同部件,在书写过程中,一般也把它们写得比较对称。

3.出示课题”对称部件的分布”。

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寻找异同

1.教师引导:颜体汉字中部件对称是表现得比较明显的。我们在临写

的时候是不是把对称部件写得完全一样就可以了呢?

2.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细节。

是的,我们在临写带有对称部件的范字时,尽量把握这条原则一一大

体相同,细节差异。

比如哪部分长一点点,哪部分宽一点点,哪部分正一点点,哪部分斜

一点点,等等。

三、逐字分析示范,学生试临

1.对“等”字,比较竹字头两边对称部件的大小关系。

2.教师示范,提示对称部件写法及下部分的临写要领。

3.对“慈”字,比较上部分两边对称部件的长短与宽窄关系。

4.教师示范,提示对称部件还有笔画轻重的异同与心字底的临写要领。

四、学生巩固临写教师指导

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作业,师生赏评学生临作。

五、学生自主观察

1.学生观察分析“ta(观)”、“撰”字,找出对称部件的异同,然

后临写。

2.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价

1.展示作业,师生评议。

2.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九课左右、左中右结构的伸展避让

教学内容:

学习左右、左中右结构的伸展避让。

教材分析:

本课主旨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发现左右、左中右结构的字的构件或笔

画之间必须伸展避让的结构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左右、左中右结构中伸展避让的形态特征。

2.使学生基本掌握这类结构字的书写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左右、左中右结构中伸展避让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

使学生基本掌握这类结构字的书写方法。

教具准备:

文房四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欣赏图片集体操中的队员动作合影。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能和谐

地融为一个整体呢?

小结在汉字中,部件或点画也像集体操中的队员一样,它们巧妙地伸

展和避让,就能使左右部分或左中右部分亲密无间,融为一体,极具艺术

的美感。

板书课题:左右、左中右结构的伸展避让

二、发展规律:师生互动,通过游戏找出关键笔画

1.部件的伸展避让

“殿”:先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个字,你觉得这样组合美观吗?

2.学生观察发现:

(I)左右各自独立,不能成为一个整体,不紧凑。

(2)左部点大右部撇画伸展,发生了拥挤碰撞。

(3)左部点大,右部撇短缩紧,感觉又各自独立,结构不紧密。

(4)、相互伸展避让,结构紧凑,浑然一体,最美观。

三、运用规律:学生自主观察,找出“敦”、“徽”两字的结构特点

出示范字,学生观察“敦”、“徽”两字。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敦”左部左伸右缩,右部反之。“徽”字,中部左伸右边点

画上移,右部撇尾与捺起笔伸展。

师:希望大家也能够像可爱的汉字笔画一样,懂得谦让,或者在合适

的时候表现自口。

四、老师示范生临写

1.师示范写,边示范边讲解要点。师示范写“殿”字。提示要点:左

部点画向上紧缩,右部撇尾与捺起笔伸展。

2.“敦”、“徽”两字由学生自主临写。

3.学生临写后进行反馈。

五、赏析体验延伸拓展

师生共同探究:在我们汉字大家庭里,不同笔画和部件亲如一家,它

们团结协作,互相谦让,构成了千变万化的汉字。从《颜勤礼碑》中再找

出一些有这种特点的字吧!

出示图片:尝试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找出你喜欢的一至两个字临写。

六、审美体验延伸拓展

欣赏感知欧、柳、赵体不同的“徽”字,感受仲展避让在不同书体中

的变化和不同形态。

1.感受“徽”字在不同碑帖的结构的不同形态变化。

2.不同书体中是怎样做到结构的伸展避让的?

七、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这节课,同学们用自主发现的方法,一起学习了左右左中右结构的字,

感受了它们的仲展避让之美,希望同学们课后再细细体会仲展避让的规律,

感兴趣的同学多加勤奋练习。希望大家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受到和谐、谦

让等传统文化的熏陶,做一个品格高洁的人。

教学反思:

第十课上下、上中下结构的穿插

教学内容:

学习上下、上中下结构的穿插

教材分析:

本课主旨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发现上下、上中下结构的字的构件或笔

画之间必须穿插的结构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上下、上中下结构中穿插的形态特征。

2.使学生基本掌握这类结构字的书写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上下、上中下结构中穿插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

使学生基本掌握这类结构字的书写方法。

教具准备:

文房四宝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欣赏理解

1.老师展示图片:一个舞蹈动作,一面由不规则石头砌成的墙。提问:

看到这两幅图片,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有何启示?(提示:相互穿插、

相互避让,形成整体。)

2.学生自己通过各种不同开关的纸片和长短各异的小棒,充分感受穿

插的合理性和美感。

二、探究学习初步掌握

1.老师展示四张颜体“茂”、“秦”、“恭(参)”、“察”四张

病字实例图片。

2.老师总结: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的字中,上边单体的笔画伸于下,

下边单体的笔画插于上,上下两单体之间整体交融。

3.老师展示四张颜体“茂”、“秦”、“恭(参)”、“察”范字

图片。师生一起将这些范字与之前所展示的四张病字图片进行优劣对比,

找出病字的不足。

4.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茂”、“秦”、“a(参)”、“察”四个

字的书空练习,提示学生注意基本笔顺、笔画、结构、技法特点的初步感

受。

老师示范法:老师示范书写时,注意与学生之间进行适时互动、交流,

对于书法结构之间的穿插规律进行着重讲解和强调。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左右结构与左中右结构的比例

教学内容:

左右结构与左中右结构的比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一组结构规律课,主要解决的是结构中的比例协调的问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范字的欣赏,发现左右结构与左中右结构字形的分

布比例、安排规律。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利用米字格,根据左右、左中右结构的规律,

准确地临写四个范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范字的欣赏,发现左右结构与左中右结构字形的分布

比例、安排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利用米字格,根据左右、左中右结构的规律,准

确地临写四个范字。

教具准备:

文房四宝

教学教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说:“写好字的关键是结构。”今天

我们就从字的结构入手,一起来学习左右、左中右结构的字的结构规律。

板书课题:左右结构与左中右结构的比例

二、由扶到放,运用规律:

师:“朝”“邻”“依”是什么结构的字呢?从宽窄方面看,这三个

字都有什么特点?

总结:“朝”字左右宽窄相等,“邻”字左宽右窄,“依”字左窄右

宽。

三、师生探究学写“朝”字

1.师生互动:怎样写得左右宽容相等呢?字形、笔画还有哪些要注意

的呢?

2.课件显示字形方框,来表示“朝”字左右部分的宽容、长短关系。

3.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要领,学生书空。

4.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5.师生评议,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和不足的作业,老师用笔纠正。

四、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依”字。

1.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行左窄右宽?字形、笔画的特点还有哪些?

2.小结:“依”字外形方正,首笔撇写斜一点,就可以把单人旁写窄,

左部往左移,留出更多位置给笔画多的右部左右长短相当,左粗右纽。

五、课件出示字形方框:

1.请部分学生上讲台示范,其他学生观摩其书写的优、缺点,师生点

评反馈。

2.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临字,教师点评反馈。

六、学生自主学习临写“邻”字。

1.学生自学,自主读帖,分析字形特点。及结构比例,探讨左宽右窄

的字的比例分布规律。

2.同桌互相讨论书写耍点。

3.学生自主临写后,老师点评与反馈。

七、运用技能,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卿”字是什么结构?说说它的字形、结构比例安排特

点。

小组代表汇报:“卿”字的是左中右结构。字形扁,左右部笔画少,写窄。

板书:左右窄中宽

2.学生根据要点,自主临写。

3.教师巡视指导后展评与反馈。让学生点评优点,再请优秀作品的主

人介绍自己的心得。

八、课堂延伸,学法迁移:

1.展示《颜勤礼碑》中左右结构与左中右结构的字。

2.运用左右结构与左中右结构的字的比例分布规律,选择喜欢的字进

行临写练习。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上下结构与上中下结构的比例

教学内容:

上下结构与上中下结构的比例

教材分析:

教材开门见山地呈现了上下、上中下结构的字在米字格中的形态,直

截了当地集结了范字“真”“泉”“著”“当”的形态特点,其字形结构

的分布比例、安排规律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其结构字形分布比例的书写控

制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范字的欣赏,发现上下、上中下结构字形的分布

比例及安排规律。

2.使学生掌握上下、上中下结构中“真”“泉”“著”“当”字的

写法耍领,能把例字书写端正、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范字的欣赏,发现上下、上中下结构字形的分布比例

及安排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上下、上中下结构中“真”“泉”“著”“当”字的写法

耍领,能把例字书写端正、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具准备:

文房四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通过猜字游戏找出不同类别的字。回顾左右结构的字,出示“真”

“泉,,“著”“当”字,引出新的结构特点。

2.师:除了我们刚学过的左右结构的字,你们还发现了哪两类不同结

构的字?

3.揭示课题。

二、引导学习,掌握写法:

1.出示范字“真”,学生观察:

(1)说说这个字的字形特点和笔画特点。

(2)说说这个字中结构的比例安排及写法。

(3)“真”字中的关键笔画是哪笔?怎么写呢?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真”字,学生书空,边写边念动笔方法。

(5)学生练习书写“真”字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学生书写练习,师生辨识:哪一个“真”字最美呢?

2出示范字“泉”,学生观察,学生观察:

(1)有了这些经验教训,看颜老师现为大家写一个“泉”字。

(2)再次进行作业展评。

三、运用技能,合作学习:

1.出示范字“著”“当”,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1)下面,请各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来试着写一写,我们比比哪个同

学观察得仔细,书写最美观。下面的同学每个字尝试着写两遍。

(2)作业展评。

(3)学生巩固练习,老师巡视指导,遇到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示

范,重点指导写字有困难的学生,“双姿”不正确的个别提醒。

四、展示

选择有代表性的四份作业讲评,让学生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什么地

方写得不太美观,然后指导互评现改正。

五、拓展欣赏:

1.展示《颜勤礼碑》中上下结构与上中下结构的字。

2.任选其中一至两个原碑中的字进行临写练习。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包围结构的内外比例

教学内容:

包围结构的内外比例。

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包括:本课导语、“范字赏析与练习”、“对比与欣赏”

三大部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范字的欣赏,发现包围结构字形的内外比例区别及

安排规律。

2.使学生掌握包围结构“司、述、匡、南”字的写法要点,能把例字

书写端正、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范字的欣赏,发现包围结构字形的内外比例区别及安

排规。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包围结构“司、述、匡、南”字的写法要点,能把例字书

写端正、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具准备:

文房四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左右结构、上下结构。

2.师:除了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还有一类结构的字在汉字矩形

中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类,同学们猜猜,是什么结构的字呢?它有哪些分

类?都有些什么特点?

3.师生交流,包围结构:半包围、全包围。

4.揭示课题。

二、引导学习,掌握写法:

1.出示范字“司”,学生观察:

(1)说说这个字的字形特点和笔画特点。

(2)说说这个字中结构的内外比例安排及写法。

(3)“司”字中的关键笔画是哪笔?怎么写呢?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司”字,学生书空,边写边念运笔方法。

(5)学生练习书写“司”字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2、出示范字“述”,学生观察:

(1)有了这些经验教训,看颜老师再为大家写一个“述”字。

(2)再次进行作业展评。

三、运用技能,合作学习:

1.出示范字“匡”“南”,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1)下面,请各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来试着写一写,我们比比哪个同

学观察得仔细,书写最美观。下面的同学每个字尝试着写两遍。

(2)作业展评。

(3)学生巩固练习,老师巡视指导,遇到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示范,重点指导写字有困难的学生,“双姿”不正确的个别提醒。

四、展示

选择有代表性的四份作业讲评,让学生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什么地

方写得不太美观,然后指导互评现改正。

五、拓展欣赏:

1.展示《颜勤礼碑》中上下结构与上中下结构的字。

2.任选其中一至两个原碑中的字进行临写练习。

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边学边用

教学内容:

边学边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感觉体验习作临写成功的

快乐而设置的综合课,类似于书法假作初级阶段的“集字创作”。从三年

级开始在每学期结束之前均设置了这类课,故上好本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范字“好”、“冏(问)”、“即(则)”、“裕”笔

画与结构形态特点,掌握范字的临写方法。

2.使学生了解斗方形作品的基本要求,完成一幅习作。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好学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范字“好”、“冏(问)"、"W(则)”、“裕”笔画

与结构形态特点,掌握范字的临写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斗方形作品的基本要求,完成一幅习作。

教具准备:

文房四宝

教学过程:

一、尝试临习:

1.提问:“同学们,这两个字的笔画与结构有什么特点呢?”启发学

生认识两个字的笔画与结构特点及书写要领。

2.教师概括小结。

3.教师指名要两个学生上台与教师共同尝试临写“好”、“冏(问)

4.师生即兴评价。

5.学生练习。

二、自主学习:

师:“请你们找出这两个范字的书写要领,然后自主临习。”学生分

组讨论两个范字的笔画,结构特点和书写耍领,自主临习四个字,之后组

内互评、自主修改。

三、习作临创:

1.教师讲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