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古代诗文阅读
古代诗文阅读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独特内容设置,显示了积淀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重要意义,发挥着涵养人文素质、提升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
对古代诗文阅读能力的要求有:熟悉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古汉语词类活用的一般
规则和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准确理解文意,正确标点古代诗文,并能将古代诗文准确地翻译
成现代汉语的规范表达。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第一节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断句
句子独立性动词性词语或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可以独立断开,名词或名词性
短语不能断开
如:(2()2()年全国II卷)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
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
罪/
错误选项“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语义似乎说得通,但“考掠之惨”
是名词性短语,独立后语意不通,不可断开
省略句式省略句容易被忽视,断句前要先补足省略的成分,以观察句子的语法结构
如:(2020年全国I卷)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
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
罪/弑尽奏逐之/
“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要先补出“于”得到“士坐(于)庭中“,再进行
后续判断
主谓之间谓语陈述主语的行为、性质、状态等,二者是一个整体,不能断开
如:(2020年全国I卷)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
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
罪/轼尽奏逐之/
错误选项“未能言轼/宽其禁约”把“宽其禁约”的主语“轼”与其断开
动宾之间宾语与动词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两个完整的动宾短语如果语意停顿较大,
应该断开
如:(2020年全国II卷)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
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
罪/
错误选项“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中的两个动宾结构之间应当断开
状中之间由“状语”+“谓语”构成的句式或状语后置句,状语对动词在时间、处
所、程度等方面进行限制,其间不能断开
如:(2019年全国I卷)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
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错误选项“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于郡中”是状
语后置句,不能断开
动补之间补语对动词产生的时间、处所、原因等进行补充说明,其间不能断开
如:(2019年全国I卷)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
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错误选项“召置/门下甚幸爱”,“召置门下”为动补关系,不能断开
定中之间定语对中心词起修饰、限制作用,二者不可分割
如:(2019年全国HI卷)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错误选项”则是弃卫鲁/君疑之”,“鲁君”是定中关系,不能断开
高考真题
(2021年新高考I卷)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
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
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日:“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
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译文:唐高初显德九年秋天八月甲子这一天,唐太宗在东宫显德殿即位。起初,高祖想
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
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为王,达数十人。为此,太宗语气和缓地征求群臣的意见:“遍封皇
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戚,大肆分封宗室,
自东西汉以来都没有如此之多。封给的爵位既高,又多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
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吧!”
(2021年全国乙卷)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
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砍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对日:“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
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译文: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
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
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秦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
让我说话不算话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
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
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
(2020年新高考I卷)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
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
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胴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译文:杨;连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参与了他的谋划,又与高攀龙共同揭发崔呈秀贪赃徇私,
魏忠贤和他的党徒都很恼怒。等到魏忠贤驱逐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依次将轮到杨涟、
左光斗。左光斗非常愤怒,苴拟奏疏弹劾魏忠贤以及魏广微三十二条应当处斩的罪行,打算
在十一月三日呈上奏疏。左光士先遣送妻儿返回南方。魏忠贤刺探得知,抢先两天借会同推
选之事将左光斗与杨涟一起削去官职。
-2-
(2020年新高考n卷)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
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日/昨用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都懋
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效威去/久之,陆光祖为
文选,擢瑞户部主事。
译文:海瑞,字汝贤,源山人。考中乡试,代理南平教谕,调任淳安知县。他穿布袍,
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来满足自己需要。总督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
机寿,才买了两斤肉。”都御史鄢懋卿邃察经过,漫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泽瑞)直言
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c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他平时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因此收敛威
风遇开了。过了很久,陆光祖担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提任海瑞为户部主事。
(2020年全国山卷)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
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救/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
心七财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
译文:这时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任抚军,执掌朝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天下。
王彪之回答说:“自中兴以来,郊祀吐常常会大赦天下,我私下里认为不合宜。为什么呢?
老百姓不明白郊祀时大赦天下的意义,将会认为每逢郊祀必有大救,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
之辈又生生侥主心理了。”简文帝就听从了王彪之的意见。永和末年,天下多发瘟疫。
(2019年全国n卷)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
/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日/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
元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
译文:卫鞅年轻时就喜欢循名责实、慎赏明罚的刑名之学,侍奉魏国宰相公叔座。公叔
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前往慰问他。公
叔座说:“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杰出的才能,希望大王把国家的政务全部交给他处理。大
王如果不听从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离开国境。”公叔座死后,卫鞅听说
秦孝公下达命令在全国内寻求有才能的人,将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卫
鞅就西去进入秦国。
二、文化常识
高考真题
(2021年新高考I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DD项,古时指国家机关团体内的杂项事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
(2021年全国乙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
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BB项,“抵极刑”意为达到判处死刑的地步,没有“尸体示众”之意。
-3-
(2020年新高考I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CC项,“殿下”是汉代以后对太子、诸王等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对皇帝的敬称“陛
下”,对“丞相”不能称“殿下
(2020年新高考II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一部分,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B.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C.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
D.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乂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AA项,乡试的考生仅为当地生员、贡生、监生,并非来自全国各地。
(2020年全国I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BB项,“由丞相主持”错误,“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由皇帝亲自
主持和出题,并定出名次。殿试的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
对策。
(2020年全国n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
CC项,“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错误,“禁中”指皇帝、皇后、太子等居住的地方,
并不是所有皇室宗族所居之处。
(202()年全国in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夺取天下。
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AA项,“军事、科举•'错误,太守为行政长官,掌管行政事务,古代民政、司法隶属
行政,而军事、科举不在行政权力范围内。一般来说,太守的职责包括民政、举荐人才、司
法、查究奸邪,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2019年全国I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4-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AA项,“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误,在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
墨家、道家和法家。
(2019年全国n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鲸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BB项,“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错误,由原文“汤武不循古而王”可知,“汤武”
二人均为国君,即商汤和周武王。孙武是有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
(2019年全国HI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CC项,“韩、赵、燕”错误,应为“韩、赵、魏“,春秋末年,三家分晋,成为战国
时的韩、赵、魏三国,史称“三晋
三、内容分析
文言文文体为人物传记时,内容分析题选项由“概括”+“分析”两部分构成。概括部
分,主要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等,一般不设错。分析部分,一般从关键词语理解、事件概
抵、人物、事件先后、地点等细微之处设错。
但2021年新高考I卷、新高考n卷和全国乙卷文言文选文均为《资治通鉴》中《通鉴
纪事本末》的相关内容,而非人物传记。选项中没有高度概括的关键词,题干也由“对原文
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变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这表明高考语文选材将更加广泛。
例如2021年新高考I卷: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
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
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
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
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
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
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
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
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票受
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
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
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更多受贼,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
部尚书装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
—5—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
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任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
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
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
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
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
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
的不当行为谏净,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
BB项,“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错误,主观臆断,原文说“则自不为盗,安用
重法邪!二即不需要用严刑峻法,但没有否认严刑峻法能够达到目的。
(一点质疑:唐太宗还说,百姓之所以成为盗贼,是因为赋税劳役繁重,官吏贪污,民
众饥寒切身。那么,严刑峻法只能加重百姓的负担与不满,偷盗一事更不可能解决,不就是
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吗?)
参考译文:
唐高祖显德九年秋天八月甲子这一天,唐太宗在东宫显德殿即位。起初,高祖想以加强
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
使童孺幼子均封为王,达数十人。为此,太宗语气和缓地征求群臣的意见:“遍封皇族子弟
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戚,大肆分封宗室,自东
西汉以来都没有如此之多。封给的爵位既高,又多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显示
自己的大公无私吧!”太宗说:“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护百姓,怎么可以劳顿百姓
来养护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将宗室郡王降格为县公,只有功勋卓著的几
位不降。唐太宗和群臣讨论如何平息盗贼。有人请求用严格的法令来禁止,太宗面含嘲笑着
说:“百姓之所以成为盗贼,是因为赋税劳役繁重,官吏贪污,民众饥寒切身,所以才不顾
廉耻的。朕应当捐弃奢华,减少费用,轻徭薄赋,任用清廉的官员,让百姓衣食有余,自然
就不做盗贼了,哪里需要用圭法!”这样过了几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外面的大门
都不用关闭,商旅之人可以在荒郊野外露宿都不用担心治安问题。太宗听说了景州录事参军
张玄素的名声,召见他询问政道,张玄素答道:“隋主喜欢自己把持所有事务,不愿意信任
群臣,因此群臣恐惧,只知道受命奉行而已,没有敢违抗的。以一人的智慧决定天下事,即
使能够做到得失相半,犯的错误也已经很多了,加上君主被下面阿谀奉承所蒙蔽,不亡国还
等什么!陛下如果能够谨慎地选择群臣,将政事分别交付给他们,自己安坐在朝廷上考查其
成败而施以刑法或者赏赐,如果能够这样,何必担心天下治理不好呢?太宗认为他说的很有
道理,将他升为侍御史。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财赂的,便秘密安排身边的人去试探他们。
有一个刑部的司门令史收受绢帛一匹,太宗得悉后想要杀掉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道:“当
-6-
官的接受贿赂,罪的确应当处死;但是陛下派人送上门去让其接受,这是有意引人触犯法律,
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谓'用道德加以诱导,以礼教来整齐民心'的古训。”太宗听了很高兴,
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员,对他们说:“裴矩能够做到在位敢于力争,并不一味地顺从我,
假如每件事情都能这样做,国家怎么能治理不好呢?”
臣司马光说:古人说过:“君主贤明则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则是
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变化。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为谄谀;君主乐意听
到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化成忠诚。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测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动
则影子随之而动。
四、文言翻译
联系课内字词文言翻译涉及的重点字词一般都是课内文言文出现过的,多加留意
联想成语释义句中的一些词语不好直接翻译时,可以迁移到保留古义的成语
拆分字音字形思考待翻译字词是否为通假字,或者能否利用偏旁部首推测释义
注意特殊句式关注待翻译句子是否为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或者固定句式
例如2021年全国乙卷: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
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
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
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
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郁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
史长安李乾祐谏日:“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
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
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
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
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
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唯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尝
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
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
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
之!”
(节选自《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断之以法”“忿”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督察,有依据法律应当处死而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
上报朝廷。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覆视”“矜”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7-
参考译文:
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
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
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说
话不算话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
布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侯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
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
么可担忧的呢?”戴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宁肯使李世民发怒也要秉公执法,说出来的话语像
不断涌出的泉水一样,而唐大宗全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再也没有冤枉的案情了。鄙令
裴仁轨私下使唤看门的人,皇上很愤怒,想要斩杀他。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佑劝谏道:“法
律,是陛下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不是陛下独有的。如今仁轨犯了轻罪却遭受极刑,臣担心
其他人因此而慌乱,不知如何是好。”皇上听了很开心,兔了仁轨的死罪,让乾佑担任侍御
史一职。皇上对近侍大臣说:“我认为死刑极为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回奏,是打算深思熟虑
的缘故。可是负责的官吏在片刻之间就完成三次回奏。另外,古代处决犯人,君主为此撤掉
音乐演奏,减少膳食。我的宫庭里没有常设的音乐,然后常常为此而不吃酒肉,再者,百官
断案,只依据法律条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不敢违法,这当中怎能完全没有冤枉
的呢?”(贞观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诏:“判决死刑犯,二天之内要五次回奏,在外
地诸州的要三次覆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许上酒肉,内教坊和太常寺不许奏乐。(这
些规定)都由门下省督察,有依据法律应当处死而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
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回奏,是指处决前一二天(两次回奏),到处决当天
还要三次回奏。只有犯恶逆罪(恶逆是十恶之一)的,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太宗曾跟近侍
大臣讨论诉讼案件,魏征说:“隋炀帝时曾发生盗窃案,隋炀帝命令於士澄逮捕窃贼,稍微
牵连是非难断的,全都拷打审讯迫使服罪,总共二千多人,隋炀帝下令全部处斩。大理寺丞
张元济奇怪窃贼如此之多,试着查究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盗贼,其余都是平
民百姓;(可是)(张元济)最终没敢坚持(公道)奏报(真相),把所有人都杀掉了。”皇上
说:“这岂只是隋炀帝无道,那些大臣也没有尽忠。君臣全都这样,怎么能够不灭亡!你们
应该以此为鉴戒!”
五、主观简答
自2020年山东省夏季高考模拟考起,全国卷语文文言文增加了一道主观简答,题,分值3
分。一般涉及文中重要人物及其事件、文中语句的转换表达、依据文本得到的人生启示以及
豌选概括四种基本题型。
(文本见第51〜52页)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
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第一问: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
第二问:告诚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
评分参考:答对第一问给2分,答对第二问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
练习I参考答案见第78页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我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都子路,子路后
俅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C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
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日:“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
其死然“衣敝缁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宣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李孙问日:“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
••
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赞耳负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子郢郢
不肯日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贾联居外,不得入。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责腺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者,
而贾曦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
“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
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贯麟,菁喘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
请得而杀之。”菁珊•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菁瞄惧,乃下石乞、壶朦攻子路,击断子路之
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灵公太子费璃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
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B.灵公太子费瞧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
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C.灵公太子费耳贵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
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D.灵公太子费璃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
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后,另取一个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以表其德。
B.具臣,指有相当才能的臣属,古代臣子类属含义相近的还有“能臣”、“干臣二
C.大夫,西周之后先秦诸侯国时期位于卿之下、士之上,后以之为一般官职之称。
D.《史记》,二十四史之一,又名《太史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9-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路性格粗野,刚直好勇。他曾经欺侮孔子,后来却被孔子的伟大人格感化,并拜
孔子为师,跟其周游列国。
B.子路自尊自信,不慕虚荣。孔子认为子路即使穿着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
在一起,也不会感到羞愧。
C.子路精于政事,能力出众。孔子赞扬子路有仁撼,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
子路来管理其军政事物。
D.子路遵守礼仪,至死不渝。卫国政乱中,子路舍身取义,挺身而出,临死之前仍不
忘整理帽缨,最终玉碎当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i)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ii)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5)孔子之前曾预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后闻听卫国政变,断言“嗟乎,由死矣!”子
路果真死掉。你认为孔子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练习2参考答案见第79页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
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
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然时诸伶,独敬新磨尤善俳,其语
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
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课为养子。崇韬死,存乂
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
事觉就诛.噂宗戏从谦日:“汝堂存乂、崇描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
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黄,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
以王温故,俟破郑,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
帆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馀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
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
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左宗闻乱,
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
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
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
不戒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i)然时诸伶,独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
(ii)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2)结合所学《五代史伶官传序》,谈谈你从庄宗“好伶而弑于伶”的故事中得到一个怎样
的启示。(3分)
10-
第二节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包括古体诗(包括但不限于《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近体
诗、词、散曲、毛泽东诗词等等。
羁旅行役诗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思乡之情;②感念亲情之深,
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
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④抒发厌恶战争以及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送别怀人诗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和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
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⑥回忆相聚时
的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
山水田园诗①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闲适自得的心情;②
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③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
生活的幽哀高雅;④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的农民和深情厚谊
咏物感怀诗①表现高尚情操;②寄托理想抱负;③悲叹怀才不遇;④感伤命运多舛;
⑤哀愁年华易逝;⑥感慨理想破灭;⑦抒发悠闲舒适的心境;⑧托物讽世;
⑨抒发对描写事物的喜爱;⑩抒发对某类人物的情怀
咏史怀古诗①对古人的崇敬;②昔胜今衰的感慨;③壮志难酬的豪情;④丧失国土的
伤痛;⑤建功立业的豪情;⑥韶光易逝的悲凉;⑦忧国忧民的悲恸;⑧对
当朝统治者的讽刺;⑨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边塞战争诗①奋勇杀敌的气概;②建功立业的豪情;③固守国家的激情;④对边地和
平的向往;⑤对成卒百姓的同情;⑥边塞形势的紧张;⑦丧失国土的悲凉;
⑧对连年征战的怨恨;⑨对家乡亲人的怀念;⑨对边塞不平的愤懑
一、开放性问题
宿业师①山房待丁大②不至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瞑。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椎人归欲尽,烟鸟③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①业师:一位名叫业的僧人。②丁大:诗人的同乡友人。③烟鸟:暮霭中的归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抓住从薄暮到深夜的景物特征,描绘了一幅“山间初夜图”。
B.颔联细致地传达出诗人在日暮山间听泉时的激动心情,富有韵味。
C.诗人将视与听、近与远、静与动融合起来描写,勾勒得极具特色。
D.诗人一开始就在写候友,只是诗人暗臧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
BB项,“传达出诗人日暮J间听泉时的激动心情”错误,“觉夜凉”、“感」幽”是主
观感受,不是激动心情。
(2)本诗尾联中诗人表现出的心态,有人认为是焦急,有人认为是平和,你认为是哪一种?
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6分)
示例一:焦急。
①诗歌前三联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了时间的推移,夜色已深;②与人相约,久等不至,
不免有些心生惆怅,“孤”字更流露出诗人的焦急心态C
11
示例二:平和。
①诗歌前三联描写了一幅静谧清幽的山中美景,表现了诗人心境的闲适;②友人期而未
至,诗人抚琴等待,足见诗人心态的平和,“期”字也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
评分参考: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
据观点是否明确、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给4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认证式问答
南乡子晏几道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①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②时。
[注]:①漫:空,徒;一说莫,勿。②玉枕:玉制或玉饰的枕头,这里用为瓷枕的美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以时景起笔,写月即写情,“又”字既状时间之长,亦隐隐透出苦涩。
B.“南飞”二字独成一句,语音短促戛然而止,浓郁的秋思,令人难以为怀。
C.下片强化了热切的盼望与冷清的结局间的矛盾,最终回到残酷的现实中。
D.全词大量隐括前事、化用诗意,并且散融于全篇,婉折深绵,抑扬顿挫。
BB项,“语音短促戛然而止”错误,应为“语音短促似结未结”,有一个时间上的延
长,仿佛摹写女子凝眸大雁南飞的全过程,直至影迹全无。
(2)前人评此词“回环曲折,徘恻渐深”,请结合全词对此简要分析。(6分)
①思妇由月下吹笛思及行人,可雁来雁去人依旧;欲寄托于梦里相逢,却不知路在何方;
只得等待远方来信,又怕迟迟不到;②几经转折,一退再退,直至退无可退、孤枕凉生,幽
怨离恨、怅惘之情便溢于言表了。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散曲
[中吕]朝天子•卞和①薛昂夫
卞和,抱璞,只合荆山坐。三朝不遇待如何?两足先遭祸。
传国争符,伤身行货,谁教献与他!切磋,琢磨,何似偷敲破?
〔注〕:①楚人卜和在荆山发现了一块玉石,献给楚万王,厉王以为是石头,砍掉了他的左足;武王
即位,他又去献,结果又被砍掉右足;文王时,他抱着这块玉石在荆山下痛哭,文王知道后,叫人剖开
石头,果然得到宝玉,就命名为和氏璧。
(1)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散曲前三句运用和氏璧的典故,点明卞和因献璞玉而身遭不幸,在荆山下痛哭。
B.“传国争符”是说秦王将和氏璧刻为传国玉玺,导致后来许多野心家为此争战不休。
C.结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词,与其让他们拿着璞玉去切磋琢磨,还不如偷偷地将它敲碎。
D.这首散曲先是介绍事件,然后揭示事件的惨痛教训,最后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看法。
DD项,“直抒胸臆”错误,“切磋,琢磨,何以偷敲破”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帝
12-
王是非不分、贤愚不识,滥用刑罚、扼杀人才的极大愤慨。
(2)卞和献璞的故事一向被看作才士不遇的悲剧,卞和一向为人们深切同情,这首散曲却有
不同的看法,请简要分析。(6分)
①在这首散曲中,卞和不再被人们同情,反而成了被揶揄、指责的对象;②作者认为他
的献琪是一种愚行,于自己是行货谋私,自讨苦吃,于社会是助长不义,流毒后世;③这首
散曲借卞和献玉遭祸的故事,旁敲侧击,表达了对封建帝王忠奸不辨、是非不分、扼杀人才
的极大愤慨。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毛泽东诗词
贺新郎•别友毛泽东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
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
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注]:1923年11月,毛泽东接到中央通知,由长沙取道上海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北此词作
于离开长沙之时,写给夫人杨开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阕将与夫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凄切动人。
B.词的下阙写离别时的场景,遍地白露,半天残月,一派肃杀悲凉之景。
C.诗人为天下人谋幸福而舍弃个人家庭的儿女私情,诉说离别的不得已。
D.写离别时情意绵长,一改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全词一派婉约之风。
DD项,“全词一派婉约之风”错误,全词以婉约为主,“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
风扫寰宇。”等句,亦有豪情。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①革命夫妻离别时缠绵的柔情与哀伤;②诗人对社会的焦虑;③诗人对夫人的愧疚;④
为了革命前景,毅然割断离恨丝缕的昂扬豪情。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五、《诗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农作物租赁种植协议
- 房屋委托管理协议2025年
- 甲流乙类管理办法
- 私募专户管理办法
- 活动预案管理办法
- 管理办法贷款余额
- 监委审计管理办法
- 用电监督管理办法
- 煤矿磅房管理办法
- 竹子采伐管理办法
- 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 金锭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处理
- 市场调研表格模板
- 无脊椎动物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粮食代耕代种协议书范本
- 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系统(征求意见稿)
- 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计算题专项训练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核设施退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格式和内容(征求意见稿)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